世間之人,形形色色,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性格。
有人性格開放,喜歡社交,和誰都能談笑風生,平易近人,這類人都比較合群,比較受眾人歡迎。
也有人性格內向,不喜歡熱鬧,更愛獨處,更喜思考,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像一朵崖邊盛開的花朵,寂寞且自得。
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合群還是獨處,都無需驚訝,更不必褒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不能單以好壞來評價,畢竟各有緣法,你又如何清楚有哪一種活法可以適合每一個人呢?
人生是屬於自己的,不管是合群,還是獨處都是自己的選擇,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真誠的活著,便是真正的“活著”。
01
獨處的人專注,合群的人活躍
一個獨處、安靜的人,必然也是一個人專注於事的人。
久居鬧市,其心也躁。
一個人長久生活在繁華熱鬧的環境,心即便想靜下來也要很久時間才能安定;而一個喜歡安靜、長期獨處的人,其心一直都是平靜的,毫無波瀾,做事之時,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便打擾。
朋友小魚就是一個喜歡獨處的人,他平時不喜歡發朋友圈,也不會去追電視劇,平時也不會主動約朋友出去玩,閒暇之時就喜歡讀書,似乎在他的世界裡除了工作便是讀書了,一旦開始讀書,他都會將電腦和手機都關機,以防打擾,完全沉浸在書和自己的世界中。
他日復一日地讀書,三年下來讀了有一百多本書籍,古今中外的都要,而且還寫了不少拆書稿和書評,並將這些稿件投給一些網站,獲得了不少的利潤,既有輸入,還有輸出。現在他寫的一篇稿件都是頂上他一個月的工資了。
上天不會虧待每一個獨處且努力的人,他們雖然不喜社交,導致人緣不算太好,但是他們喜歡安靜、獨立思考,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情,那麼必然會有一定的成就。
合群的人大多都是性格比較外向的,其社會活動也比較活躍,喜歡與人交流,懂得許多人情世故,知道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人緣自然也會很好,身邊的人也會樂意幫助他們。
像漢高祖劉邦雖然沒多大本事,但是社交活動卻活躍,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喜歡結交朋友,當他起兵造反的時候,他的朋友蕭何、夏侯嬰、曹參等人都紛紛相助,這才有了建立大漢皇朝的班底。
俗話說:“得民心者的天下”,受人愛戴、受歡迎的人,人緣也不會太差,人緣好了做什麼事情都有人樂意幫忙。
02
獨處的人善於謀劃,合群的人適合領導
心理學研究表明:
合作,更容易扼殺創造力。富有創造力的洞見,都是個人思考出來的,並非要一群人聚在一起討論。
創造力,需要深度且獨立的思考。
若是一群人討論思考同一個問題,那麼肯定會有人產生依賴性,心想:反正有別人在想,自己就不必思考了。
久而久之,個人的創造力必定下降。
而且,一群人聚在一起思考,都是一些更為粗淺的思考,畢竟人多口雜,無法集中思考。
南北朝時期,蕭衍初奪得大權預備立國,但取什麼朝代名稱,一時打不定主意。
蕭衍便請教久居茅山的陶弘景,由於陶弘景獨處於山間,靜中深思,然後根據當時流傳的童謠和預卜吉凶的書籍,認為國號應當是“水刃木處”,拼起來是“梁”字,蕭衍採納了他的建議,定國號為“梁”。
之後,蕭衍更是多番請教陶弘景國家大事,最後,成就“山中宰相”的美譽。
獨處,更有利於思考,獨處之人,大部分時間都用於思考,能想別人所不能像想。
相反,那些合群的人更適合當領導,就像劉備,總是與下屬打成一片,吃住同行,沒有半點高高在上的感覺。
他們因為合群,有更強的共情能力,懂得平衡團隊的衝突與利益。他們能夠知人善用,將每個人安排到最好的位置上,讓他們發揮最大的能力。
而且,他們也不怯場,能夠完成指揮調度的工作。
合群者,深諳處世之道,人緣俱佳,懂得團結眾人的力量共謀大事,所以他們路將會更寬,走得更遠;獨處者,靜中識真意,心不放肆,善於思考,醉心於藝,所以他們的技藝將會更精湛。
合群是動,獨處是靜;合群,是現世的修行;獨處,是內在的修煉。
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無論哪種,只要適合,只要樂意,就是最好的活法。
閱讀更多 心理心靈捕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