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村68歲大爺50多年的老手藝不捨放下,旺季一天掙千元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提起打鐵這個行業,人們自然會想起“叮叮噹噹”作響的打鐵匠,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打鐵這門古老的手藝,已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打鐵匠也大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在堅守著這門老手藝。李肖亮大爺就是一位有50多年手藝的打鐵匠,李大爺山東惠民人,今年已經68歲,常年和老伴趕大集打鐵。大爺說,我父親在舊社會就是打鐵的,我從10歲就跟著父親走街串巷,我也是子承父業吧!

這是李大爺在大集上的攤位。李大爺的老伴楊紅英大娘自從嫁給李大爺後也學會了掄大錘,夫唱婦隨了40多年,現如今都是快70歲的人了,倆人依舊趕大集靠自己的老手藝掙錢。大娘說,俺為閨女時也沒想到會掄大錘,總認為打鐵是男人們乾的活,每想到自從結婚後就學會了這門老手藝,現在俺老倆身體還很好,這春天正是旺季,多的時候一集能掙個千數塊錢。

圖為楊紅英大娘和李大爺打鐵的場景,倆人用自己的行動和執著,詮釋著這個古老的職業。李大爺說,我最初跟父親學打鐵時,跟著父親到處遊走,去各個村裡打鐵。當時主要給村民打造一些鋤頭、鐵耙等農具,那個年代家家戶戶用農具,離不開打鐵匠。以前家裡窮,學會打鐵就等於有一門吃飯的本事。俗話說世上活路三行苦,撐船打鐵磨豆腐,打鐵這個行業十分艱辛,尤其在六月天最難熬,打鐵的時候像在火爐裡烤一樣。


春季是李大爺最忙的時候,因為當地很多村民都種樹,一到春天來拾掇農具的鄉親們得排隊。大爺說,我在冬天不忙的時候就會自己打上一些鋤頭、鐵耙子等農具,春天賣的還不錯,一天能賣幾十個。

李大爺說,為了保證鐵器的質量,鐵匠對木炭和煤炭的要求比較高。一般100公斤煤炭中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的煤可以用來生火打鐵。能夠打鐵的炭叫鐵炭,用這種鐵炭鍛造出來的鐵器硬度高,抗拉性也好。但是這樣成本也高,我這點小生意承受不起,因此在農村,選用原始的木炭作為打鐵用燃料的還在多數,也有選一些介於普通煤和鐵炭之間的熱量高些的煤塊來作為燃料,打製出來的鐵器做一般的家用鐵器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楊大娘現在也是打鐵的行家,她說每打造一個農具,都需要經過燒火、捶打、育彎、培刃、成型、淬火和打磨等十多道工序,才能製作完成。打鐵不僅是力氣活兒,也是技術活。打鐵時鐵器燒的程度、敲打的力度、節奏以及淬火的時間都有技巧。


李大爺一邊幹活一邊說,冬天雖累但還不至於太熱,每到酷暑時節,在熊熊燃燒的火爐旁揮錘打鐵,確實有點煎熬。雖然如此,打了一輩子鐵器的李大爺和老伴卻在勞累中享受著打鐵帶來的快樂。

這是跟隨了李大爺幾十年的打鐵工具,李大爺對它們很有感情。李大爺說,用來打鐵的工具有大小鐵錘,大鐵錘用來造型,小鐵錘用來精修;還有鐵夾和鐵砧子等。

楊紅英大娘告訴我,以前全都是手拉風箱來控制火的大小,這幾年換上了鼓風機省了不少力氣。

這些農具都是李大爺在不忙的時候打製的,一般在春天和秋後賣得好。

這是李大爺自己打製的鐵耙子。

李大爺打鐵用到的工具。

每到春天,李大爺的攤位總是圍滿了人,鄉親們非常認可李大爺和大娘的老手藝。李大爺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但是都沒有繼承父親的技藝。大爺說,打鐵也就到我這輩散夥了,孩子們都不肯學啊,嫌棄掙錢少,又髒又累!

這位鄉親在李大爺這兒花5元錢伸了鐵鍁,仔細查看李大爺的手藝,非常滿意。

李大爺說“打鐵這個老行當,我們還要一直幹下去,直到幹不動為止。”傳統的鐵匠記憶也將隨著大爺這一輩人的離去,固化成文字或圖片,留存於世間。祝福李大爺和老伴在老手藝的伴隨下快樂生活、幸福安康!【農村、農業、農民,更多三農生活,更多精彩故事敬請關注穀穗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