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小夥生財有道,僱機器黃河灘裡割荒草,日收4噸可掙千元


雨水節氣後,草木萌動,農作物開始返青生長。身居農村的鄉親們在疫情防控的同時,也逐漸進入田間趕農時抓管理,為一年的收成忙碌。2月20日,筆者到山西永濟黃河灘瞭解農田復耕復產時,看到一輛農業機械正在荒草悽悽的灘塗上忙碌,機械過後,半人高的荒草被割掉,變成一個個打碎的、圓柱形的草捆。筆者以為這是在除草開荒,為翻地做準備,但經瞭解後發現,這竟然是一個無本的生意。

“這輛割草機是我們僱的,在灘裡割草,我們已經幹了四五年。”在一旁督工的小閆告訴筆者。小閆今年28歲,家住黃河邊的村子,因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村裡在大年初一就封堵了路口,嚴禁人員進出,也不允許下地幹活。“這兩天有所鬆動,可以到地裡來了,但每天還是要測量體溫。”圖為小閆看到割草機開過來,走上前去查看。

小閆介紹,他的父親在當地是有名的養羊戶,在他10幾歲時家裡就養了上百隻羊。“平時,家裡的都是趕到灘裡放養,到了冬天,草幹了,父親就四處買莊稼的秸稈喂,非常辛苦。大約在四五年前,父親看上了灘裡沒人要的荒草,一開始是全家人用手割,後來又僱人。割回家的草打碎後,一部分餵羊,一部分賣給別人,這樣就慢慢地成了我家的一門生意。去年當地有了割草機,才不再僱用人工。”


永濟的黃河灘面積廣大,有些灘地被人承包後種植了農作物,但靠近河道的地方因擔心被水淹,無人承包。這部分灘地常年生長著茂密的葦草,春天發芽,秋天枯黃。“這些葦草牛羊特別喜歡吃,我們割回家後再加工一下,很多牛羊養殖戶都到家裡來買。”小閆說。圖為黃河灘地裡半人高的茂密葦草。

每年春節後,小閆一家都要忙著割葦草,今年因疫情影響,已經比往年晚了半個多月。“家裡的羊快沒草吃了,一些老客戶也打電話催。”小閆告訴筆者,他父親看到可以下地幹活後,趕緊聯繫了一臺割草機,父子倆就陪著過來了,“今天是第一天,已經打了100多捆了。”圖為割草機過後,地上放置的打好捆後的葦草。

到了灘裡,小閆的父親騎著電動車尋找草比較多的灘地,小閆負責陪著開割草機的師傅割草,父子倆分工明確。據瞭解,僱來的割草機一天能夠打200捆乾草,每捆約40多斤重,小閆按照每捆10元的價格給師傅支付工費。圖為小閆向開割草機的師傅交待自己的要求。


“當地的割草機有兩種,一種可以打成方形,一種就是這樣打成圓柱形的。方形的每捆重量要高一些,但不好搬運。”小閆介紹,一天割完後,他會僱車將當天的草捆拉回家中,“回到家裡,我們會將草捆重新打開進行加工,剔除掉草裡的土、硬草稈等雜質,然後才往外賣。”圖為小閆和師傅在檢查打好的草捆。

為了保證割的草雜質少一些,小閆要求師傅將割草機放得高一點,不要緊貼地面,留出部分草根。小閆說,割刀放得太低,容易將土包進草裡,拉回家後如果不能及時加工,草捆內部就會發熱漚掉一部分,增加損失。如果壞掉的草沒有發現,賣出去後讓牛羊吃了,牛羊也會得病。圖為開割草機的師傅在調整割草機。

“我們加工後的草,一噸賣800元。”小閆說,按照這輛割草機打200捆核算,一天就有4噸的貨,除去給師傅的工費、僱車轉運費和加工費用,一天下來大約能掙1000多塊錢,“主要是我們幹這行久了,積累了一些老客戶,加上信譽還不錯,打下的草基本都能賣掉。”圖為晴好的天空下忙碌的割草機。


小閆告訴筆者,黃河灘是個寶庫,很多人在灘裡包地種經濟作物發家致富,而他們家看中這些沒人要的荒草,主要是父親在養羊的過程中悟出的“商機”,“雖然利潤不大,發不了大財,割草的時候天天都是一身土,但每年不用耕種,不用投入成本,只管收穫就是了,這樣的生意還能去哪裡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