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隨選”到“隨願”,韋樂平:網絡演進還面臨兩大挑戰

“SDN的應用步入了商用化軌道,但NFV只有部分領域進入商用,總體進展不及預期。”

在今日舉行的2019中國SDN/NFV/AI大會上,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務副主任、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介紹了SDN與NFV的發展現狀,同時指出,網絡需要從“隨選網絡”邁向“隨願網絡”。

从“随选”到“随愿”,韦乐平:网络演进还面临两大挑战

針對SDN與NFV的發展現狀,韋樂平提出網絡需要從“隨選網絡”邁向“隨願網絡”。

今年運營商業務預期兩位數增長

幾年過去,SDN和NFV的發展已經開始呈現不同的境遇。

SDN方面,韋樂平指出,SDN的主要標準和開源碼基本成熟可用,同時SDN的應用步入商用化軌道,DC內和DC間的SDN應用已規模商用;電信網如骨幹IP網已開始在部分領域商用;SD-WAN成為SDN的主要業務應用場景。

NFV方面,標準和開源碼基本成熟可用。ETSI的R2版本也基本可商用。R3版本重在MANO管理、SDN協同、雲原生NFV等,推遲到年底;ARM架構正從移動端向DC和網絡延伸,NFV主要應用在vEPC、vIMS和部分vBRAS場景。“目前,NFV在部分領域進入商用,但總體進展不及預期。”韋樂平總結道。

但挑戰仍然存在。一方面,SDN標準碎片化嚴重,特別是控制器與協同編排器北向接口不統一,難以實現跨廠家協同;控制器南向接口依然不成熟,跨長家互通不行;複雜性使得端到端跨廠家管理運行依然是夢想。

另一方面,韋樂平指出,NFV發展受限的原因在於不濟利益糾、產業鏈支持弱、進展比SDN慢等成為主要原因。對於NFV的未來,分層解耦、跨廠家集成依然是努力目標,但考慮複雜性和時效,同廠家的分層解極仍是早期方案。

此外,對於備受關注的SDN/NFV在開源方面的發展問題,韋樂平回應道,IT界開源進展較快。社區活躍、應用環境和業務邏輯簡單,IT和互聯網界的迭代開發能力強,相比之下, CT界歷史包袱比較重,設備多、 種類多、接口多、協議多,組網複雜這些傳統“電信級”的嚴苛要求,使得CT節行業壟斷和封閉歷史久,觀念落後IT界近40年。同時,CT界軟件快速迭代開發能力弱,導致開源進展較慢,成熟性和商業性較差。

“開源是整個ICT行業發展的大趨勢,CT界需決心‘去電信化’和培育開發能力。”韋樂平表示。

从“随选”到“随愿”,韦乐平:网络演进还面临两大挑战

韋樂平表示,向“隨願網絡”的演進面臨兩大挑戰。

為什麼是“隨選網絡”?

早在去年的SDN大會上,韋樂平就提到了“隨選網絡”的概念。隨著亞馬遜、谷致和微軟等雲服務商提供按需隨選的計算資源、服務器和存儲器,取得了很大成功。運營商試圖將其應用到電信網,但其複雜性和剛性設計導致現有網絡最適合人工靜態資源配置。

SDN/NFV為“隨選網絡”的推進提供了技術抓手。韋樂平解釋道:“SDN解決統一編排和跨域互通,NFV解決設備虛擬化和業務快速加載。”據悉,目前AT&T已率先在170個城市提供了業務,取得了初步成功。

韋樂平也在現場介紹了中國電信推進“隨選網絡”的經驗。在他看來,技術+市場成為了“隨選網絡”的雙驅動力,同時,應該以增量發展為首要方向,避免對存量老系統、老設備的大量改造。

不過,“隨選網絡”還存在不足,一是在編排和控制層面,智能化程度還處於初級階段,更多依賴網絡語言,無法實現業務/用戶語義;另一方面,虛擬化網元性能有限,運營維護體制還未跟上。

因此,韋樂平表示,“隨選網絡”還需做很多基礎性工作,主要是數據的準確性和端到端的自動化。

從“隨選”邁向“隨願”

但是,“隨選網絡”也仍然面臨升級的需要。首先是網絡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和日新月異的新業務需求及數字化轉型驅動,靠人工方式已無法應對。其次,業界期望使用“業務意願”作為網絡和IT基礎設施生命期管理的驅動因素,通過自動化方式將業務需求即時轉化為網絡和IT基礎設施的執行,實現兩者的快速適配,產生真正的商業價值。

“更重要的是,SDN,NFV,Cloud和AI等關鍵技術已基本可用。”韋樂平表示,基於此,“隨願網絡”應運而生。

所謂“隨願網絡”,即IBN(Internet Based Networking)。韋樂平詳細介紹道,IBN是跨網、跨域的高層智能聯網,應用層只需簡單地用自然語言表達希望網絡完成什麼,隨願網絡就能將上述意願轉換成具體築略,並自動根據相應策略在複雜和異構環境下完成跨網跨域的網絡配置,實現應用層的商業目的。

韋樂平進一步闡述了“隨願網絡”具備的一系列特徵。他指出,IBN可以加速數字轉型、雲化進程、物聯網發展,同時應對網絡面臨的各種挑戰。IBN可以看作是“隨選網絡”的進一步,即從目前按需、自助、彈性的網絡服務向自動化閉環、意願驅動的網絡組織演變,是CTNet2025從1.0邊向2.0的基本特徵之一。

“IBN不是單點產品、單項技術或單個軟件,而是面向端到端高層智能網絡架構的長期演進任務。IBN將嵌入組織、流程和技術,涵蓋所有相關領域,其發展是演進式的,可從單領域或局部開始。”韋樂平補充道。

“隨願網絡”面臨兩大挑戰

最後,韋樂平指出,向“隨願網絡”的演進面臨兩大挑戰。

一是技術上的挑戰。韋樂平稱這來自兩方面,首先是標準缺失或滯後,大量私有APYCLI阻礙了異構組件環境下的閉環自動化形成。其次是“隨願網絡”需要將網絡視為單一實體,而建立跨廠家的端到端聯網歷來是惡夢,涉及技術和利益巨大沖突;龐大而複雜的網絡自動化本身就是巨大工程。

二是文化和組織流程的挑戰。“隨願網絡”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網絡的設計和運營方式,風險成為運營商發展的很大障礙,同時組織和流程的匹配轉變是更大的挑戰。

即便如此,韋樂平仍強調“隨願網絡”是大勢所趨,“越是迷茫,就越是要向遠處看,就越是能看清洪流中的未來。”借用孫正義的此番名言,韋樂平也在大會上再次提醒產業界,要時刻保持清醒,才能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與需求挑戰面前,順利完成數字化轉型。

必讀:創新2.0,看華為如何準備明天

重磅: 一文盡覽5G十大應用場景路線圖時間表

“解剖”全國首條5G智能製造生產線

華為2018收入增19%;淨利增25%,消費者業務首超運營商

P30發佈之際,再看華為為什麼要做自己的操作系統?

專家深讀華為起訴美國政府:如果真講法治,華為有勝算

文 / 《通信產業報》(網)譚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