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面積最大、卻最窮的縣,建成2132年,從沒改過名

三門峽位於河南省西部,與千年帝都洛陽市相鄰。在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3世紀,這裡是夏商王朝統治的中心區域。而經過1957年建市,到1961年將為縣級市,再到1986年重升為地級市,三門峽市也幾經風霜。其中,仰韶村文化遺址、函谷關、豫西大峽谷等都是三門峽的著名旅遊景點。

三門峽面積最大、卻最窮的縣,建成2132年,從沒改過名

而相比於三門峽市的幾經變革,其轄區卻有一個縣,面積為全市最大,GDP卻是全市最低,是全國有名的貧困縣。但有意思的是,從建縣到現在,該縣從沒有改過縣名,也沒有移過城址。它就是:盧氏縣。

盧氏縣總面積達4004平方公里,共有人口37萬,是河南省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縣。但同時,盧氏縣也是三門峽最窮的縣。根據盧氏縣人民政府發佈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7年,盧氏縣的GDP僅有911027萬元,連靈寶市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三門峽面積最大、卻最窮的縣,建成2132年,從沒改過名

但與"慘不忍睹"的經濟發展相比,盧氏縣的建縣歷史卻非常悠久。據瞭解,盧氏縣從西漢武帝元鼎四年,即公元前113年建縣,到現在已經有2132年曆史;而在這個過程中,盧氏縣從未改過縣名、也沒有移過城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縣。

由於保存完好的原始生態,以及國內罕見的森林覆蓋率,盧氏縣還被給予"中原綠寶石"、"河南後花園"、"河南小西藏"等讚譽。其中,玉皇山國家森林公園、雙龍灣、白龍原始森林、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等,是盧氏縣的著名旅遊景點。

三門峽面積最大、卻最窮的縣,建成2132年,從沒改過名

玉皇山國家森林公園

玉皇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盧氏縣獅子坪鄉淇河林場,是河南省的西部屋脊,也是李自成調兵遣將、操練兵馬的地方。傳說,玉皇大帝到過這裡,因而得名。主要景點有:玉皇廟、闖王點將臺、闖王試刀石、黃龍潭、白龍潭等。

三門峽面積最大、卻最窮的縣,建成2132年,從沒改過名

此外,景區內還有中原地區面積最大的箭竹林、原始油松林、水杉林、旱蓮、高山杜鵑(分佈面積約為15萬畝,約1000餘萬株)、野百合(分佈面積約5萬平方米,大約1萬株左右)、野芍藥(分佈面積10萬平方米)等;而上世紀60年代引種的日本落葉松林(分佈面積2萬畝),則是河南省唯一的高大型森林景觀。

三門峽面積最大、卻最窮的縣,建成2132年,從沒改過名

雙龍灣景區

雙龍灣位於盧氏縣雙龍灣鎮,因屹立著大龍頭、小龍頭兩座奇峰而得名,按照5A標準建立,分佈著沙灘、瀑布、碧潭、奇石,水簾洞、有情洞、宓妃峽、幽蘭棧道、闖王廟等都是雙龍灣有名的景點。

三門峽面積最大、卻最窮的縣,建成2132年,從沒改過名

其中,雙龍灣的沙灘號稱"北方第一內陸沙灘"。水簾洞也堪稱"華夏第一水簾洞",冬天會形成冰掛奇觀;據說,該水簾洞以前是個溶洞,闖王夫人曾將此地作為議事廳。有情洞則由試心坡和有情洞兩部分構成,想要去有情洞,就必須爬試心坡,但試心坡非常陡峭難走,也算是對有情人的考驗。

三門峽面積最大、卻最窮的縣,建成2132年,從沒改過名

白龍原始森林

位於盧氏縣境內,是河南省境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原始林區,有石馬巖、九洞、龍門、出魚洞等景觀。其中,九洞屬於喀斯特地貌溶洞,長達800多米,有100多處鐘乳石。森林中有很多野生動物、珍禽異獸,適合探險、野營。

三門峽面積最大、卻最窮的縣,建成2132年,從沒改過名

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

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位於盧氏縣蘭草中學院內,1934年12月紅二十五軍從豫入陝時程子華、徐海東等將軍辦公居住的地方,也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磚木結構硬山式建築12間(軍部會議室),東西廈房各三間(軍部領導人住室),保存基本完好。

三門峽面積最大、卻最窮的縣,建成2132年,從沒改過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