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男孩跳橋自殺:在這場悲劇的背後,誰才是真正的凶手?

今天看了一個讓人觸目驚心的視頻,一個17歲的男孩與同學發生衝突之後,媽媽批評了他,結果視頻中的男孩匆匆跑到橋邊,翻越而下。而媽媽趕緊跟在後面,伸手拉孩子了,但是沒有拉住。媽媽痛苦地捂著臉癱坐在了地上。

就這樣全程不到5秒鐘的時間,母子二人卻陰陽相隔。

17歲男孩跳橋自殺:在這場悲劇的背後,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我能想象到視頻中的母親崩潰的心情,自己十月懷胎高興地盼來了這個小生命,又不辭幸苦,任勞任怨地將孩子從一個襁褓中的嬰兒養成一個健康強壯的青少年。媽媽也會預想到自己孩子的未來,可能不求他有多麼優秀,多麼出人頭地吧,她可能像全天下的母親一樣只求孩子平安快樂。她可能也設想過自己的孩子經歷高考,再上大學,最後找到一份滿意爹工作,然後回報她多年的養育之恩。等兒子長大成人之後,她就不用這麼辛苦了,她就可以享福了。

但是這一切,都猶如肥皂泡一般,化為泡影,只因一場不敢設想的悲劇,孩子的生命永遠停留在17歲的花季。

17歲男孩跳橋自殺:在這場悲劇的背後,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這樣的悲劇讓我想起了自己身邊的一件事,一個初中的孩子因為和家長吵架,結果離家出走,跳江自殺。等警察找到的時候,面對冰冷的屍體,父母除了感受撕心裂肺般的疼痛,再無其他辦法。家長苦苦尋找了兩天,最後怎麼也想不到孩子會自殺。

這兩個事件中的孩子,在與父母的爭吵中,一時想不開,以最決絕的方式懲罰了父母。他們可能覺得父母不愛他們,父母根本不會為他們著想。既然這樣,那麼我就離開好了。相反,有的孩子他估計知道父母愛他,但是在這次爭吵中,他覺得父母沒有依他,所以就選擇以很偏激的方式讓父母傷心,讓父母后悔。

無獨有偶,在我們家附近一所高中裡,還出過這樣的事,高三班裡有一對雙胞胎姐妹,姐姐成績很好,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但是快要高考的時候,因為平時的一次考試沒有考出自己應有的水平,結果一時接受不了,從高樓層一躍而下。本是一對完整的,雙雙出入的雙胞胎姐妹,如今只留下一人,可想而知,這樣的舉動會給家庭和另一個孩子留下多大的心理創傷,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走出來。

17歲男孩跳橋自殺:在這場悲劇的背後,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現在的孩子都是沒有經歷過困難的,他們在家庭的庇佑下成長起來,要什麼有什麼。從來沒有感受到物質緊缺,家庭落敗的苦難。家長對他們呵護有加,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缺少一定的挫折教育,當長大後自己要獨立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出現了得不到,或者可能取得的過程比較艱辛時,他們就會出現心理落差,很難接受這樣的打擊,於是便選擇一種偏激的方式來解決。

17歲男孩跳橋自殺:在這場悲劇的背後,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處在十幾歲的這個年齡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叛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成人意識逐漸明確。他們不想被父母管束太多,他們想要獨立,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認可。可往往父母有時候總是把孩子當作孩子,以自己的固有觀念來認識孩子,沒有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總是打著“為孩子好的口號”左右孩子,強權式的教育,也是很多悲劇發生的原因。如果故事中的孩子和父母遇到意見不合時,能夠冷靜下來,好好地調節好情緒,然後再好好商量,那這樣的事可能就不會發生。

如果視頻中的媽媽得知孩子跟別人吵架後,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然後再瞭解孩子與別人爭吵的原因。可能這時候孩子是受害者,他想得到母親的安慰。但是如果母親不問青紅皂白就批評孩子惹事生非,這時候孩子因為感受不到母親的關愛,情緒就會變地更加激動,而這時候,如果母親感受不到孩子的情緒變化,還在一味地指責這時候很可能會使孩子做出一些偏激的事,往往悲劇的就是這樣發生的。

17歲男孩跳橋自殺:在這場悲劇的背後,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青少年在與父母爭吵中,結束自己生命的例子很多,或者一時遭遇挫折就輕生的也很多。那麼生活中,我們作為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1、多瞭解孩子,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很多父母會因為忙於工作而疏於對孩子的陪伴,父母要花一定的時間與孩子相處。多與孩子溝通交流,

2、平等相處,尊重孩子。父母在與孩子相處中,最可怕的就是不聽孩子說什麼,只顧著自己想什麼,總是以一種家長的權威來威懾孩子,甚至習慣說一些傷孩子自尊的話語,這些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等遇到事情的時候,正好孩子情緒比較消極,再加上父母不瞭解事情真相,又不肯給孩子說話的機會,總是覺得孩子觸犯了他定下的規矩,這就是做錯了。反而還要懲罰孩子。

17歲男孩跳橋自殺:在這場悲劇的背後,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我記得我有個親戚就是這樣的,他不允許兒子們出去跟人打架鬥毆。有一天,別人跟他說他剛上初一的兒子在外面跟人打架呢,他著急地跑了出去,我以為他擔心孩子受委屈,結果我也跟出去了,發現對方把他兒子按到了地上,兒子看到他來了很高興的樣子,覺得父親會為他出頭,結果他過去拉開了對方,然後死死地抱著還要還手的兒子,這時對方卻有了打他的機會。

等這場架結束後,兒子又生氣又難過,一直哭著不回家。而父親還一直瞪著眼睛數落兒子,覺得他做錯了。看到了這一幕,我非常心疼這個孩子。

3、引導孩子學會情緒調節。很多孩子遇到事情後會做出偏激的行為,就是因為不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任由不良情緒放大,最後吞噬了自己。所以父母在平時的小事中就應該注意到孩子的這一點,從而引導孩子。

17歲男孩跳橋自殺:在這場悲劇的背後,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4、適當地挫折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要把挫折教育的理念灌輸給孩子,讓孩子學會經受挫折失敗,讓孩子懂得失敗沒那麼可怕,成功和失敗都是人生常態。不要將他們養成溫室的花朵。

最後,我希望家長們都能從每一次的事件中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