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为什么叫“山西”,简称为什么叫“晋”?

诗词墙


【地名】及其【简称】往往是对一个地点或地区自然地貌与人文历史的高度概括,中国地名以【对自然地貌的概括】居多,人文历史型的地名命名,往往与该地曾经存在过的古国、古州、古郡有关,甚至与某次偶然发生的历史事件有关,当然,也有单纯是合并而来的地名。以上便是我国【地名】的基本得名规律。具体到本问题下的【山西】与【晋】的来历,且看寒鲲为您解释一番。

山西:太行山以西

【山西】是典型的【概括自然地貌的命名方式】,与【山东】、【湖北/南】、【河北/南】、【江南/西】、【辽西/东】、【陇东/西】等现行省名或古地区名是一个大类。具言之,【山西】是指【太行山以西】。

那么【山西】又是怎么逐渐用到今日之【山西高原】【山西省】这片区域上的呢?

在我国古代,最早的【山西】并不是指今日的【太行山以西】,而是指【崤山以西】,也即今日河南省陕县灵宝一带以西的大片土地,大致包括我们今天的陕西、甘肃、山西西南部、四川,也即地理单元上的黄土高原、汾渭平原、秦巴山区、四川盆地。所谓【山东出相、山西出将】,其中的【山西】指的便是汉唐时期的这么一大片区域,而不仅仅是今日的山西一省,汉唐时期的【山西地区】往往被称为【河东】或【并州】。

随着唐宋金元之际,华夏政权统治中心由汉唐时期的关中河洛迁往元明清时期的幽燕之地,帝都京师从山西高原的西侧、南侧转向了东侧,汉唐帝王站在长安城视角下的“大河之东”(河东地区),变成了明清帝王站在北京城视角下的“大山之西”,【山西】之称因此而取代了【河东】之名。

明朝建立后,设置山西布政使司(明代山西行政首府)、山西都指挥使司(明代山西军区首府)、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明代山西北部军区首府)、山西提刑按察使司(明代山西监察首府),清朝继续设置【山西省】,这才把【山西】之名沿用到了今天。

晋:晋国故地

我国各省的省名简称,其实是晚清民国时期电报推广时的产物:清末洋务运动后,电报技术逐渐被清政府接受并使用。电报发报,惜字如金,多一字便多一字的成本,于是便有了省名简称、日期简称等。从官方层面上看,【晋】被用来指代【山西省】便是从清末开始的,当然在明清时期也有简称山西为晋省的,只不过往往出自私人文字,倒也不算正式。

那么为什么要用【晋】来简称【山西省】呢?

我国自古以来就喜欢用先秦时期比较强大的古国名称来简称一片地域,比如燕往往指今日的京津与河北北部、赵往往指今日的河北南部、齐往往指今日的山东北部、鲁往往指今日的山东南部、秦往往指今日的渭河流域、吴往往指今日的江苏南部、越往往指今日的浙江北部、巴往往指今日的四川东部与重庆市、蜀往往指今日的四川中部等等。

晋国是一个以山西西南部(晋南地区)为核心,并且势力范围覆盖山西全省以及河北河南陕西的部分地区的春秋大国(具体范围见上图),自然常常被用来指代今日的山西南部了,比如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行政区——晋州、晋宁路便是典型例子。

再加上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被统称为三晋,三晋之名也在明清时期开始用来指代山西省,【晋】作为一个古国名称自然成为【山西省】在晚清电报业定简称之时当之无愧的首选,并因此而成为如今山西省的简称。


寒鲲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山西悠久的历史,回答这个问题要追溯到几百年前。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山西位于太行山西边,黄河以东,所以得名山西。山西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而山西的命名也是一波三折的,也曾有过其他的叫法。山西在唐朝的时候大部分属河东道;到了宋朝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是山西得名的开始;明朝设置山西省,后来又被改为山西布政使司;最后到了清朝又改回了山西省,山西省一直沿用至今。至于为什么简称为晋,那历史又得往上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时期,山西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所以山西又被称为“三晋”之地。还有人说晋的古字,从形状上看,上面是个麦穗,下面是太阳的形状;还有一种说法是,上面是箭,下面是箭囊的形状.前一种说法是太阳升起的意思,象征着蒸蒸向上之意.。后一种说法是把箭放入囊中,有休战生养生息的意思,象征着对和平的向往。所以“晋”这个字寓意都非常吉祥。这可能也是为什么简称叫“晋”的原因吧。

山西全省总面积156579平方公里,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共 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省会太原,山西历史文化悠久,历史底蕴深厚,是您旅游居住的首选之地。


太原看点


山西一直以来都被称为晋。可是山西最早的由来却是古唐国。桐叶封弟的传说也可以看剑客前面的文章。那么为什么山西的简称却是晋而不是唐呢?

这里我们就要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唐叔虞的第2个儿子,名字叫做燮父。也叫姬燮。这个人其实就是我们经常看的封神榜里面,周武王姬发的孙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父继承了他的王位,并且把国号从唐改为晋。

那么燮父为什么要把国号改为晋呢?这个事情有3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就是在唐这个地方有一条河叫做晋河。燮父把国都迁到了晋河的旁边,所以也就把国号改为了晋。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唐国的射箭技术历史悠久。因此有考古学家认为晋也就是箭的缘故。

另外一种说法呢,就是晋献嘉禾这一成语的事情了。传说唐叔虞治理的唐这个地方是非常的好的。在史记中记载有一年,唐叔虞的治下收获了一穗两茎共生的粟禾。也就是一大串的谷穗,这在重视农业的当时是被称为天降祥瑞的。叔虞把这把谷穗进献给了自己的哥哥周成王。周成王非常的高兴,又让叔虞转赠给了他们在外平定叛乱的叔叔,也就是周公旦。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馈禾》。周公接受了这个礼物,并且回复了一篇文章,叫做《嘉禾》以表达对周成王的感谢和对祥瑞的赞美。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古代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是非常重大的事件,对于唐国来说也是非常大的荣耀。因此因为晋献嘉禾这样的事情改国名为晋也是有可能的。

而晋字的篆文是器物上放有东西向神明或上级进谏的会意字,所以晋献嘉禾这件事情的发生,就被很多学者认为国号由唐改为晋就是因为这件事情。

从此从燮父开始,晋国就开始了自己600多年的统治,陆续吞并了霍国(今霍州),魏国(今芮城),耿国(今河津),虞国(今平陆),虢国(今平陆、三门峡)占据了今天山西中南的大部分地区。后来不断的扩张,除了今天的山西晋国的地域还扩展到了今天的河南河北的大半,还有内蒙古陕西的部分地区。强大的晋国在春秋时期一直是非常强大的国家,一直到了战国时代,源自晋国的韩赵魏,也是占据了战国七雄中的三个席位,他们共同瓜分了晋国的土地,这就是三家分晋。也就像齐鲁代指山东燕赵代指河北一样,三晋也就成为了山西的别称,山西的简称也就从此叫晋。


剑客聊史


山西东以太行山与河北为邻,西隔吕梁山、黄河与陕西相望,北倚长城与内蒙古毗连,南与河南接壤。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

“山西”得名于其位置位于太行山以西。因为山西大地,外有山内有河,它的东部边界是雄峻的八百里太行山脉,成为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西边是自北而南劈开黄土高原的晋陕大峡谷,黄河从内蒙古高原奔泛而下,一泄千里。里里外外的大山大河,地势险要、固若金汤,所以常被人成为“表里山河”。

山西在唐朝的时候大部分属河东道;宋朝时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朝设山西河东道,是山西得名的开始;明朝设置山西省,后来又被改为山西布政使司;到了清朝又回复山西省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至于山西简称“晋”,源于最早的西周姬姓侯国。相传西周初立,武王伐纣后不久就去世,年幼的儿子成王即位。一天,成王与弟弟姬叔虞玩耍,随手削了一片桐叶做成珪(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的一种玉石礼器)的样子给他,说:"这玩意就封赏给你了。"

大臣们认为天子无戏言,因此成王只好把这个地方封给了叔虞,史上称"桐叶封弟"。后来国君叔虞传子變父,因地邻晋水,另外“晋”本义与含有“晋升”的吉祥之意,玉石改国名为“晋”;后来晋国在山西境内崛起,晋文公重耳曾为春秋五霸之一。

韩、赵、魏三家原是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中的三家大夫,他们在春秋晚期实际掌握晋国的大权,不久周室承认韩、赵、魏三家晋级为诸侯,春秋时期的晋国也就被战国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国所取代,晋国成为战国七雄中三大雄主的前身,史称“三家分晋”,后人就用“三晋”来称呼山西。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山色归读


山西,因为在太行山之西,所以叫“山西”。

在春秋时期,山西属于晋国地,故简称晋。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分晋国,故又别称“三晋”。

山西的地理位置很有特色。东以太行山与河北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北倚长城与内蒙古毗连,南与河南接壤。被柳宗元称为“表里山河”。

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出过很多牛掰哄哄的人和事。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1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多达3000多年。所以,这里是“华夏文明摇篮”。

唐太宗李世民曾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山西的美景也是数不胜数,云冈石窟、五台山、绵山、平遥古城、晋祠博物馆等等,每天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太原晚报


山西山西,顾名思义山的西边;据资料记载,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古称河东。山西东依太行,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有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山西是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到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传说女娲补天的神话就发生在山西,中华民族的始祖皇帝、炎帝都曾经把山西作为主要活动地区。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在旧石器时代山西已经有人类繁衍生息。尧舜禹都曾经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建立在晋南。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地区。周代晋国是由山西境内崛起。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秦、汉、魏、晋时期,山西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这段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周代晋国是在山西崛起的,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所以简称“晋”就理所因当了。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先生山西人,曾经写过一篇叫《晋问》的文章,以问答的方式,把家乡山西的地理和资源说了一番。

《晋问》开篇就说:“晋之山河,表里而险固” 翻译成白话就是,山西大地,里里外外都是大山大河,地势险要、固若金汤。大山和大河,把山西版图围起来,基本沿着省界纵横分布。北为横向山脉:管涔山脉,西起陕西、内蒙、山西交界处,东至大同以北;东为纵向山脉:太行山脉,

北起桑干河畔,至山西东南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三省交汇处;西为大河。大山并行:黄河在内蒙古托克县来了直角转弯,进入山西偏关县,一直向南而流,与吕梁山脉并行,形成晋陕大峡谷。


大同那点儿事


山西,因坐落于太行山以西而得名。而在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行政区划的地名,最初并不是指今山西省地区。从大量文献记载来看,在秦汉以前,人们习惯于把今河南上境内的崤山或者今陕西省境内华山为界来区分山东、山西,当时的“山西”是指函谷关以西地区,相当于关中平原地区。汉武帝时期,经历了一次扩关的过程,如把函谷关迁至新安地区。东汉时期,有人开始以太行山为界,划分为山东、陕西,其后开始就把太行山以下地区称之为山西。在历史上,因为山西位于太行山的右侧,黄河以东地区,故在历史上山西也有“右”、“河东”之称。元代实行行省制度,在山西地区设置了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属于中书省管辖。明朝初年,设立山西行中书省。清代至山西省,流传至今。

山西省的简称“晋”与山西的历史有关。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成王封其叔叔虞在今山西一带建都,故山西一带最初为唐国,称“唐”。唐叔虞去世以后,他的儿子燮(xie)因建都在晋水旁,改唐为晋。晋日渐壮大,晋国在西周中后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诸侯,今山西大部分地区属于晋国。战国时期,晋国一分为三,三国分别是韩、赵、魏,所以山西又有“三晋”之称。后人一直把“晋”或者“三晋”指代今山西地区。

我是“沙漠孤狼2017”,欢迎诸位关注、交流。


沙漠孤狼2017


咱们首先来说山西为什么叫山西,再来说明山西为什么简称"晋",最后说一下山西的其它称谓。

1、山西由于在太行山以西,故称山西。

山西之所以称为山西,很有可能还跟愚公移山这个传说有关,最早的纪录是在春秋时期的文献中,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愚公所挖的山就是太行、王屋二山,原来在古冀州(今河北、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辽宁辽河以西)南部,黄河北边。

这两座大山正好挡着了九十岁老头儿——愚公的道儿,于是老头儿召集一家子人挖山通道,世代相承,吓着了山神,于是天帝派天神把山给搬走了,愚公就再也不发愁没路走了。

因为太行山被天神挪到了朔方,刚好儿在现在的山西省东边,成为拱卫山西的屏障,所以把太行山以西的地方叫山西,是不是很具有神话色彩呢?

2、至于山西为什么简称"晋"?这是因为在西周时期,晋国被封于此。

"桐叶封弟"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西周初立,武王伐纣后不久就死了,儿子成王幼年即位。某日,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削了一片桐叶做成珪的样子给他,说:"这玩意就封赏给你了。"

史官认为天子无戏言,因此成王只好把唐这个地方封给了叔虞,唐这个地方在黄河、汾水之东,方圆百里。叔虞的儿子叫燮,改国名为晋,于是晋国从此产生。

后来,到了东周春秋时期,晋国经过一系到的宫斗,王权更替,晋武公掌得大权,晋武公死后,传位于其子晋惠公。晋惠公在位期间,开疆拓土,假虞灭虢,就是他在位时的杰作。

晋惠公也是晋文公重耳的老爸。晋文公重耳即位后,开始成就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因此山西在后世简称晋。

3、其实山西在古代还有其它称谓。

春秋末期,晋国发生内乱,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所瓜分,标志着战国时代来临。但三国源于一体,是为三家分晋,所以山西又称三晋,其中韩的祖先就是晋国王室分支。

在地理上,由于黄河大致呈"几"字形,山西在黄河的"几"竖弯勾的竖以东,所以山西在古时又称河东。山西又处于太行山、黄河之间,以一山一河为屏障,地势易守难攻,所以又有"表里山河"之说。

现在大家明白山西为什么叫“山西”,简称为什么叫“晋"了吧!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有书共读


此问题,短短两句,回答就得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我是第三十五名回答者。

省名山西,最早为晋,西周侯国,姬姓,著名的桐叶封弟就发生在此。叔虞传子變父,因地邻晋水,改国名为晋。

春秋时,山西为晋国,晋文公为五霸之一。所以后世简称山西为晋。

战国时,晋国被韩,赵,魏,瓜分。《商君书,徕民》秦之所与邻者,三晋也。《战国策,赵策》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后世以三晋之地大部在山西,故别称山西为晋。

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始的中心地带,北魏以今大同为都。东魏,北齐以晋阳为陪都(太原)隋炀帝令李渊为山西河东道慰抚大使,山西之名由此开始。


李渊起兵太原,被李世民视为龙兴之地(龙城)。封太原为唐王朝,北都,北京。

至于山西之名,明代沈思孝《晋录》,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有人以太行山之左右,称山西为山右,山东为山左。

谢肇制《五杂俎》称,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安徽)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絲,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山西是华夏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古代艺术博物馆之称,文献之邦之尊称。


用户5894663192


上图为上海博物馆藏西周晋侯苏钟

明代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西布政司,地域包括现在的山西省和河北的一部分。这是山西作为地方行政区名的开始。

清代保留使用作为直省,设山西巡抚管理。山西巡抚在顺治年间受陕西总督节制。康熙年间几次易名,陕西总督改为山陕总督,又改为陕甘总督,也曾经单设山西总督,最终还是改回了山陕总督。这些名称的变化是因为管辖区域的变化,不管是山西单设总督也好,还是受陕甘、山陕总督节制,所管辖范围都包括现在的山西行政区域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山西也是一个省。山西的范围东边是太行山,北边到长城,西南是吕梁山、黄河。正因为地域在太行山之西,所以称为“山西”这本来是古人惯用的称呼方法。山,并不固定指某座山。比如先秦时说的山东六国是指崤山以东,和现在的山东就不是一个概念。山西在建省之前很可能是一个大概的称呼,而不是一个确定的称呼。直到后来变成了确指。

上图为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晋侯鸟尊

山西的简称为晋,起源于西周时期。西周建立之后,武王姬发只在位四年就去世了。武王的儿子姬诵继位,后世称为“成王”。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践阼摄政。武王克商之后为了安抚殷地遗民,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商旧都,令自己的弟弟管叔于邶、蔡叔于鄘、霍叔于卫监督,称为三监。武王死后三监放流言说周公预夺位篡政,借机和武庚勾结叛乱。同时东夷淮徐一带的殷地遗民也纷纷响应而叛乱。中原地区和东夷相勾结,形势很严峻。周公率军东征,用了三年时间平叛。平叛之后为了镇抚,封太公望于吕和自己的儿子伯禽于鲁。

中原地区周也重新布局。将纣王庶兄微子启封于宋,都朝歌,以奉殷祀。同时为了监管,将成王姬诵的弟弟叔虞封于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唐叔死了之后他的儿子燮继位,改为晋侯,国称晋国。这就是“晋”最初的由来。晋的都城在曲沃。

在春秋六百多年的时间里,晋一直是大国,晋文公也曾一度称霸。直到赵、魏、韩三家分晋,晋国消亡了。同时春秋时代结束,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但是“晋”或“三晋”一直作为山西地区的别称保留了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