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让孩子正视幼小衔接教育?

早早早早817


本来按正常的教育进展,是不需要幼小衔接的,至少以前的教育发展进程,没有幼小衔接这一环。


曾几何时,幼小衔接,学前班等,变成了一个怪胎,是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及家长自身联合创造出的。也是教育产业化的恶果,也是教育主管纵容出来的乱象。


<strong>

现在出现了问题,教育部门又是一刀切,一句“学前教育不能小学化”,孩子要快乐的玩耍,又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学前教育与小教严重脱节:幼儿园及家长不重视识字启蒙及识字量,而小学却对识字量一下子要求很多,导致小学压力极大,识字量跟不上,阅读理解也不行,直接导致语文、数学、科学等科目很吃力。

2、主管部门执行政策偏执:主管部门巡视学前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必须把带有汉字的书本、纸张藏起来(武汉某个区最近就是这么执行的),好象孩子与汉字的接触,就是小学化。幼儿园里英语却能大行其道,不算小学化,怪不?

3、花在外语上的时间过多:中国孩子从3-18岁,花在外语上的时间是语文的三倍,但语文一生都有用,外语可能在社会上一生都用不到,有点可笑

4、现在的幼儿园,怕出事,老师就是陪孩子玩,安全度过这个年龄段就好。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严重脱节后,幼小衔接这个怪胎就诞生了。


参观过北京的学前班,1、作息时间与小学一模一样;2、用小学一年级的语数外课本,一模一样;3、收费极高,有些一个月五、六千。

上过学前班的孩子,上一年级,都是重复课本上的内容,学习成绩可能会好些,但对学习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反而可能懈怠,二、三年级之后,也不一定会出彩,也就是说小小年纪重复生活了一年,几乎一模一样,生命是不是浪费呢。



幼小衔接教育阶段重要吗,当然很重要,因为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关键节点!


如何把握好幼小衔接,关键把握好如下三点:

一、生活习惯:上小学的生活习惯、作习时间与幼前有着质的不同,上学前一二个月,可以提前适应下

二、思维方式:学前以具象思维为主,上小学思维方式以抽象为主,特别是汉字、数学等,思维方式,需要在学龄前培养与训练。

三、大量识字:本章主要讲讲幼小衔接的识字问题,识字是幼小衔接阶段的重中之重

马上就进入小学学位选择,还有几个月时间,9月1日开学了,小学一年级新生季,识字不多的小朋友及其家长趁着八月份有空,赶快给孩子补补识字课,不然最难熬就是年底前的这四、五个月了,孩子识字上不去时,家长干着急。


1、现在社会上对汉字的认知是有误区的:

<strong>

  • 识字是小学时的课程,学龄前识字是一种学习负担
  • 幼儿不应该识字,会透支孩子的大脑
  • 识字启蒙开始就要同步写字
  • 学龄前多学音乐、舞蹈、美术,识字到小学自然就会了
  • 孩子有大把时间,可以慢慢的识字
  • 汉字不难,我的孩子记忆力好,能认2000字
  • 汉字是文科的东西,与逻辑思维无关
  • ……

以上识字误区,导致小学一年级识字少的家长特别的头痛:





2、识字的早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智商发育

<strong>

  • 日本从1967年开始的一项研究表明:

5岁学部分汉字的孩子智商可达95:

4岁开始学部分汉字的孩子智商可达120;

3岁开始学的可达130。(80以下是愚蠢,130以上是聪明)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通过自己研究表明

  • 开发幼儿大脑智慧与潜能

3-7岁是儿童识字的敏感期,同时也是大脑潜能开发期,汉字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思维、逻辑、想象力


3、幼儿识字敏感期间,要根据幼儿识字心理特点找到合适的识字方法

<strong>

3-7字是孩子的识字敏感期,培养识字及阅读的兴趣非常重要。

<strong>

如果孩子对学习识字没兴趣,是因为你把识字当成学习,方法还是死记硬背,当然兴趣全无。

1、不要把识字当成学习,当成学习,就成了任务,也就没了乐趣

2、小孩子识字的特点:汉字是一幅幅抽象画

3、寓教于乐的方法,如迷宫、游戏等,很好的培养孩子的专注度。

<strong>

因而多角度培养孩子识字能力及思维能力,这个问题讲过许多次,在本人的头条及问答中都能找到。

总之,如果父母错过了孩子的识字启蒙的敏感期,到小学阶段追赶很非常吃力。


带过许多小学一年级学生,父母和老师对学生的识字问题都很焦虑。由于很多家长在学龄前不重视识字,上小学后识字量少,基础薄,但小学对识量的要求又很急迫,短期内,使学生的识字压力很大。另外识字方法有问题,现在小学一年级课本上的生字都是散的,大多没有关联,学生识字只能是死记硬背,回生率达到70-80%(学过几天后又忘了)


如何一年级的孩子怎么认识更多的字,同时回生率达到0呢?

可以订阅本人专栏:https://learning.snssdk.com/feoffline/toutiao_wallet_bundles/toutiao_learning_wap/online/album_detail.html?content_id=6675303587624517900



.

.


【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K12全语文、海外汉语,汉字创新思维、汉字国学、解字古诗文】

汉字师认证课程,让你成为一名合格的汉字老师、海外汉语老师、一名幼儿汉字启蒙师!

想了解详情,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99

了解识字教程《人字学习法》,私信留言:“


汉字谷主


幼儿园孩子在校时间比较短。对孩子的行为规范要求比较松。孩子的手工活动、自由活动时间比较多,坐在课桌前学习时间比较短。而小学阶段就要多时间的坐在课桌前学习了,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很少了。



首先让孩子能坐得住。一节课35分钟的时间要坐好,能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在家的时候,要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锻炼孩子长时间精力集中的作某个事。



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也就是说生活上有自理能力。大人一定不要把孩子该做的事替孩子做,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做,即使用再多的时间,也要让孩子做。做熟了孩子就会做的越来越快。



让孩子学会,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互相帮助,有团队精神,有班级荣誉感。


平原春秋


幼小衔接之所以成为家长乃至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因为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重大转折;进入学校生活后,无论是生活常识、社会规则,还是学习习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孩子会出现精神负担加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不适应的情况,进而对上学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家长该如何搞好幼小衔接教育呢?

首先、要加强孩子的心理成长教育。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变化引导,逐渐减弱孩子的依赖感,使其慢慢增强独立意识;无论是在生活细节上,还是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家长都应该积极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强化孩子的自立、自强观念,减少“等、靠、要”思想。

其次、要加强孩子的生活常识教育。一些基本的正确生活常识,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地灌输教育。例如,饭前便后必须先洗干净手的生活常识;再比如,对人要注意讲究文明礼貌的生活常识;还有如,讲话要注重诚信的生活常识等。这些生活常识,让孩子习以为常了后,就能够增强他们的独立生活信心与能力。

再者、要加强孩子的社会规则教育。一般的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都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但是真到了孩子身上时,由于对孩子的溺爱,往往会大打折扣。可是,当孩子进入学校后,就是进入了一个小型社会,自然有它的各种规则需要孩子遵守,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因而家长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孩子进行规则意识教育,让孩子懂得守规矩。

第四、要加强孩子的学习习惯教育。在平时的亲子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学习的好习惯养成。比如认真态度、努力进取精神、稳重思考、愈挫愈勇、坚持不懈等,都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鼓励、引导、强化,这对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具有巨大的帮助。

最后、笔者要特别提醒家长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的“幼小衔接”变成“超前学习”。这样,一来违背国家“零起点入学”的具体规定,给孩子正常入学带来麻烦;二来家长不规范的教育教学会造成孩子的错误认知,并且很难改正过来;三来违反教育规律和孩子发育特点,不利于孩子的学校教育。



自在人生wub


首先,家长应该利用暑假给孩子创设小学教育的环境,让幼儿提前感受小学的教育氛围,感受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其次,让幼儿学习简单的生活技能,使幼儿觉得自己长大了,有个身份的转变,从而引发心理的改变;然后,培养幼儿融入集体,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使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小学教育王


孩子的幼小衔接,需要注意四个方面:

一,孩子能够自己去厕所解决大、小便问题。特别是能够自己擦屁屁。

二,孩子能够坐得住板凳,上课的时候不会满地乱跑。

三,孩子能够握笔书写,不需要老师在非学习的问题上费心。

四,孩子应当学会行人认真遵守的交通规则,做到红灯不过马路,车多不过马路,车行不过马路。过马路时不分心,快速通过。


老于19055


善用孩子的好奇心,挖掘孩子的兴趣点再加与引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