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挖掘黄陵,万历皇帝和两位妃子的尸骨是怎么处理的?你怎么看?

风萧萧285537696


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我国掀起了一股考古的风潮,各地在考古方面都得到了不错的成绩,比如世界瞩目的兵马俑,马王堆等等。今天要说的倒不是这两个,而是明朝万历皇帝和他两位妃子的陵墓。

秦始皇陵墓现在为止也没有打开,其实这里面多少也和定陵有一定的关系,定陵的挖掘时间是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也就是在秦始皇陵发现之前。那个时候考古的技术手段相对都是比较落后的,对于出土的文物和墓穴里的尸骨都不能很好的保护,因此导致文物遭到破坏,损失惨重,甚至违背了一开始对文物发掘的初心。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惨痛的经验教训,使得后来在考古研究的时候都再三考虑;

今天就说一下定陵墓主万历皇帝,万历皇帝与他的两位皇后共同埋葬在一起,他们的陵墓被称作定陵。定陵的挖掘时间是1956年到1957年期间,这座皇陵是明朝十三陵中首个被打开的陵墓,但是它的结局却是众多古代陵墓中最悲惨的。

因为当时正处在特殊时期,皇帝尸骨被烧光,再加上那时候的技术有限,导致定陵开启后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陪葬的文物以及墓主的尸骨一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被快速的腐化。就连当是质地坚硬,历经风雨仍然保存完好的棺木也被推下山崖,化为灰烬,除此之外,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身也被当时的人们烧光了了,要知道这在古代可是非常忌讳的。

虽然定陵惨遭破坏结局悲惨,但是这都是不是大家的初衷,这是意料之外的,只能说是非常可惜,通过这次的挖掘当然考古学家们也得到了一些珍贵的考古数据,对于明朝的历史研究颇有帮助,而且也为大家破解了一个谜题。大家都认为历史上的万历皇帝非常懒,在位期间很少上早朝,要知道作为一个皇帝这可是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因此后人都对这位皇帝颇有看法。

但是历史上的史实又证明了这个皇帝还是颇有思想作为的

他在位期间,国家也没有什么大的动荡,天下还算太平,这与一个皇帝的治理是离不开的,所以说万历不像是一个昏庸无能好吃懒做的皇帝。于是,在定陵打开后考古学家们便对万历的尸骨进行了一番研究,这一研究才知道原来万历皇帝是身有残疾,两只腿的长度不一样,所以他不上朝也是身不由己的。这一个发现终于改变了后人对他的看法,虽说他常年不上朝,但是并没有不理国事,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治理国家罢了。

不的不说万历皇帝是一个悲惨的皇帝,在位期间被人冤枉成一个好吃懒做的人,死后百年又被人毁了尸骨,真是让人唏嘘感慨啊。所以大家在评价别人的时候,不能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不知是非。定陵结局损失惨重,但却为后来的考古研究提供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在后来的考古研究中专家们都深思熟虑不轻易做为,也正是这样才使得很多的文物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羽评郡主


我不会对郭沫若领导的这一国家行为发表评论,这是万历定陵皇帝出土的“营救”。但我想弓一躬敬爱的周总理,如果不是周总理称为帝王陵墓挖掘应用时间,现在我们除了一些在博物馆里,啥也剩不下了!

毕竟,在这场意想不到的灾难中,包括万历皇帝的骨头在内,有多少文化宝藏被毁,这真是令人遗憾。

然而,完全否定挖掘是不对的。毕竟,通过考古发掘,已经发现了许多历史谜团,然而,权衡利弊只能让人们再次感受和感叹。

考古学家?掘墓人?这次“打捞”挖掘有何意义?

关于墓的发掘,我想老郭并不只是想睁开眼睛。毕竟,任何研究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万历皇帝在明代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存在。许多人喜欢他之后发生的事情,除了大量的史书之外,陵墓是研究和揭示他真实面孔的最好工具。

郭沫若在主导定陵,是有收获的
,一边还揭示了很多谜团。例如,万历皇帝没有去朝廷,可能是因为他的腿和脚不方便,因为他的骨头表明他的一条腿不是很好,他有严重的关节炎。

并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也见证了前皇帝的衣食住行和明代经济的繁荣、技艺的发展。这应该是定灵挖掘最积极的意义!虽然这牵强,毕竟,任何考古发掘,这些都是常规的收获!


简单收场的考古发掘与盗墓没什么区别。

皇帝万里花了八百万银子,用整整十八年的时间建造了豪华的寿宫,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被彻底翻查一遍。

在定陵出土的大部分文物确实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并不是全部!有多少文物被毁,因为不适当的保护。那些闪闪发光的丝绸暴露于氧气之下,很快就被碳化和碎裂,因为多少精美的文物在坍塌中被毁坏,更不用说陵墓墙上那些精美的壁画了,而且由于它们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失去了原来的颜色。受保护的!乌鲁乌尤

甚至说,不容易保留文物,也因为工作人员不够细致和不专业,不应该受到应有的待遇。例如,许多精细的丝绸织物,因为它们安装在反向,不能再看到它的正面,但只在里面。喜欢这种悲剧,数不清的,经常想想我一直紧握的拳头与愤慨。

帝后遗体的处理是妥当的,只是后续的突发事件让人猝不及防

虽然老郭的考古学方面不可靠,但至少他不是一个糊涂的人。他仍然给皇帝三口以正常的方式返回。当然,他应该带走的东西有点太多了。

当每个人都认为这次失败的挖掘没有更多的损失时,灾难就来了。伴随着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这四股古老的浪潮也冲向了定陵皇帝万里。不仅陵墓前的墓碑被漆成了红色,而且皇帝的遗体也被狂热的少年们抬出宫殿,扔进深山,在一堆火焰中化为灰烬!是的,你听到我说的对。这是一场熊熊燃烧的大火!虽然今天我们提倡火葬而不是埋葬,但当时没有必要这么做。

当然,皇帝的家族并不是唯一一个同时遭受这种待遇的人,但按等级来说,他应该是最高的。

今天,数以百万计的人,战胜痛苦难过定陵,万历皇帝也遭受抵制,所以罪魁祸首郭沫若已成为目标。


回忆记忆中的历史


其实对于一件未知的东西很好奇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比如经常就有人问偌大的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打开看一看,里面肯定是奇珍异宝、机关重重,想想就让人激动,但是在激动之余你应该想一想当年郭沫若所带领的团队挖掘定陵后的惨剧,真是让人惨不忍睹,所有的东西因为环境的改变瞬间变得面目全非,而这些所谓的考古学家也只能看着,没错就是看着。



看完之后估计就是涕泗横流吧,普通人有好奇心也就算了,这专门的考古学家怎么也一股脑的就知道往里钻呢?所以这是历史上的一大悲剧,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等等东西都丢失了,现在看到的大部分都是仿制品,对于历史研究已经毫无意义。在皇陵中其实除了大量的文物之外还有万历皇帝和两位妃子的尸骨,其实也是具有研究的意义的。



但是随着棺木被打开,加上原本尸体保存的就不是特别的好,打开之后发现已经腐败严重,但是骨架头发保存的还比较好,因为开始文物被大量的破坏,在打开棺木之后也就没有多动,后来就进行了所谓的修复工作,但是因为技术有限,修复也弥补不了什么东西了,还找了雕塑来仿制人物,但是效果相差太大。



那么后来这些尸骨去了哪里呢?原本就经历一次考古洗劫之后的定陵,再次天降横祸,1966年,定陵被一群疯子闯入之后,活生生的把万历皇帝以及两位皇后的尸骨给拖了出来,还有大量曾经的照片、画像、重要资料等等被他们一把火给烧了,还有质地良好的棺木居然被扔到了山沟里,真是历史上的一大悲剧。


史中醉


万历皇帝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在位48年,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都说万历皇帝懒政,说明朝亡于万历,因其在位48年中,就有三十年的时间不上朝。

万历三十年不上朝,真的只是因为他懒政吗?定陵的考古发掘已经将答案告诉了世人。

1956年—1957年,我国的考古学者们对定陵进行了有计划的考古发掘,而定陵也成为我国唯一一座有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帝王陵寝。

随着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棺椁被打开,考古人员发现,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尸体已经腐烂,但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

通过对万历皇帝骨架的研究,人们发现,万历皇帝的左右两条腿长短不一,也就是说,万历皇帝生前患有严重的腿疾,是一个不为人知的跛脚皇帝。

因此,可以想象,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的原因,或许有懒政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应该是他严重的腿疾不方便其上下朝。


同时,一个皇帝,一国之君,他也不愿意被人看到他跛脚的样子,这是皇家最看中的脸面问题,因此,万历皇帝才会选择三十年不上朝。

这背后,或许他也是有着诸多的无奈与痛苦的吧。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定陵被当做“牛鬼蛇神”批斗,在红卫兵“打倒地主阶级的头子万历”的口号声中,保存在定陵文物仓库中的万历皇帝及皇后的尸骨被揪出。

1966年8月24日,三具尸骨以及一箱帝后画像、资料照片等被抬到博物馆大红门前的广场上接受批斗,十余名大汉抱起大石块先将尸骨砸烂,继而点火焚烧,在紧接而来的倾盆大雨中荡然无存。


而皇帝和皇后的三口由上等金丝楠木制成的巨大红漆棺椁,虽然历经几百年,但因本身质地坚硬,仍然完好无损,但也被扔至宝城之外的山沟中。

据说当年参与定陵考古发掘的人,以及后来私自捡拾万历棺椁的村民,后来的结局都不太好。


汶与川


1956年—1957年,我国的考古学者们对定陵进行了有计划的考古发掘,而定陵也成为我国唯一一座有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帝王陵寝。随着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棺椁被打开,考古人员发现,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尸体已经腐烂,但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通过对万历皇帝骨架的研究,人们发现,万历皇帝的左右两条腿长短不一,也就是说,万历皇帝生前患有严重的腿疾,是一个不为人知的跛脚皇帝。由于当时的技术有限,再加上整个发掘过程急于求成。深埋在黄帝陵墓几百年的文物,刚刚发掘出来就立刻被氧化。其中最珍贵的是一件龙袍,当时的工作人员不懂得如何保护。他们看到龙袍被氧化之后,他们竟然用粗劣的软化品涂抹在龙袍上面。在短短几个月之后,整个龙袍已经发黑变脆。而当时除了出土一大批被氧化严重的文物之外,万历皇帝和他两位妃子的棺椁也被挖了出来,然后被摆进了博物馆供人参观起来。这就是万历皇帝和他两位妃子遗骸的最开始处理方法,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万历皇帝和他两位妃子的遗骸却遭遇了另一种惨烈的下场。随着一个恐慌年代的出现,定陵博物馆遭受到了愤怒人群的打砸,而在那一场肆无忌惮的打砸中,万历皇帝和他两位妃子的遗骸被人放火焚烧了起来,在经历过焚烧之后,他们的烂骨仿佛无足轻重的垃圾一样,随意地被丢弃。


小金说房产


1956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著名学者吴晗力主,郭沫若、沈雁冰等支持下,试图挖掘明十三陵,以揭开十三陵所藏有的巨大历史秘密。为此拟定《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上呈中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份由历史学家正式提出的挖掘皇陵计划。

请示报告最后到了周总理的手上,很多专家以时机不成熟提出反对意见,最后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点头之下,周总理原则上同意,但是还是请历史学家赵其昌(后任首都博物馆馆长)加以指导。

长陵是朱棣的陵寝,大而丰富,考古价值极高。但考古所成立不久,认为以目前的能力和条件,发掘长陵难度较大,不利于文物的保护,决定先发掘一个形制类似、规模较小的陵墓“试掘”,考虑到定陵时间比较晚,而且万历在位的时间最长,藏有的宝藏可能比其他的要丰富,对他进行开发,可以更好的为其他墓葬做出参考。

动工发掘是1956年,在1958年时,正式宣布“定陵打开”。

在清理过程中,最先清理的是孝靖皇后,她是“一月天子”朱常洛的母亲,熹宗朱由校时才迁葬进定陵。可能是迁葬缘故,她的棺早就腐烂。然后是和万历一起下葬的孝端,最后是万历,二人楠木棺淳,朱漆,保存完好。

万历皇帝并非平躺在棺椁内,而是呈七星形状,(尸体摆放方式是古人故意而为的,以期待帝王将来能够顺利升天)。

通过对万历皇帝骨架的研究发现,万历皇帝身高在1.64米左右,左脚短且有点跛,这也与符合史书上记载万历皇帝是一位有点瘸腿的矮胖子。

这给我们解开了万历皇帝之所以28年不上朝的百年困惑,很有可能是因为其严重的腿疾不方便其上下朝。同时,贵为天子,为了皇家的威严,是不想让人民看到自己的如此形象。

陪葬的金银玉器、珍珠瓷器、文玩书画、绫罗绸缎数不胜数,奇珍异宝令人眼花缭乱。当时的考古技术落后,没有采取正确的文化保护措施,比如很多精美的丝织品,因为装裱反了,再也无法看到它的正面,而是只能看到内里。其中最珍贵的一件龙袍被氧化之后,当时的工作人员竟然用粗劣的软化品涂抹在龙袍上面。在短短几个月之后,整个龙袍已经发黑变脆。因为塌方又有大量精美文物毁于一旦,更别说陵寝墙壁上那些精美的壁画,也因得不到有效保护而失去了他原有的色彩!

最惨的还是三位正主的尸骨,当时考古都是为了要宝贝,开棺之后万历皇帝的尸骨无人理睬,等珍宝收拾完了,万历皇帝和两位嫔妃的尸骨被送进了国家博物馆陈列,供人参观。

1966年8月24日,三具尸骨以及一箱帝后画像、资料照片等从保存在定陵文物仓库中限取出,被抬到博物馆大红门前的广场上接受批斗,十余名大汉抱起大石块先将尸骨砸烂,继而点火焚烧,在紧接而来的倾盆大雨中荡然无存。 而万历皇帝的上等金丝楠木制成的巨大红漆棺椁,虽然历经几百年,但因本身质地坚硬,仍然完好无损,但也被扔至宝城之外的山沟中。

据说当年参与定陵考古发掘的人,以及后来私自捡拾万历棺椁的村民,后来的结局都不太好。

郭沫若在尝到挖掘定陵的甜头之后,数次提出要挖掘其他皇陵,其中包括秦始皇陵、以及高宗、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周总理驳回了其申请,并强调在没有完善的发掘技术之前不能再发掘任何古墓,不可重演定陵的悲剧,如此才使得没有更多的古墓遭到破坏性发掘。

为此我们要对敬爱的周总理深深鞠一躬,如若不是周总理及时叫停皇陵的开掘申请,现在我们除了博物馆里那些瓶瓶罐罐,真的就啥也不剩了!


美丽青春您真痘


目前为止,最引人注目的是秦始皇皇陵,和乾陵,很多人纳闷,为什么不开呢?我可以告诉你,因为第一大悲剧定陵。

定陵是万历皇帝的陵寝,里面除了万历,还有孝端、孝靖两位皇后。动工发掘是1956年,在1958年时,正式宣布“定陵打开”。


实际上,起初发掘的陵寝不是定陵,是朱棣的长陵。朱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的陵寝大而丰富,考古价值极其的高。但是考古所才刚成立不久,没什么经验,压根无法发掘出长陵。

于是,打算拿明十三陵某陵练练手,之后再发掘长陵。经过探测,隐隐发现定陵的墓道,加上定陵所在位置,方便而安静。天赐良机,这样,开始发掘定陵。


在清理过程中,最先清理的是孝靖皇后,他是后面“一月天子”朱常洛的母亲,熹宗朱由校时才迁葬进定陵。可能是迁葬缘故,她的棺早就腐烂。

定陵的棺淳,朱漆,棺为楠木,淳为松木。只有万历和孝端的棺淳保存完好。之后,是和万历一起下葬的孝端,最后是万历。

骨骼出来,立即修补。再就是极其丰富的陪葬品。遗憾,由于技术的落后以及经验的不足,很多文物都被毁坏了。比如那有机质文物,一旦遇到迅速流动的空气,迅速氧化。当时有个鲜艳的彩陶,照相机快门的时间,什么也不剩。


wg开始,定陵难以逃脱,打倒封建迷信嘛,很多文物在这次动荡中毁坏。目前,定陵里除了那些石制,其余就是仿制品。

各种批斗下,楠木棺淳被扔下山沟之中,被农民砍了,有的当家具,有的做棺材板子。很奇怪,棺材刚做好,老太太就死了。没福分呗。

一声令下,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骨骼伴随着燃烧的木柴“噼里啪啦……”化为灰烬,送入到自然当中,尘归尘,土归土。

有了定陵这次教训,帝王陵坚决不动……所以,秦皇陵和乾陵的发掘应仔细考虑。


史小二记


先纠正一下:皇陵不是黄陵,准确的说是十三陵的定陵。

1956年,由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著名学者吴晗力主,郭沫若等支持下,组成考古队,决定对十三陵的首陵长陵进行主动发掘。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最大的陵墓。

后来经过考古队论证,认为以目前的水平和条件,发掘长陵有较大难度,不利于文物的保护(其实发掘皇陵一开始就有争议),决定先发掘一个形制类似、规模较小的陵墓“试掘”,选定了定陵。墓主人就是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

在考古队长赵其昌(后任首都博物馆馆长)、副队长白万玉(又名白蕴山,我国第一代考古专家,曾跟谁斯文赫定等考察罗布泊)带领下,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找到了定陵地宫入口,找到了万历和他两个老婆的尸骨。当然还有大量随葬品,金银珍宝无数,还有很多丝织品保存完好,不过由于当时的考古经验不足以及缺少保护措施,许多文物特别是丝织品和纸制品一见空气就变黑氧化、迅速腐朽,非常可惜!

至于那一帝二后的尸骨就更惨了,在1966文化革命中,被当做“地主总头子”给挫骨扬灰了、尸骨无存了!这场劫难,可叹可悲可怜可恨!



磨史作镜


这件事情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中,当时担任北京副市长的吴晗,率先提出了有关于挖掘明十三陵的计划。之后获得了郭沫若、沈雁冰等人的支持,并且竟然还写了一份《关于明长陵请示报告》。


这份报告几经辗转,最后到了周总理的手上。在报告还没有最后确定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很多专家的反对,反对的主要理由是因为时机的不成熟。最后这件事情还被捅到了毛主席面前,终于在他老人家的点头之下,周总理写下了原则上同意的认同书。但是还是感觉不怎么可靠,又请了历史学家赵其昌在旁指导。

在这明朝13位皇帝的陵墓当中,一开始并没有想去挖掘万历陵墓。但是后来考虑到他下葬的时间比较晚,而且在位的时间比较长,藏有的宝藏可能比其他的要丰富。对他进行开发,还可以更好的为其他墓葬做出参考。于是考古队的“武器”,对向了倒霉的万历皇帝。

毕竟是古代的皇帝陵墓,想要找到它的入口并不多简单。但是在多方的努力下,在一年之后终于找到了入口。在1956年的5月份正式开工,用了相对来说比较短的时间,就找到了隧道门。找到他就代表着找到了通往地宫的具体位置,这一好消息给当时参与发掘的考古队极大的鼓动。

又经过了金刚墙: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这是明朝历史书对于万历皇帝陵墓的记载,这块金刚墙才是考古队最想找到的地方。因为之前虽然找到了通往墓室的入口,但是并不知道万历皇帝的具体位置。然而金刚墙却是万历皇帝沉睡位置的指向标。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终于打通了金刚墙上面通往万历皇帝陵墓的三角形入口。整个挖掘过程相当之短,仅仅过去了几年时间。这么大的陵墓就被挖通,只能说万历皇帝实在是太过倒霉。考古专家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清出了万历皇帝的陪葬品。

当万历皇帝的尸骨第一次呈现在人们眼前,不仅让人大吃一惊。它的身体呈七星位置,这其实是明朝丧葬的一种习俗,这里就不多加解释。除了他之外,还有两个妃子作为他的陪葬。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修复这三位的样貌,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一时间成为了难题。


当时有一位苏联专家,他曾经毛遂自荐要参与修复工作。因为在此之前,他曾经帮助北京博物馆修补了两个古人类的头骨。但是考虑到种种原因,最后还是拒绝了这个请求。随后在国内找了两个雕塑专家,对文物进行修补。如果换了一个时代,可能结果就没有这么悲惨了。

因为在当时的特殊条件下,万历皇帝被戴上了大地主的帽子。所以对它的修复,完全是按照当时人们对于地主的印象来的。最后修复出来的万历皇帝,他头上戴着一顶瓜皮金丝小帽,两眼大的像牛瞳。鹰钩鼻子下面配着一个血盆大口,好像接下来就要把人吞下去一样。这完全是当时旧地主的样子,根本不是一个威严四方的皇帝。

而万历皇帝的妃子也没有逃脱这种厄运,他的两个妃子也被描述成地主婆。被打扮成浓妆艳抹,花红柳绿。这在封建社会时代,就算是风尘女子,也不可能这么妖艳吧,更何况还是皇帝的妃子。除了这两个最珍贵的文物之外,其他的文物也难逃厄运。


由于当时的技术有限,再加上整个发掘过程急于求成。深埋在黄帝陵墓几百年的文物,刚刚发掘出来就立刻被氧化。其中最珍贵的是一件龙袍,当时的工作人员不懂得如何保护。他们看到龙袍被氧化之后,他们竟然用粗劣的软化品涂抹在龙袍上面。在短短几个月之后,整个龙袍已经发黑变脆。

沈从文作为古代服饰研究的专家,他听到万历皇帝陵墓当中出土了这么多文物。曾经火急火燎的赶了过来之后,差点没有气的背过气。因为文物当中的很多丝织品,被工作人员随意的装裱起来。完全没有按丝织品保护的最佳方式来做,最后沈从文来了一趟什么也没看到。

更为可笑的是,其他几个省市县看到万历皇帝被发了之后。纷纷向上面请求,也要发掘自己省内的文物,以此可以拉动旅游经济。当这些消息传到周总理那里之后,被他立刻给制止了下来,这才避免了很大的一场浩劫。


除了这些之外,当时装着万历皇帝与他妃子的两个棺材。也被工作人员从悬崖上面扔了下去。然而更加不幸的还在后面,因为在这几年之后突然爆发的一场革命。一群还没有读过几年书的小将,突然来到了万历陵墓博物馆。他们在这里转了一圈之后,冲进了万历皇帝陵墓博物馆的地下。抓住了仓库保管员李亚娟,并从那里抢走了仓库的钥匙。

从这里面拖出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最后在博物馆门口的广场上,一把大火全部烧光。把万历皇帝和妃子的骸骨也被拖了出来,他们被当成最大的地主,骸骨被众人给砸碎。然后和那些陪葬品,一同扔进了大火当中。每每回想起这里,不禁潸然泪下。


史之策


这场郭沫若主导的国家行为,也就是万历皇帝定陵的“抢救性”开掘,我不做任何评论。但我要对敬爱的周总理深深鞠一躬,如若不是周总理及时叫停皇陵的开掘申请,现在我们除了博物馆里那些瓶瓶罐罐,真的就啥也不剩了!

毕竟那场不算意外的浩劫中,多少文化瑰宝毁于一旦,包括万历帝后的尸骨,想来就觉得可惜

不过彻底否定这场挖掘也不对,毕竟通过考古发掘,揭开了很多历史谜团;可是权衡一下利弊,只能是让人再次感慨和叹息


考古达人?掘墓狂魔?这场“抢救性”发掘到底有何意义?

关于郭沫若同志,我不愿多说。毕竟他的诗歌写的还是相当可以的,政治头脑也算是比较发达,个人情商也算是高的可以,只是每当想起此人,总有种说不出的厌恶感,可能是个人喜好问题吧!

关于定陵的开掘,我想老郭也不是那么单纯的只是想一开眼界,毕竟对历史有过研究的人都知道,万历皇帝是明朝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位,可以说是非常让人感兴趣的存在。无论是他的生前身后事,都让很多人津津乐道,而除了卷帙浩繁的史书和满嘴跑火车的野史杂谈,其陵寝成为研究并揭开他真实面目的最佳工具

郭沫若在主导开掘定陵后,是有一定的收获的,也侧面揭开了很多历史谜团。比如万历皇帝不上朝,很有可能是因为他腿脚不方便,因为通过他的尸骨检测发现,他一只腿不太好使,有严重的关节炎。

而出土的大量文物,也都见证了这位昔日帝王的衣食住行和明朝的经济繁荣、技艺发达。这应该是定陵开掘最积极的意义了吧!虽然这很牵强,毕竟但凡考古发掘,这些都是常规收获!

草草收场的考古发掘,和盗墓没什么两样!

万历皇帝耗费800万两白银,用了整整十八年打造的豪华寿宫,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被彻底翻了一遍,我想如果他泉下有知,估计要气的跳起来!

的确,定陵出土的大部分文物都得到了有效保护,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我们现在看到的并不是它的全部!有多少文物因为保护不当而被毁坏。那些光亮如新的丝绸在接触氧气后迅速碳化破碎,因为塌方又有多少精美文物毁于一旦,更别说陵寝墙壁上那些精美的壁画,也因得不到有效保护而失去了他原有的色彩!

甚至说,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文物,也因工作人员的不细致和不专业,遭到了不该有的待遇。比如很多精美的丝织品,因为装裱反了,再也无法看到它的正面,而是只能看到内里。像这样的悲剧,是说不尽的,每每想起我总是握拳做义愤填膺状

帝后遗体的处理是妥当的,只是后续的突发事件让人猝不及防

老郭这人,虽然考古方面不太靠谱,但至少不是什么浑人,他还是规规矩矩的给人皇帝三口放回去了,当然该拿走的也是一点没少拿

当所有人都以为这场失败的挖掘已经不会再有什么损失的时候,灭顶之灾还是来了。伴随着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破四旧的浪潮也扑向了万历皇帝的定陵。不仅陵寝前的墓碑被人泼上了红色的油漆,帝后遗体也被那些狂热的少年们抬出寿宫,抛到了深山之中,在一堆火焰中化为灰烬!是的,你没听错,是一把火烧掉了!虽然今天我们提倡火化而不是土葬,但那会儿这么做可一点道理都没有

当然,同期遭受这样待遇的不止万历皇帝一家,但论级别来说,他应该是遭受不公待遇中最高的一个了

时至今日,无数人捶胸顿足,为定陵的悲惨遭遇痛心疾首,也为万历皇帝的遭遇打抱不平,所以罪魁祸首郭沫若也成为了众矢之的

郭沫若在尝到挖掘定陵的甜头之后,数次提出要挖掘其他皇陵,其中包括秦始皇陵、以及高宗、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结果是令人欣慰的,就是无一例外全部被否决,但他仍乐此不疲,坚持不懈.....

其实,定陵和万历的悲惨遭遇,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正是由于郭沫若水平不行,挖掘失败,才让皇陵开掘的步伐戛然而止,如果当初是妥善保存、保护挖掘,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帝王陵寝被开掘,而那场几乎寸草不生的浩劫,势必也将波及到更多

所以说,凡事都有两面性,虽然苦了万历一个,但也算是幸福了更多人吧!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