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東陵15座陵寢全被盜,但孫殿英只盜了其中2座,餘下13座是被誰盜的?怎麼盜的?

用戶6154503160167


盜墓為大多數人所不齒,而清朝的帝陵紛紛被盜時,卻有一大票叫好的聲音,這是為何?原因是因為,清朝入關時,曾經讓無數漢族人士遭受到了災難;在大清治理下,對滿漢兩族的待遇和尺度又完全不同。

所以,對於盜清東陵,大多漢族人士感情上完全能接受。

眾所周知,孫殿英盜了15座清東陵當中最富麗堂皇的“慈禧的定陵”和“乾隆的裕陵”,那麼剩下的十三座陵墓都被盜了嗎?被誰所盜,如何盜的?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清東陵被盜數次的情況。

清東陵被孫殿英率部盜取

孫殿英是個狠人,在他之前,清朝的陵墓基本無人敢盜。

1928年,孫殿英面臨內憂外困,一方面要打仗,一方面打仗的錢糧又不足,怎麼辦?俗話說得好,活人不能被尿憋死。

孫殿英路過清東陵,看到了清東陵的“富麗堂皇”樣,再想到自己的祖先孫承宗的慘死,又想到自己的父親被滿人迫害致死,於是迸發了一個“邪惡”的念頭“盜他孃的!”

於是,孫殿英對外打著“軍事演習”的名號,開始了“盜墓大計”。整個盜墓進行了七天七夜,將慈禧的大墓和乾隆的大墓盜了個底朝天。

盜墓的結果很好也很壞,好的是寶貝太多了;不好的是引起了全國上下滿族人士的公憤。關鍵時刻,有人建議孫殿英“有舍才有得”,於是孫殿英開始打點當時的權貴人物們,一圈下來,漸漸沒了聲音,再加上孫殿英後期抗日有功,於是這一頁就這樣被翻了過去。

活著的乾隆和慈禧不可憐,死了的真有點可憐。但是,悲劇剛剛拉開。

清東陵再次被“殤”,這次是張盡忠

走了個孫大麻子(孫殿英),又過了18年,來了個張大麻子(張盡忠),開始盜清東陵。為何都是麻子出手盜墓,難道膽子更大一些?誰知道,總之,麻子們和清東陵較上勁了。

那是1945年的深秋,日本剛投降,蔣介石在南京盤算著“其它國家大事”,八路軍也完全顧不上,清東陵的守護和管理此時出現了一個真空。

於是,作為土匪的張盡忠行動了,來的自然不是一個人,頭領除了張盡忠外,還有一個叫王紹義的,這次人家打算打持久戰。

此次盜墓,這夥盜墓者盜掘了包括景陵、定陵、定東陵、惠陵等在內的一批清朝皇家陵寢,時間長達整整3個月,幾乎盜了所有的清東陵陵墓。為什麼是幾乎呢?因為順治的孝陵沒有動,因為張大麻子是本地人,早就聽說順治帝的陵墓裡沒有寶貝,也沒有人,是個空墓。既然是空墓,何必浪費那個體力呢?

實際上,除了“空墓”的說法外,清孝陵沒被盜還有兩個原因,一是傳說順治是染天花而死,盜墓者有點忌諱;二是因為順治皇帝平時節儉,一向反對厚葬。有意思的是,在孝陵的神功聖德碑上鐫刻著這樣一句話:“皇考遵命,山陵不崇飾,不藏金玉寶器。”什麼意思?簡單一句話:裡面沒寶貝!是不是這話很熟悉,有沒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

別人信不信不知道,反正盜墓者們信了。

既然是盜墓,就會有破壞。據後來審訊盜墓團伙的預審員高學仁說:“二次盜墓,破壞太大了,損壞了不少的寶物。”是啊,合理科學的考古挖掘都會損壞不少文物,何況是隻圖利益的盜墓呢?

張盡忠、王紹義等人盜墓發了財的消息快速傳了出去,於是附近的土匪、村民們再次行動,瘋狂盜掘,前後進入了上千人。

動靜太大了,國民政府開始注重和干預此事:追捕相關人員,追回相關文物。可是追回談何容易?那批盜墓者是被槍斃了一批,但很多文物還是流失了,甚至就“流落”到了相關人員的手裡,比如馬漢三等人狠狠地貪汙了一批文物。

但是,這裡不是終點,清東陵的悲劇還沒有完,因為還有浩劫。

清東陵再次被盜掘

按理來說,清東陵被孫大麻子盜了,又被張大麻子等人挖了,也差不多了。但是,清東陵的悲劇又來了。這次,應該說和二次清東陵被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清東陵二次被盜後,張盡忠被抓,1948年病死在了看守所。但是,曾經一起盜墓的有個叫張森的賊心不死,在逃脫了後,“臥薪嚐膽”好幾年,心裡大有不甘。於是在1949年初,國家有內戰顧不上,張森帶了自己的“小分隊”又偷偷摸摸地來了,又是一頓折騰,這次旨在“撿漏”,撿上了嗎?當然。

看起來,張森彷彿要成大亨了。很不幸,全國很快解放了,共產黨執政了。那些盜墓者大多紛紛落網,包括張森,包括王紹義等,雖然還有不少漏網之魚,但相關的“領頭人”基本上被抓了。不久之後,王紹義、張森等人被送去了閻王殿。

盜墓利益很可觀,但是利益地取得是建立在發“死人財”上面,還是應該三思而後行。也許在舊時代,盜墓者因被生活所迫,行為還能理解。但新社會,也出現了不少的盜墓者,這就難以讓人理解了。

其實,活命的道路千萬條,何必要選這一條?多做好事,多積陰德。正所謂“一德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


藍風破曉


清東陵遭遇過2次大規模的盜墓,第1次是孫殿英在1928年乾的,他帶著部隊遮遮掩掩挖了7天7夜,盜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東陵。第2次發生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這次盜墓轟轟烈烈地幹了4個月,幾乎把清東陵15座陵寢裡能挖開的都挖開了。

雖然“東陵大盜”的名號被給到孫殿英的頭上,但是無論盜墓的規模還是持續的時間,第2次盜陵的主謀張盡忠(時任冀東十五軍分區敵工部長)、王紹義(綠林慣匪),顯然更配得上這個稱號。

當時日本戰敗投降,駐守清東陵的關東軍部隊以及所謂“滿洲軍”和偽警察,在8月16日全部撤走或潰散。冀東軍區接收了清東陵所在的馬蘭峪地區,並向清東陵陵區派出一個營作為護陵部隊。

但是隨後隨著形勢的變化,冀東軍區的主力部隊被調往東北,那一個營的護陵部隊也因為戰事需要而被調走,清東陵就這樣失去了保護。這讓居留在當地的資深土匪王紹義,看到了重操舊業的機會,他早在孫殿英之前就動過盜陵的心思。

抗日戰爭期間王紹義蟄伏在當地以務農為生,認識不少流氓地痞以及軍隊和地方幹部。冀東軍區守陵部隊一走,王紹義就找來楊芝草(王紹義的鐵桿)、穆樹軒(東陵周邊村莊副村長)、賈正國(東陵周邊村莊副村長)、郭正(薊遵興聯合縣八區幹部)等人,他們糾集了三四百名村民,於1945年9月潛入陵區正式開始盜陵。

咸豐的定陵、慈安的定東陵、同治的惠陵、康熙的景陵……依次被挖開,陪葬品被洗劫一空。最初在盜完定陵的時候,王紹義用從裡面得到的財寶,把當時冀東十五軍分區敵工部長張盡忠、薊遵興聯合縣的八區區長介儒、區小隊隊長張森等人拉進來入夥,這使他們的盜墓隊伍壯大到足以盜空整個清東陵。

敵工部長張盡忠的背景比較複雜,他原先給日本人當過礦警,後來棄暗投明參加了八路軍,並一步步升任敵工部長,當時是十五軍分區司令員的紅人。他加入進來之後,馬上接管了盜墓行動的指揮權,他利用軍分區司令員的名義,拉了許多村幹部、區幹部以及民兵和群眾參加盜墓,由此使盜墓人數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到超過千人。

王紹義、張盡忠的盜墓隊伍雖然比不上孫殿英的精銳,但他們的手段也並不遜色。對於地宮的石門,他們也是熟練地使用炸藥一道一道地炸開,而且不急不躁、不遮不掩,張盡忠甚至光明正大地宣稱盜皇陵是“幫助群眾度過饑荒”。

當然盜墓過程中也遇到過意外,在盜開康熙景陵地宮的時候,就遇到了機關噴火的情況,燒傷了幾個人。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康熙景陵被盜得最為乾淨,以至於六年後河北省文化局派專家進去查看後,只能無奈地將這座已經沒有考古價值的空陵一封了事。

王紹義、張盡忠的盜陵活動一直持續到1946年1月,清東陵15座陵園中除順治的孝陵倖免被盜外,其它陵寢基本上全被挖開了,被盜走的古董文物不計其數,這也使得清東陵周邊村莊至今仍是文物販子愛去的地方。

當年事發後,郭正、賈正國、穆樹軒、楊芝草等人,先後被八路軍抓捕並槍決。張盡忠在逃到唐山後被軍統抓獲,後來病逝在北平獄中。王紹義則在潛逃5年後,被遵化縣公安局抓獲並槍決。但時至今日那些被盜出的大量文物仍然下落不明,清東陵的第二次大盜案堪稱數百年來最嚴重的文物浩劫。


讀歷見聞


清朝自1644年入關以來,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宣告清朝滅亡,前後立國267年餘,入關後正統經九帝,分別為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等九朝,自雍正起不知何故對於皇帝的陵寢做了規範性制度化的規定,那就是東西陵寢出現,並且雍正規定後代君主必須交叉入葬,自此以後逐漸形成了目前的帝陵規模。題目中所言,清東陵15座陵墓除除乾隆的裕玲和慈禧的你,陵墓被孫殿英盜掘外,其餘十三陵幾乎無一被倖免。那我清東陵的其他13陵是被誰盜掘地呢?是怎麼被盜掘的?請看筆者娓娓道來。

據史料記載,清東陵一共發生過三次大規模的盜掘活動。

第一次盜劫

1928年7月,也就是清亡後的第17年,大名鼎鼎的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制造了第一次東陵大盜案。據國民黨黨史記載,當時我奉軍二十八軍某連連長的馬福田是河北遵化人,早已對東陵的地下寶藏垂涎三尺。當時他正好帶兵駐紮馬蘭峪,便與當地慣匪王紹義秘密勾結。準備伺機而動。沒想到他們的野心被駐紮在馬蘭峪四十里之遙的孫殿英所偵知。其實孫殿英對東陵也早有覬覦之心,肥肉豈能落人他人之口?孫殿英立即命師長譚溫江率兵攻擊馬福田,兩軍在馬蘭峪展開一場激戰,馬福田終因兵微將寡而狼狽逃走。於是,譚溫江率 “得勝之師”進駐馬蘭峪。他們以軍事演習為名,實行戒嚴,封鎖消息。斷絕交通,在七天七夜的時間裡,盜掘了隨葬品最豐富的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東陵,將地上、地下珍寶掠奪一空。盜案發生四十天後,正在天津的清遜帝溥儀派宗室遺臣匆匆趕到東陵,對被盜的陵寢進行了善後處理,將被拋出的屍體進行了二次安葬。這次盜案震驚了中國,也震驚了世界。儘管溥儀強烈要求緝拿並嚴懲盜犯,但由於孫殿英重賄民國政府要員,此案最後不了了之。

第二次盜劫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東陵地區正處於權利正空階段,群龍無首,一些不法分子和土匪便乘機制造了又一起震驚中外的東陵大盜案。據相關史料及野史記載,這次被盜的陵寢有康熙帝的景陵、咸豐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這次被盜數目之多,損失之慘重,遠遠超過了孫殿英的第一次禍害。這次盜案發生前後,其他陵寢也相繼被盜,陵區外圍的大量陪葬墓也幾乎無一倖免。

第三次盜劫

第二次盜案發生後.儘管政府進行了嚴厲鎮壓,但仍然有一些人賊心不死,慾壑難填。1949年,被東陵地區周圍喪心病狂的村民給盯上了,又對已被盜陵寢進行了再次全面“掃蕩”。經過這次掃蕩,那些倖存的文物,特別是地宮金井中的珍寶,全部被盜掠一空。

這三次被盜,是中華文明史上的浩劫。它給子我們後代造成了從精神上到物質上無法複製和填平的浩劫。

清東陵15年幾乎被完全倒遍,但是所幸的是清西陵從目前來看保存還比較完好,損失不是很大,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以說是。也算是給給後世留了點遺存,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清東陵盜掘如此嚴重而清西陵表現不是特別明顯呢?我想清東陵主要是在當時軍閥混戰割據敏感地帶,給了被盜掘浩劫滋生了土壤。反看清西陵地處偏僻,人跡罕至,基本上沒人去,沒有人過問,佔了地理上的優勢,再加上當時的清朝遺老遺少,對陵寢的忠誠保護也密不可分。







賀鵬勃


清朝的皇家陵墓需分為兩個時間段來看,即清朝入關前的永陵、福陵和昭陵,此三座皇陵均於關外建造,且規模並不大;而清自順治帝入關開始,皇陵均於關內建造,清東陵就是滿清在關內建造的一處皇家陵園。自順治帝的孝陵開始,到慈禧皇太后的定東陵為止,清東陵共有陵寢15座,其中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東陵被孫殿英所盜,而後張盡忠、王紹義等人掀起了對整個清東陵的“掃蕩”。

清東陵簡介

孝陵:順治皇帝、孝康章皇后、孝獻皇后

景陵:康熙皇帝、孝誠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孝恭皇后、敬敏皇貴妃

裕陵:乾隆皇帝、孝賢皇后、孝儀皇后、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淑嘉皇貴妃

定陵:咸豐皇帝、孝德顯皇后

惠陵:同治皇帝、孝哲毅皇后

昭西陵:孝莊文皇后

孝東陵:孝惠章皇后、順治帝妃嬪28名

普祥峪定東陵:慈安皇太后

菩陀峪定東陵:慈禧皇太后

景陵皇貴妃園寢:愨惠皇貴妃、惇怡皇貴妃(康熙帝貴妃)

景陵妃園寢:康熙帝貴妃一名、妃11名、嬪8名、貴人10名、答應10名、常在8名、皇子1名(十八阿哥)

裕陵妃園寢:烏喇那拉皇后、妃嬪35名(均為乾隆帝后妃)

定陵妃園寢:咸豐帝皇貴妃2名、貴妃2名、妃4名、嬪4名、常在3名

惠陵妃園寢:淑慎皇貴妃、恭肅皇貴妃、獻哲皇貴妃、榮惠皇貴妃(均屬同治皇帝)

公主園寢:道光皇帝的公主2名、皇子2名

孫殿英盜墓

孫殿英所盜之墓為乾隆和慈禧的陵墓,1928年7月,孫殿英剿匪時以軍事演習為由,盜取了慈禧和乾隆墓中的寶物,按照孫殿英自己的話來說,滿清是外族人,侵略漢人得了天下,孫中山革了滿清的命,馮煥章把溥儀趕出皇宮,那麼我孫殿英就要革死人的命,對得起漢族同胞。孫殿英在為自己開脫的時候冠名民族大義,但後來抗日中賣國投敵似乎非常打臉。



而孫殿英所盜國寶數目有著很多版本,一方面根據清朝史籍羅列的慈禧下葬所陪葬物品來計算,另一方面根據李蓮英之子所寫的回憶錄《愛月軒筆記》來估算,更為客觀的還有根據孫殿英部下銷贓時被抓,以及孫殿英行賄國民黨高官的數額來推算。據傳孫殿英從慈禧墓中搬走的國寶用了13量卡車,其價值真的無法估量。


根據盜墓經歷者寶熙所著《於役東陵日記》中有一段記載是慈禧嘴角上有殘破痕跡,據傳是孫殿英為了取出慈禧口中“壓舌”的夜明珠而在慈禧口角切了一刀,而這顆夜明珠還被孫殿英送給了宋美齡;在乾隆陵墓中,屍骨遍地,當時已經分不清哪個是乾隆,哪個是皇后了,而乾隆是歷史上出了名的喜歡字畫,但這些匪兵並不懂字畫,所以大多沒有帶走,而是亂扔至地上被汙水腐蝕。

張盡忠、王紹義盜墓

不管怎樣,孫殿英是開啟了盜掘清東陵墓的先河,因此到了1945年時,日本投降後的一段混亂時間裡,土匪頭子王紹義想趁機在清東陵撈點好處,於是組織起了盜墓行動。他的方式比較粗放,用雷管開山,將咸豐皇帝的定陵和慈安太后的定東陵洗劫了一番,據說盜掘了不少珍寶,隨後又將孝東陵洗劫一空。但事情很快被發現,因此王紹義便想找個後臺硬的人物一起發財,於是就將目光盯向了時任偽冀東軍區一個情報隊的隊長張盡忠,通過盜取的寶物賄賂後,張盡忠很快就加入了盜墓團伙併成為首惡。


張盡忠不愧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盜墓開始前首先造下輿論,以“鬥爭皇上大地主”、“幫助群眾度過饑荒”為行動綱領,用解放區政府的政策來古惑不明真相的群眾。為了遮人耳目,還制定了行業內的話術,盜墓美其名曰“挖金”,調集人馬來幹活稱為“集訓”,“天高”指白天,“明路”指黑夜,“立拖”則是開挖。

在人員安排上,張盡忠找來了之前給孫殿英做過盜墓嚮導的後人,以及清東陵的守陵人,利用他們對地宮的熟悉從而更好的挖掘;然後找來諸多懂雷管和炸藥技術的人作為技術骨幹;還通過地痞流氓強行拉攏八路軍幹部介儒區長作為“後臺”。


在“崗哨”、“策應”等準備工作做好後,張盡忠和王紹義開始了挖掘行動,第一個目標則是同治帝的惠陵,同治帝陵墓三道石門打開的並不困難,也只有第一道石門用了手榴彈,其餘兩道均是推開,但據說同治帝屍體腐爛嚴重,加之地宮溼氣重,張盡忠等開棺取寶時如同抓淤泥一般,不僅噁心,還散發很大的腥臭味。而同葬的孝哲毅皇后屍身保存完好,開棺時猶如活人一般,一同開棺的王紹義之子王茂當場嚇昏暈倒。此陵中盜掘出諸多珠寶首飾,最有名的則是皇后頭上的鳳冠霞帔。


1945年12月22日,張盡忠等人開始盜掘康熙皇帝的景陵,不知道這群人出於什麼目的,在開棺之後居然將千古一帝的康熙拖骨暴屍。而康熙皇帝不愧是為清朝開創盛世局面的皇帝,整個盜掘過程用了整整三天時間,所盜珍寶裝了幾大麻袋。據王紹義自述,康熙陵墓所盜之物堪比孫殿英所盜乾隆與慈禧兩墓還多。

廣泛性盜墓與抓捕

張盡忠和王紹義的盜墓活動引起了廣泛影響,隨後更多人參與進來,趙子新等人將景陵妃園寢的一貴妃陵洗劫;關會增、賈正國等人將景陵皇貴妃園寢整體盜掘;穆樹軒、賈井滿等人將裕陵園寢裡的香妃墓盜掘,隨後王紹義父子也進入該陵盜掘了兩座妃墓。


除了這些大規模的整體盜掘,還有諸多小規模入侵撿漏的,雖然後來有政府行為的抓捕行動,但依舊沒有解決盜墓行為。國民政府以“首惡必抓,脅從不咎”的原則處理盜墓者,從而導致諸多小頭目無所忌憚的進行銷贓和再次盜掘的行為,期間諸如張森這種小盜小偷一直不間斷的進行盜墓,直到1949年才認罪伏法,清東陵所葬157人的陵墓幾乎全都涉及被盜。

在國民政府介入盜墓一事中,展開全國性追捕調查,大部分盜墓頭子被抓捕處決,其中張盡忠在被抓獲後病死於監獄。但國民政府將此盜墓事件誣陷給八路軍,企圖獲得政治輿論支持,而並不是把精力放在追繳國寶上,雖然追繳部分珍寶收入故宮博物院,但大部分已流入私人口袋,更有甚者被國名政府參與調查的高官據為己有,馬漢三還因貪汙受賄國寶而被處決。盜墓大頭子王紹義一直逃亡至1951年才被抓獲,並被處以槍決。


棍哥觀史


清東陵位於河北唐山遵化,佔地80多平方公里,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佈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從順治十八年一直經營到光緒三十四年,歷時247年,有15座陵園,217座宮殿牌樓,埋葬著順治帝、康熙帝、乾隆帝、咸豐帝、同治帝五位皇帝,此外還有十五位皇后、一百三十六位妃嬪、兩位公主和三位阿哥。

在這些陵墓中最苦逼的是咸豐帝的定陵,咸豐帝在承德避暑山莊突然病逝,清廷倉促修建陵墓,加上當時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清廷賠款,咸豐帝的陵墓用了大量道光帝之前使用的廢料,規制也大不如前,石像生只有五對,玉帶橋被改為平便橋,聖德神功碑、柱門、孔拱橋被裁掉。

最差的應該是同治帝,他的陵墓連自己老爹的都不如,陵墓沒有了石像生,連與孝陵相連接的神道都沒有修,可能是當時清廷真的沒有錢了,被太平天國、捻軍、西北戰事折騰窮了。

最壕的是乾隆帝的裕陵,乾隆帝在位時期清朝國力達到了鼎盛,後期雖有所衰敗,但是乾隆老爺子還是有錢。

1912年宣統帝退位,清朝滅亡,根據《清室優待條例》,清室的宗廟、陵寢,永遠被奉祀,並且由政府派兵保衛,沒有修完了,政府還撥款修建。

民國成立不久,我國就是陷入了軍閥混戰時期,所謂的《清室優待條例》被真正履行的並沒有幾個,末代皇帝溥儀在1924年11月被馮玉祥派兵趕出紫禁城,由於時間緊急,溥儀沒能帶走宮中所有的財物。

馮玉祥修改了《清室優待條例》,但是清室的宗廟陵寢仍然是永遠奉祀,並由民國派兵保護。

在亂世,只有槍桿子才是道理,雖然有《清室優待條例》做保障,但是清陵還是沒有逃脫被盜掘的命運。

1926年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1928年張作霖的奉軍退外關外,北伐軍進入河北。

在河北東北地區有很多盜匪,國民革命軍遂派孫殿英率部前往剿撫,清東陵就在孫殿英的轄區內,孫殿英看見這座規模宏大的皇家陵墓,眼睛直冒金星,起了不義之心。

孫殿英之後以軍事演習掩人耳目,率部盜掘清東陵,孫殿英部盜掘了七天七夜,將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東陵盜得一乾二淨。

孫殿英之後依靠賄賂逃脫了法律的制裁,溥儀急忙派人前往清東陵善後,清室重新安葬了乾隆和慈禧等人,然後將隧道再次填封。

經過孫殿英盜掘之後,清東陵一直沒有被盜掘,由專門看守,直到1945年,倭寇敗退,冀東軍區人手不夠,抽不出軍隊守護陵寢,只好派一些民兵來看管,清東陵又出事了。

這次清東陵其他的陵墓被盜掘而光。

這次盜掘是由張盡忠、王紹義、楊芝草帶領,其他從犯有穆樹軒、趙國正、李樹卿、賈正國、劉恩等人,王紹義等人先是盜了咸豐帝的定陵和慈安太后的陵墓,其中有二十多個村民參與,盜掘陵墓很快被發現,王紹義便把情報隊隊長張盡忠拉入隊伍。

張盡忠蠱惑民眾,說是鬥皇帝大地主,隨後將清東陵的陵墓全部盜空。

清東陵被盜引起了南京的注意,軍統介入,妄圖栽贓陷害冀東軍區。人民政府遂成立專案組介入,穆樹生、趙國正等六名主犯在大年三十被槍斃,張盡忠被軍統捉獲,之後病死在看守所,王紹義畏罪潛逃,人民公安連續追捕五年,最終將其捉獲,1951年將其槍斃。

兩次盜掘,使得無數珍寶下落不明,是我國的損失,第二次盜掘,一些珍寶被截獲,小部分被送到故宮。

1952年,政府成了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在70年代的時候對裕陵進行整理,管理人員發掘出一小部分文物,這些都是孫殿英沒要的,但卻是珍寶,不知道被盜墓賊盜走的寶物是有多珍貴?


司馬長史


談到對於清東陵的破壞,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東陵大盜”孫殿英,1928年的東陵盜寶案震驚民國。但實際上孫殿英只是開了盜掘清東陵的頭,真正將清東陵幾乎所有陵墓挖開,珍寶一掃而空的是1945年的“張大麻子盜皇陵”,由於當時年代的特殊性,大批珍貴文物下落成謎,至今不知所蹤。

清東陵可以說是清朝入關後大力營建的帝王陵墓群,1661年修建順治皇帝的孝陵開始,到1908年建成慈禧太后的定東陵為止,歷時247年,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被埋在裡面,陪葬的珍寶無數。隨著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發佈退位詔書,清東陵處在了缺乏保護的境地中,其中埋藏的無數珍寶更是吸引著各路有心人貪婪的目光。

清朝滅亡後,清東陵附近就有各種團伙前往盜掘珍寶,只不過帝王陵墓建造堅固、機關眾多,這些人沒有大的收穫,一直到1928年孫殿英的部隊進駐河北馬蘭峪地區。當時孫殿英是奉國民革命軍的命令前來剿匪的,聽說了大土匪馬福田要挖墳盜寶,再加上當時孫殿英缺錢擴軍養兵,一下就起了貪心。

1928年7月,孫殿英先是打跑了馬福田,佔據了清東陵,然後以軍事演習為名,調動部隊、使用炸藥暴力破開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東陵。當時孫殿英的部隊為了搶奪珍寶,將乾隆皇帝等人的骸骨弄得七零八落,據說拉寶物的大車用了十三輛,具體有多少珍寶遺失根本難以統計,只留下了乾隆的九龍寶劍落入戴笠手裡,慈禧的翡翠西瓜落入宋子文手中等傳說。

孫殿英盜掘清東陵的時間處於軍閥混戰時期,再加上盜掘皇陵畢竟心虛,所以孫殿英並沒有太多時間,盜墓只是將乾隆墓和慈禧墓中最珍貴的財寶拿走了,但孫殿英開了很壞的頭,最終讓清東陵近乎毀於一旦。首先清東陵有財寶在之前只是猜測和傳言,孫殿英盜取的驚天財富讓所有人都知道清東陵真的有寶;其次孫殿英盜掘清東陵的時候,強徵了大量當地人帶路和抬東西,這些人學會了孫殿英的手段,成為1945年盜皇陵的主力;最後孫殿英盜掘清東陵雖然鬧得舉國聲討、輿論譁然,但最終孫殿英靠大肆賄賂逃脫了處罰還升了官職,一下子就打消了有心盜墓者的忌憚之心。

孫殿英盜掘清東陵曝光後,溥儀等清朝遺老遺少們一直向國民政府施壓要求嚴懲孫殿英,最終不了了之。後來中原大戰、日本侵華,戰火連天;再加上日本人在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溥儀的要求下派人看守清朝皇陵,因此清東陵再沒有遭到大肆破壞,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戰敗投降,局勢出現大的變化,給了盜墓者可趁之機。

打跑了日本侵略者,中國卻沒有迎來和平,蔣介石妄圖挑起內戰,在全國很多地區國共雙方的部隊進行對峙。當時馬蘭峪地區名義上建立了人 民 政 權,但人手不足,對於清東陵所在地區無力進行管理,只能交給當地人看護,一下就出事了。當地大土匪頭子王紹義拉攏了15軍分區敵工情報隊隊長張盡忠(外號“張大麻子”),兩人聯手欺上瞞下大肆盜掘清東陵。

“張大麻子盜皇陵”事件帶頭的分別是王紹義(土匪頭子)、張盡忠(15軍分區敵工情報隊隊長)、楊芝草(當過土匪、漢奸)、穆樹軒(土匪頭子、祖輩是清東陵守陵人)、關會增(祖輩是修建皇陵的工匠、參與過孫殿英盜陵)、趙國正(區公所公安助理、分區長)等人。

1945年這次盜掘清東陵,盜墓時間長達3個月,幾個頭目分工明確、統一行動,還用“鬥爭皇上大地主”等蠱惑人心的口號,號召了一千多人參與盜墓。咸豐皇帝、慈安太后、同治皇帝、康熙皇帝、香妃等157人的墓被盜掘一空,所有看起來值點錢的東西都被搬光了,康熙的景陵差點就剩個空殼子,張盡忠曾經炫耀“好東西比孫殿英得的還多呀!”

最早發現盜掘清東陵問題的是軍統局北平辦事處,盜墓的人將贓物拿到北平販賣露出了馬腳。當時正值國共談判關鍵時期,蔣介石密令軍統頭子戴笠抓緊緝拿張盡忠、王紹義等人,一方面是財寶動人心;另一方面是蔣介石想將盜掘清東陵的罪名栽贓到共 產 黨頭上。共 產 黨為了尋回國寶、自證清白,國民黨為了爭奪財寶、栽贓陷害,雙方都出力抓捕參與“張大麻子盜皇陵”事件的人,最終主要盜墓頭目全部被擊斃。

“張大麻子盜皇陵”持續時間之長、參與人員之多都是罕見的,由於當時時代的特殊性,只能嚴懲主犯,從犯不糾,這就使得大量文物被這些人隱藏了起來;即使幾個大頭目手中被尋回的寶物,落入國民政府手中後也被私分下落不明瞭。清東陵的兩次被盜最重要的就是當時處於亂世,軍閥割據、土匪橫行,清東陵的慘劇是民國時期民眾所受苦難的縮影,不得不讓人感嘆和平真好。


當狗容易做人難


在很多時候,很多人都只知道清東陵是清朝皇帝的陵墓集中地,但卻並不知道除了清東陵之外,清朝還有一個清西陵。

清東陵的位置位於現如今的唐山,自埋葬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順治開始,就成為了清朝的皇家陵園所在地、埋葬了多位清朝的皇帝和妃嬪。

清東陵中埋葬的皇帝一共有五人,這五位皇帝分別就是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除了他們,慈禧太后等重要嬪妃也下葬於此。

清西陵的出現

至於清朝其他皇帝為什麼沒有選擇在這裡下葬,主要跟雍正和乾隆等人的決定有關。

雍正皇帝曾經也打算過在清東陵選擇一塊土地修建陵墓,不過在選址的時候,卻發現清東陵的土質大多數不適合修建陵墓,於是他就派人重新尋找,最終選擇了現如今的保定易縣,在這裡開闢了清西陵、修建了自己的陵墓。

不過在乾隆當了皇帝之後,他可能是捨不得他的偶像爺爺康熙,所以他並沒有選擇埋葬在自己父親的身邊,而是把陵墓修建在了清東陵。

而在他把陵墓修建在清東陵的時候,他也考慮到了自己父親在地下的感受,於是他就定下了“隔代換陵埋葬”的規定。

也就是說,他自己把陵墓埋葬在了清東陵,那他的兒子一代就必須把陵墓修建在清西陵,孫子一代就必須把陵墓修建在清東陵,曾孫子一代就必須把陵墓修建在清西陵等。

當然規矩是人定下的,後面的皇帝是不是完全遵守乾隆的規定就不一定了。

清東陵第一次被洗劫

從現實的歷史發展來看,我們可以得知雍正皇帝是非常睿智的,而乾隆皇帝則下了一步臭棋,致使自己最終遭受到了被拋屍奪寶的下場。

在清朝滅亡之後,保定的清西陵遭受到的破壞很少,只有光緒一人的陵墓受到了賊人的洗劫。

而清東陵就不同了,在清朝滅亡之後,清東陵曾三次遭受到大規模的洗劫,最終在輪番的洗劫下,除了順治皇帝的陵墓實在太寒酸了沒人光顧之外,其他幾乎都被盜得一乾二淨。

接下來我們就簡單瞭解一下清東陵遭受的這三次大規模洗劫。

清東陵第一次遭受到的洗劫出自孫殿英手筆,此事發生在1928年的北伐戰爭收尾時期,那時候孫殿英是北伐軍隊的一員,正帶領著他手下的雜牌軍在唐山一帶掃蕩土匪。

在他掃蕩土匪的時候,因為貪圖於清東陵中的龐大珍寶,所以他就帶著軍隊打到了這裡,把這裡給佔據了起來,然後通過軍事演習的名義把乾隆、慈禧、康熙三個他覺得陵墓中珍寶最多的陵墓給炸開了。

只不過他當時雖然炸開的是三個陵墓,但是真正實施洗劫的卻只有乾隆和慈禧兩人的陵墓。

康熙的陵墓中珍寶雖然同樣很多,但是因為裡面積水太多、孫殿英和他的軍隊又不敢過多的拖延,於是就沒有選擇動手。

在孫殿英洗劫過後,溥儀等人專程來到了清東陵收拾他們祖上的屍骸,當時在他們的善後下,這三個分別被炸開的陵墓就被重新封存了起來。

在發生了孫殿英事件後,國民政府與後來的日本人都很好地保護了清東陵,在他們掌管期間,一直沒人剛來到清東陵撒野。

至於日本人為什麼保護清東陵,主要跟溥儀和偽滿洲國有關。

清東陵第二次被洗劫

清東陵第二次受到洗劫發生在抗戰結束後的1945年。

在日本投降後,華北各地在戰亂之下出現了一片權力空白,在各自軍隊都自顧不暇的情況下,無人保護的清東陵就遭遇到了危機。

在1945年的時候,以王紹義等土匪為首對清東陵展開了第二次盜崛。

王紹義首度對清東陵下手的時候,他選擇的陵墓是慈禧老公咸豐的陵墓。

在他對清東陵第一次下手後,事情終究還是暴露了出去、被當時管轄此處的武裝部隊給察覺到了。



在事情敗露後,王紹義非常清楚自己的力量、知道自己的小胳膊小腿根本就不是武裝部隊的對手,於是為了能進一步地對清東陵下手,他就找上了一號大人物,這號大人物就是當時一個武裝部隊的長官張盡忠。

這張盡忠也知道盜清東陵的關係重大,為了怕事後遭受到懲罰,他就鼓動了清東陵周邊的百姓們,帶著百姓們和土匪一起洗劫了清東陵的其他陵墓。

正是在他們當時的洗劫下,清東陵除了順治皇帝陵之外,其他大多數陵墓才遭遇到了被掃蕩一空的下場。

以上就是清東陵的第二次大規模被洗劫,在這次洗劫過後,在輿論形勢的影響下,清東陵再度被保護了起來,無人敢對其動手。

清東陵第三次被洗劫

而第三次大規模洗劫發生在49年,這一年隨著戰爭發展的越發激烈,清東陵受到的保護開始消失,這就給了附近的百姓們洗劫清東陵的機會。

不過相對於孫殿英與王紹義、張盡忠等人的收穫,這些百姓們只能算是小偷小盜。

因為一些珍貴的寶物早就在前兩次大規模洗劫中被搶得一乾二淨,所以他們當時來清東陵洗劫,實際上是懷揣著撿漏的心情過來的,能洗劫到一件寶物,也算是他們的運氣好。

所以說除了孫殿英盜的兩座陵墓之外,清東陵的其他十三座陵墓中只有十二座被盜,至於盜掘這些陵墓的人,則分別是一些土匪、普通百姓們,正是在他們瘋狂的洗劫下,才導致清東陵中的珍寶大規模地流失,最終不知流向到了何處。


孤客生


清東陵始建於順治年間,裡面分別埋葬著五位皇帝、十五位皇后、一百三十六位嬪妃、三位阿哥、兩位公主一共一百六十一人,大大小小十五座陵園,規模要比清西陵大,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園。

清東陵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那自然也是盜墓者的眼中寶了,首先對清東陵展開盜墓的自然是臭名昭著的民國大盜,國民黨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了,孫殿英打著剿匪的名義光天化日的盜了乾隆的裕陵與慈禧的定東陵,據在場者形容,慈禧被扒的渾身赤裸,僅剩一條褲衩,襪子也才勉強保住,十全老人乾隆更是屍骨都被撇在了了地上,據說光寶物就搜刮了三十輛卡車,氣的身在天津的溥儀沒一口氣過去。



十七年後,日本剛剛遞交投降書後不久,來了一位比孫殿英更加變本加厲的人物,這幾個人直接聯手把清東陵一百五十七座墓翻個底朝天,這個團伙就是張盡忠與王紹義等人組成的盜墓團伙,僅僅三個月的時間這兩個人聯手盜了景陵、定陵、惠陵等等一批,這二人手段可謂是慘絕人寰,他們將康熙的遺骨拖到棺外施暴,將同治皇后肚子割開,切斷腸子,只為了一點點金子等等 ,不禁讓人唏噓,兩年後,張盡忠染疾身亡,六名主犯被抓,執行槍決,五年後,賊頭王紹義被抓槍決,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歷史通判


清東陵作為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的清朝帝王陵墓群,埋葬了包括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比較有名的陵墓有同治惠陵,還有皇太極後昭西陵,慈禧、慈安定東陵。



第一次被盜

清東陵第一次被盜發生在慈禧和光緒西逃的時候,當時被盜的陵墓是蘇麻喇姑的陵墓,盜墓者是當地一群土匪,不過這次盜墓沒有波及到帝陵,因此損失並不大。

清東陵的劫難

清東陵第一次被瘋狂挖掘是在孫殿英的指揮下,他為了應付龐大的軍費開支盯上了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的定東陵,隨後以演習為由將地宮中的無數珍寶盜掘一空。

當時,陵墓被盜的消息傳到已經退位的溥儀耳中,他悲憤不已,對天發誓要報了此仇。孫殿英在解放後死在了監獄裡。

有了孫殿英開頭,其它的盜墓者也就多了起來,以張盡忠、王紹義為首的土匪盜掘了景陵、定陵、慈安陵。而韓大寶一夥盜賊則挖掘了裕陵。

在1945年和1949年之間,由於政權的空白期,有許多人對清東陵進行了破壞。其中以土匪和當地村民為主,給清東陵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痞子的紫米麵包


郭沫若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