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之《品三國》,你覺得如何?

品歷史春秋


《三國演義》不能改編!你改編《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我都不反對,我就反對改編《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有一面可疑的旗幟:忠義;兩顆有毒的藥丸:偽善與權謀。這是我對《三國演義》的定義。你可以寫三國這段歷史,但是不能改編《三國演義》。


我覺得要拍“三國”,就要回到《三國志》,要陳壽,不要羅貫中。這不是一個歷史,一個文學的問題,文學要看什麼文學,明明是個有毒的東西你還在那改編啊?嗜毒啊?愛讀《三國演義》就是吸毒。它傳播的思想阻礙中國進步。有了現代意識之後,就會對《三國演義》中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反感,但凡有現代意識的讀者,看到《三國演義》估計都會反感。

這都是當代學者易中天說的。易中天反對《三國演義》十幾年來一直未變,他認為《三國演義》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忠義,講忠義就是要否定扼殺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豈能有利於我們民族?可是歷史鉅著《三國志》也是講忠義的,“人誰不死?死國,忠義之大者”,這是陳壽說的。因陳壽是晉臣,晉是承魏而得天下的。所以,《三國志》便尊魏為正統。在《魏書》中為曹操寫了“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只有“傳”,沒有“紀”。記劉備則為《先主傳》,記孫權則稱《吳主傳》。易中天要《三國志》不要《三國演義》,純屬政治掛帥,上綱上線,以個人好惡定結論。

易中天是從央視《百家講壇》品三國開始走紅的,易中天說他講"三國",是站在平民的立場,通過現代視野,運用三維結構,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易中天以還原歷史形象為旗號,將《三國演義》作為假想敵,對三國人物進行分析,說什麼要還原真實曹操,替周瑜辯誣,正說諸葛亮,重評司馬懿,縱論天下,閒話三分,細品是非功過,總結成敗得失。

易中天是以《三國志》為標本,可是《三國志》本身也是有傾向性的,史家認為,《三國志》最大的缺點,就是對曹魏和司馬氏多有迴護、溢美之辭。易中天更是把“褒曹貶劉”發揮到了極致,有利於曹操的史料就說,不利於曹操的不說,不利於劉備的就講,有利於劉備的不講,歷史材料完全為個人目的服務,篡改或裁剪原文、故意遺漏、偷換概念、主觀臆造等等無所不用。成君憶當面說易中天為曹操辯護屬於“無道德感”,以講故事的方式傷害別人靈魂的學者“該下19層地獄”。

易中天為了塑造曹操的高大形象不遺餘力,否認史實,張冠李戴,從未屠過城的袁紹被易中天主觀臆造出一頂“屠城”的罪名,按《三國志》記載,有5次屠城的記錄的曹操,易中天聲言“屠城這個事情曹操確實幹過,當然是不是曹操下令乾的這個還有疑問”。

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研究員李治亭認為易中天的《品三國》實在沒品出什麼有味道的東西來,“就品出曹操天生是愛說真話的。而這一點還真不知道他是怎麼從歷史上研究出來的,這純屬個人品行問題,根本與歷史無關。易中天一會兒說曹操溫情,一會兒說曹操奸詐,一會兒說曹操可愛,一會兒又說曹操報復心強,這麼多矛盾的特質放在一個人身上,真有這樣的人存在嗎?而他最後又歸納總結為曹操就是一個奸雄,這不又跳進了歷史窠臼?”所以,李治亭認為《品三國》只是用時尚語言讓歷史庸俗化、低俗化,“玩了玩文字遊戲,講了些樂子,卻沒有任何創見。”

易中天笑言:“如果要我自己說,我就是一棵‘大蘿蔔’,我的歷史觀就是‘蘿蔔史學’。”易中天認為身為平民學者,就是要滿足大眾口味,將我對歷史的感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和觀眾分享。易中天的通俗滑向了庸俗,變成了沒有歷史觀的歷史、沒有人文理想的歷史。正如葛紅兵所說的,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他的“小人視角”——就是易中天自己都有所察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具體表現是幾乎把三國英傑們一切行動的出發點或心理動機都歸結為對權力、慾望和利益的無饜追求。

易中天雖然宣稱要陳壽不要羅貫中,不得不承認長時間來的“三國熱”跟羅貫中分不開,“正是由於他的《三國演義》,這段原本並不十分重要的歷史在大中華文化圈內幾乎家喻戶曉,儘管一般人知曉的並非歷史真相。”《三國演義》的文學地位毋庸置疑,同時,它也帶領很多人去了解三國的歷史,清代韓裔介曾說:“世人鮮有讀三國史者,惟於羅貫中演義得其梗概耳。”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對歷史的主體性再創造,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演義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劉備就是“仁”的代表,關羽是“義”的代表,張飛是“勇”的代表,諸葛亮是“智”的代表,趙雲是“忠”的代表等。葛紅兵認為,從文化精神的角度來說,《三國演義》對中國文明的意義就如同《荷馬史詩》對歐洲文明的意義,它們都是神人相通的作品,事關民族信仰,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對於普通讀者來說,《三國演義》的價值遠遠高於《三國志》等史書,因為前者包含了比“歷史真實”更高的“審美理想”。



易中天《品三國》最大錯誤就是,文學和歷史搞不清,用歷史的標準來要求文學——用三國史的真實標準來衡量《三國演義》這部文學作品,根本體會不到《三國演義》這部偉大小說的真正意義與價值。

易中天看《三國演義》只看到權謀偽善和忠義,而沒有看到《三國演義》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易中天反對《三國演義》,但是卻顛覆不了《三國演義》的價值。

《三國演義》數百年來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且還先後被譯成數十種文字,在世界多個國家廣泛流傳,尤其受到亞洲各國人民的喜愛。韓國:不要和沒讀過“三國”的人說話 ,泰國:“三國”看三遍,此人不可交 ,日本:民眾對桃園三結義印象最深刻。三國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融入民族的血液裡邊牢不可破。


非常道畢延河


作為易中天先生的忠實讀者,自然對《品三國》有所瞭解。

易中天《品三國》,品的是《三國志》,或者說是三國這段歷史,而不是品讀《三國演義》。

易中天是真有學問,當年也算是國內美學研究的一流高手,後來負氣出走到了廈門大學。品三國,包括目前正在創作的中華史,都不是他的本專業,屬於“不務正業”。

實事求是說,易中天在古典文學上造詣精深,但在歷史學方面,似乎沒有太多原創性成果。品三國中就大量引用了其他歷史學家的觀點。當然,只要註明出處,就不算抄襲剽竊。

品三國的貢獻主要在社會領域,使得大量把小說當歷史的讀者醒悟過來,原來三國不是像小說、遊戲和影視劇裡那樣的。進一步,就能舉一反三,懂得了歷史與文學的區別。從這個角度來說,易中天先生善莫大焉。





江南俗士1


《三國演義》系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羅貫中用盡畢生精力,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有人這樣說:“歷史證明了三國歲月烽火佳人,三國演義獨奏了歲月人情世故。”時至今日,對《三國演義》核心人文主義哲學的追求和研究者不勝其數。

最為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曾先後任教於武漢大學中文系和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的易中天老師。本著熱愛和孜孜鑽研中國古漢語文學,其對我國四大名著甚有研究,尤其是對《三國演義》。

通讀他品的《三國演義》,六個字“幽默、精闢、嚴謹”,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擴大了讀者範圍。一時間人們對“百家講壇”這個欄目熱捧,他品的《三國演義》更是膾炙人口,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幽默”吸引眾讀者。

“精闢”,一個對古文學熱愛的人,絕對不允許他喜愛的領域有哪怕是一丁點兒瑕疵。以自己雄厚文學功底為內功,把歷史文學當做家常談論。對具體的人物形象,對環環相扣的歷史脈搏拿捏得恰如其分,用“精闢”來形容毫不為過。

“嚴謹”,文字延承文化開心明智,歷史借鑑不讓明天重蹈覆轍。歷史文學要叫醒哪些沉睡的人們,起床打掃庭院,讓太陽照進印沉的房間。易中天老師說:“歷史長河中沒有假設”,那麼,嚴謹就可以證明他對《三國演義》最大的尊重和價值追求。

以上言辭,僅代表本人,有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和提問者指正為盼!


關隴清荷


易老師《品三國》把演義、《三國誌》及一些有關三國記戴的史料都結合起耒,通過彙編及深入淺出用白話講解"三國演義"還是不錯的。首先,三國那些事特別是三國演義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要耒重評本身難度較大,照書說畢竟是演義有虛構部分及誇張成份,耒源於生活高於生話就是這個道理。如果生搬陳壽、裴松之等等的批註再結合史書耒講三國又顯枯燥和呆扳,自明代羅貫中著《三國演義》在民間流傳開耒,有著深厚的群眾基楚,對書中人物的忠、奸、善、惡及有傳統習慣的承接,一時半會不會改變,因此《品三國》是個啃硬骨頭活,易中天硬是接下了這個活。他講得很好聽,觀點立埸火候拿揑得恰到好處,加上玌代語比喻:"諸葛亮跟劉備,就是把劉備選定為積優股",今後有發展前途,劉表跟諸葛還是親戚,但諸葛亮認為是拉圾股無前途。有一個比方我不贊同,易中天老師把劉、關、張三人的結義誓言付於實際,說成是:"丐幫行為"。但本人還是打通過分的,因篇幅有限,水平有限到此為止,拋磚引玉,希頭條好友出彩好文章,謝謝。


市井平民2


真的不錯,我的感覺。但是眾口難調啊,有人說好就有人說差,關鍵是評價的角度不一樣。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朝廷讓你怎麼寫你就怎麼寫,如果不執行,下場可是很悲慘的。三國志也罷,三國演義也罷,其它的史書也罷,誰敢說他自己編纂的沒有一點錯誤?誰敢說百分之百符合歷史事實?易中天品三國,他是品的,就是剖析,猜測,假想。這是易中天個人對三國演義的見解,他參考了很多其他的書籍,利用篩選法找出最有力的證據來證明他自己品的結果。結果書籍出版以後,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在央視百家講壇上也風靡一時,說明了易中天品三國品的好,品的有味道,品的有道理。至於有的人說他胡品,亂品,那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問題。俗話說得好,賣石灰的不能見賣面的,為什麼呢?同行是冤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管怎麼樣,易中天品三國能得到大家的認可,說明他會品,品的有道理。那如果誰不服氣的話,不妨一試,也自己品一下,只要有人認可,何樂而不為?


戈壁明珠16


羅貫中這廝寫的《三國演義》,歪曲歷史,顛倒黑白,由於寫得很有趣味,因此,家喻戶曉,使人們信以為真。易中天為了糾正羅的錯誤,還原歷史真相,為一件事反覆論證,費了很大功夫。我估計,易中天是白費勁,劉關張諸葛亮這幫偽君子還會流芳百世下去,因為羅貫中太有文才了,可以把某些人留芳百世,也可以把某些人遺臭萬年,他才不管自己壞不壞良心呢。


賀憲政


有職稱的說書匠而已!而已而已!近來又要重寫中國史,美其名曰創新!其實他追逐的就是要與眾不同!在他心目中,只要不同,便是創新,便能自成一家!他把一隻老鼠尾巴剪掉,在老鼠背上插上兩根雞毛,就可以宣稱他發現了一個新物種!


樂夫天命等閑度


易中天品三國

紅遍大江南北

開創一名教師的新榮耀

一次沒聽過易老師品三國的

一定是少數

雖然登上百家講壇的老師很多

但易中天是其中一馬當先的旗幟。

他獨立思維的學者氣度是最大的魅力

他嚴謹的邏輯令人相信他的研究

他特立獨行的氣質是平等宣言

他不說諂媚的話引領知識分子難得的清流

中國為什麼不是發達國家?

是普通人水平不夠嗎?

不,是專家教授不爭氣

他們相當一部分以諂媚為生

甚至工科教授都這麼幹

這正是這個時代缺鈣的遺憾

相信易中天將繼續帶給中國正能量。


透視線


易中天品三國,最好的一點我是感覺易中天老師說的三個人物形象,這是關鍵,歷史形象,演員形象(書籍形象),民間形象。易中天老師通過一步一步分析解剖真正的歷史人物是什麼樣的,民間形象肯定不真實,喜歡誰就神化誰,不喜歡誰就懶錢不值。書中也是故意神化和貶低,使我們對真正的歷史人物原來越遠。我感覺易中天老師說的挺好以幽默的方式給我們講解三國曆史故事



十三雜文


幾十年前記得陸文夫有一短篇《圍牆》說一圍牆倒了沒人管,一人設計並修好了它,卻招來了一大堆的人評頭論足說不好!沒人理解做事人的勞苦。易中天教授百家講壇品三國後就招來許多質疑,我是讚賞他的,他精彩的品講,使許多人有了對三國的興趣,就象許多人因聽了于丹的演講才讀論語。功過如何,後世自有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