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着力打造科特派制度“升级版”

南平市着力打造科特派制度“升级版”

7日,天刚蒙蒙亮,延平区道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分头上山收集土壤样本,为开展林下中草药种植及有机无土栽培做准备,他们计划在去年试验种植50亩中药材的基础上扩种到300亩。

2018年,在科技特派员、福建康泰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负责人江爱达的指导下,合作社突破了狭三叶半夏与丝瓜立体套种技术,第一年就实现盈利,人均分红10余万元。

这仅是南平打造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升级版”的一个缩影。2018年春,南平全市共选派第十批科技特派员1999人,其中省级科技特派员1487名,占全省总数的40%左右。翻开名单,一长串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教授、研究员等高端人才,他们的背后是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团队资源。借此,南平组建了一个接着“天线”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基层技术、产品、营销、管理的全方位创新。去年4月,邵武市顺着这根“天线”与中科院院士赵玉芬接洽,挂牌成立福建省武夷学院院士工作站邵武农业科技园区科创中心,“中国闽药之都”引入院士级的科技特派员,传为一时佳话。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不停歇。今年2月南平出台《深化创新科技特派员制度十项措施》中提出,鼓励科特派和科特派团队在不

违反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以项目、技术、信息、管理、资金等方式与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创新“科特贷”专项金融产品支持科特派创业,对科特派创办、领办或所服务的企业给予贷款支持;建设集科特派服务、投资、培训、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科特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依托服务平台成立实体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相关业务等重要措施,在科特派保障、服务、运作机制创新上的持续发力,推动我市科特派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如今,南平正通过着力打造科特派制度“升级版”,不断完善科特派的选派模式,更加注重发挥科特派在乡村振兴中的创业引领作用,既让创新服务于产业链,又围绕产业链组织资源库,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比如,建阳科力种业公司选派20多名技术骨干作为科技特派员,直接服务当地基地和农户,先后建立标准化种子基地1.5万亩,带动3000多农户增收1500多万元。

与此同时,我市科特派服务范围也向更宽领域拓展,从农业延伸到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文化创意等绿色产业,聚焦涉农电商物流、生态治理及水美城市建设等领域,既全方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点燃人才引擎,又立体式为南平市绿色发展注入科技活力。☉本报记者 林梦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