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小貸統一監管在即:正名與重生

网络小贷统一监管在即:正名与重生 | 馨金融

如果網絡小貸得以納入統一管理,不僅牌照的價值將實現一次重大跨越,在未來發展上的想象空間也大了許多。

——馨金融

洪偌馨/文

前幾日,我寫了一篇感慨P2P時代落幕的文章(傳送門:《P2P魔幻時代落幕》),裡面有一句話是「從商業角度考量,完全達標之後的平臺,其價值和前景可能還不如一家網絡小貸。」

結合這兩天網絡小貸統一監管辦法正在起草的消息,這個判斷變得更加清晰。

我並不認為對於網絡小貸的統一監管是個負面信息,相反,作為一個小貸公司的「衍生品」,網絡小貸的身份一直處於一個曖昧不明的狀態,而這正好是一次正名的機會。

1

儘管最近幾年,網絡小貸的數量大增,看起來也獲得了監管的默許,但說到底這張地方金融辦發放的、可全國放貸的「許可證」,還是有些站不住腳。尤其,隨著網絡小貸業務範圍和規模的擴大,風險遠遠超出了地方監管部門可管控的範圍。

2017年末,受現金貸風暴影響,網絡小貸也迎來了一輪整改。隨後發佈的《小額貸款公司網絡小額貸款業務風險專項整治實施方案》明確了網絡小貸禁增量、清存量、去槓桿、控費率、查合規等內容,並給出了摸底排查及處置時間表。

業內人士表示,正在起草的關於網絡小貸的統一監管辦法其實就是這次摸底排查後的成果之一。一年多的時間,全國大部分網絡小貸公司都完成了自查、整改、驗收等流程。那麼,接下來就要開始重新定義網絡小貸的角色和價值了。

我從業內多個信源瞭解到,目前該統一管理辦法尚未正式落定,但監管部門與各地網絡小貸代表座談時著重提到了幾個重點,比如,註冊資本金、槓桿倍數、接入央行徵信、借款人為自然人等。

一些關鍵指標還存在爭議。比如,註冊資本金,有的地方建議是5億,有的地方則建議要到10億。而槓桿倍數究竟定到到幾倍,各方的意見也尚未統一,目前有很大概率會一次放寬到5倍。

而另一部分涉及業務和操作上的內容,其實並不是新要求。在過去一年的整改過程中,關於借款人為自然人、單筆金額不超過30萬等,不少地區早已經有相應的約束。

長期來看,網絡小貸的統一監管對於頭部公司的正面影響更多,因為身份合規了,槓桿放大了,且這些公司大都有行業巨頭做股東,有足夠的場景、用戶和資金,業務基本都在合規的標準之內。

相對來說,對於那些中小型公司,註冊資本金的門檻如果太高(假如要求實繳10個億),不僅股東的注資壓力大,公司現有的資源和模式能否支撐這麼大一個盤子的發展也是一個問題。

再有就是一些涉及供應鏈、汽車租賃業務的網絡小貸公司,考慮到單筆金額的限制,這類公司可能要考慮轉型了。

2

從最近頻頻傳出的各種監管動向來看,推動網絡小貸的合規發展應該也是權衡各方利弊之後的結果。

信貸業務(零售和小微為主)是金融科技應用相對成熟、也最具價值的領域,通過網絡小貸這個牌照,至少可以讓大多數頭部公司保留「進場資格」。畢竟在一個金融強監管的市場中,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向C端放款的機構並不多。

所以,儘管存在槓桿等限制,網絡小貸這張牌依然有很高的含金量,尤其在眼下這個市場和監管環境中。

P2P受到限制太多,備案前路未明;金融科技公司的身份、能力、門檻又難以界定;網絡小貸是唯一一個,跟它們在功能上有重疊,又有一定進入門檻,且在監管可控範圍內的一類機構。

從總體數量來看,目前國內的網絡小貸公司在200家左右,真正有業務量的公司數量就更少了。儘管經歷過一段矇眼狂奔式的發展,但畢竟有對應的規則和監管部門進行約束,與P2P行業相比,情況還是要好上許多。

並且,相比P2P備案的複雜性,監管部門對於網絡小貸的篩查、清理以及後續重設准入標準的工作量顯然要小很多。

特殊的審批制度推動了網絡小貸的發展,但也讓其陷入了尷尬的局面。「地方審批、全國展業」,這讓網絡小貸飽受詬病,也遲遲未能得到中央監管部門的正式認可。

如果接下來網絡小貸得以納入統一管理,不僅牌照的價值將實現一次重大跨越,在未來發展上的想象空間也大了許多。

比如,如果網絡小貸全面納入徵信(其實過去已有不少地區的網絡小貸接入了徵信),一方面在C端業務上的發展更有利,另一方面是否也有機會順勢進入銀行間市場進行融資?當然,這都是後話了,但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3

網絡小貸的前景變得樂觀也是源於大環境的變化。

互聯網信貸市場的需求被激發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只是誰來滿足這些需求的問題。過去兩年,商業銀行零售線、消費金融公司的大爆發和一些互金公司、P2P公司的衰退,正好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

儘管新金融進入了強監管時代,但不管是對於「助貸」模式的認定,還是在互聯網銀行、網絡小貸等牌照上積極推動和放寬,都表明了監管對於金融創新、金融科技還是留出了口子。

之前我覆盤過網絡小貸的發展歷程,如果從2007年阿里小貸與建行、工行嘗試聯合放款算起(網絡小貸業務試水),它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成長之路,它是中國互聯網生態發展的伴生品,也是金融創新與監管博弈夾縫中的產物。

眼下來看,在這場新金融的強監管大潮中,網絡小貸可能獲得了一次重新出發的機會。

最後,後臺回覆關鍵詞「網絡小貸」,獲得全國網絡小貸公司全名單~

网络小贷统一监管在即:正名与重生 | 馨金融

在這個信息氾濫的時代,你我都該珍惜原創的價值,相信優質內容的力量。

聯繫我們請發郵件:[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