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海平臺全新升級 看浪潮如何打造全棧式雲體驗

無論你承認還是不承認,OpenStack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私有云標準。這一點,無論是在中國市場還是海外市場,都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云海平台全新升级 看浪潮如何打造全栈式云体验

ChrisDrake是著名分析機構Global Data的數據中心技術首席分析師,他日常的工作就是關注包括OpenStack、AI或者軟件定義XX之類技術的應用與落地。“OpenStack本身作為平臺而言已經非常成熟,在中國OpenStack也非常強大,而且很受歡迎。比如電信、政府、零售、製造業等等都很支持OpenStack技術”,在前不久浪潮IPF2019大會的採訪中,Chris Drake如是說。

中國可能是除美國之外OpenStack應用最有前景的市場。事實上如果你看看OpenStack基金會公佈的成員名單,從最高級別的鉑金會員到黃金會員再到銀牌會員,中國公司幾乎囊括了一半,而且這種趨勢還在不斷的發展當中。或者換個角度來說,OpenStack在中國市場的成功,才意味著這項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真正的落地,因為在中國市場影響OpenStack發展的不僅僅有技術因素,還有龐大的用戶群和五花八門的應用場景。

曾幾何時,中國市場也有許多OpenStack的初創公司,或者換句話說中國的OpenStack“啟蒙”就是從這些初創公司開始的。但時至今日,當年那幾個領軍的企業已經悄無聲息,我們在市場中看到越來越多則是類似於浪潮這樣有實力、有技術、有生態的大企業“進駐”。未來OpenStack的發展如何?在雲時代OpenStack又該向何處去呢?

作為OpenStack行業的老兵,浪潮雲計算產品部總經理蔣永昌對於雲計算有著深厚的感情,對於OpenStack的現狀及未來發展也看得很透徹。

云海平台全新升级 看浪潮如何打造全栈式云体验

在他看來,OpenStack公司有四種存在的狀態,即包括浪潮在內的大型融合類廠商、互聯網公司、大型ISV和創業型OpenStack公司。但是在這其中,毫無疑問大型融合類廠商具備著絕對的優勢,這種優勢一方面在於全棧式的產品線能力,另一方面也得益於在生態系統中能夠與ISV等合作伙伴聯手。

以浪潮為例,其實早在2010年,浪潮就宣佈了自己面向雲計算時代的雲海OS平臺,後續經過陸續的升級,如今雲海OS平臺即將迎來5.6版本,可靈活支持OpenStack架構與K8S容器平臺,進一步擴展雲服務目錄,採用微服務架構,支持Docker快速部署,實現用戶業務的自動感知、資源的智能管理和服務的自動化交付。

云海平台全新升级 看浪潮如何打造全栈式云体验

除了雲海OS產品之外,浪潮在雲計算領域還有一款名為雲海IOP(In-Cloud Open Platform)的產品。這款產品是浪潮自主開發的一款快速交付數據庫、雲中間件等應用開發及服務平臺,提供簡單、高效、可靠服務的平臺級產品,具備標準、開放、高可用、自動伸縮、自動化部署五大特性。

此外,浪潮還進一步升級了對大數據環境的支持,新發布一款基於Hadoop3開源框架自研的企業級大數據基礎平臺軟件雲海Insight HD V4,在大規模集群一鍵式部署、數據智能化分析挖掘、異構平臺混合部署與資源精細化管理、多數據源協同計算與立體化數據安全等方面具備領先優勢,可承擔企業海量數據的採集接入、多樣存儲、規模計算以及分析挖掘等多種大數據應用場景。

這三者組成了全新雲海平臺,支撐起浪潮在面向雲計算3.0時代的全棧式生態系統,即“全平臺+大生態”雙輪驅動。在本次大會的主題演講中,浪潮集團副總裁彭震詳細介紹了浪潮的“雲、數、智”戰略,按照不同的產品線劃分和不同的業務場景詳細介紹了包括數字化基礎設施、上層解決方案在內的一系列內容,幫助客戶更好的應對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挑戰。而在這其中,雲海平臺就是構建“全平臺+大生態”的重要一環。

所謂“全平臺”,指的就是本次發佈的全新雲海平臺。正如我們剛剛提到的,它囊括了先進雲基礎設施、應用部署和運行平臺 aPaaS(IOP)、集成平臺iPaaS(InCloud Insight)在內的全棧雲能力,同時通過與浪潮AI計算平臺的無縫對接,可交付“雲+數+智”的完整數字化基礎設施,為客戶的數字化業務提供“數字內核”。

云海平台全新升级 看浪潮如何打造全栈式云体验

而在“大生態”的佈局中,伴隨著雲計算、大數據、AI、物聯網等共同構成了新一代IT產業群,技術層面的融合開放推動了產業和應用層面的融合開放,原本涇渭分明的產業生態邊界變得更加模糊,彼此交融的新生態體系使得“大生態”建設勢在必行。為此,浪潮將依託InCloudLab,通過與技術、方案和服務等合作伙伴的廣泛聯合,共同打造端到端的行業雲解決方案,面向用戶提供雲計算的一體化交付、一站式解決方案。

“在未來的雲海平臺中,浪潮會提供全棧式的基於IaaS+PaaS的完整的、與整個生態的合作伙伴共建的平臺。與此同時,我們還會在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在平臺的底層操作系統、安全、芯片等層面的企業進行深度合作,讓整個平臺更可靠、更穩定、具有更廣泛的適配性,確保給對外提供的平臺具有更好的競爭力。在生態領域,我們會和行業頭部的ISV圍繞應用場景提供更完善的行業雲解決方案”,蔣永昌表示。

當然,這並不代表著浪潮準備在整個生態領域“一手遮天”。事實上,更多的時候浪潮還是扮演幕後英雄的角色,並計劃充分發揮大型ISV在解決方案、在應用場景領域的專業性,無論從服務效果還是成本來說,顯然這些ISV更適合扮演靠近客戶的角色。

云海平台全新升级 看浪潮如何打造全栈式云体验

在談到如何實現對於客戶的快速、高效應用交付時,蔣永昌認為這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在產品角度,浪潮可以提供一體化的角度方案;在服務角度,ISV將承擔更多的交付工作;而在非標準化的定製與優化方面,浪潮還將擴大現有的外包服務商體系,“發展一批基於CMP交付中間層的開發服務商”,達成多層次、立體式的交互生態。

伴隨著雲海平臺的全新升級,浪潮更加凸顯出在全棧雲能力上的領先。一方面,浪潮通過向下兼容浪潮自有的IaaS產品,整合物理服務器、存儲等資源,對於計算、存儲、網絡等物理資源具備更加高效的異構資源整合能力,進一步強化了大規模集群管理和多雲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向上為浪潮PaaS產品提供內核平臺的支撐,並對外提供高效、穩定的大數據開發環境,助力客戶洞察數據價值。應該說,浪潮已經能夠為業界提供IaaS+PaaS的全棧式雲+數整體解決方案。

我們在高中的政治課裡就學過一句話,“牽牛要牽牛鼻子”,意為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而在採訪的最後,蔣永昌更用“牛鼻子”比喻雲計算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關鍵性作用。“如果沒這個鼻子,牽著牛,牛也不跑;你在後面鞭打牛,它不會按著你的方向走”。浪潮雲海平臺所希望實現的,就是為客戶提供全棧式的、結合不同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實現差異化,做大做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