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妈妈批评17岁男孩跳桥,现在的家长到底该怎么教育孩子?

大声叫我董先生


我虽然还没有体验过做母亲的时刻,但是依据个人经验,在孩子的叛逆期,其实,如果把握的好,是有可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积极上进的人。

在我的叛逆期,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大人了,对父母,总是觉得他们的各种教育都让人不如意,一点点否决,就把自己的心门关起来。

此时恰好又迷上看小说,对小说里的人物迷恋不已,所以十分积极地向各种小说去人物学习。最终的后果,当然是各种激烈地情绪伤害了许多人,而我的醒悟,说来惭愧,还是因为家人的眼泪。

孩子的叛逆期,也称为青春期,之前有幸学过一些教育学的理论,青春的孩子有这些特点:

(心理)幼稚性与(生理)成熟性并存;(生活经济)依赖性与(思想)独立性并存;(思想行为)冲动性与(认知能力)理智性并存;(隐私)闭锁性与(调节心理平衡)开放性并存。

这些特点是针对大部分青春期的孩子,所以在孩子的叛逆期需要:

①家长和孩子都要提前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②家长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遇到问题,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进行沟通;

③重视孩子早期人格的训练;

④帮助孩子正确面对和处理性问题,传授孩子保护自己安全的性健康知识;

⑤青春期的孩子各种需求强烈、认识片面、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法律观念不强,易受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

⑥家长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地处理友谊、恋爱与婚姻问题等。

这些只是理论知识,如果真正地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又要因材施教,灵活变通。最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孩子,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但是沟通不是强烈地把自己的思想硬要塞到孩子的脑袋瓜里,要让孩子从心底真正地愿感受、能接受。

以上只是个人的小观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情感甜品站


4月17日22时,上海卢浦大桥,一辆白色轿车刚刚停下,一大男孩就从车里冲下来迅速跳下高架桥,全程不到5秒钟,其母紧随其后,也没有抓住孩子,遂跪地痛哭。

原来,男孩今年17岁,上职校二年级,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到母亲批评后愤而跳桥,之后民警在桥下绿化带发现了孩子遗体,而孩子此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啊,什么时候才不在人间上演,一个父母含辛茹苦养育了17年的大男孩,如此决绝的选择跳桥轻生,这背后到底有多少我们不曾体验的痛苦?然而,父母呢?自己亲身养大的孩子说没就没了,这让父母后半生怎么活?

随着青少年自杀现象的连年攀升,如此避免这种现象也不得不令人重视起来,而最该反思的就是我们做家长的,在孩子学生压力,生活压力空前高涨的今天,家长只有正确的进行教育教育,才能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才能护佑孩子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那么,家庭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呢?遵循什么原则呢?

一、沟通原则:尊重、信任是有效沟通的桥梁,同理心是打开孩子心结,实现真诚沟通的必然通道。

小徐老师常年在一线教学,发现现在太多的家长和老师根本无法和孩子交流,因为孩子的心门早已关闭,家长和老师一开口,孩子就知道他们要说什么,无非是一些自以为是的大道理,无非是一些凌驾于孩子心理感受之上的指责和教育,孩子受够了,所以他们不和家长和老师交流。

但是,不和家长和老师交流的孩子,必定是无助的,内心的认同感、价值感和被尊重感一定是极低的,而这种低价值感如果在生活中又遭遇长期的挫折,那么极易被沮丧、悲观的情绪所操作,在父母或老师言语不当的刺激下,孩子就会作出过激的行为来。

所以,家庭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家长要时时刻刻接受孩子,正确的了解孩子,只有时时有效的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家长才能真正帮孩子走出生活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悲观绝望,才能在孩子遇到问题进拯救一把,而不是将孩子推向更深的深渊。

因此,如果家长和老师想和孩子作朋友,让孩子敞开心扉,那么就要掌握沟通的原则:

1、尊重、信任

有尊重才有信任,有信任才有交流,有些家长,孩子在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时,孩子刚一开口,家长就听不下去了,马上反驳:“我就知道,这就是你的错,你怎么不想想……”等等这样指责的语言就连珠炮的讲出来了,试想,您既然不相信孩子,既然不用听孩子解释述说,就知道是孩子的错,那还让孩子说什么?孩子不说,又怎能解开心中的委屈和困惑?

所以沟通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尊重、信任。只有选择尊重、信任孩子,孩子才能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家长才能耐心听下去,才能有一颗平常心,去站在孩子角度来分析问题,不夸大也不掩盖,这样分析出来的道理才能令孩子信服,才能帮孩子成长。

2、同理心

沟通的第二大有效原则是拥有一颗同理心,所谓“同理心”就是理解孩子、包容孩子,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感同身受,从情感上先接纳孩子。

例如,孩子闯了祸,被学校老师批评,被同学排挤,此时孩子的内心是孤独的,无助的,如果家长上来就劈头盖脸地指责孩子的行为错误,表达对孩子的失望之情,那么孩子就会更加无助,痛苦,觉得被整个世界所抛弃。而这种情绪一旦不断积累,孩子很难坚强的面对问题,只能使负面情绪堆积下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二、良好沟通的方法

与孩子交流沟通是有原则,也有方法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更好的转变观念,更好搭建有效沟通的桥梁。

1、学会抱着同情心和同理心去倾听孩子

当家长自己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请家长先学会倾听,无论孩子说出多么过激的话来,请家长一直保持冷静的倾听,不评论,不指责,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是有效建立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的有效办法。

现在,很多家长听不得孩子说一些大言不惭的话,孩子一张口,只要言语过激,家长就火冒三丈,恨不得把孩子一切不良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但是您有没有想过,当人在气头上,是需要发泄,而情绪失控下说出来一些过激的话,正是发泄的方式之一,这并不能成为家长指责孩子言行的理由。

所以,家长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倾听。一定要放下身段,抱着同情心,同理心去耐心的听孩子发泄内心的不满,这才是有效输导心理不良情绪的最佳方式。

当孩子倾诉完,发泄完自己的不良心理,而此时家长也没有指责他,那么他的情绪才会安定下来,他的心扉才会向你敞开,而你和孩子之间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沟通。而您当您有一颗同理心,能从孩子的情感需求下手,才能真正打动孩子,而您的生活智慧才能有效被孩子接受,才以指导孩子成长。

2、学会为孩子“挡枪”

从小到大,孩子会遇到无数的问题,有时候是孩子自己的错,有时候是对方的错,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当孩子面对问题时,内心都是惶恐的,因为孩子小的时候,根本无法预知后果,更不能坚强的承受问题带来的后果,因此,家长要适时的为孩子“挡枪”,从而减轻孩子身心上的压力,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强大,找到安全感,同时也感受父母的爱和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跟家长说,并愿意听取家长的建议,家长也才能从根本上指导孩子健康成长。

拿小徐老师来说,我儿子有一次在学校和一男孩打架,被“恶人先告状”,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并且对儿子的辩解不予理睬,儿子很生气,对老师态度也不好。于是老师通知家长来学校处理此事。

我去到学校后,首先做的不是指责孩子,而是为孩子“挡枪”,第一时间替孩子向老师道歉,并承认是自己没教好孩子,给老师带来麻烦,请老师原谅,而孩子请交给我来教育。

当我把孩子领出校门时,孩子哭着对我说:“妈妈,我以为你会当着我老师的面把我揍一顿或者批评我一顿并逼着我给老师道歉,谢谢你妈妈!”

其实,作为母亲,我只做了我应该为孩子做的事,而孩子却从此明白,任何时候我都是和他站在一条战线上的,是那个随时可以给他提供安全和好的建议的人,相信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内心才是最有安全感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3、学会冷处理

当孩子的情绪过于激动时,家长要学会冷处理,要给孩子充分消化内心不良情绪的空间,不要激化矛盾,引起内心的崩溃。

很多控制欲比较强的家长,面对问题孩子,自己先控制不住情绪,自己先暴跳如雷,口不择言,这对一个内心极其痛苦,或者情绪失控,极度悲观的孩子来说,无异于是火上浇油。

总之,沟通最重要的目标是千万不要激化矛盾,要想办法化解矛盾。

一切悲剧都源于矛盾的激化,而矛盾一旦激化,事情就会往失控的方向发展,这才是我们应该避免出现的情况。

再回头看此视频中的悲剧事件,车子直接停在马路中央,而孩子开门冲出后直接跳桥,相信母子俩在车内一定进行了激烈的争吵,是激化矛盾的结果。可怜一个如此年青的生命就这样逝去,给父母留下的是一辈子的痛。

小徐老师最近一直关注青少年轻生事件,每次看到悲剧发生,内心都受到极大的触动,悲痛之余,我希望家长们能掌握一些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原则和目标,真正学着去做一个温和的、有智慧的父母,真正能做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引路人,帮孩子去构建更加美好,更加宽广的人生。


指尖教育帝国


不用说,这个17岁的孩子在家里一定是皇帝,从小开始说了怎样,家人都不会逆他的意,一定是千依百顺的,应该怎样教孩子,我来告诉你吧。

10多年前,我的孩子3-6岁的时候,我带着她从广东去广西岳父家,当时小舅也了个儿子,全家人都很宠他,只要他一哭 ,全家人马上进房去哄他,越哄,他就越哭得厉害。当时我就很反感,我对岳父说,不要再哄他了,这样会害了他的,让他独个儿哭,哭到他自己停口,以后都这样,不用多久他就不哭了。因为知道就算哭也没有理他,你越去哄他,他就越会得意。现在再去,他已经小学一二年级了,没有再像以前那样大哭大闹,不过还是很调皮,一起出去散步,人家好好的在谈话,他却故意用脚踢起沙尘去胡弄别人。我就一个警告:“你再这样,我脱掉你裤子打你。”他不听,我真的脱了他的裤子打了他,不过是半玩的性质,他知道我说一不二,以后也不懂这样做了,去年我也是这样,他老是跑到我房间来捣乱,我直接把他按床上手脚不许他动,憋得他脸都红了,以后就不敢再乱来了。

小孩是会看人的,他们难缠,遇到比他更难缠的,他们就会变聪明,但如果全家人都对他千依百顺,他们就会相当得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还有谁可以治得了他。

岳父问:“你是怎样管女儿的,她做的每一件事怎么都问过你们经你们同意?”

我从小就对女儿严加管教,一,用老一辈的严来管,错一次批评一次,绝不放过每一个管教的机会,当然,一次做好了是会表扬和奖励的,但千万别奖太多,你可以洗一次碗奖五毛,让孩子感受到靠劳动挣酬劳的甜头就行,考试成绩好就奖书本。从小在车上她哭闹,我就停车,让妈妈把她扔下去,我让她知道,想要什么,哭闹是没用的,但有征求父母意见,什么都有话好说。

到她长大一点,读初中高中了,我每次见到她,都会把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告诉她,大学生情杀案、空姐打滴滴被杀……还有自杀案,我会跟她谈论,问她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样。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呀 。

再谈回这个自杀的男孩,不用说,父母从小就没有像我这样教孩子,十次出错,可能只有一两次批评,其它的还有人护着,顶撞父母也有人袒护,从他在车上跟母亲吵架马上自杀,就知道这人从来没受过挫折。当年我女儿去参加才艺比赛,十秒钟被“叮”走了,我们还觉得高兴,因为这是一个挫折教育,让她知道,自己不够努力,而在外面,这只是其中一个小挫折,她还要面对更多的挫折。

反观现在很多的家长,一件小事就到学校去刁难老师,打老师有,告老师的人,这几十年来都是这样护着孩子的家长,现在报应的候来了,这样的事以后会更多,血的教训,让你还护着你的孩子,让你还动不动不许老师体罚学生,骂两句批评两句都不行。溺爱是一种毒,是一种慢性毒药,如果马上会发作,那你的孩子还有救,可这种毒一般要十几年几十年才体现出来,到你发觉的时候,想抓住他的脚不让他死也是无能为力了。


教你孩子学英语


我有一个朋友,她快四十了也没有孩子 ,老公有毛病,她是一个初中数学老师,很多时候我觉得她说得话很对。她说,如果她有孩子,不会溺爱孩子,什么都不为他准备,作为她的孩子必须自立坚强,我说也要照顾孩子的情绪,现在的孩子抑郁症的很多,她说,如果她的孩子抑郁症了,或者选择自杀,那么死就死了,这样的孩子即使活着也没出息。虽然话语很无情,可能她没有孩子的原因,但是还是有点道理,一个17岁的男生,能匆匆这么了解自己,那么即使他没死,也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太冲动,太幼稚,太不负责任。只是可怜了他的母亲,一辈子活在自责里。现在的孩子真是玻璃心啊,一碰就碎,一言不合跳桥给你看,这都是什么孩子呀,父母教育还是有缺失的。


喵呜小花


寒假期间读高二的孩子在杭州学美术,每晚学到十一二点才入睡,本该过年寒假是休息的时候,但为了让他更自律还是学习为主,有一个晚上我收到杭州美术学院老师短信说孩子脾气暴燥不配合她,我就觉得好奇怪,就回老师短信发生什么事了?半夜了老师没回短信,等到天亮我拨通了老师电话:那电话里老师很生气的说把你家孩子来杭州带回去,我就直接和那老师说请把电话交给我儿子我想问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孩子也正是十七八岁受不了无辜的被说我要为儿子讨回公道!结果证实孩子没有犯错,是宿管老师管不了别的男生把我儿子也训了一通,后来和管事的老师沟通后那宿管老师态度360度大转弯,学校老师都要互相沟通不是指责,家长也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能打骂指责孩子,孩子的心灵会受伤的!什么事都需要沟通互相理解!悲惨的事千万不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真的人生苦短!


步尚街


◇看到这一事件,我想起另一个新闻:学生在学校闹事,老师通知家长来学校,学生感觉到自己没面子,当着父母的面跳楼了。

那个学生是一个高中的学生,因为在学校因为争风吃醋和另一个男孩一起追求一个女生,一时气不过就打了那另一个男生,导致那个男生受伤,被他的班主任叫到办公室训斥了一番,之后班主任叫他的家长来学校,这个学生也是一时激动,从5楼跳下当场身亡!家长当时就在旁边,目睹了自己孩子的轻生这个情况,顿时昏倒。

这个男跳下和这个17岁男孩多像呀,因为自己的母亲就他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事情后批评了他。就选择这样的极端方式来应对!

现在的孩子啊!ε=(´ο`*)))唉!

真的是太脆弱了,遭遇一点点挫折就想不开!说都说不得,那更别说打、骂了!现在的家长、老师也是不容易!希望父母和学校多给孩子上一上挫折教育!让孩子能够正确面对这样类似的事情!


小熙带你看世界


视频一连看了十几遍,每看一次都是一次心痛,一个十七岁孩子,阳光的少年,花季的青春,就在那冲动的几秒钟永远的离开了亲人。为人之父母的家长们怎么会不为之扼腕痛惜。

卢浦大桥我曾无数次开车经过,视频可见这个孩子跳桥的地点是在距离黄浦江上还有一段距离的引桥上,引桥和下面的柏油马路至少也有五六层楼高,孩子一跃而下,可怜的妈妈在那一刻天塌了,惊恐诧异一刹那,跪在栏杆下捶胸顿足也无回天之力,人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生活条件的富足,父母对孩子的十分疼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小就捧在手心,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少听到家长的不字,从幼儿园到高中,甚至父母爷奶两代人的宠爱,孩子渐渐大,形成了独占鳌头,争强好胜的个性,现实生活的路哪有那么平坦。

另外,现在好多家庭父母忙于生计赚钱,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很少沟通,很少教导孩子怎样为人处世,怎么与同学朋友交往,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一些城市孩子不懂他们自身条件的优越是别人无法比拟,他们认为一切优越本该这样,哪里经受起较大挫折,甚至稍有不顺就不能承受走向极端。玻璃心的孩子不是一天养成的。

养不教,父之过,很有道理。记得我们小时候农村吃的差,穿的差,做错事,父母树上折下一根柳条,打得你没有地方藏。其实那时候我们也是一样认为生活本该就是这样。

孩子在外惹事生非回去轻者罚跪,重者扫把伺候,习惯了长期吃苦,就懂得了对生活的珍惜,习惯了家长严厉,就懂得了对父母的敬畏。

小时候,看不完父亲冷漠的面孔,听不完母亲唠叨的教诲,挨打,责骂现在想想何尝不是父母的一种教诲。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和环境变了,作为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自己也要经常多看看传统古典的国学书籍,用来启发教育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孩子课本外的知识就多了,懂得了珍惜,学会了尊重,做事学会了换位思考,心智强大了,遇事就不会那么盲目冲动 ,家庭也自然就会更加幸福和谐。


大漠初


冲动是魔鬼,很多让我们后悔不已事情都是因为一时冲动,导致了不了挽回的后果。一个花季少年,因为母亲对他的批评,纵身从桥上跳下,只留下母亲捶胸顿足,实在是让人唏嘘。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们怎么了?现在的教育怎么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教育?



记得我们小时候,家长,老师批评甚至打骂是司空见惯的,当时可能愤愤不平,过不了一两个小时,便烟消云散,该干嘛干嘛。那时候的孩子们像一块铁,千锤百炼,敲敲打打,经历无数挫折,对一些小风浪自然是见怪不怪,坦然面对,所以,那个时代,孩子们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自杀的很少。


反观我们现在的孩子们,就像是温室理的花朵,家庭,学校,社会无微不至地呵护,见不到风雨,不经受挫折。当下,学校自然是不敢,不能对学生们的错误进行惩戒,进行挫折教育,只能赞赏,表扬,鼓励。家庭对孩子们也是关怀备至,恨不得什么都安排好,什么都照顾到,这样的环境成长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能有多强?

这次跳桥的男孩,其实只是跟同学发生矛盾,母亲在车上批评他,这在我们看来是很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是孩子承受不了,愤而跳桥,说明心理承受已经到达他的极限。


所以我认为,从这次事件,还有以往的种种让我们痛心不已孩子自杀自伤事件中,我们应该反思,挫折教育应该被重视,被全方位保护起来的孩子今后该如何面对社会?毕竟社会的竞争是激烈的,既然早晚要面对风雨,何不未雨绸缪?让孩子们早一点,循序渐进地经受挫折,让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强大呢?


周老师的工作室


17岁的青春,就这么毫无价值的消逝了,令人痛心!可以说,这位少年,死于情绪的失控,而失控的导火索,则是其是母亲的批评。母亲的本意是教育孩子,而正是在错误时间里的教育,导致了孩子生命之花溘然凋谢!

痛定应该思痛,我觉得我们必须明确一下四点,在自己或者他人情绪激动情绪失控时,采取正确的姿势,度过情绪失控这个危险期:

其一,情绪失控之时,绝不是教育之机

情绪失控,容易让人感到绝望,觉得生无可恋,冲动之下失去理智。可见,失控的情绪之下,我们应该做的是疏导,是让失控的情绪恢复平稳,而不能感情用事,火上浇油。

就拿这个悲剧事件来说,知子莫若母,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性格应该是很清楚的,在得知孩子跟同学发生矛盾的情况下,父母要做的,是倾听,是安慰,让孩子倾倒出心中的负面情绪,而不是在这个时候去批评,这个批评,就是把孩子推向深渊的推手。

其二,控制情绪兹事体大,切不可等闲视之

但凡不是预谋的极端事件,可以说都是情绪失控的结果,当造成严重后果后,所有的当事人都表示追悔莫及。作为旁观者,往往会斥其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其实,这是不懂人的心理。情绪失控时,人就会失去理智,根本想不到所做作为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其三,情绪激动时,起码要做三次深呼吸

人人都会有情绪激动之时,遇到情绪激动时,最好的控制方法,就是深呼吸,再次深呼吸,三次深呼吸,一般就可以恢复正常。如果三次深呼吸都无法平复,最后的一招就是离开现场,眼不见心不烦,情绪就会得到有效控制。

其四,最亲近人的言行,最容易导致情绪失控

在很多情绪失控发生的事件中,导致一方情绪失控的,往往都是最亲近的人,因为人心情极其糟糕时,心中充满了负面的情绪需要宣泄,而最亲近的人,则是宣泄的倾听对象。如果此时,最亲近的人没有当好垃圾桶,而是指责、批评、惩罚,就会导致对方绝望,做出极端的举动。所以,遇到家人或者亲友情绪激动时,倾听安抚就是最好的良药。

综上所述,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高度重视情绪的自我控制,高度重视对他们情绪的引导和纾解。情绪失控之时,绝不是解决问题之时,一切的问题,都留到情绪平稳、冷静理智的时候处理,否则,只会使事情走向我们预期的反面,造成严重的无可挽回的后果。


当代师说


有的时候不知为什么,看到很多女人教育孩子都很偏激。这位跳桥自杀的孩子的家长,我估计他孩子跳桥之前,两个人的冲突非常激烈。很可能这位母亲说了什么十分偏激的过头的话。造成了悔恨终生的后果,那么反过头来说一说教育孩子这个问题。记得前几年带孩子去超市。在饮水区看到一个母亲,带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小男孩。当时是夏天,那个小男孩尿了。把裤子尿湿了。然后这位年轻的母亲就在不停的埋怨这个孩子,你怎么没记住妈妈的话,妈妈不是告诉你了吗?尿尿的时候给我说一声,你为什么记不住?为什么记不住?然后那个小孩子就像傻了一样,两眼直勾勾的看着。我一直在想。他这么点儿的孩子能记住你的话,别说是这么小的,即使大人有的时候也要忘事的时候。还有一次,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孩子。也是一岁左右,那个孩子不停的在吃手指头。然后这位妈妈就在旁边说,你要再吃我就揍你,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在我看来,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一些事情。小孩子吃手指是本能。既然没有什么危害,你为什么要这么管他呢?可能有的人要为你孩子出事,你管不管?我可以告诉你,我孩子从不吃手指,小的时候也没吃过。即使他吃手指我也不会管,因为这个都是小事。看孩子就是看个安全,这是第一。看孩子永远是安全第一,包括像这种高中生,现在大学生的神经都很脆弱。何况是高中生呢。所以说教育孩子应该是父亲担当,但是有的母亲越俎代庖的。管的太多了,而且是一些细细的小事情。那种不停的唠叨,不停的重复的说的话。喋喋不休的抱怨孩子的话,有时候真能把人给说的崩溃了。我是亲,有体会,但是我从来没想到过,寻短见。也可能跟我脸皮厚有关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