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邀康熙亲政,清朝唯一一位被免死两次之人,忠诚之心无人可比

在古代封建社会,距离我们最近的清朝留下了无数的佳话传说,康熙雍正乾隆都是一代明君,但是这些明君缺少不了为他们排忧解难的心腹,这些心腹又一定要忠心耿耿,即使这个心腹能力再强,如果不够忠心,一样是不行的,那么清朝历代以来,究竟是谁最忠心呢?

力邀康熙亲政,清朝唯一一位被免死两次之人,忠诚之心无人可比


这个是有肯定答案的,这个人就是索尼,在清朝,最忠心的人当属索尼莫属,索尼如果称第二,那就没有第一了。并且索尼也是历史上,不仅仅是清朝,唯一一个得到过两次免死的人。相当于两块免死金牌在手!

力邀康熙亲政,清朝唯一一位被免死两次之人,忠诚之心无人可比


索尼为什么如此的厉害呢?索尼姓赫舍里氏,是满洲的正黄旗人,在努尔哈赤期间就随着父亲投奔后金开始立下赫赫战功,努尔哈赤驾崩以后,皇太极继位,皇太极继位了索尼又在战争中立下了许多的功劳,立下无数战功,又被赐封为三等男爵。于是索尼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成为了正黄旗的核心人物,在清太祖和太宗的时期索尼的风头一时盖过了所有人。

力邀康熙亲政,清朝唯一一位被免死两次之人,忠诚之心无人可比


可是皇太极的命也不长,皇太极驾崩之后,皇子的位子就产生了许多的争端,多尔衮想抢夺皇位,于是多尔衮选择找到了索尼商讨这件事,因为索尼是一个战功赫赫的大臣,但是索尼表示,先帝对于他们充满着大恩,他们的一切都是先帝给的,应该立皇太极之子为皇帝,后来掌控亲兵的图赖又找到索尼,主张让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继位。第二天一大早,索尼和图赖等等一众镶黄旗核心大臣们就在大清的门外边宣誓,要立皇子继位,并且备好了镶黄旗的精锐,保证皇子的安全,一大群侍卫就立在宫殿外边,表示着他们的决心。但是索尼这堆大臣到底没有斗过多尔衮那些人,通过多尔衮的操控,豪格失去了皇子的身份,年仅5岁的福临被多尔衮捧上皇位,多尔衮顺势的成为辅政大臣,虽然辅政大臣听着好听,实际上就是多尔衮在操控着政权。

力邀康熙亲政,清朝唯一一位被免死两次之人,忠诚之心无人可比


在年仅6岁的福临继位之后,索尼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又找到了一堆大臣,图赖、巩阿岱、锡翰、鄂拜一众人盟誓于三宫庙,宣誓效忠幼帝,绝不悔改。后来清军迁都到了北京,多尔衮不甘心于辅政大臣,变成了摄政王,于是大清的政权就掌控在了多尔衮的手里,并且多尔衮为了提防皇长子豪格的造反,因为豪格的身份如果造反起来不好控制,于是多尔衮直接将豪格打入大牢,并且在专权期间,凡是和多尔衮意见不合的一切人都被打压的抬不起头。

结果索尼这边的人,看着多尔衮的势力越来越大,渐渐的起了反叛之心,原来和索尼一起宣誓效忠幼帝的谭泰、巩阿岱、锡翰等人皆背盟逃跑,投靠去了多尔衮。索尼只能痛骂在这些人结果一点办法没有,但是索尼初心不改,依然效忠幼帝。多尔衮因此对索尼怀恨在心,后来多尔衮就被之前的盟友诬告了。

力邀康熙亲政,清朝唯一一位被免死两次之人,忠诚之心无人可比


谭泰为了向多尔衮表示自己的忠心,于是选择出卖了索尼,诬告索尼一些不紧要的违法事情,于是索尼被多尔衮顺理成章的罢官了,后来多尔衮意识到了索尼的重要性,想拉拢索尼回来复位,但是索尼却一直不肯依附多尔衮背叛幼帝。后来多尔衮的权利越来越大,又有人私下告诉多尔衮,索尼和图赖等人在私下宣誓盟约,想替肃亲王豪格平反,赶走多尔衮。这件事激怒了多尔衮,多尔衮想杀了索尼,但是由于索尼功高又没有过错,如果杀了索尼恐怕朝中之人会不满,于是又将索尼罢官,没收家产,又罚钱,将索尼派去守皇太极的陵墓。

力邀康熙亲政,清朝唯一一位被免死两次之人,忠诚之心无人可比


多尔衮即使在昭陵守陵,依然在昭陵前对顺治帝忠心耿耿,完全不把多尔衮放在眼里,自己依然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效忠于大清王室,后来多尔衮正值春光灿烂的时候,位高权重,但是突然的一场疾病夺走了多尔衮的性命,第二年,顺治帝亲政了,顺治帝亲政的第一件事就是夺去多尔衮的一系列名号,然后没收多尔衮的全部家产。并且下了一道圣旨召回索尼,将索尼的一切都复原,并且赐予世袭一等伯爵,有赐给索尼免死两次,让索尼总管内务府事务。顺治帝对索尼表达了自己的高度赞扬,即使在当时如此压力的环境下,索尼依然效忠于顺治帝。

力邀康熙亲政,清朝唯一一位被免死两次之人,忠诚之心无人可比


后来顺治帝不幸病逝了,遗诏让玄烨继位了,玄烨就是大名鼎鼎的康熙帝,年幼的康熙无法亲政,于是顺治等四位大臣当辅政大臣,并且索尼是辅政大臣之首,地位比诸王还要高,只有索尼让顺治帝最放心,后来鳌拜的专权越来越严重,因为索尼年老病重,索尼已经无法控制鳌拜了,于是索尼请十四岁的康熙亲政,但是康熙没有同意。后来索尼终于病故了,索尼病故之后,鳌拜更是彻底的失去了制约,无法无天,嚣张跋涉,这时候孝庄皇太后让玄烨亲政,于是康熙帝亲政了,康熙亲政之后联合索尼的儿子和一些大臣,擒住了鳌拜,后来这些大臣都成为了康熙帝期间的重要大臣,在康熙的眼里,索尼如此忠心耿耿之士,他的儿子们也得到了重用,成为了康熙中晚期的首辅大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