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买奔驰宝马,为什么买了辆雷克萨斯?

这是《老傅买车随笔》的第二篇

选车有没有对和错?一般来说没有。你自己买了辆奔驰,不能说买讴歌的就错了;你自己开上了SUV,不能说开轿车或MPV的就错了。各花入各眼,各有各的想法,大可不必互相diss。

花多少钱?买什么车?

对于我这样一个开车超过20年、混迹汽车媒体圈儿超过10年的老油条来说,选车一点都不难,难的是钱不好挣,白瞎了不少选车的好想法。

选车的第一步,毫无疑问是要让钱做主,先搞清楚自己打算出多少钱去买车。比如我一咬牙一跺脚把预算定到了40万人民币左右,下决心要用豪华品牌提振一下往后余生的士气,接下来的事儿就好办了。

没买奔驰宝马,为什么买了辆雷克萨斯?

▲从小敢于直面豪车美女,小子日后必成大器

这个价位,可以选中型的轿车,比如宝马5系、奔驰E级;也可以选紧凑级的SUV,比如奔驰GLC、宝马X3。答案早就在我心里:我想买的车,车长不能超过4米7,底盘要稍高一点——那不就是紧凑级SUV嘛。

车长不超过4米7,是因为这个车平时主要在城市里用,车长了停车不方便;底盘要高一点,是因为每年都要开车长途自驾,偶尔在城市里停车要上马路牙子。

同样的价位,轿车比SUV要高一个级别,比如宝马5系除了不是SUV,方方面面都比X3好,但没办法,汽车厂商就是这么定价的,你只能接受。

选车不过是选个标签

接下来,就是选哪个牌子的事了。

40万区间的紧凑级豪华品牌SUV(为了好听,国内叫“中级”),一线品牌里有奔驰GLC(后来又加了个L)、宝马X3、奥迪Q5(新一代同样加了个L);强二线品牌里有凯迪拉克XT5、雷克萨斯NX、沃尔沃XC60、路虎发现神行;弱二线品牌里有英菲尼迪QX50、林肯MKC、讴歌RDX、阿尔法·罗密欧Stelvio——如果放宽眼界,还有更壕的保时捷Macan、捷豹F-PACE,和寂寞的角落里的野百合一般的DS7。

没买奔驰宝马,为什么买了辆雷克萨斯?

▲一线品牌沐浴在神圣之光中

看上去车型颇不少,其实选起来也简单,因为这些车都贴好了标签,你只需要看看最喜欢哪个标签就行。

这里多说一句。我们正身处一个“消费时代”,“消费主义”的理论认为,你的消费欲望都是被生产商、销售商、广告商“创造”出来的,你以为你自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买什么,但实际上,是这帮JS们通过品牌、广告、营销手段去给你洗脑,变着花样地告诉你“你应该需要什么”。

你应该需要什么?你应该需要一辆宝马,因为“蓝天白云”是成功人士的梦想;你需要一辆奔驰,因为上流社会的人在开奔驰。我们选车时,好像是在认认真真地考虑车本身,实际上,你真正考虑的是这款车能满足你什么欲望。

法国社会学家、“消费主义”大师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说:

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人们总是把物当做能够突出你的符号,或用来让你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或作为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的参照来摆脱本团体。

没听明白?你看微商们“喜提玛莎拉蒂”,玛莎拉蒂是啥?不就是个符号呗。

没买奔驰宝马,为什么买了辆雷克萨斯?

▲喜提玛莎拉蒂,怒成人生赢家

闲扯几句,接着说选车的事儿。汽车厂商早就为自己的品牌精心设计好了标签,奔驰要充老大:“The best or nothing”,宝马是“终极驾驶机器”,奥迪要“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沃尔沃强调“以人为尊”,雷克萨斯则喜欢自夸“匠心”。

奔驰也许在卖价方面真的是老大,奥迪也许在车灯方面真的突破了科技,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觉得自己开奔驰是老大,开奥迪就能站在潮流之上。奔驰会明白地告诉你,哪怕开个入门级的奔驰A级,也可以自豪地说:“这才是新生代豪华车该有的样子”。

没买奔驰宝马,为什么买了辆雷克萨斯?

▲大小也是个奔驰

汽车厂商自己贴的标签,想显示的是自认为最动人的部分,你想优雅高贵,奔驰呀;你想高傲不羁,宝马呀;你想霸气张扬,路虎呀……

除了汽车厂商自己贴标签,吃瓜群众和媒体也会给汽车品牌贴标签。

吃瓜群众津津乐道于“开宝马、坐奔驰”、“灯厂奥迪”,还有“开不坏的某某、修不好的某某”之类,用语简洁而直指要害。媒体贴的标签分两类,一类是专业性的,比如雷克萨斯自己贴的标签是“匠心”,而美国媒体贴的标签是“可靠性”;另一类是社会性的,比如前几年国内媒体就乐此不疲地在标题里凸显“宝马车主”,路虎则伴随着煤老板的财富声名鹊起。

这些标签中,总有一个最能打动你。以我的用车经验和对车的理解,最让我感兴趣的标签是“可靠性”,雷克萨斯也就成了注定之选。

没别的,就是不爱坏

在2006年买第一辆车时,我还是一个“德系控”,深深迷恋着德国汽车厚重的质感、简练的设计和沉稳的驾驶感觉。至今我依然认为,我的第一辆私家车,大众四代POLO的设计、用料做工和操控都是同级标杆。对于“轻飘飘”的日系车,当然不屑一顾,经常伙同“大众粉”们在论坛里与“飞度粉”混战,在口水乱飞的激烈交锋中,怒其不争地棒喝对方:为什么会愚蠢地选择一个偷工减料的“易拉罐”!

没买奔驰宝马,为什么买了辆雷克萨斯?

▲4代POLO可谓大众造车史上的精品之作

我挚爱的polo工艺精良、转向精准、刹车线性,但毛病确实多了点。新车没满一个月,ABS泵在一阵夸张的尖叫声中挂了;接下来,机油泵冷启动时啸叫,换了;变速箱在某个转速微抖,换了;EPS灯若干次亮起,原因不明。

2010年又买了辆丰田雅力士,车门轻飘飘的,开起来也不像POLO那样稳重,但就是没毛病,到现在快9年了,只换过一次电瓶。

在美国的时候,开着那辆1999年出品的不知道几手的老凯美瑞跑了万把公里,嘛毛病没出,这让我明白为什么美国人对丰田、本田如此青睐、美国媒体对“可靠性”如此重视。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买豪华品牌汽车时,选了辆雷克萨斯,很简单,雷克萨斯的可靠性尚在丰田之上,几乎是这个世界上可靠性最好的品牌。

没买奔驰宝马,为什么买了辆雷克萨斯?

▲雷克萨斯在各国可靠性调查中的表现都不错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标签,也有自己最在意的标签,我选“可靠性”这个标签,可见是个实用主义者(雷克萨斯还有4年到6年的免费保养)。如果我不太在意使用成本,我一定会选驾驶感觉最棒的宝马X3;如果我不太在意故障率,奔驰GLC在豪华感、操控感和舒适性方面的均衡性无出其右;如果我特别在意性价比,优惠惊人的沃尔沃XC60和凯迪拉克XT5是心动之选。

你是在选车?不,是选牌子

奔驰的星辉与宝马的“蓝天白云”的确非常有诱惑力,一线品牌的光环更加耀眼,但我还是缩在了二线。

我们以为自己是在选车,其实,你是在选“牌子”。品牌能决定90%的人的选择,剩下的10%,是对汽车知之不多、懵懵懂懂的人,比如,一位不喜欢不关注汽车的机关女干部,有一天家人说要给买辆车,她确实可能说不上自己要买大众、丰田还是别克。

电影导演贾樟柯在谈到人们热衷追捧LV、阿玛尼这样的奢侈品牌时说:“很多人在消费这些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价格,并非欣赏一种设计”。

没买奔驰宝马,为什么买了辆雷克萨斯?

▲买的不是包包和车,而是牌子和价格

人们在豪华品牌汽车上的趣味何尝不是如此?你可能争辩说,我可不是光看牌子,我更看重的是车本身怎么样。但仔细想想,你在选车前心里肯定已经有了心仪的品牌,你可能不是死认某一个牌子,但真正会让你在选车时纠结和犹豫的,不会超过两个品牌。

你心里早有了BMW或Mercedes-Benz,但还是可能会跑去试驾奥迪、沃尔沃,好像这些车都在你的选购清单上。但试来试去,其实都是为了印证一下自己最初的选择是对的,其它品牌不过是“陪标”的角色,注定会被排除掉。

说句老实话,各个品牌同级、同价位的车型,哪里会有太大的差别?一方面,现在的车都有“趋同”倾向,宝马X3没那么“运动”,奔驰GLC也没那么舒适,奥迪Q5不见得有啥突出的“科技”,沃尔沃XC60也未必比同级车更安全;另一方面,纵然有差别,也是各擅胜场、各有缺憾,没有哪一个品牌会有压倒性的优势。

在我们的心里,某一个品牌脱颖而出,不过是某个标签最能触动你而已。只要你想明白这个标签是什么,是品牌光环、是操控性、是空间、是安全、是可靠性、是性价比高、是车内“毒气”少……标签在手,选车不愁。

汽车厂商把标签贴到汽车上,我们再把汽车当标签贴到自己身上。在一个消费社会里,没有人能在选择标签时保持清醒和独立,因为全都是精心设计的套路。豪华品牌汽车更是如此,你真需要豪华车?你的购买欲都是被人家“设计”出来的,你能做的,不过是选一个能正确表达自己欲望的标签。

没买奔驰宝马,为什么买了辆雷克萨斯?

▲这些车标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开头说到,选车“一般”来说没有对与错。你最好搞清楚自己最在意什么,选的车也要与之合拍。拿我自己来说,又想上个层次,又不想给自己带来太多的负担和麻烦,如果选了个毛病多的车,比如选了某爱漏油、异响甚至减振器都会断掉的车,就算是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