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政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加快建設法律服務網絡

4月18日下午,中央政法委委員、司法部部長傅政華為政法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學員作了題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加快建設覆蓋全業務全時空的法律服務網絡》的專題授課。傅政華強調,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對司法行政工作的絕對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建設覆蓋全業務全時空的法律服務網絡。

傅政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加快建設法律服務網絡

傅政華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具有強大的政治感召力、思想引領力、實踐變革力,是引領新時代政法工作發展的思想旗幟和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政法機關承擔著大量公共服務職能,要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公共服務。要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整合律師、公證、司法鑑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資源,儘快建成覆蓋全業務、全時空的法律服務網絡。要加快構建海外安全保護體系,保障我國在海外的機構、人員合法權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充滿高超的政治智慧,飽含深厚的人民情懷,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政法機關的法律服務工作,特別是加快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描繪了宏偉藍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以時不我待的擔當精神,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落到實處,轉化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傅政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加快建設法律服務網絡

一、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精神實質

我們需要從戰略高度上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的精神實質。

——發展公共法律服務,踐行宗旨意識和初心。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個性化的法治需求,要求我們必須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精神實質,堅持法律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價值追求,以人民為中心去破題、解題。把人民的需求作為看問題、想對策、抓落實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在公共法律服務中感受到法治的力度溫度,感受到公平正義,感受到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保障。

——發展公共法律服務,推動全面依法治國。成千上萬個默默無聞的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工作者,心存理想、腳踏實地,妥善解決一個個案件糾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了法治帶來的公平正義,使法治成為信仰、守法成為習慣、尊法成為風尚。人民群眾從內心依法約束自己的行為,正在成為實現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厚基礎和力量。

——發展公共法律服務,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公共法律服務通過一個個案件糾紛的妥善解決,實現事理、法理、情理融合,既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實現了社會的和諧穩定,築牢了基層社會治理秩序,推動著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發展公共法律服務,深化司法行政改革。以提高整體效能為方向,公共法律服務改革努力打破條塊分割、加快資源整合、進行系統集成,打造網上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形成一站式服務,通過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不斷推進、深化司法行政改革,讓人民群眾分享更多的法治紅利。

——發展公共法律服務,推動防範化解風險。公共法律服務點多、線長、面廣,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處於化解矛盾糾紛、防範重大風險的第一線。公共法律服務努力實現風險事前防範、事中化解、事後管控,不讓小風險變成大風險、個別風險變成綜合風險、局部風險變成系統風險、經濟風險變成社會政治風險。

二、科學把握公共法律服務內涵

要科學把握和理解我國公共法律服務在公共性、法律性和服務性方面的特殊內涵:

一是公共性方面。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公共法律服務的公共性源自我們政權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這個意義上,公共法律服務的公共性就是人民性,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

二是法律性方面。我國公共法律服務的法律性體現為,自覺把公平正義作為價值追求,能夠從政治高度理解、運用法律,能夠從社會視角通盤考慮法理情,能夠將法律的專業判斷與民眾的樸素情感、社會普遍正義結合起來,讓群眾信服、讓社會認可、讓法律的公平正義可觸可感。

三是服務性方面。我國政權為人民服務的根本性質決定了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具有服務屬性,決定了公共法律服務工作者不是自由職業者,而是社會主義法治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負有積極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確保法律正確實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社會職責。

三、我國公共法律服務的現狀和目標

當前我國公共法律服務已經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司法部重新組建以來,加速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總體看,由司法行政系統主導、社會各部門參與,以實體、熱線和網絡三大平臺為載體,由各專業法律服務機構組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已經初步形成。

——目前,公共法律服務機構和隊伍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各類法律服務人員420萬人,各類服務機構85.3萬個;建成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近3000個、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3.9萬個,覆蓋率分別為99.97%和96.79%;為全國65萬個村(居)配備法律顧問,覆蓋率達到99.9%;中國法律服務網功能齊全,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覆蓋全國,24小時服務。

——司法部以政法一盤棋的大局觀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提供一個公平、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引導老百姓通過法律方式解決糾紛,又形成一個過濾網,把大多數案件通過公共法律服務化解掉、解決好,把非訴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完善訴源治理機制,加快構建分類分工的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引導更多糾紛在訴訟外解決。

——《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確定了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任務:2022年,基本形成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覆蓋城鄉、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2035年,基本形成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目標相適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四、加快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舉措

一張藍圖繪到底。為實現2022年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奮鬥目標,司法部主要從四個方面抓緊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抓緊推進普法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公證、仲裁、律師服務等領域改革,提升各業務領域公共法律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加快公共法律服務資源整合,以人民群眾需求為導向,推動法律服務資源向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整合,做到“應駐盡駐”,以網絡平臺為統領,加快三大平臺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發展,實現全業務、全時空,提供智能精準、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

——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多措並舉地努力縮小城鄉、區域差距,為欠發達地區補短板,儘早實現基本公共法律服務的普惠均等和全覆蓋,積極推動基本公共法律服務標準化及服務標準的動態調整機制,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水平。

——以需求為導向,實現多元化專業化的服務供給,最大程度地滿足經濟社會需求,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服務、為黨政機關依法履職服務、為促進司法公正服務,為構建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服務,為我國“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服務。

五、加快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體制機制保障

加快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必須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強化人民群眾監督,加大人財物等保障。

——堅持黨的絕對領導,把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公共法律服務效能,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

——進一步完善以人民群眾知曉率、首選率、滿意率為主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評價和監督機制,服務一次就接受人民群眾一次評價,把人民群眾的外部監督轉化為積極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質量和效率的內在動力。

——健全制度、隊伍、資金和科技的保障機制。深入推進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努力打造一支黨中央放心、人民群眾滿意的高素質公共法律服務隊伍;增加財政投入,切實增強保障能力、不斷提升保障水平,努力開創公共法律服務事業新局面,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週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