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后发生的战争,为何在打巷战的时候不直接炸平房?

瑣顏


首先,房子是炸不平的,其次,即使整个城市都被炸成了残垣断壁,废墟之下依旧生机盎然,这时候派步兵上去“清理”,吃亏的概率更大。

战后几十年,其实炮火的威力相对二战来说也没什么太大的进步,那种大炮主义的观点已经过时,这年头讲究“精确”打击,那种万炮齐发的壮阔场景已经几十年未见了,所以现代战争对城市轰炸的效果和二战其实半斤八两,二战因为是全面战争,对城市的破坏要远超战后的系列战争。

至于房子,战后的房子普遍都是钢筋水泥混凝土,这混凝土几乎是一旦成型,几千年都分解不了的,而且它的熔点高达1800到2500度,即使你反复轰炸,也会留下残垣断壁的房屋结构,如果一个区域内的房屋被这么炸过几遍,那就成了媲美《兵临城下》的城市废墟场景了,而这里也将成为无数狙击手的天然乐园,即使你用“云爆弹”、“热压弹”之类的恐怖炸弹进行“清理”,考虑到成本问题,对废墟下的狙击手和反抗武装的杀伤力几乎不值一提。

希特勒当年是把斯大林格勒给彻底炸成了废墟,真的成了一片废墟,没有一座完好的房子,于是,这里就成了一片巨大的瓦砾场,城市的一切痕迹都不见了,而数不尽的大大小小的瓦砾堆里,潜伏着无数的苏军狙击手和反抗力量,他们抓住一切机会向贸然进入这片废墟的德军开火,而德军擅长的装甲力量甚至汽车都很难开入这个城市,只能靠士兵舍命在这里和苏军短兵相接,而德军在明处,苏军在暗处,很多德军都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不知何处飞来的子弹击中毙命。

让自己的士兵在一堆堆废墟上面和不确定的敌人斗争,这是很要命的事情,且不论伤亡有多大,对士气是一个极大的摧残。

例如第一次车臣战争,俄军的实力自然远超车臣叛军,攻入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之前,俄军自然用苏联传统的“大炮主义”把城内的建筑炸的稀巴烂,但又能怎样呢?俄军进入城内清剿叛军,结果在激烈的巷战中,俄军一个晚上就阵亡超千人,而俄军在2年的战争里总共战死不过3826人(不含失踪的1800人),虽然最后历经多日苦战占领了格罗兹尼,但俄军最后还是全面退出了车臣。

另外,现代战争,国际影响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凡是都要注意国际影响,如果轰炸力度过猛,势必会让平民的伤亡特别大,这一点,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的用力有点太猛了,几十万人口的车臣在战争中平民死了超十万,这让俄罗斯在国际上饱受批评,这也是俄军最后撤退的因素之一,国际压力太大了。

总体来说,即使用炮火炸弹把城市的每一平方米都犁过几遍,最后的结果都是,你只能派出无数的步兵,小心翼翼地在城市的废墟上行进,随时面对从各个方向射来的冷枪,鉴于现代混凝土的坚韧性,城市的废墟会呈现复杂的多样性,非常便于城内的守军玩各种“花招”,而进攻一方的士兵即使把全城每一个平方都走过几遍,死伤惨重之后,都无法确定废墟下的敌人还有多少。

要么你把所有的废墟都清理干净,那这不是搞笑么?

要么就不要这座城市了,绕开去,那当初打它做什么呢?


云中史记


兔哥回答;首先能够发生巷战的战场肯定不是一个小村庄,否则也不用打巷战了,一顿炮弹就解决了。而能够发生巷战的地方都是城市这样的房屋建筑密集,层次多的情况。这样的战场环境下如果用炮火打击并不是少量炮弹就能解决的了得。首先炮弹并不能一炮炸塌一栋楼,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的抗打击能力远高于土木结构的房屋。平时要爆破拆除一栋楼需要的炸药量是很高的。即便是炮火覆盖也无法彻底清除对方有生力量,不但消耗大量弹药,最后还是要转入巷战。


第二个原因就是敌我情况不明,即便是现在也不能很清晰的表示出敌我具体位置,巷战中敌我态势犬牙交错,双方纠缠在一起,并不会是一个泾渭分明的战线。战线的交织非常复杂,甚至是彼此相互深入到对方的纵深。城市建筑非常复杂,街巷、胡同,交错相接,很难做到平行推进。而战斗打的也复杂,一房一屋一楼的争夺。在这样的情况下用炮火采取火力覆盖式的打击并不现实,也不具备用炮火打巷战的作战条件。

第三,如果是战术突击性的巷战通常居民区都有人员居住,这里并不代表战争有多么仁慈,而是作战的方式并不需要,一个小规模的行动显然越动静下越好,打草惊蛇并不是所有的巷战都采取的方式。即便是进攻中出现巷战,也需要顾及到影响问题,而且也没必要对没有敌情的居民区进行打击。而巷战只所以是最难的战场,就在于人的流动性,即然进入巷战就要考虑到火炮的打击,因此,防守的一方必然会向安全的地方移动进而把整个城市变成战场。如果是现在有哪个军队把整座城市包括所有的平民、士兵统统消灭,所要承受的舆论压力是巨大的,后果也是很难预测的。


而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自然会对重点部位进行炮火打击,甚至是导弹攻击,即便城市里有居民。但这种方式被正明并没有效果。二战中火炮,轰炸机地毯式的轰炸也没有把一做城市彻底炸平,而现在更是如此,每做城市的防空设施虽然无法抵挡钻地弹药的打击,但防御火炮足够了。因此,想用火炮炸平一座城市是不可能的,就算你能炸平,最后还是要在废墟瓦砾中进行清缴,还是打巷战。

而且,会更难打,打巷战光靠步兵肯定不行。如果防守的一方利用火箭筒,榴弹发射器,迫击炮,手榴弹等等轻武器对抗,显然进攻一方会吃亏。如果也以这样的武器进攻,那么,又是一场巷战的开始。在双方武器优劣势并不明显的情况下,防守一方的损失绝不会大过进攻的一方。而且,防御方更熟悉战场环境。所以,火炮并不能使巷战简单化。



城市作战战最好的手段目前而言还是步兵兵+加火力的方式。即士兵携带轻武器,火箭筒等等,分成区块,化整为零,在坦克装甲车辆,自行火炮的掩护下按照区块层层推进。坦克等重武器对敌火力支撑点,狙击阵位实施打击,而步兵负责对房屋进行清缴,并掩护坦克等重武器不被敌重火力打击。如果采用炮火覆盖打击,所造成的残垣断壁会使重武器的使用受限。而现代城市战中,如果采取炮火覆盖,那么,就连最宽的街道都别想能通过坦克等攻坚武器。立交桥,高楼大厦的坍塌能阻止一切,始巷战变的更加难打。效果远低于按照区块用重火力封锁敌火力支撑点,然后逐门逐户的清缴好。所以,巷战并不适合大规模的火力打击,也做不到把一座城市炸平。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观点,欢迎大家探讨评论,各抒己见!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兔哥42928


这个想法没有考虑到实战中的情况吧,把房子全部炸平这个说法是相当理想,实际不现实。

现代武器的杀伤力实际上都是按照对人员的杀伤面积来计算,而不是对建筑物的破坏来计算,如果进行公式计算的话,多大楼房都可以按照坦克的防护水平来进行计算,现在大多数的建筑实际上都是钢筋混凝土的,还难以就是一发炮弹就完全摧毁,就像在叙利亚战争在经历数年作战之后,城市依然还在有城市的样子,主体结构还保持着。

现在想通过炮击等方式直接将房子炸平等等,实际上他是不可能的,主要是所用的弹药数量太多,难度太大,成本过高了。现代弹药的威力虽然很大可以达到平楼,但是城市也一样更大,对于弹药的需求量几乎是天价的,根本就达不到,所以想炸平房子不现实,只能说在战斗当中摧毁少量建筑还可能,想成片大规模的摧毁实际上不现实。


雷神之锤


首先城市的规模之大不是普通的常规弹药能炸得平的,而且城市的高层建筑也并没有那么脆弱,除非是定向爆破破坏房屋的承重墙倒塌,不然普通的航弹虽然威力也很大但是也还没到一发疑为平地的地步,而且对地攻击用的航弹体积普遍不大。更何况作为作战物资数量有限,并不是随便用的,而且用炸弹去清除威胁的效率还不如派部队占领的效率大呢。

武器,能灭国灭城的存在

而二战之后的局部热战大多发生是野外作战,诸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只有少部分是在占领之后进行城市治安战,基本上没有城市攻坚战,而城市巷战就是城市攻坚战的重要部分,所以没有城市攻坚战的话也没必要用重武器炸房子了。不过在1994年的格罗兹尼巷战倒是有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城市攻坚战的残酷,不过这座按照要塞堡垒建造的格罗兹尼也的确是一块硬骨头。
轰炸机的投弹轰炸,这密集度,渍渍……

而你炸房子一般说明这个房子有军事价值,而随着现代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要打击房子里面的价值目标的话一枚精确武器弹药基本上就可以了,基本上不需要什么无差别轰炸。就在越南战争中,美军为轰炸清化大桥出动了一万多架次飞机、几万吨炸弹都没有搞定一座桥,而最后却被几枚精确指导炸弹给干掉。所以对付室内有价值的军事目标,精确制导弹药比炸到房子更有消费比。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我感觉题主犯了一个普通人经常会犯的错误,依据影视中炸弹的威力,过分高估了军用武器的破坏力,同时又低估了建筑物的抗损能力。—->题主印象中炸平房子可能是这样的>>>

题主觉得建筑物被整体摧毁后,防守方无法依托其进行有效抵抗,最终被迫撤退或消灭。

可实际上,城市中的建筑物尤其是高层楼房,大多是由钢筋水泥浇筑而成,整体非常坚固,如果如果无法摧毁关键的承重点,建筑无法整体垮塌。而上面的GIF图是专业的爆破队伍通过对原有建筑的图纸研究来确定炸药的安放地点和使用量,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否则大学里也不会有爆破专业这个选项了。

在真正的战争中,防守方是不会留给你这么多的时间来研究如何炸楼的。因此,使用火炮或炸弹直接轰击建筑物的效果并不显著,即使强行打击,所消耗的弹药量也是惊人的,同时延长了巷战的持续时间。纵然把楼房炸平,产生废墟和瓦砾仍然提供了防守方闪转腾挪的位置,同时还有可能成为进攻一方行进中的绊脚石。而如题主所想,夺过楼房之后再进行爆破,似乎进攻方又回到了巷战中,要知道,巷战本身就包括对楼房的争夺作战,而楼房争夺战又是巷战中伤亡比例最高的部分。

上面这张是车臣战争中一场常见的巷战战场照片。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经过了战斗民族长时间高强度的洗礼之后,背景中的建筑物表面已经被打得七零八落,但其整体结构仍在,只要有可能,防御方仍然可以凭借这座废墟展开战斗,将毛熊们拖入巷战的泥潭之中。

题主忽视的另外一点,是防守方对地形的利用。在巷战中,防守一方因为熟悉地形环境,能够迅速识别和判断目标所处的方向和位置,也就更容易从侧翼和其他方向进行小规模渗透,从而达成出其不意的目的。同时,熟悉路径走向的防守方,能更快的机动到指定的区域展开作战行动,而进攻方出于谨慎的目的,也往往只敢走宽阔的大道,舍弃偏僻的小路,因此常常跟不上对方的节奏导致被动挨打。如果不信的话,用手机上的地图导航走一次陌生的地区,你就会明白,卫星地图有多不靠谱了。还有需要注意的一点,防守方还可能会在战前临时改造道路,比如堵死某条交通要道,制造一条死路等等,甚至使用错误的路牌提示,来加剧进攻难度。而这一切和建筑有没有被炸成瓦砾似乎没有多大关系。

综上,可以看到,想依靠炸平建筑取得巷战的胜利是多么肤浅和幼稚的思想。你觉得呢?


环球新世界


实际上在打巷战时直接炸平房子的战例是有的,但是效果并非万能,也不能随便用,至于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只用常规武器要炸平房子是很困难的。

通常防守方选择用作据点的房子都会比较坚固,而且既然是巷战,那么很可能是开打前隐蔽着并比开火。在这种情况下,攻击方很难把进攻路线上所有的房子都炸了,而从二战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这几年叙利亚的阿勒颇战斗来看,即使知道对方在哪座房子据守,要把它炸平也是困难的。

斯大林格勒战役里建筑物的废墟随处可见,但是很多废墟依然有着对方的火力点

二、即使炸平了也并非意味着这里就安全了。

即使经过反复战斗,房子被炸平了,但是房子的废墟还在,残垣断壁虽然不能住人,但是找几个可以掩护自己的地方改成掩体并非难事。斯大林格勒战役里就又不少房子被炸毁后,依然有苏军据守的战例,每一座废墟也是需要反复争夺的。

阿勒颇战事惨烈,但是依然有很多建筑在战火中没有被完全摧毁

三、战后的战争舆论也是很重要的影响。

二战以后随着科技技术进步,消息传播是越来越快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事情无疑并不适合做,比如大规模摧毁一座城市。特别对于进攻方来说,既然能发起进攻,起码在这一地区是占优的,那么肯定也不希望自己的形象太糟糕。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不会把事情做的太过。

所以二战以后的巷战炸房子的事情还是有的,只不过次数控制了一下,效果可能没那么明显。


不沉的经远


上面的回答很多都想当然,被美国大片骗了。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好似有巷战,看神武的美国大兵逐屋搜索,恐怖分子纷纷被击中,美军只伤一两个人而已。其实不然。美军伤亡小倒是不假,但不是有比反对派别打巷战更高的本事,而是根本不与对手打巷战。你猜对了,就是题主说的:炸平。你注意观察电视画面,被美军攻下的居民点基本都轰平了,就剩一点断墙头。再听报道,附带伤亡多大多大,有多少妇女儿童。以前战争年代以打巷战为主的城市攻坚战,哪有那么大的平民伤亡?俄罗斯第一次车臣格罗尼兹攻坚战,就吃了打巷战的大亏。第二次还这样干吗?轰平了事,车臣军民受不了,直接投降。我军以后境外作战,也是要以炸平为主,最大程度地减少自己伤亡。


大小王揽天下


巷战其实完全可以炸平房子的,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这样做既没必要,又浪费成本。

二战中,如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战役,这些巷战都是异常残酷的,实际上,不管是柏林还是斯大林格勒,很多战斗就是发生在废墟上的。废墟上的战斗也是非常惨烈的,看看斯大林格勒和柏林的伤亡人数就知道了。

房子炸了,但绝对不是炸出一个平地来,那些砖瓦水泥什么的,并不是挨了几炮就凭空消失了,而是留下一堆废墟,实际上废墟的地形要比房屋还要复杂,房屋你可以有目的的盯住某个窗口,而废墟不同,指不定哪个角落就伸出来一杆枪。

尤其是在一些区域内,到处都是楼房,你是都炸了呢,还是炸一半呢,有时候炸一半还不如不炸,都炸了呢,又耗费太多成本,而且还不一定能够得到什么好,而且容易留下恶名。


部队进入城市作战,很多时候巷战就是要炸房子的,不过不一定是全炸了,炸死里面的敌人,清除了火力点就足够了。如果想炸掉整栋房子,就要派出专门的工兵进行爆破了,班组连队什么的,其实是没有能力快速直接炸掉房子的。如果专门组建工兵去炸房子,不如直接轰炸呢。而轰炸,一般也不会将所有房子都炸了,往往打击的都是敌人的主要目标。而如果想进城占领,还是要继续派步兵进入的,步兵同样还是要打巷战。

把整个城市都炸没了的,让这座城市丧失抵抗能力的,其实也就只有两次,一次在广岛,一次在长崎,炸完了,美军压根没进入。

<strong>

军武文斋


首先,在城市战中,对于建筑物的摧毁依旧是常见的,不过炸平房屋并不容易,而摧毁建筑物,更多的时候是制造大面积的废墟。
在越战中,美军在顺化还是把城市给打平了。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许世友曾经下过命令,战斗过后,晾山一所房子都不许留。

在城市战中,废墟是进攻者的障碍物,忘了在哪里看到的了,一座3层的楼房,被摧毁以后,废墟有3米多高,而且这些建筑物倒塌以后,还经常的阻塞周边的道路,在废墟上各种装甲车辆无法行驶,而清理这些废墟又是十分费力费时的工作,在战斗情况下更是十分困难,可以说随意的摧毁建筑物尤其是交通要道附近的建筑物等于是在给自己设置障碍。

在二战后,大量新建的房屋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本身也是十分结实,就算被击中也不会马上倒塌,所以在二战后的城市战中,经常可以看到被炸的只剩下框架的建筑物还挺立在那里,然后双方在这些框架中来回争夺。

现代的城市战是一种三维的作战形式,除了在地面上,在空中还有高层建筑上的火力点,而在地下,各种管线又构成了地下交通线,熟悉地下线路的一方可以通过地下网络机动兵力,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敌方的后方。由于在城市战中,各种重武器的杀伤效能大大被降低,城市战成为目前攻防双方实力最接近的战斗形式,在近几年的战争中,城市战成为了常见的作战形式,原来那种绕过去的办法已经行不通了。

现在如何进行巷战已经是各个国家军队非常重要的课题。


有痰


也会炸,但多数情况下不会这么干。否则的话现代战争就不需要步兵了,直接就是轰炸机加重炮就OK了是不是? 如果打起了巷战真让你炸的话你怎么炸?要么对着整个建筑区域来个地摊式轰炸,要么就不炸。否则遇见敌人占着房子攻不下来咋办?炸! 前方敌数不明咋办?炸! 对方火力凶猛咋办?炸! 真要是这样的话,你前方战斗的人不烦后方开炮的人都嫌你烦。想用手榴弹?估计可能都炸不到几个。话说斯大林格勒当年被德军炸成什么鸟样子了,最后双方还不是拿着98k和莫辛纳甘玩对狙。


战争如果进行到需要玩巷战打阴狙的时候了,基本就是在互相消耗扯皮。这时候在狂轰滥炸显然意义不大。要么就是把对手围死,要么就是互相刚枪逐步清洗推进,看谁硬过谁。当然隔三差五无差别的打个几炮还是必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