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工作的人和正常上班的人有什么区别?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题目:长期不工作的人和工作的人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作者提这个问题其实是有目的的,一部分迎合了那些经常幻想自己不用上班就有收入养活自己的人,另一部分则是不工作是不是一定就好?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要有一个大前提,这个大前提就是不工作的人是否本身就是一个自律的人,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最大前提。意味着即使每天不需要上班也会安排自己的生活,有事情可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真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反面就是那些不需要上班也有收入养活自己,但是不自律的人。这种人内心其实未必过得充实和快乐。可能会变得更懒,更宅,每天的生活都被各种APP支配,这种消磨长期下来一定不会让他们感觉身心快乐,相反,不自律只会让他们在享受每天刷各种剧,游戏,综艺,买买买的短暂快乐后觉得心神疲惫,因为对一个人来说,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创造!

另外,工作的人,可能你长期工作会压抑,会无趣,会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可这些肯定都是短暂的,因为这份工作或多或少让你成长,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同事领导之间相处也好,工作本身也好,那都是一种学习进步的过程。你可以选择给自己多少时间去进步和成长,在这段时间慢慢壮大自己,丰富自己,为自己之后争取更多的不工作的时间。最后我觉得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本说的是人不能长期待在同一个环境里面,懂得在一个已经呆压抑和无趣的环境的情形下定期不定期去到一些新环境来适当的调整自己,才是更重要的!


披头女士张


我自己就是六年没上班,一毕业,老公就说养我不让我出去工作,我就每天在家里玩,每天睡到中午醒,然后手机看看新闻,练小提琴,学学英语,韩语,晚上去健身房锻炼,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每年都会出国旅游两次,想和小伙伴下午茶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我也不觉得我不上班和人正常交流有问题啊,我也没觉得我跟不上时代。不上班的确没有上班社交圈广,朋友也不多,不过生活的真的很随心所欲,想干嘛都行。但是思想会变得很懒惰,没法早九晚五的去工作,曾经在家呆久了,不知道生活意义是什么,跑去工作又觉得太累了。而我老公则相反,自己开个小公司,他是每时每刻都工作上班的人,周末节假日都努力工作,他说过世界是允许女生可以不上班工作的,但是男生是不可以的,男生要养家还要养老婆,要有责任。


哆啦小A梦呀


我就是不上班,不上班让我快乐。

明明那些说着不上班会思想禁锢,逻辑变混乱的人上班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本来自己就不自律,还怪社会诱惑太多。求求你们不要甩锅。

我上班的时候也没见作息多规律,抽烟喝酒熬夜,去社交。相反,我是在家了以后,才意识到自己不能再浑浑噩噩。因为没有了压力,时间浪费起来就更快了,有时候追个剧,看个小视频一天就没了。

高强度的自由是靠高强度的自律,闲着在家根本没有人管你干什么,保持学习和继续无所事事只在于你的选择。在家一年,我看了80本书,戒烟戒酒,体重控制在48-50,马甲线也快出来了。

如果你不是个自律的人,就还是默默上班。

不上班让我快乐的原因是,我的自律让我自由。愿意看就看,也请不要来和我说缺钱啥的。钱没有人会觉得少,但是你可以选择你的生活方式。世界上赚钱的方式千百种,也没人规定不上班就得穷死。


手鞠与鹿丸


我说个我身边的真事。我有个朋友,家是农村的,从结婚到现在15年了,没出来打过工,就在家看孩子,家里两个孩子。她永远的借口都是,家里没人看孩子。她买东西,那叫一个精打细算,贵的不吃,天天青菜豆腐,家里的孩子每次出来都吵着要吃肉。我一次买我一朋友的东西,卖给她一点都不会贵,就因为没更便宜她就诸多挑剔。她老公电话坏了,买个两千多的电话她生气,她要用他老公的,让她老公用她旧的。我就觉得与其计较这些,不如自己要强出去挣钱,多挣些花着也宽快些


一瘦倾城


2018年年末辞职,直到现在。

已经荒废4月左右,对于我这种没有本钱和额定收入来源的人来说确实挺久的了。

刚开始的时候的感觉便是安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平时喜欢玩游戏,刷知乎,看抖音,我能够玩几个小时游戏,出去吃饭,回来睡会觉,然后睡醒又持续玩手机。感觉无比安闲。

再到现在的惊慌不安,自责,懒散,颓丧。甚至有少许抑郁症。

起先辞职是预备做做公众号,写写稿子,接广告,成为安闲职业者。

另一个方案便是学学其它语种,万一就能够做安闲翻译了呢。

然后呢,这些想法在实际的残酷下给弄的体无完肤。

有句话说的好,方案赶不上变化。我是一个不怎么自律的人,所以我一般玩起来就毫无节制,所以之前的一切想法都会投掷脑后,就会在玩够了之后才想起来,啊?本来我还有这么个方案。

现在的体验便是,绝望,已经快要废了,一度在想自己存在的意义。

所以我主张自制力差的人不要测验这种生活状况,由于这会让你越来越差劲,孤僻的人越来越孤僻,跟社会脱节,越来越惊慌,整天自己瞎揣摩或许到最后连再出去作业的勇气都没有。

想起来之前网上一段子,大约内容是:兄弟听我一句劝,放下游戏,出去走走,看看书,骑骑车,到最后你才发现仍是上网有意思。 我现在觉得上班也是了。

主张大家要是自制力差,不作业就不能养活自己的人仍是不要测验这样的状况,实在是太痛苦了。期望我的经历对你有所协助。


捣你两锤


长期不工作的人往往是家庭收入比较高的人群。

但是长期不工作的人每天的家庭事务也不算少。


正常上班的人,每天的作息时间比较固定,休息日也比较固定。

长期不工作的人,如果是有家有口的那每天的事务也比较固定。


身边朋友“段王爷”(朋友头条号名字),自1997年都是自己做生意,机加工行业,月收入也比较高。

2003年结婚后,刚开始媳妇也有工作,2005年有孩子后,媳妇一直在家带孩子,本来段王爷的意思是媳妇专门在家里带孩子都可以了,可是段王爷的父母说,孩子大一点后,他们带孩子,让儿媳妇儿也出去上班。

到孩子上到幼儿园大班后,开始有作业,每天都要父母辅导,可他俩二人都在上班,根本没有时间辅导孩子作业,于是在孩子上学前班后,段王爷又让他媳妇把工作辞了,在家专门辅导孩子作业,当然,每天的买菜、做饭也成了她的事情。

2009年时又有了第二个孩子,更是在家里做了“全职太太”。

至现在,每天都是在家里照顾孩子、辅导作业、洗衣、买菜、做饭,每天也真的不比上班人清闲,甚至事务更多。

用段王爷的话说:“我就是花3000元顾个保姆也不会有俺媳妇做的好”。我们洛阳现在的大众工资才2000-3500元之间。


身边朋友张哥,结婚时媳妇也在上班,结婚有了孩子后,媳妇也做起了“全职太太”,后来他自己开了店,他天天在外面忙,也没有时间照顾家里,如果媳妇在上班,那孩子怎么办?每天的接送孩子上下学,作业辅导等,单按学校的要求就能占用一个人,需要专门照顾孩子。


也许有的人是天天不工作的,不工作哪里有收入来源?如果是没有结婚的单身族,那只只能啃老,父母每个月给零用钱。

我身边的人大都是中年人,都是有家有孩子的,除非夫妻双方一有方收入高,另一方才可以不需要工作,专门照顾家与孩子!


所以说,长期不上班与正常上班的人,要看每个人或每个家庭的的实际情况,也并不要以为长期不上班的人就是清闲的人,也许她比上班还累!


人在风上走


工作对于大多数人的意义,就是水和鱼的意义。

人的天性就是好逸恶劳,能够不劳而获最好。很多年轻人都想过睡觉睡到自然醒,输钱数到手抽筋的生活,每天不用辛苦工作,在家里就花不完的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这样的生活难道不好吗?我的回答是

不行!!!

一、正常上班工作的人对社会有正面意义,长期不工作的人没有存在感。

俗话说,人死留名,树死留皮。

人这一辈子,除了正常的吃喝拉撒,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还需要通过工作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总得给后世留下点什么。古往今来,一个一个时光长河的都不能磨灭的名字让人万分敬仰。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人们总是怀念着他们的传说,可以说虽死犹生。下面几位是我们古代重要的科学家(当然只是其中几位),深刻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大丈夫当如是。

李时珍(本草纲目),张衡(地动仪),蔡伦(造纸术)......

具体来说,同学聚会,朋友说他的爷爷是是谁谁,非常有名,面上有光。那你呢?你的祖先里头有没有让能你骄傲自豪的,还是泯然于众人?

二、正常上班工作的人生活有自信心,长期不工作的人自卑焦躁。

工作是什么?绝大多数的工作都是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的交流。每天和人交流,能够保持你的心情愉快,这种感觉也是幸福感的来源之一。

同样,在我生命的低潮期,我也尝试过自己一个人每天吃住在网吧!每天打游戏不和人交往。但是过了一个月以后,我实在过不下去了,头发油乎乎的,身体也废了。心情也很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要发火。

三、正常上班工作的人生活自律,长期不工作的人生活混乱。

就拿普通的上班族来说吧!就像最近争议很大的“996”工作制来说。网上有很多人,商讨“996”工作制,工作枯燥,加班时间长,没有自由时间。但反过来说,如果你真的进了一个好企业,跟对了老板。他强制你实行996工作制,通过加班来缩短你职业的成熟时间,同时打开你的上升通道,其实是个好事。

就跟在初中开始上晚自习是一样的。(强迫上晚自习的怨念)

马云赞成996工作制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样的生活很枯燥,但同样这样的生活也很充实,每天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情基本上都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如果碰上一个好领导,只管按照他的规划来做,几年之后,你就可以遇到更好的自己。从小到大上学十几年不也是这样吗?

而长期不工作的人,看似自由自在,没有约束,其实同样也没有帮助规划人生。基本上没有长远规划,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三天两头变换的混乱职业规划,怎么可能有很好的人生结果?

四、正常上班工作的人收入稳定,长期不工作的人没有收入。

正常上班的人收入稳定,并不是说他们有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而是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预期,生活可以量力而行。这个月可以买个好衣服,明年可以攒点钱买个汽车,给自己设定了目标,一步一步实现。生活要有仪式感,幸福感。

而长期不工作的人没有固定收入,但是生活要开销,所以就免不了心情焦躁,有的时候就想捞偏门儿。游走在灰色地带,有的时候白费功夫,甚至会违反法律。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多数人都需要一份工作来提升自己的自信,约束自己,增加收入,直到遇到更好的自己。

朋友,希望我的一些不成熟看法,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功夫大亨1


有一名牌大学同学,毕业后 ,第一个十年里去事业单位当工勤人员,两次考公务员都没通过,后来裁剪冗员被辞退,将近一年左右没有工作,天天在家,不找工作,看其他人出早市(夜市)感到好笑,当时这人的思维方式犹如来自另一个世界。后来在仍然没有通过公务员考试的情况下,不是积极投身市场,加强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而是又以人才派遣的形式奔赴另一个国家机关单位去“帮忙”。十年间,社会职业素质“不涨反跌”,目前由于机构改革,他可能又面临裁剪冗员,观念留在上个世纪,思维犹如大三学生(对滴,不是大四),总是能给自己找到各种客观原因,而不能加强学习能力,肥宅一样的人生。在毕业十年后,回顾十年,25-35岁之间的发展需要自身有职业规划,如果不是正常工作,人真的会生活在“楚门的世界”。


阿布罗狄892


我不反对上班,但我反对上一辈子班。几十年如一日为着别人的梦想,在消耗自己的生命。一辈子坐着重复的事,接触重复的人,一辈子心里骂着领导又不得不听他的话。。一辈子买东西先看价格,一辈子没有时间陪伴父母和孩子,自己有那么多梦想,一辈子没有机会去实现。一辈子旅游总在小长假。一辈子都是闹钟把你叫醒。作为地球人,却一辈子都没有看过地球是什么样子。

总之,这个时代还追求所谓的稳定,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些鸡汤,用所谓的勤奋掩盖自己的懒惰,表面看着貌似风平浪静,内心却无比焦虑的你,就已经注定被时代抛弃。上班也好不上班也好,没有所谓的对错,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人的思维被固化才是最大的悲哀。


用户6446674419686


作为一个二胎全职妈妈,我的亲身经历可以参考下~

2015年结婚生娃,就远离职场到了现在,而如今二娃也一岁多了,正在规划步入职场。

在这之前从毕业到生娃前一直在职场中摸爬滚打,上过班的都知道,特别期待周末呀、小长假呀、年休假呀之类的,周末恨不得就荒废在床上做着美梦不愿醒来,可是每次荒废之后都很唾弃自己,觉着特堕落、特颓废。上班的日子也就那样平平凡凡的过着,一年两次自费旅行,没有太大的水花。

所以盘算着自己要开始充当无业游民时心里都要炸开了花,天呐,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而不用担心会迟到被批,刷刷剧看看书这样的日子简直不要太可爱,摄影旅行散步逛街想想就美好,一开始日子确实也挺悠闲的。

可是日子久了不上班总感觉和社会脱了轨,慢慢的开始有点焦躁,现在想想大概是因为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心里没底的缘故吧,再加上怀着孩子到娃出生后的四个月里一直呆在老公老家,感觉整个人有点抑郁(不过这个抑郁也有可能是产前产后引起的)。

到后面竟然开始慢慢适应了全职妈妈的角色,和婆婆一起带两娃,晚睡早起,陪玩、学做辅食、读绘本、上亲子早教、郊游,好像整个世界都只有宝宝,其余的一切都和我无关,慢慢的发现失去自我并不是一项明智的决定。

于是收拾起自己的兴趣爱好,网购各类书籍,逼着自己几天翻完一本,写日记,考一些证,学习一些摄影技巧,学习烘培,联系之前的朋友,偶尔把娃交给队友给自己单独的空间,感觉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慢慢的整个人都有了激情,眼界也更宽阔,对每天的生活都充满着无限的期待。

可是现实毕竟是残酷的,因为两个娃相差的不大,大人都想倾其所有给娃最好的,如果两娃都进入幼儿园的话,光学费一年下来就得10w,再加上公婆没有退休工资,一人承担起来几乎不会有存款,或者还会有点吃力,所以就想入职场赚点生活费。

题外话,当然如果老公还能挑的起担子,真的还不太想上班,想学习一点股票基金之类的赚点钱,或者慢慢开始做个自由职业者。

不上班的世界当然很美好,在你财务自由能保障吃喝拉撒不降低生活品质的前提下;或者选择一项可以全身心投入并且喜爱到可以放弃拥有不上班好处的事业中去奋斗一辈子。

当然如果没有足够的自制力,还是建议把自己扔在上班的大环境里,好歹周遭还有人推着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