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為何又能支撐三十多年之久

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舉國精兵幾乎損失殆盡,於是,“殺神”白起將軍準備乘勝追擊,結果因為范雎嫉妒白起,於是向秦昭襄王進讒言,讓秦昭襄王召回了白起,令白起憤憤不平,也因此,秦國錯過了滅亡趙國的最佳時機(後來雖然滅了趙國,但是卻付出了太多不必要的代價),後來秦昭襄王后悔了,再讓白起去,白起不幹了,後來逼死白起,再後來,趙國平原君趙勝向楚國魏國求救,經過“毛遂自薦”、“脫穎而出”後,楚國魏國同意發兵相助。最終在趙魏楚三國部隊的聯合攻打之下,取得了著名的“邯鄲保衛戰”,秦軍大敗而歸,也使得趙國免於滅亡。

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為何又能支撐三十多年之久

戰國七國地域局部圖

可是實事求是的說,趙國雖然慘勝,但是長平之戰後,趙國實際上是已經傷了根本,根本無力再與別國爭天下了,而秦國雖然“邯鄲保衛戰”失敗了,但是相比於趙國來說,秦國不過是傷了一些皮毛而已,不過是奪天下的路上摔了個跟斗而已,爬起來拍拍土後,照樣可以往前衝鋒。那麼,趙國為何又能堅持30多年呢?

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為何又能支撐三十多年之久

秦軍

第一:“邯鄲保衛戰”後,秦國摔了個跟斗,也正是在這段時間內,趙國得到了短暫的和平,趁著這段時間,趙國趕緊休養生息,補充國力,後來,雖然趙國主動進攻不行了,但是趙國已經有了一定的力量用於自保。同時,“邯鄲保衛戰”後,魏國和楚國獲勝後,他們的國力也得到了一定的補充,無形之間也減輕了趙國的壓力。

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為何又能支撐三十多年之久

親昭襄王

第二:雙方國情的變化

秦國“逼死”白起後,一時之間國家沒有良將(王翦父子畢竟是後朝人物),而趙國,痛定思痛後,任用李牧、廉頗等名將,再加上長平之戰,秦國坑殺戰俘,致使趙國後來再打仗,幾乎沒有投降的。而且趙國知道,趙國再也經不起任何的敗仗,於是趙國只要再打仗,肯定會拼死相博,就像現在的以色列一樣,國家雖小,但是經不起失敗,於是一旦打仗,一定會拼死鬥爭到底。

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為何又能支撐三十多年之久

殺神白起

第三 趙國的名將們有一定的實力

“邯鄲保衛戰”後,趙國雖然取得勝利,但是國力實際上已經衰微到了極點。就像《權利的遊戲》中,雪諾雖然獲得了私生子大戰的勝利,但是北境已經再也無法戰鬥了一樣。於是,別的國家如“燕國”、“匈奴”等不友好國家準備來趙國趁火打劫。但是,願望很美好,現實很打臉,在燕國率領40萬大軍來攻趙的時候,良將廉頗親自掛帥,在擊敗燕國後,不僅攻下了燕國的好幾座城池,而且還直逼燕國首都,迫使燕國交付人質,割地求和。而李牧呢?他經常戍守北部代郡、雁門郡(今山西代縣西北)等邊境地區防禦匈奴。作戰經驗非常豐富。於是後來在於匈奴的大規模決戰中,李牧先主動示弱於敵,之後以兩翼包抄的戰術出奇兵,一舉擊潰匈奴十萬大軍,震驚列國,同事也打出了趙國的威風。李牧廉頗的兩場大規模使得戰國名聲大噪,也使得很多不懷好意的國家一時間再也不敢亂打趙國的主意了。

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為何又能支撐三十多年之久

名將李牧

第四 李牧的軍事指揮能力太強

後來,秦國與趙國再度交惡,但是李牧用兵如神,數次擊潰了秦國,使得秦國大為頭痛。直到後來用了“反間計”後,替換了李牧,趙國在無良將,於是沒有多久,趙國也就滅亡了。

總的來說,雖然趙國的名將們很厲害,但是最主要的在於,“長平之戰”秦國的副作用太大,導致趙國對秦國有著刻骨銘心的仇恨。如果“長平之戰”後,白起可以乘勝追擊的話,後期秦國也就不用吃那麼多苦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