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張廷玉的一生說明了什麼?

毛塔村


三朝元老張廷玉的一生說明了上級是十分重要的,領導喜歡你,你的仕途就會十分順暢,上級想整你,再謹慎也沒用。張廷玉的上級康、雍、乾三朝皇帝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張廷玉(1672-1755),安徽桐城人,大學士張英次子。眾所周知,安徽桐城是個人才濟濟的地方,在這樣的文化氛圍薰陶下,加之書香門第、官宦世家的影響下,張廷玉耳濡目染,也成為十分有才之人。

康熙三十九年進士及第,張廷玉的仕途之路確實是從四十年左右開始的,所以《康熙王朝》中所演繹的康熙皇帝廢長城片段中,張廷玉被康熙帝發現的環節,時間是比較吻合的,而且事實是康熙皇帝也的確是喜歡他的才氣。但不同的是,張廷玉並未做過知縣,而是一直在內庭,並且升遷特別快。康熙末年,便升到了吏部左侍郎。

轉眼到了雍正朝。雍正皇帝雖然以嚴苛著稱,但他是愛才惜才之人。可以說雍正朝是張廷玉仕途騰飛的階段。雍正元年,張廷玉便授禮部尚書、入直南書房,並授予太子太保,主持編纂明史和會典。張廷玉為人謹慎,辦事認真,十分受雍正尊敬,常常聊政事至深夜。雍正四年,授文淵閣大學士;五年,升文華殿大學士;六年晉保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是大學士之首,可以說,張廷玉在雍正朝的仕途一路飆升。而且雍正還特旨張廷玉死後配享太廟,可以說這是莫大的殊榮了。

然而,到了乾隆朝,就出現了很大的波折。雍正皇帝突然去世,眾臣十分慌亂。唯有張廷玉和鄂爾泰曾得到過旨意,待雍正百年之後,可以從正大光明匾後取出遺詔,宣佈新君即位。當天夜裡,張廷玉和鄂爾泰匆匆將遺詔取出,宣佈乾隆皇帝即位。

乾隆皇帝的即位雖然是已經確定好的,但如此平靜毫無波瀾,也多虧了鄂爾泰和張廷玉。乾隆皇帝應該對其十分感激。而且乾隆初的幾年裡,也確實十分重視張廷玉和鄂爾泰兩個人。但到了乾隆五年,隨著乾隆皇帝集權的日益增強,鄂張二人日便成了乾隆皇帝的眼中釘,乾隆皇帝便開始打擊張廷玉和鄂爾泰。

乾隆十三年,張廷玉已經年近八十了,身體十分不好,走路步履蹣跚,常常請求告老還鄉,乾隆皇帝為了擺出了一副惜才的姿態,每每駁回他的請求,並下令年老不得乞休。直到乾隆十四年,乾隆皇帝經過群臣萬般請求,允許了張廷玉退休,但是張廷玉因身體不好,只是寫了謝恩折交給兒子去代呈,沒有親自謝恩。於是乾隆皇帝便怒了。恰逢張廷玉的門人汪由敦將此事告訴了張廷玉,張廷玉急忙趕來謝恩,乾隆皇帝認為這件事是私結朋黨,更是惱怒,所以將其治罪,削去了其伯爵,但因配享太廟是雍正皇帝的旨意,所以保留下來。

張廷玉應是沒有料到,自己為大清朝勤勤懇懇了一輩子,當牛做馬,謹小慎微,絲毫不敢出差,生怕惹人口舌,最終卻被小皇帝擺了一道。雖然很多榮譽保住了,但乾隆皇帝對他可以說是積怨已深了。

通過張廷玉的事業生涯,也可見康雍乾三朝君主的不同特點,比起康、雍二帝,乾隆皇帝更斤斤計較自己的那點顏面罷了。


歷史系大師姐


張廷玉是康熙年間大學士張英的兒子,作為一個漢人,做官做到大學士位置,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而不倒,確實厲害。況且此人確實做了一些實事,不完全屬於混日子的。

首先,此人深得官場三味,非常謹慎。 曾經有個情節,讓我至今印象深刻。二月河先生的《康熙王朝》中寫到高士奇在值班室,看到張廷玉在寫日記。高很詫異,問之,張回答到:我在總結、反思每日得失,記錄每天說的話、如何工作和君前奏對。高相,這庭院深深,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惹惱他人,激怒皇上,被罷官回家。我記日記,就是提醒自己身居高處不忘退路啊。高長嘆一聲,對這個僅20出頭的年輕人說,我不如你。後掛冠而去。

第二,能力很強。寫文章,一揮而就,多次皇帝口述,由其擬旨,文不加點,水平很高。作為宰相,對成立軍機處、西北用兵方略、選拔人才等,功效卓著,可謂治世之能臣。

第三,對榮譽有強烈渴望。鑑於其巨大貢獻,雍正特旨,張廷玉作為漢臣,死後可配享太廟。有清一來,這是首次,是莫大榮譽。。所以張晚年多次要求乾隆出手札,證明這事,惹得乾隆很不愉快。但雖一波三折,最終還是讓其死後進入太廟,享受祭祀。

張的一生,就個人價值發揮而言,可謂淋漓盡致,此生無悔。就對社會的貢獻來獎,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發展,算是官僚中傑出人士。就對我們的啟示來講,一是官場複雜,多方利益糾葛。要做成事,就要儘可能不傷害,或只傷害小部分人利益,爭取多數人的支持。為此,做事情不可能隨心所欲。在巨大約束下,還能做成一些事情,對社會和國家發展發揮到推動運用,很難得。二是身在官場要經常思退,要以此為戒,保持清廉,提高個人修養。官職如衣服,穿上時要有所作為,該脫下時,應悄然而去。離任榮逾在任時,才是做人做官的最高榮譽。


執著的放牛娃


大清一朝,受厚賞者,前有三藩之王;受至寵者,中有近臣和珅;受重用者,後有“完人”曾國藩。然而,歷三皇而不倒,死後配太廟,唯張廷玉而已。法先人之經驗,鑑前車之覆轍,以利後人前行,故而值得詳析。

一、勤勉乃履職之本。身為人臣,年少有朝氣,年中有進取,年老有不輟,一生兢業。康熙作為中國歷史上頗有作為的大帝,能看不掉他。雍正作為中國歷史上較為苛刻的皇帝,能離不開他。乾隆作為中國歷史上恃才傲物的英主,能打不翻他。政治不倒翁的秘決是什麼?夜以繼日,勤勉盡責。

二、謙虛乃為人之基。長期任職大秘,貼身皇帝而行,宰相門前七品官,他這算幾品?應該是除皇帝外,沒幾個人不拿他當回事兒。居高而狂是大多數人的通病,於是盛極而衰,眼看起高樓,眼看樓塌了。但張廷玉沒有這樣,他選擇了靜默,選擇了低調。

三、無私乃長行之策。人之一生,能邁出步,未必能走得起;能走得起,未必能走得長。邁出步考驗的是志氣,走得起考驗的是能力,走得長考驗的是品性。終其一生,張廷玉只求工作,不求過分的利慾。身為三朝元老,未收十萬雪花銀,未建高宅大院,未圈良田萬畝,未佔佳麗千人,未結黨起山頭。




子月寒陽


清朝無宰相,上書房和軍機處實際上是皇帝的辦公室。上書房大臣、軍機處大臣實際上就是皇帝辦公室秘書,這種制度安排實際上就是杜絕相權和皇權爭奪權利的問題。避免了權臣左右朝局,皇帝利用宦官外戚奪權的一系列問題。但是這種安排往往會讓人看不清自己的位置,真的以為進了上書房就是宰傅了。張廷玉其實比人強的地方就在於兢兢業業辦事,儘可能做到大公無私,少去想超出自己身份地位的事情,做好一個秘書的本分。可惜的是晚年有點老糊塗了,為了配享太廟的事一次次逼乾隆。而且他沒看出來乾隆是看不上他老爸的政治成果的,連帶的也看不太上雍正手下這批人,雖然乾隆有些迷之自信,但不可否認張廷玉老了以後是真的有點倚老賣老,沒守住晚節。這告訴我們以前再大的領導,退下來就好好養花養魚遛狗看孫子,少摻和以前單位的事,招人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