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众多皇帝陵墓早已被盗的一干二净,为何雍正陵墓无人敢动?

-陌依寻-


如果不是横空出现一个孙殿英,可能清朝的皇陵到现在都还没有被大规模盗掘。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对明朝的皇陵进行保护,还专门给上吊自杀的崇祯帝修建陵寝,之后赶上了千年未有之变局,在武昌起义的炮声中,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

民国与清廷签订了退位协定,清廷为自己谋取了很多利益,其中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先,他们要求民国政府要保护自己祖先的陵寝,袁世凯同意了,在这些条例写入了《清室优待条件》中(其皇室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共和国选设卫兵妥慎保护)。

不光是保护清朝的皇陵,民国政府还要拨款修建光绪帝的陵寝,光绪帝的崇陵由国务总理赵秉钧负责,1915年才竣工,并且礼仪仍然使用旧制,隆裕太后去世后民国大佬都去了,礼仪还是旧制。

对于这些要求,民国政府都接受了,当时掌权的是袁世凯的北洋政府,他们原本是清廷的人,所以还是比较尊重清朝皇室。

在比较和平的年代,清朝皇帝过得还是比较滋润,清朝的皇陵也没有人敢大规模盗掘,袁世凯去世后,便开始了军阀混战,孙殿英便登场了。

孙殿英盗掘清东陵的时候,他是蒋介石的小弟,他负责清东陵附近的剿匪任务,清东陵就像一座金山一直在孙殿英眼前晃荡,孙殿英决定铤而走险,发一笔横财,于是以演习的借口盗掘了清东陵。

雍正帝没有被盗最大原因是因为没有葬在清东陵,他原本是打算葬在清东陵的,与自己父亲康熙帝为伴,但是由于他选址的那块土地土壤不好,他便让十三爷允祥重新选址,最后选了易县的永宁山下。

雍正帝埋葬的地方在京城的西边,于是叫清西陵,清西陵一共葬了雍正帝、嘉庆帝、道光帝、光绪帝五位皇帝。

清西陵中只有光绪帝的陵寝和瑾妃墓被盗掘,其他的没有被盗。

雍正帝泰陵不是没有敢盗,而是清西陵太偏僻了,也没有军阀驻军,而且有人守护,清东陵被盗后,天下人都指责孙殿英,都要求将孙殿英处死,孙殿英花了好大一笔钱才解决,这件事对盗墓有震慑作用,清室的人也加强了对皇陵的保护。

即使这样雍正帝的泰陵还是被盗贼光顾过,但是盗贼没有挖到地宫。

198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清泰陵,考古人员沿着盗洞挖了两米之后发现原封土还在,清泰陵没有被盗过,著名考古专家夏鼐得知后,请求国家文物局停止发掘清泰陵,国家文物局同意,清泰陵地宫发掘终止。


司马长史


如果大家仔细了解过历史,那大家就会发现一个现象,只要是历史中正规确立的王朝,都是不会对前朝皇帝的陵墓下手的。

在很多新的朝代建立后,他们为了收拢人心、也为了贴合那个时代的儒家礼义,他们会着手派人保护好前朝皇帝的陵墓,不让其落到宵小之辈的手中,明朝的皇陵在清朝的保护下,就保存得非常完好。

而一般皇陵被盗的事情基本上发生在一些乱世,在乱世之中,军阀们的眼中只有纯粹的利益,没有什么礼义可言,因此就出现了很多军阀或者流匪盗取前朝或者历代皇帝陵墓的事情发生。

在秦始皇死后,秦朝末年的项羽、三国时期的曹操、五代十国时期的温韬、民国时期的孙殿英等,都是历史中大名鼎鼎的盗墓军阀。

北洋时期保存下来的清朝皇陵

在清朝灭亡之后,因为北洋政府是以清朝继承者身份存在的,所以清朝的历代皇陵在清朝灭亡之后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没有在改朝换代中受到破坏。

不过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清朝的历代皇陵却接连遭受到了盗掘。

清朝的历代皇陵主要存在于两个地方,其中一个是现如今唐山的清东陵,主要存在了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五位皇帝以及慈禧等后妃的陵墓。

另一个地方则是位于保定易县的清西陵,主要存在了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以及众多后妃的陵墓。


在北洋政府时期,这两大陵墓群都没有收到任何破坏,但是在1928年、在国民政府的北伐军队准备打到北京的时候,这些皇陵却遭了殃。

仅剩顺治皇帝一个人独存的清东陵

当时在北伐军队打到华北地区的时候,蒋介石把刚收编的孙殿英杂牌军打发到了唐山一带剿匪,在路过清东陵时,孙殿英就打起了歪念头,直接把康熙、乾隆、慈禧三人的陵墓给炸开了。

除了康熙陵墓积水没有搜刮里面的珍宝之外,乾隆和慈禧的陵墓都被他搜刮得一干二净。

在搜刮完这两大奢华陵墓之后,虽然其他的皇陵还有着不少的油水可捞,但是因为当时任务在身、孙殿英怕时间长久事情会暴露出去,所以就没有继续动手,而是直接收拾走人了。

清东陵一共埋葬了五位皇帝,孙殿英这一出手,就直接导致了两位皇帝的墓葬被挖掘。

在1928年之后,就是北伐时代的结束,在国民政府统治的时代里,清东陵没有再发生如同孙殿英这样的恶性事件。

而在日本占领了华北地区时,因为溥仪是他们的合作人,所以他们也并没有对清朝的皇陵动手。

这些皇陵在时间的流逝下,很好的保存了下来,只不过随着1945年日本人的投降,清东陵再度遭受到了巨大的劫难。

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混乱的局势中,逃过了孙殿英魔爪的康熙皇陵以及咸丰、同治皇帝陵在不知名流匪的洗劫下,被挖得一干二净。

除了顺治皇帝的陵墓实在太过于穷酸、逃过了一劫之外,清东陵所有帝皇陵墓无一幸免。


运气比较好的清西陵

相比于清东陵,清西陵的状况要好上很多,除了光绪皇帝的陵墓被盗之外,清西陵中雍正、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陵墓均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提问中说清朝的众多皇帝陵墓被盗得一干二净,只有雍正皇帝的陵墓无人敢动,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对的。

清西陵一共有三位皇帝的陵墓没有被盗,再加上清东陵的顺治皇帝陵,清朝就一共有四位皇帝的陵墓没有被盗。

然后从尊重历史的角度来说,雍正皇帝的陵墓并不是无人敢动,而是雍正皇帝运气好,挑了一个好葬身位置,这才避免了被盗的结局。


首先,清东陵之所以会大规模遭殃,是因为孙殿英当时被蒋介石安排的位置就在清东陵附近,清西陵在这点上是比较幸运的。

而清西陵虽然在乱世爆发的时候也吸引了不少盗匪前来,但他们都没有孙殿英部队那么庞大的规模、没有孙殿英那般随便用炸药开墓的明目张胆,所以在清西陵严格的防盗系统下,雍正与其他两位皇帝的皇陵自然就逃过了一劫。

清西陵唯一遭毒手的光绪陵

清西陵中唯一被盗掘的光绪皇帝陵是在1938年被盗掘的,至于挖掘者,至今没人能寻找出其身份踪迹。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盗掘光绪皇帝陵的是一支军队,但他们与孙殿英的部队不同,他们当时没有使用炸药,而是采用了一些技术手段挖掘了光绪皇帝陵。

在推测这些军队身份的时候,我们可以首先把日本人排除在外。

正如同上面讲清东陵的时候所说,以日本人和溥仪的关系,这些事情基本不可能是他们所做。


按照推测,这支军队应该是一支敌后军队或者单纯的土匪部队,为了筹集军饷,才对光绪皇帝陵墓下的手。

至于其他几个陵墓为什么没有遭到他们的毒手,应该是他们在不敢使用炸药的情况下打开不了墓道,这才选择了放弃。

所以说这就是雍正皇帝的陵墓没有被盗的原因,并不是没人敢动,而是有能力动的人没机会动、不想动,没能力动的动不了。


孤客生


雍正的泰陵建成至今近300年的时间里没有被盗,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泰陵处于清西陵地区,进而躲过了那场震惊中外的“东陵盗墓事件”。

清朝入关之后头两位皇帝,顺治和康熙,都将自己的陵寝选择在了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地区,而雍正却恰恰将自己的陵寝建造地址选择在了距离遵化地区600多里地的河北易县,也就是从雍正时期开始,才有了清西陵地区。

起初,雍正确实在也在清东陵地区的九凤朝阳山下选择了一处宝地下葬,但是后来发现此处为砂石土质,要知道砂石土质并不适合修建墓葬,一方面在建造是结构不稳容易塌方,另一方面是容易渗水,鉴于这个原因,雍正才选择另择地址安葬。想想雍正这个决定是多么的明智,且不说后来躲过了盗墓,就单凭渗水这一项就避免了大量的麻烦,要知道,已经用现代科技改造成博物馆的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宫,至今还在遭受渗水的影响。

最终,怡亲王胤祥为雍正在河北易县挑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并称其为“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非常对此地非常满意,进而在此建陵,也就是清西陵中的泰陵。

1928年军阀孙殿英借由军事行动的名义,封锁了清东陵周边,驱逐了陵寝卫兵,随即用炸药破坏了陵寝入口,展开了有组织的疯狂盗墓行动,包括乾隆、慈禧等多个陵寝被盗,里面珍贵的随葬品被洗劫一空。

而远在600多里之外的清西陵地区却躲过了这一场劫难,事实上,除了光绪皇帝的崇陵,清西陵地区的其他陵寝几乎没有收到任何的盗掘和破坏,较为完整的保存到了今天,这些足可见当年雍正和怡亲王胤祥的眼光。


实际上,雍正的泰陵的吸引力是真的比不上乾隆、慈禧等人的陵寝。

雍正是出了名的“节俭”,同葬在清西陵的嘉庆、道光和光绪,都是清朝江河日下时候的皇帝,并且也都是不爱铺张的,相对于清东陵的康熙、乾隆、慈禧这几位的陵墓,清西陵几位皇帝的陵墓必然显得十分寒酸,吸引力远不及清东陵,因而像包括孙殿英在内的盗墓贼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清东陵。

而在清朝时期,皇帝的陵寝都有专门的人负责看守,守卫森严,即便是到了民国时期,根据袁世凯与清廷的协议,清朝皇帝的皇陵也是由民国政府派人进行保护,所以有着卫兵把守的清朝皇室陵寝也就不会有盗墓之人关顾了。至于“东陵盗墓事件”,也是1928年孙殿英借由军事行动的名义,封锁了清东陵周边,驱逐了陵寝卫兵,才开始进行盗墓活动的,卫兵是盗墓活动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重要阻碍。

当然,也还有中国古代一直以来对于盗墓,这种违背传统道德与传统文化的行为的一贯反对态度,因而造就了社会舆论的影响,这也是对于皇帝陵寝的一种保护。特别是在孙殿英盗取清东陵之后,铺天盖地的反对声音也让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盗墓行动,包括清西陵在内的许多帝王陵寝都得以安稳的保存到现在。


雍亲王府


清朝皇帝的陵墓多数都曾被盗墓贼光顾过,可是,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雍正帝的泰陵,他的陵墓数百年来无人敢去偷盗,至今保存完好。那为什么雍正墓没人敢盗呢?据说那是因为雍正墓有一股杀气让盗墓贼不敢靠近!

为什么会有杀气呢?这要从雍正帝下狠手惩治朝廷贪官的三个狠手段说起。

手段一:一人贪腐,全家受牵连。雍正帝为了根除贪官,凡抓到官员有贪污的,全家参与人员都要被抄斩!这招太狠毒啦!

手段二:断其念想。如果还想这把钱财留给子孙,那你低估了雍正帝啦,不仅赃款要充当国库,未参与的家人都被发配边疆永世不得返回。

手段三:观看斩首贪官。在斩杀贪官之时,所有官员都必须去现场观看,那场面让官员心生害怕,才会时刻警醒自己不要贪腐。

然而这都是民间传说,不足为信,但百年来雍正陵墓依然保存完好,如当初模样,无人敢动,这其中的原因,的确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雍正帝的陵墓到底被盗过吗?

上世纪70年代,因为曾有传言说泰陵已经被盗墓贼盗过,加上人们对于泰陵地宫的一无所知所产生的神秘感,所以非常期待对泰陵进行开发。直到198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对雍正帝的陵墓地宫的发掘,但令人意料的事发生了。

在正式发掘泰陵地宫时,考古人员打算在沿着盗墓贼挖掘的盗洞挖掘,令人奇怪的是洞口仅仅向下挖了两米,下面的还是原封土,这说明泰陵根本就没有被盗。接着,国家文物局立即停止了发掘泰陵地宫,并将已经挖掘的洞口用土封死,一切恢复原样。这样一来泰陵就躲过了被发掘的命运,直到现在,泰陵依然和300年前一样完好如初,没有受到任何损害。

在我国历史第一档案馆里还保存着一份关于泰陵的珍贵资料,记载了当年泰陵地宫的设计方案,起初打算用青白石铺墁,但为了地宫的坚固,经大学士马尔赛等人劝谏,改用金砖铺墁。整个地宫总共使用了500块2尺见方的金砖,包括27块备用砖。金砖下面是用的临清砖平墁,且有五层,一共使用了临清砖12519块。到目前为止,对雍正帝的泰陵地宫内部情况能够知道也就这些信息啦。

在三百年间,虽然清朝的皇陵基本上都被盗了个遍,包括很多王爷和大臣的墓都未能幸免,而清西陵的泰陵却毫发无损,不得不令人称奇,也不得不佩服雍正帝的先见之明啊!


悟空八卦历史


自古以来,盗墓者盗什么?


他们当然是盗取有价值的皇陵,在清朝的12位帝王中,雍正和顺治皇帝算是特别小家子气的皇帝了,盗取他们俩的陵墓,可能还得倒贴钱,更不用说这些盗墓贼大动干戈的盗墓了。


在古代盗取陵墓,是一件非常耗时耗力的大工程,它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用炸药一轰,就能够将陵墓强行炸开一个缺口,从而进入到地下陵墓的地宫中去的。


所有的盗墓贼都需要实地考察地宫的入口。


而且,历代以来的帝王陵墓的上方是有着一层厚厚的封土的,这玩意没有大型机械的话,根本无法撬动这些大型封土。


就拿典型的被盗取的清东陵中的慈禧墓和乾隆墓来说。


孙殿英当年在盗取这两座陵墓的时候,动用了一个工兵营的兵力。而且孙殿英还是找来的当时的一个负责封口的人嘴里得知地宫的入口的。


没有得知入口的皇陵,盗取的时间将会是极度漫长的。


而题主所说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抄家皇帝”之城,可是雍正皇帝抄没官员所得到的银子几乎都充实了国库。


他自己一向勤俭节约,对于那些铺张浪费的官员坚决严惩,在雍正殡天之后,史料中所记载的雍正皇帝的泰陵也仅仅只有三件比较重要的宝贝:


这三件物品分别是:


番菩提小扁数珠一盘、凤眼菩提数珠一盘、玻璃内画鼻烟壶。


其他关于雍正皇帝泰陵的记录可以说是只字未提,所以盗墓贼自然也不会冒那么大的风险去挖掘一座不确定有大量宝贝的皇陵。


可是乾隆和慈禧不一样,他们两个人的陵墓中的宝贝有史料中有着大量的记载,这样的陵墓盗墓贼不惦记是不可能的。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有专家突然发现雍正的陵墓有一个很深的洞口,他们觉得雍正皇帝的陵墓很可能已经被盗墓贼进行了盗窃。


可是,当他们沿着这个洞口试图挖掘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洞口的内侧中,雍正皇帝地宫的封土依旧没有人能够撼动。


所以也就停止了对于雍正皇帝泰陵的挖掘。


至于说,为什么无人敢挖掘的问题?其实就是盗墓贼无法确认雍正皇帝的陵墓中是否埋藏有大量的宝藏,并不是因为无人敢挖掘雍正的陵墓。


历史总探长


不是不敢动,而是没有盗掘的价值,因为雍正一直以低调、朴素著称,生前如此,死后也如此,而乾隆、慈禧两位大爷大妈出了名的能折腾,生前穷奢极欲,死后也要风风光光,他们众多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就如同一堆腐肉,让盗墓贼趋之若鹜。

清东陵的惊天盗墓案

丧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土为安一直是我们的老传统,特别是历代帝王都高度重视自己的陵墓建设,有的帝王刚刚登基就开始下令营造自己的陵墓,一建就是几年十几年,花费了数也数不清的巨资,比如慈禧光是陵墓就建了20多年,花费上千万两白银,而等她下葬时的陪葬品之丰厚,已经不能用价值连城来形容了,而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但树大招风,尤其是陵墓,规模越大、宝贝越多越容易遭人觊觎。著名的清东陵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个皇帝,以及他们的皇后。

正因为清东陵是出了名的宝贝多,所以引来各路盗墓贼觊觎,但这些皇家陵园都有重兵把守,盗墓贼很难得手,这就给了东陵大盗孙殿英公开盗宝的机会。

1928年春,军阀孙殿英率部队以剿匪为名进驻遵化,然后明火执仗对乾隆帝、慈禧太后的陵进行了大肆挖掘,将其中陪葬的奇珍异宝洗劫一空。

除了孙殿英以后,民国时期还有其他大小盗墓贼也都曾“光顾”清东陵,对清东陵的其他陵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整个清东陵不知经历过多少次盗墓风波了。

清西陵的保管完好

雍正的陵墓选址原本在清东陵(这也是清朝皇室在关内的指定皇陵),但雍正自己现场考察后认为原来的选址不好,因此下令另选,最后选来选去,选到了重新把地址选在了河北易县的永宁山下,这便是清西陵如今的地址,雍正也成为第一个葬入清西陵的皇帝。

此后,清西陵又先后埋葬了嘉庆、道光、光绪3个皇帝和他们的皇后。

需要说明的是整个清西陵中,除了光绪帝的崇陵地宫曾被盗墓贼光顾,其他三座皇帝陵都是保存完好,并非只有雍正帝的泰陵没有被盗。

清西陵的规模不如清东陵大,陪葬品也远远不如清东陵,所以相比清东陵的悲惨遭遇,清西陵的命运要好得多,而雍正墓之所以无人盗掘,跟雍正本人也有关系。

雍正身上有三个显著标签:工作狂、勤俭王、权谋帝。

雍正的勤勉敬业、帝王权术人尽皆知,但这些对盗墓贼而言无关轻重,他们只关心陵墓里藏了哪些宝贝,而雍正是一个生前十分勤俭的皇帝,死后也不会有太多宝贝陪葬,反正清东陵那边有乾隆、慈禧这两位喜欢炫富的帝后,他们就懒得去盗雍正的陵了。

盗墓贼虽然没有挖开雍正的泰陵,但泰陵险些遭到专家的“盗挖”。

1980年,雍正的泰陵被发现一个盗洞,专家据此推断泰陵很可能之前已遭受盗墓贼破坏,为避免造成进一步损失,专家们建议对泰陵进行抢救性发掘,但只挖掘了几米左右,就发现这个盗洞并没有彻底挖开,而是半路就停了,再往下是原封土。

面对这个情况,国家文物局做出果断判断,泰陵未遭破坏,不宜轻易发掘,立即停止了对雍正泰陵的考古发掘,并要求考古队将土回填,迅速恢复原状。

正因为这次紧急叫停,泰陵避免了遭受破坏,雍正也免于遭受打扰,所以直至如今泰陵依然保持着它的原貌。不过现在有人建议时机成熟时对泰陵进行挖掘,也有人认为不应该擅自打扰古人地下生活,到底孰是孰非呢?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在北京的东陵、西陵中,埋葬了大清的众多皇室成员,其中东陵里面有康熙、乾隆、慈禧等人。

在清朝灭亡之后,各地军阀并起,昔日安宁的北京也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乱世中想要强大,少不了钱粮,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乱世都有一些势力选择开挖帝陵,取用里面的珍宝。

历史上这么干的人大有人在,其中曹操比较有名,他甚至成立了专门的盗墓部门,号称摸金校尉。那到了清朝灭亡后,这样的事情也是少不了的。不过很多势力都有自己的生财之道,最常见的就是出卖主权,但是孙殿英这个人可能是出身问题,就想到了盗墓。盗谁呢?当然是大清皇帝的陵墓了,这个朝代刚刚灭亡,之前里面的宝贝都还没人敢盗过呢,于是孙殿英就把目光定在了清东陵。

但是盗墓在那个时候也不是个简单的的事情,孙殿英可是带着自己的嫡系部队上去干的这件事。开始是找不到进入的墓门,后来墓门太结实,还需要炸药炸开,几经周折,这才终于进入里面,尽得里面的财宝。从此清朝的几任皇帝的陵墓,被盗了个精光,但是对于雍正的大墓,却一直没有人去盗掘,这是何故?

从孙殿英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帝陵的保护措施非常周密,一般人根本是办不到的,不但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去寻找知道入口的人,而且还要很多人手,还要炸药。而一旦动用了炸药,必然会惊动周边的势力。当年孙殿英案被发现后,溥仪号召全国,差点他就被处决了。关键时候,他赶紧疏散钱财,从蒋介石到下面的各级军官,都打点了一遍,并且仗着自己的军队的长官,这才让自己勉强活下来。如果换做一般的人,即便是侥幸进去,也拿不料多少财宝,更会因此被处死,毕竟这盗得地方非同等闲。

康熙晚年好大喜功,死后陪葬品极多 ;乾隆因为有老爹辛苦了一生,给他攒了很多钱,所以他既有钱还好面子,死后陪葬更多;慈禧在位的时候,虽说中国已经饱受摧残,但是她依然剥削来很多财富,都塞进自己的大墓里面。而且,最重要的是,康熙、乾隆、慈禧这三位清朝最奢侈的统治者都葬在清东陵,因此以孙殿英为首的盗墓贼们下苦功盗这个几个人的陵墓,思维逻辑非常正确,这个目标靠谱。


而雍正呢?这位皇帝号称是满清最勤快的皇帝,每天睡得晚起得早,最后活活把自己给累死了。他一生严谨,不但是政务上很严肃,钱财上也抠得要命,虽然他刚接手的时候,大清穷得要命,但是经过他多年的整饬,后来国库充盈。不过这个皇帝很执拗,死后的规格不高,陪葬品也不像其他人一样奢华。

而且,葬在清西陵的几个帝王,远比不上乾隆们奢侈。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陪葬品和清东陵的土豪们比起来简直九牛一毛。因此盗墓贼对清西陵不太感兴趣。

当年孙殿英如果是盗了西陵,那日后溥仪追究起来,他恐怕根本拿不出那么的财富,去打点各级官员,最后不但发不了财,还会白送小命。所以雍正之墓,不是不敢盗,而是没太大的价值。


小镇月明


我们中国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国家,这是因为历史上的传统使我们形成了这样的氛围。古时,有先贤提出做人应遵守的准则并且亲身去实现这些准则。

后来尽管时代一直在变,但是这些准则一直没有发生改变,并且越来越深入人心。

一个人,能做到待人和善、待友热情、待师恭敬、待亲尽心等准则,那他一定是一个有礼之人。反之,则会被人厌而远之。

而接下来要说的这种人,一定属于后者。

首先要说的是,尽管大家可能不了解封建礼教的具体准则,但是肯定知道里面有重视亲情的部分,而且具体到了亲人死后的仪式,也要很得体才行。

但有一种人之所以被人厌恶,就是因为他们不尊敬别人死后的亲人,他们就是盗墓者。他们的行为,在普通百姓眼里就是最严重的罪行了,对一个人的伤害,没有比破坏他亲人坟墓更狠的了。

接下来要说的这伙贼,还不是一般贼,他们不盗别人的幕,专门盗皇上家的。现在,我们先盘点一下,清皇陵中被盗过的陵墓。

这个地方都有哪些陵墓被盗过?

刚才提及到,对别人的坟墓动手脚,是封建社会的大忌,是要背上恶名遗臭后世的。但是为什么还是有人敢做呢?这是因为背后利益的驱使。

皇帝陵墓中有许多的珍宝在君主驾崩时陪葬,而为了这些宝贝,自然有人不顾唾弃。而这个地方是所有皇陵中被盗情况最严重的。这里安葬了五位皇帝,在经历1928年的盗墓事件之后,这里就剩了顺治帝的墓还保存良好。

在1928年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殿英的军阀打开了这里的大门,并指使他手下人对这里进行抢掠,拿走了无数珍宝,他破坏的最严重主要是乾隆皇帝墓和太后墓。

这件事之后在社会各界反应很强烈,于是在外界力量下,直到1945年,这里再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

直到1945年后,一股身份不明的流匪再次进入这个地方盗宝,康熙皇帝和咸丰帝等陵墓因此惨遭毒手。

对此有过了解的朋友可能会有个疑问,就是这里面提到了这么多皇帝,为什么没有提到雍正帝呢?

为什么雍正陵墓没人敢碰?

有的朋友看到这个问题就开始往悬疑上猜,是不是这位君主的墓地中有什么厉害的机关,或者有什么诅咒旁人无法接近,还是有一个清朝遗留的忠将一直在此守护?

如果是这样,哪怕他再有本领也应付不来那么些盗墓贼吧?其实关键的原因在于我们看问题的方向不对。

雍正墓之所以没有被人盗,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被葬在清东陵,而是葬在了西陵。西陵也是一个占地面积很大的陵墓群,而且当初还是雍正帝亲自挑选的地方。

而所谓无人敢碰其实是并不存在的,试想,清东陵事件闹出来那么大的动静,之后还又被盗了一次,可见不敢碰其实是不存在的。只是盗贼都知道了东陵的价值,顾及不到西陵而已。

为什么雍正要选择西陵做自己的陵墓?

虽然说当初他在建陵墓的时候想到了防盗这个事情,但是这并不全是他选择安身西陵的原因,主要原因还是东陵的环境缺陷。

因为东陵的土地是砂石土质,这种土地并不适合做墓地,原因以下几个:第一就是它没有普通土地结实,结构不稳可能会塌。

第二就是它不防水,而且极易渗水,搞不好自己百年之后哪一天葬身处就变成了水库。


第三在此建陵墓成本太高,加上维护费用太不合算。因此,最终雍正重新选择地方,在河北易县区域重新找到了一块适合建陵墓的土地。从这之后,也陆续还有其他几位皇帝葬在此陵。

其实,题目中的说法并不严谨,准确的说清朝众多皇帝墓中应该有六位没有被盗: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火葬)、雍正、嘉庆、道光。另外,末代皇帝溥仪的墓地最初安葬八宝山,1995年迁到清西陵华龙皇家陵园,当然也不可能被盗。


小小嬴政


但凡是一个帝王,对自己身故以后的陵墓都是极为重视的,秦始皇的陵墓到现在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对象,其中有价值的东西太多了。为什么古代皇帝对陵墓这么重视呢?

很大的原因就是古代的帝王相信,只要死后将自己埋入一个风水宝地,就算是死后也可以享尽荣华,说到底这种想法也只是自欺欺人,既然已经过世了,又怎么会有机会享受荣华呢?

古代帝王里就是有个特例,那就是雍正皇帝,作为一所皇陵,盗贼对他的墓自然也不应该放过,但为何偏偏雍正的墓没有被盗呢?



大多数皇帝的陵墓都建设的十分华丽,清朝是距离现在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里面的各种陵墓自然也是最为人熟知的,大清帝王的陵墓大多修建在北京附近。

近代时出了个孙殿英,手握着重兵,趁着世道乱,他带着人将大清的陵墓挖了个遍,几乎所有清朝皇帝的陵墓都在他的手中被挖掘了一遍,特别是慈禧那种的,陵墓中陪葬品众多的,更是受到了他的重点照顾,很奇怪的是,众多陵墓中,唯一没被动过的就是雍正墓。

雍正不似前朝的几位皇帝,一般的大清帝王都将坟墓放在了清东陵,但他见清东陵的地基不稳,还渗水,怕自己埋下去以后陵墓会塌陷,于是遍决定将自己的墓修在清西陵,这里虽然规模不如清东陵,但却有独特的优势,雍正不是那种喜欢富贵的皇帝,将陵墓建在这里也符合他的气质。



雍正墓中的珍宝有记载的其实很少,而且至今都没有人敢动他的墓,近代以后,考古人员也曾有过机会挖掘雍正墓,刚刚破开了墓的第一层外壳,这些专家就立刻停止了手中的动作。

原来呀,雍正墓至今都还没有被盗过,正是因为他们发掘这座墓的时候发现雍正墓还没有被破开过,于是决定再次将墓封住,雍正墓也受到了很好的保护,从此再没有人去探究过墓中的真相。

明明孙殿英曾经将大清的陵墓挖了个遍,为什么唯独翻过了雍正帝的陵墓?其实如果不是时间不够,孙殿英也不会这样轻易的放弃这个香馍馍。

雍正帝在大清皇帝中都是比较节俭的,平时他虽然不能说省吃俭用,但也不会大肆修建宫殿,雍正帝在位时间不长,但是做过的好事却不少,他那个时代,大清并没有做过太多劳民伤财的动作,即使是他去世了,他墓中的陪葬品也不多,已经知道的虽然只是其中一部分,但也可以从这些东西知道,雍正帝的墓中一定没有什么好东西。

当初他那么节俭,墓中也没有放什么好东西,军阀孙殿英到这里搜罗宝物的时候,将盗墓的重心都放在了清东陵上,清西陵几乎没有受到他们的照顾,再者,雍正帝墓中略显寒酸这件事也不是个秘密,为了在更短的时间里捞到更多的利益,孙殿英放过雍正帝的陵墓也是很正常的。

雍正帝的一生不似盛世的另外几个皇帝,他在位期间对贪官污吏的整治程度达到了巅峰,工作勤勤恳恳,是真正的重视民生,而不是重视名声的皇帝,他的去世对清朝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虽说他的儿子即位以来,政绩也不错,但乾隆帝的许多政绩都是吹嘘出来的,甚至他南征过百越,记载的是大获全胜,实际上却是惨败,实际上他是一个劳民伤财的皇帝。

相信雍正帝也不会想到,正是自己生前太过节俭,让众多盗贼围着他的陵墓打转时选择了放过他的陵墓,毕竟挖掘一座墓,虽说可以保一人一生衣食无忧,但却是要冒着巨大风险的。

谁都想要冒着同样的风险来获取更大的利益,雍正帝的陵墓免遭破坏也都要归功于他的勤俭,不仅如此,还要归功于他的将陵墓修建在了不被人熟知的清东陵。

作为一个皇帝的雍正帝,无疑是合格的,他是真正的爱民如子,勤俭不是天生的,而是他心疼百姓的表现,也许是好人自有天佑,如今的他已经跟自己的妃嫔一起在墓中躺了三百多年,这期间没有任何人打扰过他的安眠。

兢兢业业的好皇帝下场自然不会差,几百年的清净正是在他死后,人们对他的最大宽慰,只是希望雍正帝的陵墓能像这样清静更久的时间,好皇帝是不应该被打扰的。


魏青衣


公元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建州女真杰出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国,史称“后金”;公元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努尔哈赤之子爱新觉罗-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清朝建立;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清亡。

从1636年清朝建立到1912年清帝国灭覆灭,清王朝一共存在了276年。在这长达276的时间内,清王朝先后为历代帝王及帝后、嫔妃等人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按地理区域划分为关内和关外(这个关指的是山海关)。

关外:(共3处)

它们分别是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又称盛京三陵。

——清永陵(亦称清祖陵),位于今辽宁省新宾县,里面埋葬有清太祖努尔哈赤以上四代父祖等人。

——清福陵(因位于今沈阳东郊,故又称东陵),里面埋葬有后金的创建者努尔哈赤及其后妃。

——清昭陵(因位于今沈阳古城以北,故又称北陵),里面埋葬有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及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

关外三陵,由于建造年代较久远,且历经数次战乱,故地面建筑多少有不同程度损害。但索性这几处陵寝的地宫均保存完好,未被盗掘。


(清东陵各陵布局图)

关内:(共2处)

关内一共2处,以北京作参考,分别称之为清东陵和清西陵。

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今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一带的昌瑞山脚下,西距北京市125公里。

清东陵的陵址是有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即顺治皇帝选中。

清东陵也是目前我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布局最为得体、体系最为完整的皇家陵寝建筑群。清东陵陵区内埋葬有数位对清王朝历史走向起到影响深远的帝王及帝后。

清东陵共建有5座帝王陵寝、4座帝后陵寝。埋葬有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为嫔妃、3位阿哥、2位公主,共计161人。

其中重要的陵寝有:

——顺治皇帝的孝陵

——康熙皇帝的景陵

——乾隆皇帝的裕陵

——咸丰皇帝的定陵

——同治皇帝的惠陵

——东太后慈安的普祥峪定东陵

——西太后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

——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

白云苍狗,世事变迁。

转眼到了20世纪初,清朝灭亡,民国初建,换了人间。

民国初年,战乱不断,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

由于国民政府缺乏有效管治,1928年,原冯玉祥部下,驻守在遵化马兰峪清东陵一带的军阀孙殿英为筹措军饷,以军事演习的名义盗掘了清东陵部分陵寝。

孙殿英首先开刀的就是以陪葬有无数奇珍异宝而著称的慈禧太后陵,其次就是乾隆皇帝的裕陵。

两陵被盗举世震惊!这些地宫内价值连城的陪葬品不仅被悉数掠走,连陵墓主人的尸首亦是惨遭屠戮。

孙殿英盗掘清东陵不出几年,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又相继爆发,整个华夏大地战祸不断。处在这一乱世,相当多的一部分盗墓贼又趁虚而入,纷纷觊觎清东陵。尤其是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

1945年,虽抗战结束然彼时的中国依旧是动荡不安,而聚集在清东陵附近的一些土匪又掀起了继孙殿英之后的第二次盗掘清东陵狂潮。

这次康熙皇帝的景陵、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等陵寝皆未能幸免,均遭盗掘。

时至今日,清东陵目前只有顺治皇帝的孝陵地宫保存尚未完整,未被盗掘。其余帝后、妃嫔陵寝均遭不同程度盗掘破坏。

(清西陵布局图)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西,东距北京市120多公里。

清西陵共建有3座皇帝陵墓,3座皇后陵。这3座皇帝陵是:

——雍正皇帝的泰陵

——嘉庆皇帝的昌陵

——道光皇帝的慕陵

——光绪皇帝的崇陵

清西陵的陵址是由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即雍正皇帝选中。

不同于寻常老百姓,古代帝王丧葬遵从一套严格的礼仪规制,史称「昭穆之制」又称「昭葬之制」。即子随父葬,父昭右穆(父亲葬在左边,儿子紧靠父亲葬在右边)。

(昭穆之制)

事实上,雍正皇帝的陵寝原本也是要建在清东陵,建在距离其父康熙皇帝陵寝旁边。

最早为雍正皇帝选择的陵址是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下,选陵大臣将这一结果第一时间呈报给了雍正皇帝,但雍正皇帝却对地并不满意。理由是“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

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这个地方(陵址)虽然看上去气势恢宏,但极佳的“风水”格局仍尚未形成;且这一带土壤中砂石含量过多,故绝对不能在此地建陵。

这是因为皇陵建造需要建设规模庞大的地宫,若是土壤中砂石过多,很容易使已建造好的地宫发生变形,且砂石含量过高,更容易引发地宫渗水。

现在来看雍正皇帝的判断是正确的,清东陵的帝后陵寝地宫无一不饱受地宫渗水影响,尤其是康熙皇帝的景陵,及乾隆皇帝的裕陵,时至今日,康熙皇帝及其皇后的尸骨仍然侵泡在冰冷刺骨的地宫渗水当中。

后选陵大臣又为雍正皇帝在易县永宁山下寻得一“风水”上佳之地。据历史文献记载,选陵大臣在给雍正皇帝的奏折中写道:

“(易县永宁山下)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

雍正阅览后,也认为此地“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不久,雍正皇帝即下令在此地为自己筑造陵寝。

乾隆皇帝登基之后,初也想在清西陵追随自己的父亲为自己建造陵寝,但又想若是如此,后代子孙必然效仿自己皆会在清西陵择址建陵,如此一来,埋葬自己祖父的清东陵势必会园寝废弃,遭受冷落。为不使自己先祖孤寂,乾隆皇帝下令日后各代皇帝隔代葬于遵化和易县的东西两大陵区。

公元 1735年(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因积劳成疾,突发疾病逝于北京圆明园,终年58岁。

1737年(乾隆二年),雍正皇帝被葬入清西陵泰陵。

逝者如斯夫,转瞬间200载已过。

(泰陵宝城琉璃壁)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在泰陵宝城琉璃壁下曾发现一盗洞,故许多人一直认为泰陵曾经被盗过。为此国家文物局曾在1980年批准对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但在正式发掘开始后就发现,盗洞只有2米深,而下面还是原来的原封土,这就说明雍正泰陵地宫仍然是原来的样子,未被此前认为的曾经被盗过。

国家文物局在获悉情况后,便下令终止了对泰陵地宫发掘,并派夏鼐亲自来到发掘现场宣布该决定。

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

由于葬在了清西陵,雍正皇帝侥幸逃过了20世纪初年的战乱,逃过了历次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盗陵狂潮。

故时至今日,其地宫依旧是1737年(乾隆二年)下葬时的原样。雍正和自己后妃也已安卧静躺在里面近300余年。

至于题干所问的“雍正陵墓无人敢动?”只能说是因缘际会,巧合罢了。设想若雍正也葬在清东陵那其被盗的可能性亦是非常大!当然历史没有假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