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几所大学,在报纸和网络曝光率较高,热衷于排名,是文化现象吗,还是学术较高?

成涛31172463


武汉的大学数量,不用宣传相比也知道,一个字“多”还不够形容的话,那就是两个字“很多”。武汉拥有高等院校82所,其中一本高校10所,二本12所,三本高校23所,高职院校30所,另有军事院校7所。这些学校之中也不乏985工程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大学四所,211工程建设大学和培养研究生的高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就高达16所。在校大学生规模居中国首位,达104万人。



热衷于排名?


我也常常看到有关武汉的大学之间总是出现各种排名。如果说热衷于排名,显然有些断章取义,排名当然不是学校闲的没事,或者就是单纯想得瑟一下,搞一个排名,互相吹捧一下,顺便恶心一下没上榜的学校。

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倒也不差,但也没必要过分强调高校文化的作用力。因为文化影响是一个厚积薄发的积累过程,并不是今天武汉大学修了一个后花园,成了武汉第一魅力大学;又或者湖北大学明天修了一座全国第一高楼,瞬间成为最有新吸引力大学排行榜第一名。要说闲的没事,这样的排名才是闲的没事,但事实上,很少听到这样的排名。胡适先生说:“大学也,非有高楼也,而在于有大师也”。一个学校有名师,才是一个大学的文化招牌,如果说一定要排名,更多的是一学校的综合实力来评比的,这种综合实力,既包括了硬件设施也包括了科研实力和学风建设。

但为什么高校之间会搞排名呢?原因有三:

高校竞争

很多大学之间都存在学术竞争的,有些学校还会挖墙脚,所以很多名师教授从一个学校跳槽的另一个学校,还带走了大量的科研成绩,对于一个教授来说,这并不能说有什么不对,毕竟做科研是为了更好的建设未来,去一个更好的地方,不正是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的过程吗?只不过给学校造成的影响就是科研实力的损失,所以一旦出现排名,有些学校总会出现升降的情况。

尤其像在武汉这样的大学城,大大小小三教九流的大学挤在一起,竞争更大了,有个排名,反倒是大学之间互相确认实力的标准,这不仅在学校发展上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而且对于学校吸引人才,创造社会价值有很大的帮助,毕竟有排名才知道有进步的空间,更有不断发展的动力,一旦连个标准都没有了,那么学校建设就没有参照,学科建设就乱来一气了。

资源配置

另一方面,高校排名还有很现实的意义,那就是争取经费支持,学校要发展,学科能力有待提高,甚至小到实验室要翻修一下,试验机器不够用了,还要买几台,这些都需要钱,但是一个高校非常集中的情况下,经费就不可能满足所有学校的要求,至少不可能同时满足。


那该怎么办呢,看看谁更有出息啊,钱就给谁,比如武汉大学和湖北大学都需要购买一台实验设备,但是武汉大学几位教授最近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好几篇论文,攻克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然而这个机器太贵了,经费只能买一台,到底给谁呢?总得有个标准吧,结果一统计科研实力排名,武汉大学是第一名,经费不首先批给他,还能给谁,毕竟钱花在他身上能得到更大的回报。

招生需要

对于很多优秀的高考生来说,排名太重要了。这个对于没有太多选择的考生来说可能体会不到,哈哈哈,因为你的分够那个级别就只能上哪个级别,但是对于一些高段位考生来说,他的分数高到他可以选择,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排名,他就不知道哪些学校很好,哪些学校差一些,如果一个高考分数600+的考生,填报了湖北师范大学甚至是掉进了高职学校的坑里,那他的辛苦就白费了,并不是说湖北师范大学不好(事实上湖师还是挺好的),也不是说高职高专就不好,但是一个人才就应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创造更大的价值。


所以说,如果有一个排名后,就简单了,先考虑排名前十的高校,最后再筛选与自己专业相符合的综合排名靠前的学校,就很完美了。这样来说,排名是不是很有必要了呢。


武汉的大学都有什么样的排名呢?


武汉高校很多,排名也各种各样,比如后勤服务质量排名,学校环境排名,还有食堂美食排名,让很多吃货,慕名去各处大学食堂一探究竟。甚至还有最美宿管阿姨排名。


如果一定要说文化,可能这些排名更接近文化的性质,毕竟一所大学不仅仅是科研实力,还要有人气,人气是靠舒适的环境和师生素质共同营造的,一个大学如果保安大叔乱扔烟头,不尊重学生,食堂饭菜难吃,这个学校口碑一定不好,如果口碑不好,即便是国际实验室所在地,也不会成为学生们追捧的网红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