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百氏重啟瓶裝水 昔日霸主將何去何從?

乐百氏重启瓶装水 昔日霸主将何去何从?

2019年是樂百氏創立30週年,樂百氏沒時間慶生,卻在為“重生”忙碌。近期,樂百氏時隔多年重新啟動瓶裝水業務。但不難發現,新的樂百氏瓶裝水在包裝和宣傳上與20年前無太大區別。

2000年,樂百氏創始人何伯權將樂百氏轉到達能旗下,最終成為被達能剝離的資產。在國內的投資機構接管樂百氏之後長達兩年的時間內,樂百氏依舊延續桶裝水業務。對於此次重啟瓶裝水業務,大部分業內人士持有保留意見。“目前並沒有看到樂百氏有大的動作,只能說是走出了重生的第一步。”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記者就樂百氏重啟瓶裝水等相關問題聯繫了樂百氏方面,樂百氏方面回應稱,目前瓶裝水的業務剛剛開啟,團隊組建尚未完成,相關問題不便回答。

沉浮十餘載

20世紀90年代,樂百氏曾是與娃哈哈分庭對抗的品牌之一,樂百氏的AD鈣奶與瓶裝水在當時曾一度佔據主要市場。1992年,樂百氏的年營收額高達8000萬元,1993年,一躍成為全國乳酸奶第一品牌,這一地位持續保持了6年。AD鈣奶正是樂百氏最先發明並推向市場的產品,而樂百氏的27層淨化的廣告語使該品牌從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確定了當時的市場地位。

樂百氏的轉折點發生在千禧年。2000年,樂百氏與達能簽訂協議共同投資成立一家新公司,並由新公司吸收樂百氏原有的資產。在股權分配上,達能佔股92%,小欖鎮鎮政府佔股5%,創始人何伯權和他的合夥人只佔3%。

在達能入股僅過了一年多,2001年末,何伯權等創始人宣佈集體辭職。“樂百氏”召開特別會議,達能代表宣佈接受何伯權等5位創業者集體辭職的決定後,何伯權在上臺闡述辭職原因時說:“我們對樂百氏今後發展戰略的認識與控股方達能發生嚴重分歧……”

在達能系接管樂百氏後,達能旗下的樂百氏業績開始逐步下滑。2005年,樂百氏出現了鉅額虧損,2006年起開始大幅度裁員。2007年,時任達能集團亞太區總裁的範易謀表示,在樂百氏的問題上“必須承認,我們犯下了錯誤”。

在2016年,達能正式宣佈剝離樂百氏。接管樂百氏資產的為盈投控股有限公司,盈投控股旗下的主要相關業務包括安吉爾淨水器等。曾有觀點認為,盈投控股收購樂百氏,主要是為了與其淨水器業務達成產業互補。

與此同時,昔日以“27層淨化”為宣傳口號的樂百氏在產品質量把控上屢次出現問題。近三年的時間內,樂百氏因產品不合格被國家和地市各級食藥監局通報6次,在樂百氏易主之後,依舊出現了產品質量不合格的問題。最近的一次是在2017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發佈通告,由樂百氏(廣東)桶裝水發展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生產、武漢市黃陂區某百貨店銷售的樂百氏飲用天然泉水,含有的溴酸鹽比標準規定高出40%。

但根據目前已有的瓶裝水產品來看,重新回到市場的樂百氏在包裝上與20年前的包裝無異。

對於樂百氏的復出,業內人士大部分持保留態度。快消品營銷專家路勝貞告訴記者,目前瓶裝水市場格局已經基本穩定,樂百氏很難撬動市場。

尼爾森數據顯示,2018年6月,中國瓶裝水的市場格局,農夫山泉以26.4%市場份額穩居第一,華潤怡寶以20.9%位居第二,百歲山以9.6%位列第三位,康師傅佔比9.3%排名第四,冰露、娃哈哈依次緊隨其後,分別位列第五、第六位,份額為8.8%、6.6%。排名前六大品牌佔據瓶裝水81.6%的份額,幾近壟斷瓶裝水市場。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樂百氏的瓶裝水業務極有可能僅僅是屈居本區域,並不會在全國大範圍的拓展市場。“此輪樂百氏復出沒有過多的營銷,也沒在產業和包裝上有太多的升級,僅僅是延續樂百氏原有的品牌效應而已。”朱丹蓬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達能入主之前,樂百氏的業務包括了AD鈣奶以及各類茶飲料產品。其中,樂百氏的AD鈣奶早於娃哈哈,且在當時與娃哈哈分庭對抗。但在達能入主後,僅僅保留了樂百氏飲用水水業務,在2013年,“樂百氏(廣東)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已經更名為“樂百氏(廣東)飲用水有限公司”,這意味著樂百氏AD鈣奶等暢銷產品正式告別市場。

就在樂百氏公佈迴歸瓶裝水市場的一週前,樂百氏就已經在微博上祭出了回憶殺,開展“樂百氏找寶寶”“樂百氏30週年”等話題活動。雖然樂百氏想通過懷舊營銷造勢,但朱丹蓬認為,樂百氏幾乎不可能重啟AD鈣奶等產品線,這些營銷本身就是為品牌造勢。

曾經的“樂百氏”們

縱觀中國飲料市場,在近二十年的發展中,幾乎一度呈現出“一邊倒”的狀態,類似樂百氏這種被外資收購,最後由於經營不善落得剝離的品牌並不在少數。

在樂百氏的問題上,有觀點認為是達能在入主樂百氏後有意雪藏樂百氏,最終導致了樂百氏的衰落。但值得注意的是,達能對處理“不良資產”似乎都較為果斷。同樣是達能旗下的飲用水品牌益力,2019年1月,達能宣佈益力瓶裝水全面停產停售。而早在2017年,益力甚至一度“擠掉”崑崙山,成為滴滴專車的顧客用水。而將時間繼續前移,2014年,由於肉毒桿菌的烏龍事件,達能果斷地將曾經的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嬰幼兒奶粉品牌多美滋剝離。

“像達能這類跨國巨頭,在產品和資本運作上其經驗和手法都是非常成熟和老道的,因而雖然在中國市場達能多次遭遇危機,但總能及時止損,且無論是在收購還是剝離,都有其非常明確的主觀訴求。”路勝貞說,外來資本對本土品牌展開大規模併購,然後把一些很有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的本土品牌“雪藏”,從而達到其自身品牌佔有市場的目的。

娃哈哈也曾與達能有過深度合作,同樣是在達能希望主導娃哈哈的經營管理問題上,娃哈哈的創始人宗慶後與達能矛盾激化,且一度陷入互訴狀態。但最終在多方的調節下,雙方達成了和解。

但並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擁有宗慶後一樣的決心。例如,曾經的國宴飲料天府可樂在被百事可樂收購後,品牌被雪藏了近二十年,被百事雪藏的還包括北京本地的北冰洋汽水等。

樂百氏的創始人何伯權在媒體採訪中坦言,離開樂百氏讓自己名譽受損,甚至揹負“毀了民族品牌”的罵名,“但企業就是一個商品,做出來就是要變換成價值,至於賣不賣、舍不捨得,應該看到價值。”

但對於彼時的失意,中國天府可樂集團公司總經理錢黃曾告訴記者:“只能說當年在市場經濟面前我們只是小學生,他們(外資品牌)給我們這些企業上了一課。”

·END·

(來源:中國經營報)版權聲明:“新消費”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聯繫方式:010-88890472

新消費

由《中國經營報》快消連鎖版組打造

挖掘消費行業新趨勢、新機會與新模式

打造快消業與連鎖業上下游良性聯動的新型生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