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明知希特勒会不守信用,为什么各国都与德国签各种互不侵犯条约?

渔教圈主


20世纪30年代,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不少国家之间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比如1937年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德国也签署过几份互不侵犯条约。

1934年,希特勒刚刚上台,德国和波兰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条约期限是10年。

1939年6月,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8月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应该是最著名的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10年。

这些互不侵犯条约几乎都没能维持到约定的期限,就被缔约者撕毁了。因此,人们戏称“互不侵犯条约就是用来撕毁的”。

1939年,各国和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时,希特勒的国际信用已经跌入谷底。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中,英法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满足了希特勒的要求。

但是希特勒在得到慕尼黑协定里的一切后,并没有遵守承诺,而是迅速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不过之前和捷克斯洛伐克签署过互助条约的英法,也没有遵守协定,英法没有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坐视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后来德国进攻波兰时,英法虽然对德宣战,也没有按照条约规定对德国发起进攻,坐视波兰灭亡。

因此,在希特勒违背慕尼黑协定后,大国的国际信用基本上都已经不堪入目。那么为什么后面还会有国家愿意签互不侵犯条约呢?这跟条约本身的性质以及国际政治有关。

一、条约本身就是互相不信任的产物

国家间的条约也属于一种契约,人类之所以要订立契约,本质上就是因为双方之间的不信任,订立契约只是为了临时约束双方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契约都是临时的,不管它的期限有多长。

条约是国家之间不信任的产物。两个不信任的国家,随时可能开战,但是开战的时机可能不成熟。这时候双方如果不想产生冲突,就需要一个契约来约束行为,互不侵犯条约就这么产生了。

德国和波兰几乎是世仇,互相是不信任的。

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看到捷克斯洛伐克的下场,自然也清楚希特勒早晚会对自己下手。

德国和苏联之间就更加不可能建立信任了。

在这种不信任的前提下,各国都只是暂时不想爆发冲突而已,那么就需要一个互不侵犯条约来约束双方的行为。

各国并非不清楚希特勒的信用很低,但是至少在他正式动手之前,总会有一个遵守条约的时期,只是这个时期和条约的期限不符罢了。

二、各国签署条约的动机不同

各国和德国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大的目标都是防止军事冲突,但是背后具体的动机是不同的。

德国和波兰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的时候,德国还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军事力量并不强。可以说,当时德国的军事力量并不比波兰强,甚至可能还要弱一些。

波兰在20年代打败过苏联红军,确实有骄傲的资本。作为世仇,军事力量又相差不大,发生冲突没有太大的意义,还不如签署一个互不侵犯条约来互相约束。

当然了,到了1939年的时候,德国的军力已经今非昔比,波兰早已经不是对手了。

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两国,都是从沙俄脱离出来的,由于和苏联的敌对,他们有明显的亲德倾向。德国和他们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主要是为了保障波罗的海的铁矿进口。

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从中获得的好处更大,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而苏联主要是由于军事力量不足,需要时间来准备。

三、国际秩序的混乱

各国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这件事本身说明了当时国际政治局势的混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倡导建立一个国际组织,来维持国际秩序,国际联盟就是这种主张的产物,不过讽刺的是美国自己没有加入,英法主导了国际联盟。

1925年,德国也被拉进了国际联盟。作为国际联盟的一员,德国受到了国际组织的限制。

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沉重打击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世界局势一片混乱,英法自己都有严重的内部问题,维持国际秩序力不从心。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立即退出了国际联盟。

法国试图建立一个小协约国,来包围和防范德国。但由于法国内部问题重重,内阁更迭不断。英国不愿意支持。中欧的小国之间更是矛盾重重,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之间都有领土争端,甚至剑拔弩张。法国的努力最终失败了。德国和波兰的互不侵犯条约彻底打破了法国围堵德国的努力。

30年代,欧洲各国最害怕三样东西:战争,法西斯和布尔什维克。最有实力的英法由于害怕战争尽可能的采取绥靖政策,不敢对抗法西斯,也不愿意承诺维持秩序。

其他小国无力对抗德国,又得不到英法的承诺,加上对布尔什维克的仇恨,只能选择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20世纪30年代充斥着混乱无序和暴力,面对法西斯的嚣张,无法团结在一起的各国只能选择饮鸩止渴的方式,和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以求暂时的安宁。也正是这种混乱的局势,为纳粹德国的扩张提供了机会。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哟。


<strong>

<strong>


迷蝶梦文史社


英法美苏这些当时的强国,如果能有现在收拾拉登、卡扎菲这样的魄力,希特勒大日耳曼帝国的梦想就会扼杀在萌芽中,二战,或许不会出现在人类的历史上。

关于各国与希特勒签署互不侵犯的条约,也不是明知希特勒不遵守才签的,那时的希特勒还没有表现出要统治欧洲的野心,另外,各国也有自己的现实情况。


英法在一战后,经济一直发展缓慢,美国的经济危机爆发后,英法自然无法幸免,这种情况下英法美都在忙着解决自己的困境,没有精力去管希特勒对别国的小动作,于是当希特勒找他们签署中立条约时,反而正合他们的意愿。

苏联的想法就更简单了,以他当时的地理位置及实力,根本就没有想过德国会进攻他,所以,苏联不但没有和英法联合,反而同德国保持了互帮互利的关系。




正是由于各国当时的经济状况,和明哲保身的态度,才让希特勒一步步走近战争的狂欢里。

当希特勒逐渐撕毁各种条约、战火蔓延整个欧洲的时候,他们才明白,靠抗议和谴责是徒劳的,魔爪之下没有人可以身处世外,对待恶魔的唯一做法就是消灭他。


青史精蕴


欧洲国家,主要是英国和法国害怕战争,所以对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开始,德国军队高级将领对希特勒胆大包天的战略心存疑虑,反对者居多。当他们在希特勒不费一枪一弹拿下奥地利,之后是捷克的苏台德地区《讲德语的居民居多》,将领们对希特勒彻底折服。《慕尼黑协定》是希特勒这些侵略扩张行动之后签订的。英法的绥靖政策纵容了纳粹德国。于是1939年,纳粹德国以闪电战,在两周内占领波兰。英法不得不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至于苏联同纳粹德国签订,史称《里宾特洛普协定》,瓜分波兰,苏德互不侵犯,也是不怎么光彩的。苏联认为波兰东部地区可以成为苏德之间的缓冲区域,其实是没用多大作用的。结果还留下了坏名声,和纳粹德国勾结,分割波兰。

所以,对任何侵略行径不能采取绥靖政策,应该坚决斗争,否则后患无穷……。


业余国际问题专家


可笑至极!还二战中?现在不是吗?所有的条约都是符合当下实际平衡的表现,一旦平衡打破,那么条约就什么都不是,仅仅是一张纸!为什么美国总要退群,总要嚷嚷退出《中导条约》?如果条约有用的话,为什么《尼布楚条约》仅仅二百年就被废了?回到现在,所有的睦邻友好,各种条约都只是符合当下的需要而已!没有一成不变千年不变的事物(国家、团体、个人、条约……)!


敏142322020


因为撕毁条约是大流氓的专属特权,看看如今的五大流氓,尤其是美国,简直就是流氓界的扛把子,韧性的不要不要的,除了不敢撕其他四大流氓外,剩下的阿猫阿狗美帝是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不听话就打,不好打就制裁,不好制裁就搞资本侵略,软刀子割肉。


夜枫150096386


各国当然明白希特勒的野心,和德国签订的所以条约都是表面化的,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依然还要和德国签条约,是想先稳住德国,利用剩下的时间一面积极备战。


渭城朝雨忆倾城


当初,二战结束后,苏联就不应该同意波兰建国!


香巴拉1986


原因有四:一企图用条约约束德国,使其不敢发动战争;二害怕战争;三畏惧德国;四是只求自保.


王海龙46


不和他签,难道在当时的情况选择和他开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