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已打掉343個“套路貸”團伙

每日商報訊 (記者 駱靜怡) 披著民間借貸的外衣,行敲詐勒索之實。近幾年,“套路貸”這種新型違法犯罪行為數量越來越多、性質惡劣,對市民的影響極大。

自從去年,浙江開展掃黑除惡鬥爭以來,一直將打擊“套路貸”作為掃黑除惡的工作重點。截至目前,全省共打掉“套路貸”涉黑涉惡犯罪團伙343個,抓獲團伙成員3347人,破獲各類案件4888起,查封、凍結、扣押非法資金4.27億元。

昨天,浙江省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嚴厲打擊“套路貸”的相關情況。

最近幾年,浙江有大量民間閒散資金流入到地下市場,一些擔保公司、典當行或者個人成為了職業放貸人。他們以高於銀行存款利息的利率吸收民間資金,再以更高的利率貸給小微企業或者個人,導致糾紛頻發。而這背後,往往涉及“套路貸”案件。

在職業放貸人眼裡,向法院訴訟,成了他們回收貸款的工具。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手段,企圖將非法債務合法化。

為了遏制這種違法行為,省高院聯合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等部門建立“職業放貸人名錄”機制,規定納入“職業放貸人名錄”的資格條件,每季度通報情況,重點管理。

而在“套路貸”案件中,有三類人群特別容易上當受騙。一種是不理性消費的在校大學生;一種有急切資金需求的;還有一種是在銀行有不良記錄,甚至是被拉入黑名單的市民。“大學生還沒有走入社會,對‘套路貸’不是很熟悉,所以也不瞭解借款的後果。但後兩者很有可能是知道後果,主動找上門去的。”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黃生林告訴記者。

如果借貸人對這種借款套路和後果有所瞭解,還算不算“套路貸”?黃檢察長表示法律對詐騙罪的定義,並不是將借貸人是否明知騙術作為要件的。再加上,“套路貸”所設的騙局是客觀存在的。所以無論借貸人懂不懂套路,“套路貸”都是一種違法的行為。

那麼,老百姓該怎麼避免掉進“套路貸”的陷阱裡呢?發佈會上,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的袁軍培表示首先要加強防範意識。“遇到號稱低利息、無抵押、不扣車的小額貸款公司的時候,一定要留個心眼,很可能是沒有金融從業資質的。”

另外貸款時,不能簽署空白合同或者內容與事實不符的合同。自己的重要證件,比如身份證、房產證、戶口本要妥善保管。萬一遇到問題了,要及時向公安機關求助,學會利用法律維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