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臨河好吃的店鋪之硬菜篇

一 河套硬四盤

說到臨河的硬菜,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巴盟的硬四盤:酥雞、丸子、爬條肉,外加一個清蒸羊肉。這是至今巴盟人請客吃飯宴席上必備的一道菜。硬四盤起源於何時,現無法考究,但在清朝時就享有盛名卻不假。

我認為臨河好吃的店鋪之硬菜篇

那麼下面為大家科普正宗的“硬四盤”該去哪吃。匯元方大酒店原名會元方飯莊,建於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2014年被內蒙古自治區評為百年老字號,辛建剛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套硬四盤製作技藝傳承人,也是“百年匯元方”的第五代傳承人。店的地址應該在五原縣。其他的店就不推薦了。

二 鐵鍋燜面

網友留言說我怎能不寫巴盟的燜面,現在就補上啦。鐵鍋燜面由來也是有歷史故事的,相傳,秦時為修長城,春坤山駐守過蒙恬的10萬大軍。蒙恬巡查周邊村莊時獲得啟發,讓將士們將飯菜一鍋燴起來吃。“一鍋燴”均衡了營養搭配,增強了將士們的體力,後來,從各地徵用的民夫、將士又將這一簡捷、美味的吃法帶回故里,到了宋朝時“一鍋燴”開始廣泛傳播於民間。而鐵鍋燜面的發源地很多臨河人以為是巴盟自己的特色,其實不然。百科提供是包頭東河人不斷改進發明的,民間說法是“世界面食之根”山西改良的。但到底是哪沒人知道,但這也不重要畢竟各有各的特色。個人覺得還是巴盟的燜面帶勁。

我認為臨河好吃的店鋪之硬菜篇

推薦地址:綠島旁邊的高原紅、建設北路的郭鍋燜面,小油簍燜麵館

上面推薦的這幾家各有特色,如果說咱們吃的最多的應該是小油簍的燜面了,但是他家的吃多了會覺得只剩油膩,大家也留下言評價下小油簍吧。其他的味道只能大家自己去嘗下才知道。

三 鐵鍋燉肉類

推薦地址燉菜一條街的兩個老店:奇燜燉,香馨園。

我認為臨河好吃的店鋪之硬菜篇

我認為臨河好吃的店鋪之硬菜篇

這兩個地方是燉菜一條街至今還在開的老店,味道還是挺好的,有些臨河人都不知道燉菜一條街在哪,我呢就給不知道網友科普下,燉菜一條街的地址就在育紅東街,(原汽車站北門前十字路口往東走)。

除了燉肉還有燉魚,個人推薦是建設北路翠花大鐵鍋燉魚村最好,前提你得讓他慢火點,要不會把魚燉爛了。

我認為臨河好吃的店鋪之硬菜篇

四 烤鴨類

推薦:劉烤鴨,腹合居 ,六合居,巧巧巧烤鴨

我認為臨河好吃的店鋪之硬菜篇

先說劉烤鴨吧,鴨子味道可以,但是這鴨架我覺得有點淡,還偏溼。腹合居呢整體還行,六合居的我吃著不錯,巧巧巧就有意思了啊,我是從35元/只吃到68元/只,你要說味道,是真沒有前三個好,但是以前便宜啊,那會兒沒錢的時候和朋友吃飯特別能去,現在的我依舊沒錢,可奈何店家很傲嬌的漲價了我也很少去了。

五 蒙餐類

這我自己吃的真的很少,只去過蒙小附近,以及就業一條街那的蒙餐,還有魏記羊肉。所以沒法推薦了,只能大夥留言提供線索了。但是我還是要說一點!正宗的後山羊肉真的很香,尤其是燉羊肉吃不完,第二天一早,滾燙的磚茶泡羊肉片堪稱一絕。沒試過的小夥伴嚐嚐,真的很好吃。

我認為臨河好吃的店鋪之硬菜篇

六 菜焙子

為啥我要把菜焙子放到硬菜裡,其實這是很多臨河乃至巴盟30歲-35歲年輕人共同的記憶。那時候我們讀初中,高中時候每個人手裡的零花錢也就3-5塊錢。不像現在的小孩那麼幸福,零花錢很多。吃的也有什麼德克士啊,肯德基啊這些。那時候我們的零用錢只夠吃一個菜焙子。加個烤腸煎蛋那算大餐了,而且吃一個就夠了,很抗餓。如果為了省些去網吧的錢,通常兩樣只加一樣,餘下的去網吧打遊戲了。臨河最久的應該就屬附二中北門的雙喜焙子,利民焙子店了。他們真是送走了一屆有一屆的臨河學子,到現在兩家店依然開著。我偶爾也會再去嚐嚐。畢竟是我生命最好年華中,唯一活著的記憶。

我認為臨河好吃的店鋪之硬菜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