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而年輕、簡單又複雜的意大利—重讀經典之《意大利簡史》

不久前,意大利成為西方七國集團中第一個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框架協議的國家。

意大利人總是那麼出人意料,很多人都說,意大利總能在關鍵時刻站對隊。比如一戰和二戰時期的果斷變道,宛如天外飛仙招式,讓原來的隊友懵逼轉向。

然而,正如文章題目所說,現代意大利是一個古老而年輕、簡單又複雜的國家。說它古老,是因為在中國漢代時,意大利就建立了羅馬共和國以及後來的羅馬帝國,但現代國家意義的意大利王國建立於1861年,比美國立國時間還晚。說它簡單,是指它自羅馬帝國衰落後,一直處於外族統治下,除了宗教原因受到重視外,並不能算作一個單獨的政治實體。說它複雜,是來自各方的力量在亞平寧半島交匯碰撞,讓歷史呈現異彩紛呈的多面性。

本書作者路易吉.薩爾瓦託雷利是意大利著名史學家,林瑟科學院院士,生於1886年,卒於1974年,曾任職於意大利教育部、任教於那不勒斯大學、任職都靈《新聞報》主編,二戰期間創建參加反法西斯“行動黨”,經歷豐富。

意大利作為西方文明源頭之一,關於它的文化藝術宗教的書籍很多,但通史不多,此書算當中較為完整全面的一部。對於我個人來說,閱讀這部簡史的目的是希望更清晰的瞭解意大利歷史的發展脈絡,同時也很好奇,為何在亞平寧半島上曾經存在過歷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羅馬帝國,卻沒能讓意大利成為一個如中國一般強大統一的王國。

亞平寧半島地理位置獨特,它像歐洲大陸伸出去的一條腿,深入地中海,與北非很近。它很適合作為歐洲大陸和小亞細亞之間的中轉站,這種地理條件基本決定了意大利的歷史走向。

古老而年輕、簡單又複雜的意大利—重讀經典之《意大利簡史》

《歐洲中世紀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

意大利最早的文明是埃特魯里亞地區的埃特魯斯文明,算是一種本土起源的文明,但是別忘了在意大利的東邊,隔巴爾幹半島可以眺望到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希臘,古希臘文明的巨大影響力是不可逃避的。迦太基是北非的強國,無論經濟還是軍事,所以,古意大利文明受到它們的影響,具有多種成分。

去過羅馬的人都知道羅馬與母狼的故事,但那是傳說。羅馬城建城具體時間已無可考,大約在公元前754年。埃特魯斯文化對羅馬文明的起始有著深遠的影響,而其中更少不了希臘文明的影響。

古老而年輕、簡單又複雜的意大利—重讀經典之《意大利簡史》

羅馬與母狼

羅馬城逐漸發展起來,在抵抗高盧人的戰爭中成為北部的中心,並最終征服整個意大利半島。當然,無論是國民還是地區都是分等級的。

北非強國迦太基對羅馬的入侵造成了一定的困擾,意大利半島尤其是南部各地倒戈,各地普通民眾支持迦太基,而元老院貴族支持羅馬,因為羅馬的政治制度實質上是一種貴族統治制度。而且所謂的羅馬的民主制度其實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民主,或者說是公民階級的民主,大批的殖民地和外省人民即使是貴族很多也不享有與羅馬公民相同的權利。元老院也總是腥風血雨,人頭亂滾,各種政治鬥爭實質上就是圍繞著公民權展開的,公民權關係著土地、奴隸,關係到財富。

古老而年輕、簡單又複雜的意大利—重讀經典之《意大利簡史》

古羅馬遺址

羅馬帝國著名的軍事人物眾所周知的有凱撒、克拉蘇、龐培、屋大維、奧古斯都,但其實對羅馬共和國和帝國後來發展影響最大的是馬略,他為了提高軍隊戰鬥力和保證軍人權利進行了軍隊改革,軍隊只對將領負責,而不是元老院。這就為軍隊將領培植私人實力留下了伏筆,這是後來羅馬帝國崩潰的一個重要原因。其次為了保證軍隊兵員充足,允許外省人進入羅馬軍隊,而進入羅馬軍隊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最重要的就是可以獲得公民權,於是慢慢地,非意大利人在軍隊中佔了多數。

羅馬帝國在鼎盛時期,疆域實在過於遼闊,為了對帝國東部進行有效統治,公元四世紀,君士坦丁大帝建立了君士坦丁堡,成為羅馬帝國的新首都,也是後來的拜占庭帝國的首都。

到公元三世紀,軍事君主制是羅馬帝國的主要特點,帝國橫徵暴斂,民怨沸天。此時,羅馬教已經垂死掙扎,而基督教由於高超的理性和人倫,以及它強大的組織力量得以在帝國範圍內迅速傳播,其首領,也就是教皇的地位在君士坦丁大帝期間獲得了法律承認。

羅馬教廷與基督教許多派別進行論戰並最終獲得了勝利,唯獨在與君士坦丁教會的論戰中未能取勝,形成了兩強分庭抗禮的局面,君士坦丁教會就是後來的東正教會。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羅馬成為宗教中心,而逐漸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

古老而年輕、簡單又複雜的意大利—重讀經典之《意大利簡史》

梵蒂岡

古老而年輕、簡單又複雜的意大利—重讀經典之《意大利簡史》

梵蒂岡

公元476年之後,意大利半島的歷史就簡單多了,此後直到十九世紀統一之前,意大利一直是作為一個更為廣大的帝國的一部分而存在的。

北方的蠻族開始發展起來,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北意大利,並向南擴展。從這一時期開始,意大利前後受倫巴第人、法蘭克人、西班牙人的統治,經歷了加洛林王朝、默洛溫王朝、神聖羅馬帝國等等時期,只要想想中國北洋軍閥時期的軍閥混戰,就能大略瞭解那段時期的意大利半島所處形勢。

在這期間局勢雖然混亂,但有幾個特徵始終保留。

首先,在意大利北方,北方蠻族建立的王國力量較強,而南部則被東羅馬帝國和之後的拜占庭帝國施加了較大的影響力,在中部的羅馬,教皇又自成一派。在東部沿海地區,某些勢力強大的地方豪強割據一方,比如威尼斯,所以意大利形成了王國、帝國、教皇國、自治領四者共存的局面。誰都無法憑自己的實力全面控制意大利。王國不能隨心所欲駕馭教皇,不能完全控制南方;教皇沒有軍隊,也不可能與王國正面衝突;帝國的中心在君士坦丁,離此太遠,鞭長莫及;地方勢力自治領,諸如威尼斯和那不勒斯公國,極其富裕,但因為商業需要承認帝國,它們自保有餘,但既無心也無力統一意大利。

其次,教皇與各方力量的關係是複雜的。法蘭克王國的查理曼一世需要教皇加冕來確定其地位合法性,而教皇又需要查理一世承認的合法地位來保證自己的生存,所以彼此心懷不滿,至少查理曼一世對加冕儀式很不滿意,當然這並不妨礙丕平在查理曼的支持下成立了教皇國。教皇與拜占庭皇帝的關係也時有波折,有時彼此友好,有時又彼此敵對,互不承認。

古老而年輕、簡單又複雜的意大利—重讀經典之《意大利簡史》

梵蒂岡

第三,在意大利各地,世俗封建主義和教會封建主義是共存的,是非常明顯的政教二元體制,有兩套平行的行政系統存在,彼此制約,彼此支持。十一世紀前,西歐各國的教會與修道院基本上都受國王或皇帝控制,但是同時,教俗人士都承認,教皇是各國教會的領袖,他能獨立地控制各地的教會和教士團。

這樣混亂複雜的局面一直存在,直到1861年,在傑出的軍事將領加里波第的支持下,維克托.紐曼埃爾二世成立了立憲君主制的意大利王國,1871年,王國首都正式遷都羅馬,現代的意大利建立。

古老而年輕、簡單又複雜的意大利—重讀經典之《意大利簡史》

羅馬共和國宮紐曼埃爾二世銅像

古老而年輕、簡單又複雜的意大利—重讀經典之《意大利簡史》

現代羅馬城

從意大利的歷史可以看出,亞平寧半島上自羅馬帝國衰亡後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統一的王國的原因並不複雜。

對於一個強大的統一的中央王朝來說,統一的語言文字並非前提,語言文字是文化心理上的,而非政治上的,比如現代德國在成立之前,在它的地域範圍內存在著二百多個講德語的公國。

意大利之所以沒有像中國一樣形成一個強大的統一國家主要原因在於存在於多個勢均力敵的力量中心,沒有一方佔絕對優勢。比如教皇國,它雖然統治著人們的精神世界並有用巨大的財富,但沒有自己的軍事力量,因而不得不時不時屈服於世俗力量。同樣,世俗力量忌憚於基督教在人們當中巨大的影響力,不可能消滅以教皇為代表的宗教力量。除了宗教勢力,多個世俗權力也從不同方面影響著意大利,互相爭奪,各不相讓。

在中國,雖然有佛教道教和儒家學說,但中國勢力最終極也最擁有人心的是代表著上天意志的“天子”,世俗的統治力量也就是皇權從來不會容忍宗教的勢力侵犯世俗權力,所以在中國力量只有一極,當皇權衰落時中國也呈割據狀態。但由於其他力量都在爭奪能代表“天意”的唯一的至尊地位,一旦爭奪成功就一統天下,中國又會迴歸皇權大一統的格局。

另外,中國處於歐亞大陸東端,除了自身內部的權力外,沒有另一個足夠強大的政治力量可以威脅到政權,政治和軍事鬥爭主要是內部的。

意大利是西方七國中經濟實力最弱的一個國家,但它的文明確實從根本上影響著整個西方社會(不包含日本),從其歷史可以看出,它的政治制度、文化藝術、宗教思想的巨大影響力一直延續到今天,從這個角度上說,中國不可輕視意大利對西方世界的影響力,也許意大利正式加入一帶一路,會是我們撬開西方世界堡壘的第一次成功的嘗試,也希望它是第一塊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其實,一帶一路的成功帶給全世界的會是新的財富和新的世界格局,人類需要不停地開拓前進,這是一個偉大的值得抓住的機會,希望我們都不會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