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跳桥自杀 父母是因 孩子是果

17岁少年跳桥自杀 父母是因 孩子是果

ID:zhizhiwenshi

4月17日22时。

上海卢浦大桥,一男子突然跑下车后迅速跳桥。

紧跟着的女子因没能抓住他而跪地痛哭。

可惜,正直好年华。

17岁少年跳桥自杀 父母是因 孩子是果

除了惋惜,更多的是应该思考致使悲剧发生的原因。

特意搜了一下中国青少年的自杀率的数据,结果显示很高。鉴于没有找到官方数据就不列出来了。

总的来说孩子自杀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学业压力、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校园欺凌、感情挫折、媒体影响、生长发育变化,甚至是抑郁情绪或抑郁症等。

处于成长期和青春期的青少年在,心理不成熟,自我解压能力差。导致孩子走进黑洞,步履艰难。特别是青年期还是处于叛逆期,在行事自控力还是很薄弱,遇到问题自我消化能力不强,父母在不理解,引导,很容易导致孩子走向极端。面对生活,在抗压方面和自我控制方面,还是很欠缺,稍有不慎,容易走进黑洞,甚至酿成恶果。

作为父母,应该多去关注,疏导,帮助,而不是做最后一根稻草。

悲剧发生后事件发生后,著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针对指责型家庭父母,给出一诊断和药方

很多中国家庭,会弥散着强烈的指责,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沟通,也没法沟通,因为一说话就是满满的指责。这种指责,可以拆分出如下的逻辑链条:

一、你本来的状态A是不对的;

二、你应该处在状态B中;

三、你进入状态B,我认为是很容易的;

四、可你就是不进入状态B,你故意在状态A呆着,所以你是存心和我对着干;

五、所以你是对我有敌意的,我因此要指责你!

进入这个逻辑链条时,就看不到如下事实:

一、任何人的本来状态A都极其有道理;

二、任何人从本来状态A,进入到他不熟悉的状态B都很不易;

三、别人呆在他自己的状态中,并非是对你有敌意。

从强烈的指责中走出来,需要认识到这些,至少需要提醒自己:别人是在自己状态中,不是故意和你对着干。

看到武志红老师这个心理学分析,深思后我们都能明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透彻的揭露很多人存在的现状,及心理动因。

这不仅在父母对孩子,夫妻配偶之间,始终站在“导师”型的人中更是如此,对朋友,对下属,对外人等。

指责一是在行为上否定你,二是在语言上攻击你,三是主观上质询你。借此我们应该明白很多的指责舆论的出发点也是以自我为出发点,站在自我主观意识下。

大部分家长的心理状态,是发出一系列的疑问,质疑的前提孩子你为什么总是这么干,很多事件家长主观认为孩子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除了父母的指责教育可以给孩子造成影响。那么孩子的出发点在哪?像事件中的男孩为什么可以做出如此偏激型行为?

我说孩子在学母亲,母亲在无形中铸造了孩子的性格,行事方式。有其母必有其女,有其父必有其子,这是话没错,父母的行事风格和做事方法能在孩子身上得到体现。你在做孩子在模仿,没有错。你的行为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当然只说坏的影响。

就像上海跳桥男孩母亲一样,估计也是偏激型,日常生活中也是不管不顾,你看她在车流中把车停下来,打着双闪,你这不是作么。

本身就不是理智行为。

所以这在孩子身上得到了体现,你偏激,我更偏激。矛盾激化

再整个过程中妈妈应该说过什么指责攻击性语言。

在生活中父母的行事风格能在孩子身上得到体现。比如性格,脾气,做事的方式方法等。这在很多婚后夫妻中也有体现。

17岁少年跳桥自杀 父母是因 孩子是果

印度曾有一个2分钟的短片《家务事》让人触动很深:

影片中,一位老父亲去探望已经结婚生子的小女儿,看到女儿一进家门就十分忙碌。

她一到家就开始操心起孩子的作业。

一边打电话处理工作,一边给丈夫端茶递水。

收拾好刚买的菜,又去整理散乱在地上的玩具,然后还要帮丈夫和孩子洗衣服。

而女婿却安稳地坐在沙发上喝茶上网,享受着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

父亲看着女儿忙碌的身影,表情凝重,随后意识到自己错了,身为父亲,却给女儿做出了错误的示范。

临走前,他给女儿留下了一封信:

我的小女儿,你现在完全长大了,你以前在家里玩耍,而现在,你已经可以管理起自己的屋子了,我很骄傲,也很抱歉。

抱歉的是,让你必须独自做这些,我从没告诉过你,这些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责任,也是你丈夫的责任。

我很抱歉,因为我也从来没帮助过你的妈妈,让你看在眼里,也学习了。

你的丈夫肯定也是向他的父亲学习的,我替他的父亲说声抱歉,替每个做了错误示范的父亲说抱歉。

但还不迟,我意识到要努力,也该帮你的妈妈也做一些家务了,我虽然不会成为一名大厨,但至少可以帮忙洗衣服,这么多年来我错了,是时候做一些对的事情了。

——爱你的爸爸

17岁少年跳桥自杀 父母是因 孩子是果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三观的形成都是非常有影响的,父母是孩子的原生映像,一般孩子幼年时的一些行为习惯都是在模仿父母,除了家庭环境,父母的言谈举止,做事风格对孩子影响也很大。在生活中,父母应当以身作则,去规范化自己,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记住,父母的做事方式在孩子什么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