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并不是因为犹豫才失去机会,恰恰想得长远,不然军心早已散乱

想必大家对于项羽和刘邦都是非常的熟悉,而他们之间的战争也是让人们为之称赞。先不说他们最后谁取得了胜利,但是他们也足以被人们称之为英雄。

但是今天就和大家仔细的分享一下在鸿门宴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一件事?为什么项羽能够让刘邦从容的逃跑?难道真的是想饶他一命?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还原一下当时的历史真正的情况,从而为大家解决大家疑惑多年的一个问题。

项羽并不是因为犹豫才失去机会,恰恰想得长远,不然军心早已散乱


其实好多人都认为当时是由于项羽的不果断最后才导致刘邦能够从容的逃跑,当然我们从他之前的性格上面可以看出他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他在当时的情况下那么的犹豫?

一个将军最忌讳的就是犹豫不决,数10万士兵的性命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仅仅是依靠自己的犹豫不定,从而导致战局的失败这样的将军本就不适合当一个优秀的将军,但是之前的战役中,项羽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形象展示给大家,这就让大家非常的疑惑。

项羽并不是因为犹豫才失去机会,恰恰想得长远,不然军心早已散乱


其实从他之前的战役中,我们能够了解到,项羽本身的实力并不是10分的强悍,也是后来吸收了不少的人才,其实在这段历史当中就是由于他的杀伐果断形象给大家深刻的印象,所以也是吸收了很多前来投靠的。

其实说白了他的这些吸收来的人马很多都算是墙头草,如果发现情况不对,就立马逃跑的那种,而自己将军的形象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非常的重要。

项羽并不是因为犹豫才失去机会,恰恰想得长远,不然军心早已散乱


一旦他们发现项羽是哪一种为达到自己目的不择手段的人,那么他们在项羽麾下也会非常的寝食难安,毕竟一个没有原则的人让谁都不会太过信任,即便是自己作为他的部下也会时刻的注意自己的任何行动,以防被他找到任何的毛病从而对自己进行过大的处罚。

所以其实从这点因素来看,自己的形象在部下面前就说明了为人,想要服众就必须有这光明正大的形象,如果从做出这种偷鸡摸狗,不为其他人所信服的事情来,那么很可能就会导致刚刚稳固下来的部队瞬间倾刻瓦解。

项羽并不是因为犹豫才失去机会,恰恰想得长远,不然军心早已散乱


所以从这点上来说,即便战胜了刘邦的残余部队,那么就以为天下已经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吗?其实不见得,毕竟任何一个改朝换代的时间段,都会有着很大一部分前朝的余党,还有其他那种在暗中伺机而动的人,所以这些是很大的一部分潜在隐患,所以想要服众和稳固人心,最起码已经保证了自己的部队不会为止动乱。

今天说现在放过了刘邦,最起码自己还有很大的胜算,但是一旦自己的军心散乱那么自己就已经没有办法再伺机争取天下了。所以从这点也可以看出项羽不想法远不是仅仅是在眼前,他要有更长远的想法,就必须要做到光明正大用自己的实力去征服他人的人心。

项羽并不是因为犹豫才失去机会,恰恰想得长远,不然军心早已散乱

所以这也就说明了当时在鸿门宴上为什么不对刘邦进行杀害,当然也说明了,并非他不想用这种方法杀害刘邦,其实主要还是自己的部下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在自己位置还没有坐稳之前,就要必须稳固军心,我想要稳固自己的决心,就必须要用自己的能力去征服他们。

毕竟做这种不太光明的事情是为他人所不齿,用现代话说就是不是大丈夫所为,所以看到这里,我想你也应该对当时的情况有所了解了吧,毕竟能够做到那个位置上的人不是平凡之辈,他的想法也永远在我们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