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碑与一座城,永年县广府东城门外护城碑带给人怎样的启示?

Hiro_TheHunter


据说永年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太极拳之乡、紧固件之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体育之乡、全国武术之乡、而且还是旅游之乡呢。看出嫁的闺蜜的同时就顺便看看吧……

一到东城门外先看到块护城碑,内容为:“府县告示、严禁刨挖城根、垦种庄稼、盗伐树株、偷取鱼藕,违者重究”。



一座漂亮的石桥,小桥流水、芦苇荡城墙是那么诗意盎然,好一派江南水乡风情,难怪人们称赞广府为“北国水乡”呢♥。



悠悠岁月的磨蚀,战火的洗礼和自然灾害,使中国多少座古代城池已无迹可寻啊!(包括我们新乡故殷州宁邑同盟之地,也只是遗留下了一小部分象征性的古建筑庙宇)。像广府古城这样保存完好的古城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赞一个👯👫👯👫👍👍👍

推一下那道锈迹斑斑的明代城门,迈进古城的一刹那间,那古韵幽幽的景致,突然感觉时间与空间仿佛错了位,亦真亦幻,难道我是穿越了吗?


同学说,广府古城距今2600多年,春秋时期已为曲梁侯国,建有曲梁城,当时为土筑,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曾在此建都,并于城内筑万春宫,使它具备了城池的规模,明代将土城改为砖城。

历史上广府古城一直为攻防要地,战事不断,几经风雨与战火洗礼,演绎着几多开朝立国的梦想。除了兵患外,广府城还常常发生水患,为此广府人在筑城伊始,四门之下分别藏置神异的卧牛,每逢大水,四头卧牛便将城墙驮起,水涨一指,城升一寸;水涨十尺,城高一丈。洪水再猛,总也漫不过城头。后来广府城就有了卧牛城之说… 不论真假还是蛮有趣味的,充分说明古代在不发达的时候人们良好的愿望和希冀的精神寄托……



漫步在宽阔的城墙,放眼护城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景色半城湖”,不由我更加钦佩历代保护这座古城池的人们!果然是名不虚传的美丽古城……


如果我们获嘉宁邑古城在它完好无损的时候,也能立下这样一块护城碑,那座梦中魅力无穷的八百诸侯会同盟的历史古城故殷州是否也能存留至今?


紫燕雅然582


很高兴,有心者提出这个问题,希望世人对我们广郡增加一个新的了解。

提问者说的这块碑,镌刻在东门城墙外城门的右侧,小时候出城经常看到它,落款是咸丰十年。提问者不知道的是,在北城门外,和南城门外也有这一块碑,也是同样的内容,即不要在城下耕种,盗取莲藕。北门外的那块,还在,南门外的那个随着南门瓮城的拆除已经深埋地下多年,近年通过发掘已经发现。

这里面需要提到,碑是广平府和永年县一起颁的,因为广平府的治所在永年,城内原存广平府署(已基本复建)和永年县署(今不存)。府县为什么要颁这样一个碑呢?我认为,从现实角度来看,城位于近百万亩的水域之内,城除了起到一个防护敌人的作用,另一个就是防水,如果城下耕种,那么因耕种以及取水灌溉等因素导致的土质疏松,对城基会造成损害。所以要严禁城下耕种。而盗挖莲藕呢?莲藕其实放到现在,也不是很贵的菜品,官府显然不是与民争利,而是一旦盗挖成风,河底自然坑洼不平 久而久之无人疏浚,势必会河床升高进儿危及城墙。

从历史角度来说,咸丰时候,南方正闹长毛(太平军),北方的捻军也在后方捣乱,而广府和临近的东昌府(今聊城市一带)、曹州府(今菏泽市一带)正是一个重灾区,像同治年间的捻军宋景诗叛乱等,直隶总督刘长佑等多次莅临指导工作,由此可见一斑。所以说,这个碑并不仅仅是为了巩固城池,深层次的是因为战乱频仍,烽烟四起。

广平府城的这块府县谕示碑,不仅表达了古人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也表露了时代的端倪。

广府城内的可持续发展观是建城就有的,这个有机会再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