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突厥的小部落,盛唐西大門的守門人,抵擋大食東進的公牛、巨象

中國古代北方、西北的遊牧民族體系非常複雜,不是專業的研究者很難理清他們之間的關係和發展變化過程。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唐朝時期的突騎施這個勢力非常可人,整理它的前世今生還算是一件並不很困難的工作。

突騎施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初唐,盛唐時期達到了它的鼎盛階段,是活躍在中亞、西亞的重要力量,在大唐、大食、吐蕃三個強大政權的夾縫中求生存。但正如大多遊牧民族,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最後滅亡在遊牧民族無法克服的劣根性——內亂上。

突騎施一直是大唐的藩屬國或羈縻勢力,所以我們就從大唐人的角度看看突騎施的興起與衰敗。

西突厥的小部落,盛唐西大門的守門人,抵擋大食東進的公牛、巨象

(中亞風光)

【有史記載的突騎施的首任領袖——烏質勒】

起初,突騎施是掌控西域、中亞的西突厥下屬勢力之一。西突厥分為十姓部落,突騎施只是十姓之一“斛瑟羅”的一個外圍小部族,並不在十姓這種核心部落隊列之中。

就如鐵木真少年時期受到其他部落欺凌一樣,突騎施在斛瑟羅嚴苛的統治下日子並不好過,這些被統治部落紛紛開始離心。

這時突騎施出來一個優秀的首領——烏質勒,這人很是能幹,大力實施人才引進戰略和人口增長戰略,也就是搶掠人口和部族合併,逐漸成為這個區域最強盛的部落。其下設置都督20人,各領兵馬7000,總計十餘萬部族騎兵,算是一股很強大的勢力了。

西突厥的小部落,盛唐西大門的守門人,抵擋大食東進的公牛、巨象

這時突騎施所處的地區已經隨著西突厥一併歸附了大唐,在李治和武則天這兩口子的管理之下,設置了亂七八糟很多都督府來管理。貌似唐王朝在開疆拓土,但這種管理有名無實,遊牧民族還是過著千百年來延續下來的生活方式,以及繼續著強人政治的權力更替。

突騎施發展起來後,原來的統治者斛瑟羅不敢正面對抗,就索性去長安投奔了武則天,在中原養老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之後突騎施替代了斛瑟羅的位置,成為了西突厥十姓部落之一,並繼續向西發展,直到佔據了西突厥聖山所在地楚河流域,成為西突厥最強大的勢力,其王帳就設在碎葉城。

有了大本營的突騎施東北與後突厥為鄰,西南是昭武九姓康國、石國那些鬍子,東南方向是大唐的安西都護府。而正西方是新近興起的大食,大食呼羅珊總督統治著原來的波斯薩珊王朝故地。

西突厥的小部落,盛唐西大門的守門人,抵擋大食東進的公牛、巨象

(右上角怛羅斯城一帶就是突騎施的領地)

那時的碎葉城雖然在唐王朝安西都護府管轄範圍之內,但只是在李治初期和武則天稱帝初期有軍隊駐守,其他時間都是遊牧部族勢力控制,大唐事後確認,彷彿今天的備案制。

既然諸胡已經自己排好了座次,並在表面上歸附大唐,那麼大唐予以確認備案就好了。但是,就像現代的幾個大國在西亞的代理人戰爭一樣,這種平衡的掌握需要良好的政治技巧,以及強盛的國力為後盾。

當時,大唐就是準備利用佔據碎葉城一帶區域的突騎施來實施對抗大食東進的戰略。實際上不管是不是突騎施,無論誰在當地是最強大的勢力,都會得到大唐的支持,不聽話的會有鞭子抽過來。

西突厥的小部落,盛唐西大門的守門人,抵擋大食東進的公牛、巨象

(中亞風光)

從李治開始,一直到李隆基,唐王朝在西域一般都是採取這樣的平衡策略:首先認可強者為王,對新興的勢力予以承認和冊封;同時,唐王朝掌握著西突厥王族阿史那家族,如果新興勢力不順服,就把阿史那家族的人任命為西突厥可汗派到西域,挑起各部族紛爭,再重新任命勝利者。

這樣最大的優點是充分利用了阿史那家族的全部剩餘價值,大唐也不需要投入過多。但實事求是講,這就是在走鋼絲,是一種偷懶的管理方式,李治、武則天、李隆基都是如此。遊牧民族不是傻子,一次兩次有效,時間長了對中原政權的仇恨越積累越多,直到失去控制。中原政權開拓新領土真正有效的方式還是駐軍+實邊移民這種水磨功夫。

西突厥的小部落,盛唐西大門的守門人,抵擋大食東進的公牛、巨象

(中亞風光)

【短暫的突騎施的第二任領袖——娑葛】

武則天退位後,唐中宗繼位,大唐延續了對西域的政策,繼續認可突騎施的存在,並準備任命烏質勒為唐王朝的西河郡王,並賞賜宮女4名。結果這個烏質勒突然身死,其長子娑葛繼位,成為突騎施的第二任領袖。

唐王朝的使者已經到了西域,估計之前也有過這方面的預案,手頭上有空白詔書或者空白任命文書,甚至金印都不止帶了一顆,就任命娑葛為唐王朝金河郡王,宮女仍然賞賜給了娑葛。

這本來是個不錯的開頭,用一個官位和一些財富就能讓這樣的一股勢力為唐王朝的利益服務,即使加上幾位無辜的宮女,這個賬還是算得過來的。

西突厥的小部落,盛唐西大門的守門人,抵擋大食東進的公牛、巨象

(流落到異域的唐朝閨蜜團)

可惜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大唐當朝兵部尚書宗楚客收了突騎施另一個勢力的七百兩金子,就想派人一道旨意免除娑葛的統兵權,而且好死不死的是使者被娑葛抓獲,弄了一個人贓俱獲。這個使者官位也不小,正五品上的御史中丞,差一步就是副部級了。

娑葛沒慣毛病,殺了這個五品官,縱兵在安西擄掠,並上表要宗楚客的人頭。這實際上是唐王朝的一次嚴重政治事件,一道旨意就想讓千里之外的蠻夷權力更替,不但違背唐王朝的政治原則,更是過於傲慢和無知了。(就如某大國總統承認某小國反對派為小國總統一樣,連個替罪羊都不給自己安排)

人頭當然是不能給的,這關係大唐的尊嚴,即使錯了也不能用大臣的人頭來平息,這件事情被唐中宗壓了下來。兩年後宗楚客死在李隆基誅殺韋后的政變當中,但畢竟人頭還沒像韓侂冑一樣被送到異域。

西突厥的小部落,盛唐西大門的守門人,抵擋大食東進的公牛、巨象

娑葛比他老爹烏質勒差遠了,或者是突騎施人能共患難不能共享福,他的弟弟與他產生了矛盾,弟弟投奔了鄰居後突厥,並帶著後突厥軍隊抓住了娑葛。

但兄弟兩個都沒好結果,後突厥可汗說你倆兄弟不齊心,我一個也不要,於是兄弟倆都被殺掉。

【突騎施的第三任領袖——蘇祿,這可是個可以與李隆基唱對臺戲的厲害角色】

後突厥的核心區域在蒙古高原,中亞有些太遠了。後突厥可汗殺了娑葛兄弟後退兵,但估計也沒白忙活,應該是搶掠了一番才東歸。

突騎施首領都被殺光了,娑葛的一個部將蘇祿就當了第三任領袖。這個蘇祿是個厲害角色,在位23年(715年-738年),部下二十餘萬,“雄西域之地”,是突騎施汗國最強盛的時期。

蘇祿和李隆基幾乎同時掌權,二人也見過幾次面,唱了二十年的對臺戲。

從唐王朝的角度,李隆基基本上一直都在滿足蘇祿的各種要求,任命為大將軍、國公、忠順可汗,並把西突厥阿史那家族的女子封為交河公主嫁給了蘇祿,碎葉城也讓給突騎施作為王賬所在地。

這裡多說一句,交河公主的爺爺就是被突騎施奪權攆到長安的斛瑟羅,到交河公主這一代已經基本上漢化了,她後來在突騎施滅亡後被唐軍送回了長安。前幾年考古發掘出一處交河公主孫子、突騎施王子的墓葬,那孩子從小在長安長大,名字叫光緒。

西突厥的小部落,盛唐西大門的守門人,抵擋大食東進的公牛、巨象

(在霸佔楊玉環之前李隆基還是很能幹的)

蘇祿在為大唐守邊方面很是積極努力:

開元八年(720年)派兵擊敗大食呼羅珊總督賽義德,掀起了波斯薩珊王朝復國運動和祆教反抗伊斯蘭教的一次高潮,中亞各國也紛紛背離大食重新歸附大唐;

開元十一年(723年)、十二年,突騎施出兵中亞小國拔汗那,兩次擊敗入侵的大食軍隊;

開元十六年(728年),突騎施攻入大食境內,但失利退出;

開元十八年(730年),突騎施積聚力量大舉進攻,在大食境內打了一個天翻地覆。

這十餘年間,突騎施作為大唐對抗大食東進的戰爭代理人,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被大食人稱為“抵頂者”,意思是像牛或者大象一樣用頭衝撞的龐大動物。

西突厥的小部落,盛唐西大門的守門人,抵擋大食東進的公牛、巨象

但唐王朝與突騎施之間明顯存在不信任,蘇祿除了交河公主之外,還娶了後突厥和吐蕃的女子為王后(可敦),雙方之間曾發生過數次衝突:

開元五年(717年),突騎施入寇安西四鎮;

開元十五年(727年)突騎施兵圍安西四鎮,大肆搶掠;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突騎施和吐蕃攻打北庭和安西撥換城,次年被北庭都護蓋嘉運擊敗。

其中開元十五年這一次,標誌著唐王朝與突騎施蜜月期的結束。事情過程史書當中有一小段不足百字的介紹,大意是當時的安西都護杜暹沒有處理好雙方的馬匹互市貿易,造成了突騎施一定的財產損失,蘇祿於是“大怒,發兵寇四鎮”。

根據杜暹的生平經歷,算得上是一位名臣、一位幹臣,並非之前宗楚客那樣為一己之私胡作非為的人。即使杜暹這個事情處理的不是很好,但也達不到挑起雙方戰爭的程度。應該說,是蘇祿以這個事情為藉口來試探大唐對他的容忍底線。

西突厥的小部落,盛唐西大門的守門人,抵擋大食東進的公牛、巨象

最後開元二十三年這一次,實際上戰爭前後持續了數年,規模還是比較大的,最後唐王朝取得了勝利,也標誌著唐王朝與突騎施戰略合作的終結。

總之,蘇祿和李隆基在這種互不信任的情況下共同度過了這二十多年,蘇祿年長,李隆基年輕,李隆基開元時期還沒過完,蘇祿已經到了生命的盡頭,晚年體弱多病,與唐王朝戰爭的失敗也降低了蘇祿的威望,逐漸開始失去了對突騎施勢力的控制能力。

西突厥的小部落,盛唐西大門的守門人,抵擋大食東進的公牛、巨象

(中亞風光)

【後蘇祿時代的突騎施汗國,內亂、分裂,李隆基推波助瀾】

蘇祿是死在自己一手栽培起來的部將手中,(舊唐書此處記載不一致,另一說是被蓋嘉運攻克碎葉城時殺死),失去了蘇祿的壓制,突騎施黃、黑兩姓開始產生矛盾。黑姓擁立了蘇祿的兒子吐火仙為突騎施汗國新任可汗,黃姓不服,於是突騎施黃、黑內戰開始。

黃姓部落不佔優勢,就投奔了唐王朝,唐王朝開始正式介入雙方內戰。還是剛才說的蓋嘉運,現在是安西都護,率唐軍和黃姓部落這些帶路黨共同攻克了碎葉城,活捉吐火仙可汗,連同交河公主一併送往長安;另一路唐軍在疏勒鎮守使夫蒙靈察帶領下攻克了怛邏斯城,殺死了黑姓部落首領。

蓋嘉運後來敗在吐蕃手下,丟失了戰略要地石堡城,被李隆基免官;夫蒙靈察是後來的安西都護,曾經是高仙芝的頂頭上司,後來死在安史之亂叛軍手中。也都可以算作一時豪傑。

西突厥的小部落,盛唐西大門的守門人,抵擋大食東進的公牛、巨象

(黃姓、黑姓,這張圖能幫助記憶,或者馬蜂?)

這時李隆基做出了一個讓後人難以評價的決定:任命西突厥阿史那家族的阿史那昕為西突厥十姓部落的首領,統領西突厥故地。突騎施黃姓部落白忙活了一場,什麼好處也沒得到,於是徹底被激怒,聲稱要聯合吐蕃反唐。

李隆基在黃姓部落背叛的威脅下,又改了主意,任命黃姓部落統管突騎施勢力,阿史那昕管理除了突騎施之外的其餘西突厥勢力,勉強壓下了這次紛爭。

但不久之後,阿史那昕在唐軍護送下到達碎葉城的時候,黃姓部落發兵殺了阿史那昕,並自立為可汗,唐王朝與突騎施黃姓勢力徹底決裂。

西突厥的小部落,盛唐西大門的守門人,抵擋大食東進的公牛、巨象

(好吧,馬蜂)

李隆基於是開始支持突騎施的黑姓部落,(實際上在此之前,唐王朝一直保持著與黑姓部落的接觸,在黃姓部落殺阿史那昕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扶持黑姓部落的行動。)

天寶三載,已升任安西節度使的夫蒙靈察與黑姓部落共同消滅了黃姓部落,突騎施勢力徹底姓黑了,黃姓部落逐漸消亡。

之後一直到安史之亂,黑姓部落突騎施勢力對大唐一直保持著充分的服從,李隆基也給黑姓部落越來越高的封賞,直到任命為西突厥十姓部落的可汗。

但這時突騎施也已經實力大損,再也無力進入大食境內進行戰鬥,只能維持一個邊境的安寧。沒實力就不受尊重,天寶九載安西節度使高仙芝路過碎葉城,隨便找了個藉口就把突騎施可汗抓到了長安,又被李隆基處死。

突騎施的衰落,代表著在中亞再也不存在代理人戰爭了,大唐士兵的橫刀必須要與阿拉伯人的彎刀碰一碰了。於是,就有了怛邏斯之戰,大唐戰敗。

西突厥的小部落,盛唐西大門的守門人,抵擋大食東進的公牛、巨象

在中亞和西域,可能是受到時代的限制,唐王朝一直在利用這些遊牧部族,有些類似大英帝國當年的離岸平衡手,或者是現代某國的代理人扶持政策,也就是說英國人和某國人現在的外交政策是一千多年前唐朝人玩剩下的。

但這種政策的最後結果是所有勢力都離心,怛邏斯之戰高仙芝的遭遇,可以說是百餘年大唐西域政策所有負面積累的一次集中爆發。

安史之亂後,唐王朝徹底退出了中亞和西域,突騎施也被新興起的葛邏祿勢力取代,就是那個在背後捅了高仙芝一刀的葛邏祿。曾經的大食抵頂者、大唐二十餘載的金牌紅棍、西方大門的看守者——突騎施,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西突厥的小部落,盛唐西大門的守門人,抵擋大食東進的公牛、巨象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