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的重慶號被炸,讓人民海軍的第一艘大艦得而復失

1949年4月23日,在渡江戰役的炮火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至今已經70週年。

炮火中誕生、戰鬥中成長、發展中壯大,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今天的人民海軍,一路劈波斬浪,縱橫萬里海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如果您只看到人民海軍今天的輝煌,還不足以理解百餘年來中國人為擁有一支強大海軍所付出的艱辛。只有翻開中國海軍發展的歷史,才能明白今日海軍的來之不易。

重慶號失聯

1949年3月2日早上,剛剛做完禱告的蔣介石突然得到報告,重慶號巡洋艦偷偷開出上海吳淞口,一路北上開往煙臺了。

其實,國民黨海軍與重慶號失去聯繫已經4天了。起初他們不敢把這個消息報告給蔣介石,而是一連數日不斷地用無線電呼叫重慶號艦長鄧兆祥,勸他返回上海。鄧兆祥始終不應,只一股勁兒地往北開。眼看重慶號是鐵了心要投奔共產黨,海軍才把這個消息報告給了正蟄居在老家奉化的蔣介石。

得知重慶號起義,蔣介石怒不可遏。他在當天的日記中狠狠地寫道:“此乃我海軍之奇恥大辱,惟有將其炸沉,以免為匪利用。”

仗打到1949年3月,蔣介石手中已沒有幾張牌了。而重慶號就是僅剩的牌中重要的一張。據說,1949年初蔣介石在一次宴會上給他的將軍們打氣說:“有長江天險,有海空軍在,有重慶號巡洋艦在,共軍又能奈我何?”

如今,蔣介石倚重的重慶號也起義了。這對他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

重慶號長154.22米,寬15.54米,吃水5.03米,64000馬力,標準排水量5220噸。它原本是一艘英國軍艦。據說,二戰期間,招商局在香港訂製的6艘艦艇被港英當局徵用並送到了歐洲戰場。為了補償中國,二戰後,英國政府把戰功赫赫的“阿瑞圖薩”號巡洋艦送給了中國,改名“重慶號”。在國民黨海軍中,重慶號是裝備最好、火力最強、航速最快、排水量最大的軍艦。

“重慶號”起義

1948年10月,回國不久的重慶號被國民黨海軍總司令桂永清調往東北參加遼瀋戰役。重慶號上的官兵基本都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的還是大學生。當年他們響應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投筆從戎,如今卻要將槍口對準自己同胞,他們怎麼也想不通。

當時,東北已全境解放,國統區局勢緊張,“重慶號”多數官兵思想動盪不安,不願作國民黨的殉葬品。共產黨地下組織抓住艦上人心渙散這一有利時機,積極開展工作,成立解放委員會,培育和發展進步勢力。

1949年2月,趁重慶號回上海保養期間,艦上的年輕官兵與中共地下黨聯繫,成立了“重慶軍艦士兵解放委員會”。2月17日,重慶號奉命開往吳淞口錨地待命,“解委會”感到,重慶號此行很可能是要去阻止解放軍過江。緊要關頭,他們決定起義。2月25日凌晨1時30分,“解委會”切斷無線電和電話,取出武器,拘留了艦上的軍官。令他們喜出望外的是,艦長鄧兆祥不但沒有阻止他們起義,還積極參與進來。

其實,中共中央南京局董必武早就通過民主人士何燧找到國民黨海軍部參謀長周應聰,去做艦長鄧兆祥的工作。

起義的重慶號被炸,讓人民海軍的第一艘大艦得而復失

鄧兆祥

鄧兆祥系福建馬尾系海軍人員,受到桂永清的排擠。桂永清派親信牟秉劍為副艦長,監視鄧兆祥,並準備讓牟接替鄧兆祥艦長的職務。因此,當週應聰對鄧兆祥做策反工作時,鄧兆祥同意在時機成熟時起義。

在鄧兆祥的指揮下,重慶號開出吳淞口,次日清晨7時順利抵達解放區煙臺港。

“一定要炸沉重慶號”

得知重慶號起義的當天,蔣介石就給南京空軍副總司令王叔銘下了死命令:一定要炸沉重慶號。

次日清晨,4架轟炸機從臺灣新竹基地起飛,一路飛到重慶號上空。可它們剛一露頭兒,沿岸和艦上就炮火齊發。轟炸機不敢降低高度,只好在高空胡亂投下幾枚炸彈,就匆匆飛走了。第二天,幾架飛機補充了油料和彈藥,再飛臨煙臺時,竟發現重慶號消失了。

得知重慶號失蹤,本就氣悶的蔣介石把王叔銘罵了一個狗血噴頭。《蔣公事略稿本》中記載了當時的情景:“接見王叔銘副總司令,以據報重慶號艦叛逃,泊於煙臺港內,我空軍轟炸不中,竟被其逃逸無蹤。公以此為我空軍之莫大恥辱,當對王叔銘副總司令嚴加訓斥,矚望轉告周至柔總司令,使其知恥負責也。”

捱了一頓臭罵,空軍方面不敢怠慢。國民黨空軍第二軍區少校陳鍾琇找來一張山東半島沿岸的地圖,沿著最後一次發現重慶號的座標,劃了一個扇形圖。以重慶號的平均速率,推算它可能走到了什麼位置。根據這個大體的測算,偵察機開始了地毯式搜索。

18日清早,飛行員王金篤飛到葫蘆島上空。曾在青島駐防的王金篤經常去葫蘆島近海釣魚,對這裡的地形十分熟悉。這天,他在空中突然發現,葫蘆島多出來一小塊長方形的“新島”。他覺得納悶,把飛機拉低準備仔細瞧瞧。可他剛一靠近,岸上就槍炮齊鳴。

王金篤把發現“怪島”的情況報告給陳鍾琇。陳鍾琇把葫蘆島空照圖和重慶號正上方鳥瞰圖,兩廂一對,斷定那個所謂的怪島就是經過偽裝的重慶號。

原來,由於煙臺港離當時美軍駐防的青島太近,停泊5天后,中共中央命令重慶號開赴葫蘆島。到達葫蘆島後,一連幾天沒見著國民黨轟炸機的影兒,蘇聯專家提出,應該給重慶號偽裝一下。

偽裝這樣一個龐然大物談何容易。當年曾在重慶號服役的周榮老先生回憶,號召一下,成千上萬的遼西農民推著小車,趕著毛驢,運來了幾萬斤秫秸。不到三天,重慶號就被蓋得嚴嚴實實,從遠處看就像一個大草垛。

不過,大草垛的秘密最後還是暴露了。一天上午,周榮正好當班,一架飛機突然低空飛來。周榮看到機艙裡有個胖子,依稀就是桂永清。接著,飛機上撒下了一麻袋紙片,周榮隨手撿起一張,上面是桂永清向重慶號官兵賠罪,希望大家迷途知返的傳單。

艦長鄧兆祥感到,這可能是敵人對重慶號採取重大行動的前奏,立即命令大家撤除偽裝,不能讓軍艦葬身火海。

3月19日一早,9架國民黨軍轟炸機出動向重慶號狂轟濫炸。三枚重磅炸彈直接命中,附近海岸陷入一片火海。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當天下午中央指示,拆下艦上的精密儀器和武器,打開海底門,將重慶號自沉海中。

對於只有舢板、木船的解放軍而言,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重慶號不光是國民黨的王牌軍艦,當時在全亞洲也是最先進的。人民海軍尚未成立就能擁有這樣大的軍艦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事。可無奈缺乏空中保護,解放軍與這條大船隻能失之交臂了。

修復代價太大無奈放棄

1950年2月,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家就成立了重慶號打撈委員會,主持工作的是一個蘇聯專家組。1951年4月,海軍青島基地工兵營和海軍某部潛水分隊的潛水員,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開始了打撈工作。

工兵們在艦體上拉上鋼絲繩,用岸上的攪拌機拉著鋼絲繩一點點把重慶號扶正。潛水員潛到艦底,關閉當年打開的艙門。最後再用抽水泵將艦內的海水抽出去。沉沒兩年的重慶號終於浮出水面。

當時,國家已打算把重慶號改名為黃河號,重新編入海軍部隊服役。但經過一番考察後,蘇聯專家認為修復重慶號代價太大。

蘇聯專家組出具的一份名為《關於修復重慶號的報告》中稱,修復工作約需3年,國外訂貨約需5千萬盧布,國內修理費約需1800億元人民幣(舊幣)。這個費用比買一艘新巡洋艦還貴。

無奈中國當時沒有修復巡洋艦的技術能力,只得放棄了。

後來,重慶號上的主機和鍋爐分別作價處理給一些地方單位,火炮和雷達作為海軍學校的教具,船殼則拖到上海打撈局做水上倉庫。1960年,上海打撈局曾試圖把從江陰封鎖線上打撈出水的海容號主機安在重慶號身上,可最終還是失敗了。1964年,重慶號撥給天津渤海石油公司作為海上鑽油平臺的宿舍船,並改名為“北京”。

上世紀90年代,廢棄將近半個世紀的重慶號被徹底解體,船殼送入鍊鋼爐化作鋼水。“重慶”二字的艦牌收藏在中國軍事博物館,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供人憑弔。

1949年重慶號無奈自沉後,半個世紀,中國不復有巡洋艦。新中國成立後,很長時間內,我國大力發展小炮艇,出現過“小炮艇萬歲”的說法。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這顯然是一個無奈的選擇。擁有大船,到深海去,永遠是海軍和每一箇中國人的夢想。時至今日,這個夢想終於成為現實。

監製:董少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