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木勝——力不從心的宏大配樂,意料之外的失敗人物。

衝著劉青雲和古天樂去看的《危城》,看完之後略感失望,陳木勝的又編又導好像對影片沒有多大的作用,沒看懂古天樂的邪魅和嗜血,喜歡上了彭于晏的瀟灑不羈。

陳木勝——力不從心的宏大配樂,意料之外的失敗人物。電影講述了軍閥割據亂世時期,普城保衛團團長楊克難率領眾人熱血禦敵的曲折故事。

“正義”和“生存”,這兩個選擇一直貫穿電影,導演陳木勝顯然是有一個宏大的野心的。軍閥少帥曹少璘(古天樂飾)殺了三個人,普城保衛團團長楊克難(劉青雲飾)堅持正義,要堅守法度處決他;可是曹家財雄勢大,以強權震懾居民,百姓們主張低頭求活;曹家上校張亦(吳京飾)只求護主,只為自己的生存;馬鋒(彭于晏飾)最開始卻也是袖手旁觀,靜觀其變。

楊克難的堅持和村民們的懦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張亦的麻木冷漠和馬鋒嫉惡如仇也形成了對比,村民們後期的反抗和馬鋒後期的覺醒也是一種對比,電影的最後都歸於一句“正義,是要有人去做的。”顯然陳木勝想要呼籲社會用行動去堅守正義,想對社會有一個警醒,但電影的表現卻與主題的表達有距離。
陳木勝——力不從心的宏大配樂,意料之外的失敗人物。最不懂的是電影的配樂,電影劇情和配樂貌似是脫離的狀態,只能說是異常詭異。一開場,彭于晏仗義相救江疏影的時候,節奏感極強的音樂還可以理解,為了突出場面,營造緊張的氛圍。

請來的保鏢王威虎(釋行宇飾)出現時,緊張的音樂還可以理解,畢竟世道挺亂的,出現來勢洶洶的外人自然要有戒心的。可是彭于晏出現的時候,卻是比較滑稽的,本有的緊張感不知道去哪了。
陳木勝——力不從心的宏大配樂,意料之外的失敗人物。白玲(江疏影飾)看到殺人如麻的古天樂的時候,本來應該是緊張的瑟瑟發抖,配樂一出,卻好像是兩人實力相當的對峙,看到表格被殺,竟然還能不急不喘的撕扯古天樂,也是醉了。

最後,彭于晏蒙上眼縱馬而去的時候,本來已經應該是瀟灑放浪、肆意江湖的,彭于晏(應該是他)的說唱一出來的時候,注意力轉移到聽清歌詞去了,本有的大氣之感全無。

陳木勝——力不從心的宏大配樂,意料之外的失敗人物。當然,中間的時候,還是有比較好的,劉青雲一家三口的溫馨,劉青雲被村民集體放棄的無奈與孤獨,彭于晏對江疏影的淡淡的感情,小孩子對彭于晏單純的擁護,這些配樂都還是合適的。

電影的劇本遠遠跟不上電影的野心。推動電影發展的是江疏影飾演的老師角色,她是村民和軍閥起爭執的源頭,她是劉青雲維護正義的起點,她也是彭于晏覺醒的催化劑,但問題是不管從哪一個角度講,江疏影的角色都沒給人以叫好的衝動。

陳木勝——力不從心的宏大配樂,意料之外的失敗人物。最開始,她帶著學生逃到普城,沒有交代一路之上的磨難,卻搭上了彭于晏相救的恩情。兩人之間的互動和交集也沒有描述,只是在江疏影死後,彭于晏就頗有感觸要幫助劉青雲,這個點說實話感情不足,轉換的不夠流暢。江疏影和學生之間也沒有互動,缺少細膩的描寫,並不是說在關鍵時候送上性命就行的,對於角色的刻畫不夠。

陳木勝——力不從心的宏大配樂,意料之外的失敗人物。彭于晏和吳京的角色,感覺是硬加上去的。電影開場是彭于晏,一開始還以為彭于晏是主線,可是電影過半,彭于晏依舊是個過客,電影一直在渲染劉青雲如何維護正義、如何拯救百姓。到了電影的後半場,吳京和彭于晏兩個人的師兄師弟關係慢慢顯現出來,兩個人截然不同的選擇也是讓人反思。可是兩個人的角色不是完全必要的,沒有了他們兩個,電影仍舊能夠成立,只是更加枯燥而已。

陳木勝——力不從心的宏大配樂,意料之外的失敗人物。劉青雲這個角色英雄主義太明顯,普城的治安他負責,算是一城之長;吃不上飯的人逃難來了,挺身而出,簡直是一呼百應;有外敵來的時候他第一個衝出來;古天樂殺人的時候他是執法者;百姓們在放棄抵抗的時候竟然對著他下跪表示懺悔;面對強權,從始至終都不改決心,以自己的薄弱力量對抗不公,身上沒有缺點。

陳木勝——力不從心的宏大配樂,意料之外的失敗人物。古天樂最不喜歡,不知道他沒由來的是個什麼鬼,對於嗜殺這種變態扭曲的心理只有一句話,因為小時候他爹讓他想殺誰就殺誰。

總的來說,個人以為,陳木勝這次的電影並不成功,節奏轉折不流暢,人物安排不夠嚴謹,心很大,可是電影沒跟上。

#頭條影評大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