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乱跑、乱拿东西”?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应对

毛毛自从学会走路以后,总是迈动两只小脚跑来跑去,妈妈生怕他摔倒了,不停地跟着跑。特别是在小区玩时,花草树木有很多,毛毛感觉特别稀奇,总是停不住地跑过来又跑过去,感觉很好玩。妈妈觉得自己的腰都要断了,要一直弯腰护着他,这腰怎么受得了?

在家里玩时,毛毛也会跑个不停,一会在这边拿个玩具,一会又到那边拿个杯子。妈妈刚转个身喝口水,他又拿起了手机按个不停。毛毛妈妈觉得,只要是自己带他,除了睡觉,毛毛真是一刻都没停过,简直太累了。

孩子“乱跑、乱拿东西”?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应对

孩子乱跑、乱拿东西,其实是孩子的“动作敏感期”到来。这个时期也是家长最操心最心累的时候,如何应对孩子的“动作敏感期”呢?家长就要掌握方法正确应对。

一、错过或者妨碍孩子的“动作敏感期”有哪些影响

1、影响小肌肉发展

孩子“乱跑、乱拿东西”?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应对

一到两岁是宝宝手的动作敏感期,孩子学会用小手探知世界,而孩子手的动作是随着孩子走路能力的发展,在不断扩展领域,孩子走到哪儿,手就会抓到哪,只要他够得到的东西,他都想抓到手里体验一下。

2、影响大肌肉发展

孩子“乱跑、乱拿东西”?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应对

一岁半到三岁是宝宝走路的敏感期,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学会迈步、走路,孩子也特别喜欢走路,但不喜欢大人牵着他走。孩子学会自己走路以后,他也在练习掌握平衡和迈动脚步,孩子会不断的练习行走、攀爬,这都是他完善自身能力的一个过程。

3、影响大脑发育

孩子“乱跑、乱拿东西”?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应对

家长要对孩子肌肉发展有足够的重视,因为手和脚的动作训练,能让孩子的全身各个部位得到协调发展。手又和大脑相连,手部活动又受大脑支配,加强手的动作锻炼,对早期训练孩子大脑会有很好的作用,能促进大脑的智力发展。

在孩子动作进入敏感期以后,既要加强手的动作训练,也要加强脚的动作训练,通过手眼的协调达到一些细化动作的锻炼,既能养成较好的动作习惯,也有益于孩子智力发展的需要。

二、在“动作敏感期”孩子能得到哪些方面的成长

1、手脑协调

孩子“乱跑、乱拿东西”?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应对

手脑协调是一种较为基础的能力,也是家庭早教的一个重要方面。孩子的手脑能够协调发展,双手处理事物的能力也很强,能够更好的听从大脑的指挥,进行正确的操作。

2、手眼协调

孩子“乱跑、乱拿东西”?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应对

这一能力当然也非常重要。手眼协调就是手部在做一些动作时,会与视觉达成一种配合。手眼达到较好的配合之后,孩子的动手力较强,也将学会自理。

3、脚脑协调

孩子“乱跑、乱拿东西”?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应对

脚脑协调能力也很重要,主要就是走的动作与大脑的支配协调关系较强,那么这一能力也会较强,也能促进智力发展。

4、脚眼协调

孩子“乱跑、乱拿东西”?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应对

脚眼协调能力与前三者相比,一样重要。可以对孩子进行脚趾训练,通过却眼、脑、脚三者的关联,达到大脑的指挥功能和脚的动作互相促进发展,促进孩子的能力发展。

5、智力发育

孩子“乱跑、乱拿东西”?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应对

孩子的手脚协调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以后,手脚动作能够带动全身动作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孩子的大脑发展,有利于孩子智力发育成长。

孩子在进入动作的敏感期以后,手和脚的动作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和发展,孩子的各项肢体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大脑的发育,让孩子的智力发展有所提高。

三、家长如何正确应对孩子的“动作敏感期”

1、尊重孩子的敏感期

孩子“乱跑、乱拿东西”?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应对

孩子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也有能力发展的需求,有着天生的学习力,会有自己的成长法则。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动作敏感期”,适当给予空间能让孩子这一时期动作协调能力得到发展。

2、观察敏感期的到来

孩子“乱跑、乱拿东西”?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应对

孩子有个体差异,每个孩子敏感期到来的时间也不同,家长要关注这个敏感期到来的时点,了解孩子的需求和个体特征,并及时满足孩子的不同需求。

3、创造适应敏感期发展的环境

孩子“乱跑、乱拿东西”?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应对

为孩子创造适应敏感期发展的大环境,满足孩子敏感期的成长需求。

4、要让孩子探索和尝试

孩子“乱跑、乱拿东西”?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应对

当孩子获得了家长的尊重和信任以后,就会放心的去熟悉或未知的环境中探索和尝试。

5、家长要学会适当帮助而不干涉

孩子“乱跑、乱拿东西”?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应对

在这个敏感期,孩子对某样事物感兴趣时,大人要放手让孩子尝试,可以给予适当帮助而不过多干涉。如果大人完全不顾孩子,也会给孩子带来安全风险。

孩子的敏感期会一个接一个,家长就要在孩子不同敏感期做好应对,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孩子在这一敏感期能够得到最好的引导,孩子的身心发展也将会受益不浅。

四、在孩子的“动作敏感期”,家长要注意的问题

1、如非必要,不要打断孩子

孩子“乱跑、乱拿东西”?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应对

在这个敏感期,如非必要,家长不要打断孩子,要给孩子动作发展的环境和机会,让孩子能够畅快的跑和玩,让孩子的手和脚得到锻炼,协调发展。

2、家长要做好辅助

孩子“乱跑、乱拿东西”?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应对

孩子在这个动作的敏感期,手脚的动作很快,家长就要跟好孩子,不能掉队,做好孩子的保护神,全力辅助孩子,为孩子创造适应和发展的条件。

3、有针对性的训练

孩子“乱跑、乱拿东西”?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应对

孩子处于动作的敏感期,在手、脚动作的运用和协调上发展得就比较快,家长就不要阻止孩子用手拿或用脚走的过程,尽量配合孩子,保护孩子,进行适当的锻炼。

4、家长适当引导

孩子“乱跑、乱拿东西”?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应对

家长最好能够适当的引导孩子,和孩子一起做能训练手脚发展的小游戏。比如对于1-3岁的孩子,可以把他们喜欢的小玩具等物扔出去,再让孩子去捡回来,放到原来的位置。孩子捡回来以后,家长也要给予表扬和称赞,让孩子产生自豪感,也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归纳习惯。

孩子开始乱跑乱拿东西,家长千万不要制止,这是孩子的“动作敏感期”到了。家长要了解孩子在这个敏感期会有哪一方面的发展,并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引导,让孩子的手脚协调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也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

你如何应对孩子的“动作敏感期”呢?有什么好的方法分享吗?快来和我们一起讨论吧。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