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論——計算機思維

方法論——計算機思維

吳軍博士將計算機思維概括為處理好七對關係和運用好兩個原則。

1. 大和小

相對計算機,人類對數字的認識受限於我們作為生物進化的速度,人類生活在現實環境中,註定對大數無感。

我們生活在小數字世界,從小數字世界總結出來的方法論無法應用到更高量級的大數世界。

例如管理鞋子,不到十雙鞋子,隨便放,無須管理;有一百雙鞋子,就需要分類管理,否則出門找鞋子會花費很多時間;管理過萬的鞋子,就需要像圖書館管理圖書那樣,建索引

對於企業,提前把自己定義在大數世界裡,才能建立更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如螞蟻金服VS傳統銀行貸款,今日頭條VS新聞門戶網站。

2. 快和慢

人的進化是很慢的,每個世紀只有百分之幾,總體來講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是比較慢的,每年最多幾個百分點。因此,人本身並不適應非常快速的發展變化。

但是,計算機本身的發展是18個月翻一番(摩爾定律),大約相當於10年增加100倍,在智能時代,人的思維要適應這種快速變化。

3. 多維度和單一維度

從總體上來講,人腦是線性處理事務的,看問題常常是一個角度,也沒有能力把很多角度綜合起來。但是,計算機有這個能力,因此佔到了多維度的便宜。

4. 網絡和個體

人的思維是個體行為,作決定彼此不干擾。這有好的一面,但是也難以集中很多人的智慧,產生疊加的效果。事實上,群體智慧的簡單疊加甚至不如個人的智慧。但是人工智能是建立在網絡效應基礎上的,它是通過很多彼此聯繫的計算機共同協作工作而產生的。

5. 自頂向下和自底向上

自頂向下做事(遞歸)這一點是計算機的精髓,而人更適合自底向上。在一個組織內,自底向上的做事方式更容易激發群體的積極性,但是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這一點以後我會專門舉例說明。

如何在工作中運用計算機思維?

遞歸在管理中很有用。一個人怎麼管好他的下屬呢?很簡單,有兩點。

第一,樹榜樣,你怎麼做,下屬也怎麼做,這個榜樣是一個規矩,下面的人也跟你一樣執行這個規矩。這一點很重要。

第二,你只管好你的下屬,至於下屬的很多事,你不要太操心,由他們自己來管(授權)。

6. 全局和局部

人做事情時,限於自己的認知,通常得到的是局部最佳,失去對全局的優化的可能性。由於計算機有處理大數的能力,以及是自頂向下的做事方式,更容易得到全局最佳。這一點在 AlphaGo 和人對弈時表現得淋漓盡致。

如何在工作中運用計算機思維?

建議大家換一個思維方式,從上往下,從大往小來思考。先不要關注細節,大的局勢定了以後,再關注細節。

7. 成本和表現

人很多時候喜歡強調對錯,喜歡追求絕對的公平,喜歡要求最好的結果。但是,從工程的角度講,好和壞,只是在固定成本下相對的表現。計算機裡面無論是軟件設計,還是硬件設計,都是在平衡性能和成本的關係。(

阿姆達爾法則

此外,掌握計算機思維,還需要理解下面兩個原則:

一、等價性原則

很多時候,一個較難的問題 A 和相對容易的問題 B 是等價的。但是人類常常容易給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給了 A 就解決 A,儘管它很難。而計算機則會試圖解決等價,但是卻更簡單的問題。

二、模塊化原則

我們在生活中,做一個桌子,或者一個椅子,會直接去做。而在計算機的世界裡,永遠是先製作幾個非常簡單,能夠大量複製的樂高積木塊,然後用很多這樣簡單的模塊,搭出複雜的桌子和椅子。

如何在工作中運用計算機思維?

分治

一個大問題的複雜度比十個小問題要大得多。但是如果你有本事把一個複雜的大問題,拆解成十個相對並不關聯的小問題的話,就要容易得多。因為能夠處理解決大問題的人是很少的,能夠解決相對小的問題的人是很多的。

學習筆記分享——《谷歌方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