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讀書了嗎」葦杆吸水口吹雞毛含水噴木板,這樣收徒,佩服

「今天你讀書了嗎」葦杆吸水口吹雞毛含水噴木板,這樣收徒,佩服

喜歡肖江虹的小說,不是因為故事情節有多曲折,而是細節,那些故事中的細節。

捧讀《百鳥朝鳳》,再次被他的細節營造所折服。如果認真梳理一下這篇小說的線索,你會發現,其情節走向是那麼簡單:曾經神聖的鄉村音樂——嗩吶在社會變革過程中走向沒落的過程。可細節,一個連著一個的細節卻那麼飽滿,水靈靈地在呈現你眼前,帶著作者獨特的感受,那樣詩意、立體,讀來讓人回味無窮。我甚至認為,《百鳥朝鳳》應該算一篇真正意義上的中篇文學散文,其中蘊蓄著詩一樣的生活質感,適合品茗一樣地慢慢細讀。

「今天你讀書了嗎」葦杆吸水口吹雞毛含水噴木板,這樣收徒,佩服

小說從遊天鳴在父親遊本盛的“挾持”下去向土莊的焦三爺(焦家班的班主)拜師寫起,開篇就是細節呈現:“過了河,父親再一次告誡我,說不管師傅問什麼,都要順著他,知道嗎?我點點頭。父親蹲下來給我整了整衣衫......看起來藏青色的短衫並沒有拉長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日子。畢竟我才十一歲,這個年齡不比衣服,過過水就能縮短或抻長的。”這些細節,使試圖掩蓋真實年齡讓孩子順利拜師的父親形象呼之欲出。也讓讀者感受到了嗩吶藝人在鄉村世界的神聖。

而接下來拜師時焦三爺不苟言笑的“焦黑炭”形象、老煙鍋形象、以及他那接收徒弟時接近殘酷的考試手段,還有父親希望焦三爺收下兒子時慌亂中撲了一個狗啃泥,還不忘將掉到水凼裡被泡脹了的紙菸向焦三爺遞過去......這些。都是通過浸潤了作者思想和感情的細節來完成的。

焦三爺收徒雖然嚴格,但他對徒兒的考試和訓練又何嘗不是詩意的?用蘆葦杆吸水,口吹雞毛不準落地,含水噴倒三步之外的木板。這些招數看似老土,隨手拈來,但你看到之後就會會心一笑,懷疑這世界上真的有嗩吶匠這麼訓練徒弟麼?是不是作者根據想象獨創的?

「今天你讀書了嗎」葦杆吸水口吹雞毛含水噴木板,這樣收徒,佩服

在根據本小說改編的電影中我還看到了這樣一個細節:“我”和師弟在蘆葦蕩邊的河灣練習嗩吶吹奏時被蘆葦叢中的鳥叫聲吸引,於是扒開葦叢仔細聆聽,卻發現原來師傅也在葦叢中。師傅將樹葉含在嘴裡學鳥叫,近處的鳥兒就跟著呼應,師傅還讓兩個徒兒辨別是哪幾種鳥兒在歌唱。這些細節,多麼美好!估計這是吳導在導演這部電影前“榨乾”作者得到的最大收穫吧。百鳥朝鳳,在嗩吶中應該包括這些聲音吧?世界上還有什麼音樂,能夠比得上這麼動聽的來自大自然的聲音呢?

鳳凰,在神話傳說中就是集眾鳥美麗的羽毛演化而來的。因饑荒年代鳳凰獻出了自己的存糧而救活了鳥類,眾鳥感激鳳凰而紛紛獻出自己漂亮的羽毛,簇擁在它的身邊歌唱。小說裡,只有真正德高望重的老人走了才配得上吹奏百鳥朝鳳這首曲子。這是不是作者巧妙設置的一個隱喻?

「今天你讀書了嗎」葦杆吸水口吹雞毛含水噴木板,這樣收徒,佩服

認真研讀,你會發現,小說中的許多細節,又不僅僅只是細節。更多的細節包涵著作者對這個時代鄉村急劇變化中的一些現象的發現、思考和心靈的表達。

當吹奏現場出現了嗩吶班以外的“樂隊”,當聽到那聲吉他手調出的通過電流通過喇叭放大了的“砰!”的時候,遊天鳴有了一連串的心理細節——

“它的出現讓我的夢總是充滿了灰色的格調,每一次醒來,我都會雙手枕著頭想好久,那一聲砰為什麼在我的夢裡不再是樂器的音符,而是極其怪異的幻化成了各式各樣斷裂發出的聲響。譬如我正在建房,砰,房屋的大梁斷裂了;或者我剛爬上高大的桑椹樹,砰,大樹一折為二;又或者我孤獨的在一方懸崖下爬行,砰,懸崖張牙舞爪的迎面撲來。”

「今天你讀書了嗎」葦杆吸水口吹雞毛含水噴木板,這樣收徒,佩服

這又是一個隱喻,預示著傳統的鄉村音樂心痛的斷裂?後來當鋪天蓋地的金屬噪音籠罩了神聖的嗩吶聲,“我”彷彿覺得有什麼東西正在漸漸遠去,以致師弟藍玉問“我”:“你是不是丟了什麼東西呢?那你滿院子尋找什麼?”直到後來有機會有場合適宜吹奏百鳥朝鳳了,“我”這個百鳥朝鳳的唯一繼承人卻記不起來了。這是何等的諷刺啊,這與師傅焦三爺“要將嗩吶吹到骨頭縫裡”,“嗩吶是吹給自己聽的”的訓誡相去實在太遠。我們能怪遊天鳴嗎?能怪這個社會嗎?不能!

當時代的腳步匆匆前進,當一批又一批農村人湧向城市,當假藥假食品充斥了人們的物質生活,那些過分膨脹後的偽文化也流進了我們的耳朵,闖入了我們的視野。然而,又有誰在意呢?就像喪事現場跳脫衣舞一樣,他們的出現,不正是迎合了當下許多人浮躁的心理和叛逆一樣的發洩麼?傳統民間文化何去何從?

「今天你讀書了嗎」葦杆吸水口吹雞毛含水噴木板,這樣收徒,佩服

“那利箭一樣的樂器聲響充斥著木莊的每一個角落。”讀到這一句時,我又想起了前文的一個細節:天鳴和藍玉第一次看到師傅從箱子裡拿出嗩吶那天早晨的大霧,藍玉說的是:“土莊不見了”,天鳴看見大霧,感覺是:“天地都給吃掉了,連站在我面前的藍玉也消失了。一眼的白,那白還泛著溼。我湊近藍玉,他正用兩隻手拼命的撈懸在空中的白,像一隻巨大的蜘蛛,被自己拉出來的絲給網住了。”這是後面細節的伏筆?預示著傳統的鄉村手藝會被洶湧而來的“現代文化”吞噬?事實上,藍玉從離開師傅家那天也就離開了嗩吶,他,還有後來的幾個師兄,也都陸續離開了鄉村,甚至天鳴到城裡尋找“遊家班”成員回鄉錄製嗩吶曲子時才發現,有的因為手指被機器吃掉不能再吹了,有的因為被水泥侵蝕已經曲不成調。

曾經在鄉村只有德高望重的老人仙世才配享用的《百鳥朝鳳》,如今卻淪落成街頭藝人討要生活的嗚嗚之聲。“在閃爍的夜色裡淒涼高遠。”

從這些細節裡,你是否感受到了傳統鄉村文化之美和繼承發展的困惑,以及活生生撕裂般的疼痛?

「今天你讀書了嗎」葦杆吸水口吹雞毛含水噴木板,這樣收徒,佩服

「今天你讀書了嗎」,說來聽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