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读书了吗」苇杆吸水口吹鸡毛含水喷木板,这样收徒,佩服

「今天你读书了吗」苇杆吸水口吹鸡毛含水喷木板,这样收徒,佩服

喜欢肖江虹的小说,不是因为故事情节有多曲折,而是细节,那些故事中的细节。

捧读《百鸟朝凤》,再次被他的细节营造所折服。如果认真梳理一下这篇小说的线索,你会发现,其情节走向是那么简单:曾经神圣的乡村音乐——唢呐在社会变革过程中走向没落的过程。可细节,一个连着一个的细节却那么饱满,水灵灵地在呈现你眼前,带着作者独特的感受,那样诗意、立体,读来让人回味无穷。我甚至认为,《百鸟朝凤》应该算一篇真正意义上的中篇文学散文,其中蕴蓄着诗一样的生活质感,适合品茗一样地慢慢细读。

「今天你读书了吗」苇杆吸水口吹鸡毛含水喷木板,这样收徒,佩服

小说从游天鸣在父亲游本盛的“挟持”下去向土庄的焦三爷(焦家班的班主)拜师写起,开篇就是细节呈现:“过了河,父亲再一次告诫我,说不管师傅问什么,都要顺着他,知道吗?我点点头。父亲蹲下来给我整了整衣衫......看起来藏青色的短衫并没有拉长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日子。毕竟我才十一岁,这个年龄不比衣服,过过水就能缩短或抻长的。”这些细节,使试图掩盖真实年龄让孩子顺利拜师的父亲形象呼之欲出。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唢呐艺人在乡村世界的神圣。

而接下来拜师时焦三爷不苟言笑的“焦黑炭”形象、老烟锅形象、以及他那接收徒弟时接近残酷的考试手段,还有父亲希望焦三爷收下儿子时慌乱中扑了一个狗啃泥,还不忘将掉到水凼里被泡胀了的纸烟向焦三爷递过去......这些。都是通过浸润了作者思想和感情的细节来完成的。

焦三爷收徒虽然严格,但他对徒儿的考试和训练又何尝不是诗意的?用芦苇杆吸水,口吹鸡毛不准落地,含水喷倒三步之外的木板。这些招数看似老土,随手拈来,但你看到之后就会会心一笑,怀疑这世界上真的有唢呐匠这么训练徒弟么?是不是作者根据想象独创的?

「今天你读书了吗」苇杆吸水口吹鸡毛含水喷木板,这样收徒,佩服

在根据本小说改编的电影中我还看到了这样一个细节:“我”和师弟在芦苇荡边的河湾练习唢呐吹奏时被芦苇丛中的鸟叫声吸引,于是扒开苇丛仔细聆听,却发现原来师傅也在苇丛中。师傅将树叶含在嘴里学鸟叫,近处的鸟儿就跟着呼应,师傅还让两个徒儿辨别是哪几种鸟儿在歌唱。这些细节,多么美好!估计这是吴导在导演这部电影前“榨干”作者得到的最大收获吧。百鸟朝凤,在唢呐中应该包括这些声音吧?世界上还有什么音乐,能够比得上这么动听的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呢?

凤凰,在神话传说中就是集众鸟美丽的羽毛演化而来的。因饥荒年代凤凰献出了自己的存粮而救活了鸟类,众鸟感激凤凰而纷纷献出自己漂亮的羽毛,簇拥在它的身边歌唱。小说里,只有真正德高望重的老人走了才配得上吹奏百鸟朝凤这首曲子。这是不是作者巧妙设置的一个隐喻?

「今天你读书了吗」苇杆吸水口吹鸡毛含水喷木板,这样收徒,佩服

认真研读,你会发现,小说中的许多细节,又不仅仅只是细节。更多的细节包涵着作者对这个时代乡村急剧变化中的一些现象的发现、思考和心灵的表达。

当吹奏现场出现了唢呐班以外的“乐队”,当听到那声吉他手调出的通过电流通过喇叭放大了的“砰!”的时候,游天鸣有了一连串的心理细节——

“它的出现让我的梦总是充满了灰色的格调,每一次醒来,我都会双手枕着头想好久,那一声砰为什么在我的梦里不再是乐器的音符,而是极其怪异的幻化成了各式各样断裂发出的声响。譬如我正在建房,砰,房屋的大梁断裂了;或者我刚爬上高大的桑椹树,砰,大树一折为二;又或者我孤独的在一方悬崖下爬行,砰,悬崖张牙舞爪的迎面扑来。”

「今天你读书了吗」苇杆吸水口吹鸡毛含水喷木板,这样收徒,佩服

这又是一个隐喻,预示着传统的乡村音乐心痛的断裂?后来当铺天盖地的金属噪音笼罩了神圣的唢呐声,“我”仿佛觉得有什么东西正在渐渐远去,以致师弟蓝玉问“我”:“你是不是丢了什么东西呢?那你满院子寻找什么?”直到后来有机会有场合适宜吹奏百鸟朝凤了,“我”这个百鸟朝凤的唯一继承人却记不起来了。这是何等的讽刺啊,这与师傅焦三爷“要将唢呐吹到骨头缝里”,“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的训诫相去实在太远。我们能怪游天鸣吗?能怪这个社会吗?不能!

当时代的脚步匆匆前进,当一批又一批农村人涌向城市,当假药假食品充斥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那些过分膨胀后的伪文化也流进了我们的耳朵,闯入了我们的视野。然而,又有谁在意呢?就像丧事现场跳脱衣舞一样,他们的出现,不正是迎合了当下许多人浮躁的心理和叛逆一样的发泄么?传统民间文化何去何从?

「今天你读书了吗」苇杆吸水口吹鸡毛含水喷木板,这样收徒,佩服

“那利箭一样的乐器声响充斥着木庄的每一个角落。”读到这一句时,我又想起了前文的一个细节:天鸣和蓝玉第一次看到师傅从箱子里拿出唢呐那天早晨的大雾,蓝玉说的是:“土庄不见了”,天鸣看见大雾,感觉是:“天地都给吃掉了,连站在我面前的蓝玉也消失了。一眼的白,那白还泛着湿。我凑近蓝玉,他正用两只手拼命的捞悬在空中的白,像一只巨大的蜘蛛,被自己拉出来的丝给网住了。”这是后面细节的伏笔?预示着传统的乡村手艺会被汹涌而来的“现代文化”吞噬?事实上,蓝玉从离开师傅家那天也就离开了唢呐,他,还有后来的几个师兄,也都陆续离开了乡村,甚至天鸣到城里寻找“游家班”成员回乡录制唢呐曲子时才发现,有的因为手指被机器吃掉不能再吹了,有的因为被水泥侵蚀已经曲不成调。

曾经在乡村只有德高望重的老人仙世才配享用的《百鸟朝凤》,如今却沦落成街头艺人讨要生活的呜呜之声。“在闪烁的夜色里凄凉高远。”

从这些细节里,你是否感受到了传统乡村文化之美和继承发展的困惑,以及活生生撕裂般的疼痛?

「今天你读书了吗」苇杆吸水口吹鸡毛含水喷木板,这样收徒,佩服

「今天你读书了吗」,说来听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