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害了孩子的不是手机,而是父母用手机代替自己陪伴孩子。你觉得这种说法对?

黑坑老板的噩梦


我觉得这种说法没毛病!当今社会,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须品。很多时候,离了手机会感觉浑身不自在。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似的。 很多家长说起手机,都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手机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离不开它;要说“恨”,主要是因为不少孩子玩手机游戏上瘾,饭不好好吃,作业也不按时写,家长和孩子经常在家里上演“手机争夺战”。



现在的孩子,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可以不学习,但是不可以没有手机,有时父母多说几句就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来。青少年儿童沉迷于手机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关注。那么,是谁让孩子沉迷于手机呢?我想,造成孩子沉迷于手机的“罪魁祸首”是家长,因为有很多家长“懒”。因为很多家长把自己身为父母的责任推给了手机。

家长的“懒”培养了孩子的沉迷

我们在座公交车,坐地铁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孩子哭闹,为了不影响别人,家长会立刻掏出手机,播放儿歌或播放动画片后塞到孩子手里,这时孩子立马就不哭不闹了。再比如过年过节时,一家人团聚一起,孩子在一起又吵又闹的,父母觉得吵,拿出手机让孩子安静下来。这样的举动比仙丹还要灵验,拿到手机后的孩子会聚在一起熟练的邀约一起打游戏。

曾几何时,手机已经成为了最牛的“哄娃神器”,孩子吵闹时,一部手机就可以立刻让孩子安静,孩子不吃饭时,只要你告诉他,吃完饭后可以玩手机,我相信,孩子吃饭的速度比你想象的都还要快!简而言之,这些原本需要父母陪伴解决的问题全被一部手机就搞定了!

沉迷于手机的孩子正被一点点的偷去健康和学习的兴趣

很多家长习惯拿手机哄孩子,图个方便省事,当然,也有不少家长确实是忙碌中的无奈选择。但是,一时的安逸,很可能换来的是孩子的沉迷。他们或许不知道,孩子在玩手机的同时,失去了什么?

沉迷于手机的孩子首先失去的是健康!现在,很多孩子早早戴上了眼镜,大多都是因为过早接触电子屏幕造成的。因为手机辐射大,画面色彩艳丽,孩子长时间玩手机没有时间观念,很容易让孩子的眼睛产生视觉疲劳。


其次,沉迷于手机的孩子逐渐丧失的是对学习的兴趣。很多孩子自制力不强,沉迷于手机游戏,热衷于手机游戏,渐渐地对学习不感兴趣,越不感兴趣,学习越差,越差越没信心。慢慢的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直至最后对学习完全丧失兴趣。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的未来。身为家长,应该多聆听孩子的心声,把手中的手机放下,多陪陪孩子做一些有益于智力增长的游戏等等。 很多时候有的家长认为:只要人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其实那仅仅只能算是“陪着”。只有父母真正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才能做到细致入微地观察,才可以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

对此,你觉得这种说法对?欢迎各位留言讨论,如有赞同说法请不要吝啬你的点赞和关注,谢谢!


山村老师看教育


害孩子的不是手机,而是父母用手机代替自己陪伴孩子,我觉得这种说法很对。


说件事:前几天和朋友吃饭,旁边桌子上一小孩闹腾,她妈妈和别人聊天,孩子不停的打扰,这位妈妈就拿出手机,给孩子说安静会,别闹了。老老实实作在桌前看动画片吧,孩子拿起手机熟练的打开,播放动画片,然后眼睛盯着屏幕。

这样一来,孩子也安静的看手机了,孩子妈妈和别人也能安静聊天了。手机,成为了哄娃神器,孩子被手机安抚了情绪。

孩子哭闹,无聊,给孩子一个手机,瞬间安静了下来。不是孩子喜欢手机,而是父母把自己陪伴的权利给了手机,让手机去陪伴孩子,自己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想必大家经常看到,好多小孩扎堆打游戏,去餐厅吃饭,朋友聚会,给孩子手机,大人可以不被孩子干扰,又不怕孩子无聊。

所以会有人说,不是手机害了孩子,而是父母用手机代替自己陪伴孩子。如果父母能够陪孩子聊天,带孩子去户外玩,手机只是给大家提供了便利,而不是替家长陪伴孩子。


豆小米妈妈说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政协委员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沉迷手机,是很多家长“懒”。“手机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用手机代替自己。”这种说法没毛病。如今社会,手机已经成了必需品,家里可以没电视,但是不能没手机。

记得我的第一部手机是考上大学后,老爸给买的;可是现在很多小学生都人手一部手机。手机更新换代快,很多家长有两三部,回到家后,自己和孩子分工明确,都埋头在手机里。把孩子交给手机,的确安静又省事儿,可却不知道自己的“懒”给孩子带来了伤害。

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玩手机,让孩子对手机产生好奇。

最近看到一条小视频,一个小宝宝用手机给奶奶打电话,委屈巴巴的对着电话说:“奶奶,你再生一个爸爸给我吧。”,刚开始还以为是爸爸总是打他,要跟奶奶告状。可结果小宝宝说:“这个爸爸老是玩手机,不管我。”。一条小视频的背后却是现实的写照,父母不禁为此感到羞愧。

父母下班回来后,不管是办公、有事打电话还是玩手机娱乐消遣,在孩子眼里,都是“玩手机”,父母的喜怒哀乐都在手机上,那么,试想孩子怎么会对手机不感兴趣呢?归根到底,孩子对手机的痴迷最根源的错在于父母。

家长的“懒”培养了孩子对手机的痴迷。

“爸爸妈妈工作太忙,没时间陪我,只有手机陪伴我。”父母真的就那么忙碌,抽不出来时间陪伴孩子吗?

妈妈,我想听故事,于是用手机讲起了故事;妈妈,我想看动画片,于是用手机找到了动画片;妈妈,为什么太阳总是跟着我们走啊?手机搜索百科……总之,一部手机能解决所有问题,就差没能代替爸爸妈妈生了我。

这背后都是一个“懒”在作祟。吃饭、上厕所、坐地铁、等车任何地点任何场合,都是清一色的低头扣手机。现在的父母怎么了?真的就不能放下手机,给孩子好好地讲一个故事;就不能放下手机,陪孩子玩一场游戏;就不能放下手机,陪孩子聊聊天、说说话吗?

不,其实可以,只是不愿意也不舍得压缩自己的空间罢了,交给手机多省事儿啊。于是现在的孩子就如你所愿,玩手机游戏上瘾,饭不好好吃,作业也不按时做,时不时家里就上演一出“手机争夺战”。

手机可以戒掉,手机带来的危害可以治疗;但父母用手机替代自己错过的亲子时光却一去不复返。

沉迷手机的孩子,原本爱到处游玩却变成了小宅男;原本活波好动,现在一部手机就能躺沙发上一天;原本机灵的眼神变得斜视、近视、散光,早早地架上了眼镜;原本热爱学习的孩子变得沉迷游戏不能自拔。沉迷手机带给孩子的不再是轻松快乐的童年,而是失去健康和学习的兴趣的悲惨童年。

父母同样失去了最珍贵的亲子时间。孩子大一天离父母的距离就会变得远一点,很多事情已经不再跟你说,不再交心不再聊天,宁愿将心事告知网友也不愿对父母提起,这些代沟的形成和疏远,更影响了亲子关系。

手机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用手机代替自己。

放下手机,多一些陪伴。手机是没有温度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需要用心来经营,远不是生他、给他吃穿这么简单。

不要让自己被手机控制,要知道手机再方便,再强大,它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做一个自律、自强的父母,孩子会受益一生。

我是高级育婴师、母婴KOL福林妈咪!原创不易,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您的关注、点赞和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