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和多尔衮,到底谁更适合当大清皇帝?

历史一书生


看一下历史,这两个人略有高下,两人的历史作为因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形势不同而有所差异。

皇太极。改女真为满,定国号为清,所以算是大清朝的开国皇帝。此人少年老成,很小就展现出治家理政的天赋,努尔哈赤曾专门称赞说:“不烦指示,既能赞理,巨细悉当”。24岁任镶白旗旗主,25岁列四大和硕贝勒之一(努尔哈赤所设的议政制度),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袭承汗位,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称帝,国号大清,崇德八年(1643年),猝死于宁锦前线。从历史地位来说,皇太极是大清王朝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均极有建树。

政治上。他通过一系列政治斗争先后罢黜阿敏、代善、莽古尔泰等政敌,改革四大和硕贝勒和八大王(八旗)议政制度,实现中央集权。仿照明朝建立六部两院“八衙门”和内三院等机构,彻底摆脱原来落后的部落体制,国家的政治建制初步形成。

军事上。东降朝鲜、西灭蒙古(察哈尔林丹部)、北抚诸蕃(贝加尔湖一带)、南侵大明,尤其是最后一项,不仅直接打穿了宁锦防线,而且熊廷弼、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孙承宗等大明最后的希望都间接地死在他的手里(洪承畴被俘变节)。在后来的多尔衮面前,只剩下了一道山海关,距离中原花花世界一步之遥。

经济上。他一改努尔哈赤“没了就抢,抢了就跑”的机会主义短视行为,打下辽沈地区以后,他“专勤南亩,以重本务”,完成了从原来的渔猎和抢劫向农耕的过渡,辽东地区的经济和人口慢慢得到恢复,社会逐渐稳定下来。

文教上。提出“以武功戡乱,以文教佐太平”,于1629年进行科举考试,选取满、汉、蒙古生员二百人。这一点意义极其深远,不仅初步完成了对汉族士人的笼络,更和经济政策一起,缓解了满、汉之间因为努尔哈赤的野蛮政策而对立的民族矛盾,让他们在关外逐步站稳了脚跟。

《清史稿-太宗本纪》评价他说: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基本公允。

多尔衮。从生平来看,他延续了皇太极的未竟事业,入关、打跑李自成、迁都北京、平定江南和四川,为后来康熙的统一奠定了基调。他名为摄政,实为皇帝,在地位和对权力的把持上就像霍光,还差点成了王莽,如果他不那么早死的话。

他继承了两宋时期女真人的狡猾: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初二进入北京,下令暂停剃发;五月初四发布谕令,为崇祯发丧三天,用皇帝的礼仪将崇祯重新安葬;七月,废除三饷(辽饷、剿饷和练饷)和一切加派;十月,迁都北京……民心大附。然后,他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展开了他的征服之旅。

他同样继承了两宋时期女真人的凶残:由于钻了大明民变和内斗(包括南明小朝廷)的空子,多尔衮对李自成、张献忠的胜利和对江南的平定显得一帆风顺,这让他对形势作出了错误估计,未开化民族的野蛮凶残终于暴露出来:强制剃发。而且“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这才发现满人的豺狼本性,但为时已晚,再加上整个民族的精气神已经在旱灾、蝗灾、民变以及党争中消耗殆尽,于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多尔衮图穷匕见,又一种文明像米诺斯和巴比伦一样在蛮族的铁蹄和屠刀下彻底沦陷。

可能是天理昭昭,顺治七年,一次意外受伤却让他不治身亡。次年,一种和霍光、张居正一样的政治清算到来,亲政的顺治将毫无知觉的多尔衮削爵、开棺、戮尸。

总体来说,皇太极不仅军事才能很高,治国理政也略有建树。而多尔衮长于打仗和搞政治阴谋,与皇太极相比,则缺乏一种战略高度。所以,如果以当皇帝论的话,显然是皇太极更适合。



彼岸历史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同父异母的兄弟,有传闻说努尔哈赤死时,想传位多尔衮,可那时的多尔衮才14岁,只是展露出了一些军事上的才能。

言归正传,努尔哈赤死后,代善(努尔哈赤长子)联合其子和其他贝勒推皇太极上位,其实也是想把当时弱小的皇太极当傀儡,好掌控后金大权。

代善的长子贝勒岳托和三子贝勒萨哈廉,对诸贝勒大臣说出了拥戴皇太极的原因:“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由于身为长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持,所以众贝勒乃合词请上嗣位”,皇太极“辞再三,久之乃许”,被拥举为大汗。

但是一代雄主就是一代雄主,皇太极在六年的时间里,先后把代善系清洗出朝堂,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的政治局面,把政权抓到了自己手中。

然后在其在位的18年里,派人丈量土地,优待汉人,为增加人口解放部分奴婢,极力学习推广汉族文化,设立汉八旗和蒙八旗,多次打击朝鲜,安稳后方,又屡次入关,掳掠明朝的大批人畜、财物,反间计灭除袁崇焕,指挥松锦之战,消灭了明朝在关外的军事力量。

总的来说,皇太极在位时加强集中了君权,建立起了仿明朝制度,启用并优待汉人降臣降将。军事方面稳固了后方,和蒙古结盟,多次入关抢劫北京周边的财富和人口。

阎崇年先生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中评价道:皇太极12岁丧母,20岁带兵打仗,35岁登极,在位17年,52岁去世,是清朝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皇太极的一生就是四面开拓的一生,用“鹰扬天下”来形容是恰如其分的。其谋略包括精心谋划,继承汗位;一后四妃,笼络蒙古;松锦用兵,精于谋略;设反间计,除袁崇焕等,皇太极心计之深、谋略之高、手段之辣,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再来看看多尔衮,在皇太极死之前,多尔衮一直表现的都只是军事方面才能,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拥立顺治继位其后成为摄政王。1644年捡了惊天大礼包,崇祯被李自成逼死煤山,明朝灭亡,经吴三桂之请,入关打击李自成,1644年五月初二攻进北京城。其把持政权的7年里,主要作为是入关进北京、继承并改造政治制度、重用汉官。但也有过恶政,剃发易服、占房圈地、投充逃人。

多尔衮剧照

清朝真应该感谢李自成,不然估计明朝起码还能再挺10年。


最后来说不可否认多尔衮的政策对清朝都是至关重要的,不然可能清朝只是一个元朝第二而已,但是基础都是皇太极打下来的。如果皇太极能多活10年,我相信他不会比多尔衮做的差,甚至会更好。所以我认为皇太极更适合继续为大清皇帝。


梦回伍千年


这个问题问的是皇太极和多尔衮谁更适合当皇帝,从这个角度看的话肯定是皇太极了。皇帝这个职业可以说处于最顶端了,它对个人能力素质的要求极高,即要有冷静和睿智的大脑,也要有相当高度的大局观,同时对于人性的把握和平衡也要达到很高的程度!对自控力要求更高,只有这样才能把皇帝这个职业做到符合要求。从这个角度看皇太极明显比多尔衮更适合一些,当然多尔衮有他的优点,但他更适合的职业显然不是皇帝。他更适合的职业应该是统帅一方的大将军,运筹维幄,排兵布阵他应该比皇太极做的更好,换句话说他是杰出的战术家,而皇太极是优秀的战略家!这可能和他们的个人性格,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有关。


厚重的历史追记者


看一下历史,这两个人略有高下,两人的历史作为因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形势不同而有所差异。

皇太极。改女真为满,定国号为清,所以算是大清朝的开国皇帝。此人少年老成,很小就展现出治家理政的天赋,努尔哈赤曾专门称赞说:“不烦指示,既能赞理,巨细悉当”。24岁任镶白旗旗主,25岁列四大和硕贝勒之一(努尔哈赤所设的议政制度),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袭承汗位,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称帝,国号大清,崇德八年(1643年),猝死于宁锦前线。从历史地位来说,皇太极是大清王朝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均极有建树。

政治上。他通过一系列政治斗争先后罢黜阿敏、代善、莽古尔泰等政敌,改革四大和硕贝勒和八大王(八旗)议政制度,实现中央集权。仿照明朝建立六部两院“八衙门”和内三院等机构,彻底摆脱原来落后的部落体制,国家的政治建制初步形成。

军事上。东降朝鲜、西灭蒙古(察哈尔林丹部)、北抚诸蕃(贝加尔湖一带)、南侵大明,尤其是最后一项,不仅直接打穿了宁锦防线,而且熊廷弼、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孙承宗等大明最后的希望都间接地死在他的手里(洪承畴被俘变节)。在后来的多尔衮面前,只剩下了一道山海关,距离中原花花世界一步之遥。

经济上。他一改努尔哈赤“没了就抢,抢了就跑”的机会主义短视行为,打下辽沈地区以后,他“专勤南亩,以重本务”,完成了从原来的渔猎和抢劫向农耕的过渡,辽东地区的经济和人口慢慢得到恢复,社会逐渐稳定下来。

文教上。提出“以武功戡乱,以文教佐太平”,于1629年进行科举考试,选取满、汉、蒙古生员二百人。这一点意义极其深远,不仅初步完成了对汉族士人的笼络,更和经济政策一起,缓解了满、汉之间因为努尔哈赤的野蛮政策而对立的民族矛盾,让他们在关外逐步站稳了脚跟。

《清史稿-太宗本纪》评价他说: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基本公允。

多尔衮。从生平来看,他延续了皇太极的未竟事业,入关、打跑李自成、迁都北京、平定江南和四川,为后来康熙的统一奠定了基调。他名为摄政,实为皇帝,在地位和对权力的把持上就像霍光,还差点成了王莽,如果他不那么早死的话。

他继承了两宋时期女真人的狡猾: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初二进入北京,下令暂停剃发;五月初四发布谕令,为崇祯发丧三天,用皇帝的礼仪将崇祯重新安葬;七月,废除三饷(辽饷、剿饷和练饷)和一切加派;十月,迁都北京……民心大附。然后,他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展开了他的征服之旅。

他同样继承了两宋时期女真人的凶残:由于钻了大明民变和内斗(包括南明小朝廷)的空子,多尔衮对李自成、张献忠的胜利和对江南的平定显得一帆风顺,这让他对形势作出了错误估计,未开化民族的野蛮凶残终于暴露出来:强制剃发。而且“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这才发现满人的豺狼本性,但为时已晚,再加上整个民族的精气神已经在旱灾、蝗灾、民变以及党争中消耗殆尽,于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多尔衮图穷匕见,又一种文明像米诺斯和巴比伦一样在蛮族的铁蹄和屠刀下彻底沦陷。

可能是天理昭昭,顺治七年,一次意外受伤却让他不治身亡。次年,一种和霍光、张居正一样的政治清算到来,亲政的顺治将毫无知觉的多尔衮削爵、开棺、戮尸。

总体来说,皇太极不仅军事才能很高,治国理政也略有建树。而多尔衮长于打仗和搞政治阴谋,与皇太极相比,则缺乏一种战略高度。所以,如果以当皇帝论的话,显然是皇太极更适合


知足常乐哥R


皇太极!皇太极一生雄才大略,很多政策,比如同时兼任大汗和皇帝,满蒙一家等,都是影响清朝统治的政策。

多尔衮就是一员猛将,当然打俄罗斯等外国军队很厉害,全中国只有大同总兵姜瓖能对抗,因为姜瓖有王辅臣。但是政策上多尔衮保守落后,若不是顺治,大清就折在多尔衮手下。


童琪雅


首先釆取满蒙和亲的政策,拉拢蒙古人,扩展了满清的北方版图,在北方立住了脚,然后重用汉大臣,招降纳叛,以汉治汉,利用“三顺王

”横扫了江南明朝残余势力,这就是光用武力所难以办到的了!

多尔衮在这方面是欠火候的,这才是皇太极善长的政治手腕!在那个时期是无人能出其佑的!多尔衮不行,崇祯更不行!


金牛角


不管从个人能力、实际效果来看,皇太极都是清朝非常出色的皇帝!


红黑圣西罗


皇太极,多尔衮有些犹豫不决


一米阳光下的小花


我觉得皇太极更适合。


宇海恒星


我觉得多尔衮更合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