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新出手戰略重組 囊入58%股份 央企“重塑”大公資信

蔡越坤

監管給予嚴重警告、要求限期整改的風波過去九個月的時間,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公資信”),這家中國最早批次成立的信用評級企業,宣告一則迅速引起業界注意的重要事項——股權關係及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動,迎來央企入駐。

4月18日,經濟觀察報記者獲悉,央企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國新”)戰略重組大公資信簽約儀式在京舉行。據記者瞭解,中國國新收購了大公資信58%的股份。對於此次重組的原因,中國國新相關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當前,在落實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要求的大背景下,信用評級在風險揭示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為進一步完善運營國有資本的功能,履行央企責任,推動高質量發展,經與大公國際信用評級集團友好協商,雙方一致決定對大公資信實施戰略重組。”

對於中國國新入駐大公資信,一位評級業內人士評價稱:“這次的重組被賦予‘履行央企責任’,可能是服務於國家戰略發展需要,具有高瞻遠矚的意義,或許會重整評級行業運行格局。”

為何收購大公

2018年8月17日,大公資信被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證監會同時給予嚴重警告處分,責令其限期整改,並暫停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相關業務一年。雖然時間已經過去近一年時間,但是監管對於大公資信的處罰力度仍讓行業內人士唏噓不已。

追憶評級行業被監管處罰案例,早年2016年,上海遠東資信評估公司(以下簡稱“遠東資信”)是國內資歷最老的評級公司,誕生於1988年,系中國第一家信用評級機構,一度擁有全牌照。但在2006年“福禧事件”發生後,央行暫停其評級業務,令遠東資信“元氣大傷”。

正當市場人士懷疑大公資信是否將成為第二個“遠東資信”時,中國國新出手了。

據記者瞭解,中國國新為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的兩家中央企業之一,目前形成了“5+1”業務格局,即基金投資、金融服務、資產管理、股權運作和境外投資5大板塊。剎那間,央企中國國新的入駐大公資信的原因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上述中國國新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中國國新十分關注並長期看好評級行業的發展。大公之前所發生問題的根源在於公司的管理問題,而直接原因是沒有處理好評級業務和非評級業務的隔離關係,以及評級公司和關聯公司之前的隔離關係。嚴厲的處罰也展現了監管部門科學監管、營造良好行業環境的決心,這進一步增強了中國國新進入評級行業的信心。

此外,該負責人也表示,作為中國最早成立的信用評級企業之一,大公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形成了領先的評級思想和方法論,而在當前“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大背景下,信用評級在風險揭示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收購大公有利於進一步完善中國國新運營國有資本的功能,履行中央企業的社會責任。中國國新也有能力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運營模式,引領大公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中國國新將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推動大公苦練“內功”,重塑品牌,為市場客戶提供更加優質、專業的評級服務。

九個月的變化

儘管中國國新對於大公資信的前景看好,而且大公資信處罰至今時間已經過去九個月,但是評級業內關於大公資信人員離職、業務停擺的“傳聞”從未間斷。“公司來了很多新員工,都是從大公資信離職過來的。”一位評級機構人士曾對記者表示。

在過去的九個月中,大公資信是否確實業務停擺,其究竟發生了哪些整改變化呢?

大公資信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從處罰至今的九個月的整改期內,大公的工作重心為嚴格依照監管部門的要求逐項進行整改,人員和業務均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不過,從目前的人員和業務情況來看,大公仍然是一家正常經營的評級機構。”

該負責人透露,從人員情況看,相比處罰之前,目前大公的總人數略有減少,這是和受處罰後公司的業務規模相適應的。同時,在經過了九個月的整改後,大公的從業人員結構在實質上得到了優化,其中,從業三年以上的分析師從46人增長到71人,佔全體分析師比例從21%上升到了45%;獲得證券從業資格的人員佔分析師比例從84%提高到了89%;獲得證券執業資格的人員佔分析師比例從17%提高到了23%。

此外,“從業務上看,北京證監局和交易商協會的處罰,並非是停止大公全部業務,而是一年內不得承接新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相關業務和證券評級業務。一方面,大公仍然對900多個主體的約2000多個債項承擔跟蹤評級義務,這方面的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另一方面,在新業務承攬方面,其他不在監管處罰範圍內的評級業務均正常開展,包括主體評級、處罰之前已經在證監會和交易商協會完成註冊並在註冊額度內的續發項目等。”該負責人對記者稱。

關於具體大公資信整改的進度,上述大公資信相關負責人也做了詳細的陳述。其表示:“在過去九個月,公司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整改工作:完善了公司領導管理架構,改組了董事會,重新任命了高管團隊;調整組織結構,保障了評級機構的獨立運營;嚴格按照監管要求終止了部分評級業務;完善了各項業務隔離制度規定;完成人員資質梳理,目前高管團隊、評委團隊、評級團隊人員資質均符合監管要求。”

此外,該負責人稱,在九個月中,公司還優化了評級業務與內控制度,根據監管規則新增制度,並對原有制度根據最新組織架構進行修訂;加強內部控制力度,規範評級作業流程;優化評級信息系統,改進用印審批流程,加強對存檔資料的審核和管理;加大監測力度和結果檢驗,持續改進評級方法等。

計劃“出海”

而此次中國國新控股大公資信或許有更大的野心,對其未來業務發展佈局也做出了規劃部署。

此前,大公資信的股權關係為大公國際信用評級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化行宏良投資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分別持股60%和40%。此次中國國新控股大公資信後,對於股權變動給大公資信帶來的影響。中國國新上述負責人表示,中國國新控股大公資信實現了大公從單一形式股東到混合所有制的轉變,改善了公司的股權治理結構。公司治理結構的改善,是大公踐行評級機構獨立性原則的有力保障。

此外,對於接下來業務開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中國國新也做出了規劃部署。“一方面,大公將會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和行業規範獨立開展業務,在評級業務開展過程中和股東之間實現有效的人員隔離、系統隔離、業務隔離、辦公地點隔離。作為負責任的央企,中國國新將會通過建立科學的公司治理架構規範行使股東權利,確保大公評級業務開展的獨立性,成為行業內支持其控股的信用評級機構獨立開展業務的典範。另一方面,在大公內部,一切評級決策均由信用評審委員會根據評審流程、規則和標準做出,其獨立性得到制度性保障。”上述中國國新負責人稱。

而在我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的背景下,美國“三大”評級機構進入中國市場。2019年1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發布公告,對美國標普全球公司(以下簡稱“標普”)在北京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予以備案。同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亦公告接受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債券評級業務的註冊。

面對外資評級機構入華,上述中國國新相關負責人認為,他們的進入雖然短期內會加劇行業競爭,但中長期來看,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水平,並充分激發國內評級企業的活力和潛力,推動國內評級企業不斷提升評級專業能力、市場拓展能力和國際化水平。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大公將苦練內功,充分發揮25年來積累的技術水平和數據資源,結合自身國際化的經驗,和“三大”評級機構以及其他國內機構共同推動我國評級行業良性健康發展,服務於國家戰略和投資者需要。

同時,中國國新上述負責人表示,中國國新會堅定地將大公打造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評級機構。大公下一步的國際化發展會以契合國家戰略、服務於我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服務於全球投資者的需要、服務於“一帶一路”資金融通的市場需求為立足點。大公將會持續審視國際市場中的機會,適時穩妥地推進國際化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