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嬴荡为什么在洛阳被鼎砸死了?

用户3117789454


如果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中原只是将楚国北上图霸的野心展露无遗的话,那么三百年后秦武王举鼎则是将秦国欲一统天下的野心昭告天下。只是楚庄王到底觉得时机不够成熟而退回楚国,不久之后成为一代霸主,而秦武王则没有给自己退路,直接举起了龙文赤鼎,然后绝膑而死。

秦武王是夹在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之间第二个称王的秦国国君,也是“奋六世之余烈”中的其中一世,但是他的功绩远比上他的死亡来的轰动,实际上秦武王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秦王,也许正是因为野心太大,以至于继位不过四年就因为举鼎而死。但在位时间虽短,却在四年之内做了很多事,足以让他成为秦国历史上了不起的国君。

秦武王的名字为赵荡,是秦惠文王的嫡长子,在秦惠文王去世后继位,孔武有力又野心勃勃的赵荡成为秦国第二位称王的国君,他一继位,第一件事就是驱逐张仪,张仪在秦国历史上算是比较出名的人物,他得秦惠文王赏识在战国时代主张连横策略,不过张仪这个人一贯耍手段,在外威逼利诱其它的诸侯国,他戏耍楚怀王的事情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也正因为如此,张仪结了不少仇家,只是大家都忌惮秦国,不便对张仪出手。

秦武王在继位之前就已经开始不喜欢张仪,更何况张仪的使命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所以秦武王继位后就决定驱逐张仪,张仪自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主动要求去魏国,他用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暂时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接着秦武王为了和天下的诸侯国们区别开来,将相国一职改为丞相,并且一下子设立左右丞相,甘茂为左丞相,樗里疾为右丞相。秦武王的意图非常的明显,即东进,为了稳定各国,秦国和越国交好以制衡楚国,与魏国结好以防止魏韩结盟,与齐国结好以制衡魏韩,在这个过程中,还不忘平定蜀乱,攻打义渠。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在东进的路上没有其他诸侯国横插一脚。

秦武王曾对甘茂说过一句话:“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这实际上就是秦武王问鼎中原一统天下的野心,那么如何才能“车通三川,窥周室”呢?攻打韩国的宜阳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宜阳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一旦占领宜阳,直接就可以进入洛邑,即周天子的根据地。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终于决定攻打宜阳,由甘茂和庶长封领兵攻打宜阳,这一仗并不好打,在最初的五个月内战争处于胶着状态,秦武王甚至一度想要放弃,最终还是坚持下来,继续增兵。公元前307年,宜阳被攻下来,秦军渡过黄河。

秦武王先让樗里疾率领车百乘进入东周王畿洛邑,周赧王赶紧派人迎接,紧接着秦武王带着自己的几个大力士到了洛邑。他此行的目的自然是要让天下之人知道他的野心,遂到周王室的太庙去看九鼎。九鼎传言为夏禹所制,象征九州,是皇权的最高象征,秦武王自然想见识一下。

于是带着身边的任鄙、乌获、孟说就去太庙见到了九鼎,九鼎各有自己的代表之地,秦武王就看到了雍州鼎,正是属于秦国之地,于是他就想将这个龙文赤鼎带回秦国。

秦武王对着身边的大力士们问谁可以举起龙文赤鼎,其他人都表示没有那个力量,只有孟说表示可以,于是向前去举鼎,堪堪举起来,赶紧放下,秦武王看孟说举了起来,一向认为自己力大的秦武王自然不可能输给孟说,于是也去举鼎,并想走两步向众人示威,但就在这个时候,身体的各部分无法承受鼎的重力,遂纷纷崩塌流血不止,就这样,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

秦武王为何被鼎砸死了呢?一方面自然是秦武王自恃力气大,而且想证明自己是配得上龙文赤鼎的,所以逆力而为,身体最终承受不住鼎的力量,所以才被砸死。

另一方面也就是周王朝气数还在,就如同三百年前,楚庄王屯兵洛水,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而王孙满拒绝的那样:“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虽然楚庄王还是呈了口舌之快,但同时也认为时机不对,于是退兵。而秦武王显然心太急了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结果葬送了性命,但他自己早就表示过“死不恨矣”。

倘若秦武王没有坚持举鼎,而是退兵回秦,或许秦国统一天下的时间会提前到来也说不定,而且芈八子即后来的宣太后和秦昭襄王或许就没有机会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痕迹了。


萧晓四姑娘


在古代历史上,不少贵为九五之尊的帝王死法却很奇葩。晋孝武帝司马曜酗酒成性,酒后对宠姬张贵人戏言要废了她。哪知张贵人妒火中烧,晚上与心腹宫女用被子将烂醉如泥的孝武帝活活捂死;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抢了太子宁令哥的女人没藏氏,给儿子戴了顶绿帽子。宁令哥羞愤交加,就把老爹干掉了。而今天我们讲的这位帝王,他的死法也很搞笑。他自信心爆棚,却在玩举重时被鼎砸死,他就是秦武王嬴荡。



秦武王嬴荡的父亲是秦惠文王嬴驷,就是那个车裂商鞅的秦王。更元十四年的时候,四十六岁的秦文惠王去世,嬴荡继位。

嬴荡身材魁梧,可以说是一个彪形大汉。他自小就力大无比,常与人比试角力。他继位后,对一些力量型的英勇武将就很器重。比如乌获和任鄙都是当时秦国的大力士,常和武王玩力气游戏,都位居高位。当时齐国有位大力士叫孟贲,听说秦武王宠信勇士,也投奔了武王,果然也做了大官。

秦武王赢荡年轻力壮,非常崇尚武力。就在他即位的前310年,蜀相陈庄叛乱。前316年,蜀地被秦占有,陈庄被委任为蜀相。六年之后,陈庄杀掉蜀侯,起兵反秦。秦武王马上派甘茂领兵追剿,很快平定了蜀乱。甘茂也被秦武王提拔为左丞相。

秦武王志向远大,一心开辟疆域,问鼎中原。他在甘茂的建议下,制定了联魏伐韩的策略。他首先派甘茂出使魏国,忽悠魏国站队秦国。这样韩魏联盟被击破,赵国也不能越魏援韩,韩国就孤掌难鸣了。


于是甘茂率兵攻打韩国,后武王加大对韩用武,继续增兵五万并派乌获驰援甘茂。前307年,秦军克宜阳、夺武遂,韩襄王只得派使到秦议和。

秦武王崇尚武力,在文治方面也有所建树。他在秦国率先设置丞相一职,任命甘茂为左丞相,樗里疾为右丞相。他修订了田律,大兴水利建设,疏河筑堤建桥,在一定程度改善了民生。

综上可以看出,秦武王在位期间,文治武功都还不错,他还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只不过他的死因有些搞笑,所以他的政绩不为人们重视,而津津乐道他的死法。他是这样死的:

秦军攻下宜阳后,秦武王一时兴起视察宜阳,随后来到洛阳。在洛阳秦武王一行见到了九鼎,当时大力士任鄙和孟贲都随侍。两位大力士都表示无力举鼎,并劝武王也不要去尝试。哪知武王根本不听,一定要去试试。在拼力举起九鼎后,腰带挣断,体力不支导致鼎落砸在腿上。当天晚上,武王重伤不治,年仅23岁。


由于秦武王离奇的死法,他也被描绘成鲁莽好胜的蠢笨之辈。其实秦武王在位短短几年,他知人善任、文武兼修,也有所成就。他举鼎而亡只能说是一个意外。


岁月是一条河流


中国古代帝王中,有很多非正常死亡的,而其中又有不少奇葩的死法,有被戴绿帽子气死的,比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有日夜操劳累死的,比如汉成帝;有做梦吓死的,比如十六国时期后秦的开国皇帝姚苌;还有饿死的,被妻子用被子闷死的,吃错药死的……

而秦武王嬴荡则是奇葩中的奇葩,属于三千一年一开花,三千一年一结果的那种。他是被压死的,而且他创造了一项纪录,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体育比赛中,因赛而亡的举重运动员。

秦武王是个国君,也是肌肉男,更是个大力士,他特别喜欢争强好胜。公元前307年8月的一天,天很热,23岁的秦武王的脑袋比天气更热,他要与某人比赛举鼎。见过作的没见过这么作的,结果,这位九五之尊的国君,举起鼎后,两眼喷血,鼎落下把他的腿砸断了,晚上,这位搞怪作死的国君,就去见了先祖。(洛阳晚报 张宝峰)


洛阳晚报


秦武王嬴荡是比西楚霸王项羽还要神勇的一代猛人。嬴荡是秦惠文王嬴驷的长子,一个胡女所生,由惠文后亲自扶养长大一位王子。因为惠文后无子,所以嬴荡成了惠文后法律意义上的儿子,有了嫡长子的权力。

嬴荡天生神力,酷好兵事,所以少年时代的嬴荡在军队中度过,他的老班长就是赫赫有名的白起,而他的战友则是大力士孟贲,乌获。司马错领兵灭巴蜀,白起、嬴荡等人是排头尖兵,在灭巴蜀的战争中立有军功。



嬴驷死后,嬴荡继承王位,他酷爱兵事,因此把大将军司马错放归老家修养,把搞外交的丞相张仪驱逐出境,他想用秦军强大的武力直接消灭六国,一统天下。掌握大权后,嬴荡派丞相兼上将军甘茂领兵伐韩,打通到周王室的路,他要先灭周王室取德天下共主的名分。


道路打通后,嬴荡亲率大军到洛阳王室灭周。周王室打起了道义牌和感情牌,嬴荡隐隐约约觉得灭周不合时宜。于是他想把九鼎搬回洛阳,命乌获举雍州鼎来威慑王室。结果乌获力绝而亡,孟贲又来举鼎,亦力绝而亡。

这下嬴荡愤怒了,他不好灭周,但鼎也搬不回,秦国的面子就没有了。于是嬴荡不顾老班长白起的苦苦相劝,也不顾群臣的死命劝阻,硬要举鼎明志。嬴荡不亏是天生神力,重达万钧的雍州鼎硬被嬴荡举了起来,但天公不作美,皮带断裂,力气耗尽,鼎砸下来把赢荡小腿削断,流血如注。当晚嬴荡给甘茂和白起传命,王位传给稳重的弟弟嬴稷,因为嬴荡没有孩子,之后溘然长逝!



大秦铁鹰剑士


秦武王赢荡不仅名字起得奇葩,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死得最奇葩的一国之君。秦武王是在洛阳被鼎砸死的,这个死法,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秦武王从小就长得身高体壮,天生神力,很像我们现在的拳击手一样,这样的人,在那个战国年代,身体更加是本钱,秦武王凭着自身身体的优势条件,就喜欢跟人决斗比比力气什么的。



因此秦武王就喜欢与自已身体条件差不多的大力士交往,爱屋及乌嘛,还任命了一些大力士担任秦国的将领,如乌获、任鄙、孟贲、孟说等 ,当然这个用人方针是不对的,只要不触及秦国的利益也无可非议。

身为一国之君,偶尔比比力气,决斗决斗也没什么关系,只要不玩物丧志就行。

秦武王在位期间,还是干了不少实事,如平定蜀地叛乱,攻打韩国宜阳。而秦始皇之死就发生在宜阳之战后,宜阳之战后,秦军攻占了韩国的宜阳,韩王就害怕,与秦议和,献上宝物,然后自已带着一帮勇士前往洛阳。



秦武王为什么要去洛阳?

因为当时的洛阳是周王室所在地,洛阳有周王室珍藏的九个大鼎,象征当时的天下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当年楚庄王向周王室曾经问起过鼎的重量,后人以“问鼎”之意引申有夺取天下的意思,而秦武王正有此意,并且秦武王想带走“雍州”这个鼎,因为秦地属于雍州。

秦武王带着一帮人来到洛阳,当时的周王室已经衰弱得不成样子,实在是无力阻拦,天子周赧王令人带着秦武王观看九鼎,秦武王带着一帮大力士在观看,一时兴起,就问有没有举起过鼎,守鼎的官吏说:每个鼎重千斤,谁能举起?



秦武王就问大力士任鄙和孟贲:你们能举起吗?

任鄙当时就放弃了,说此鼎重千斤,已经超出我的举重范围,我没有能力举起。

孟贲就说:我来试试看,如果举不起,不要怪罪。于是孟贲捆紧腰带,卷起袖子,抱着鼎狠狠用力,只见鼎举起离地有半尺高,孟贲马上就放下来了,而且由于用力过猛,孟贲的眼眶流血出来。

秦武王看到这里,就说:既然你能举起,难道我还能举起吗?于是准备来举鼎。任鄙劝说武王身为国君,不应该举鼎,武王不听。



秦武王走向鼎,想到孟贲能举起来,我肯定不能输给他,我还要举起鼎来走一步,因此武王打定主意举起鼎,鼎也被举起离地半尺,秦武王正准备迈步走,突然力气用尽,鼎砸落下来,砸到秦武王的小腿上,当时血流如注,秦武王昏死过去,到当天晚上,秦武王就因血流不止,气绝而亡,年仅23岁。

秦武王之死,死于争强好胜,身为国君,却做着大力士的事情,却总想着比别人强壮一些,结果却送了命,实在是可惜。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在真实的历史中,秦武王嬴荡,其实是一个十分有作为的君王,可不能被他的名字和影视剧给带偏了!

古时,消遣方式并没有今人丰富,相比于司马遹于宫中摆摊切肉卖酒销售杂货,以收其利;前废帝刘子业命宫女一丝不挂在宫中嬉戏打闹,武王嬴荡的举重爱好已经是很好的了!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于前310年—前307年在位,秦惠文王嬴驷之子,昭襄王嬴稷兄长!

虽在位仅短短三年,但秦武王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功绩显著。

秦武王好角力,也就是跟人比力气,因此,许多大力士受到其宠爱,如孟说,乌获等人!

有一种说法说,说秦军攻伐韩国得胜,直入雒阳,周赧王派遣使者在郊外迎接秦军,武王见周王的九鼎甚是喜欢!


武王周览了一回,赞叹不已。

鼎腹有荆、梁、雍、豫、徐、扬、青、兖、冀等九字分别,武王指雍字一鼎叹曰:“此雍州,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耳。”

周王大惊,九鼎总不能真的送给嬴荡拿走吧,于是有周室大臣使了个心眼,说如果能举得起来,就可以带走!

于是,秦武王与孟说较劲,举“龙文赤鼎”。

可惜武王并非项羽那般天生神力,结果两眼出血,失手将胫骨折断,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汶与川


一哥“俗人读史记”之——

莽撞之人不乏睿智

历史长河中玩物丧志、声色犬马的君王不少,风花雪月、吟诗作赋的君王也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举也非项羽一人,秦武王也算一个,为后世留下孔武有力、孔武好戏的谈资,做了莽撞君主的代言人,其实拨开迷雾,还原历史碎片,好象也不全是啊。

《史记-秦本纪》载“惠王卒,子武王立。韩、魏、齐、楚、越皆宾从。武王元年,与魏惠王会临晋。诛蜀相壮。张仪、魏章皆东出之魏。伐义渠、丹、犁。二年,初置丞相,醿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张仪死於魏。三年,与韩襄王会临晋外。南公揭卒,醿里疾相韩。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魏太子来朝”。

一看这个武王“上任三把火”,一把火“与魏惠王会临晋”。这个武王是惠文后所生,惠文后是魏公室之女,应为魏惠王之晚辈,要知道这个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可是个长寿之人,于秦孝公之前继任,而此时秦已历三代矣,一个老人与一年轻有力的后生晚辈会盟,不单是国力的此消彼长,也是年轻的秦武王已经看透,山东六国的合纵(合众弱敌一强)之策已是穷途末路不堪一击,而此时秦国虽说一国独超,然齐、楚及远离中原的越都还有相当实力,吞并六国之时未到、之势未足,连横政策仍有其存在价值,武王此举一是化解了新上任之危机,二是连横政策扩大到魏,更加孤立了赵、韩、燕诸国,无力与之争锋。二把火“诛蜀相壮”,“伐义渠、丹、犁”。安定了后院、粮仓。三把火“张仪、魏章皆东出之魏”。这个后人多有非议,说是二人恶了武王,或说朝野有人抹黑告状,实哉是此二人此时留秦已无用途了,其纵横理论也已随着秦国超级大国地位的巩固而失去了意义,而武王虽说莽撞而只是礼送出境,也不失仁义啊。

二看这位武王的文韬,一是与六国有区别,置丞相,且左右制衡,预防权臣独大;二是连魏国、臣韩国,让秦国重臣相韩;三是远交齐策不变以制魏赵燕,远交越国以夹制楚国,整个国际秩序以秦国为主设局。

三看这位武王的武略,一是果断平蜀乱、伐义渠、丹、犁,巩固后方稳定;二是伐韩以示牛刀,虽说军事上相对而言是一次冒险行动,但有连魏之政治外交于先,武王自信赵魏不敢插手,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终下宜阳而置三川郡,开始了远交近攻的统一步伐,即后世范雎所言“得一寸、王之一寸也”;三是敢于在天下老大面前作秀,楚庄王问鼎为霸业,而这位年轻的武王敢于举鼎以图天下啊。

看来,这位年轻的君王是位莽撞外表下的睿智之人啊。





一哥于一


秦武王嬴荡,不但名字霸气,而且孔武好戏、力大无比,就连死法也很与众不同。众所周知,秦武王嬴荡是在洛阳周氏宗庙里面,因举大禹所铸九鼎之一的雍鼎,导致小腿被砸断后气绝身亡。秦武王的这一举,盖住他当政四年的所有功绩。

秦武王究竟为何要在洛阳举鼎?我认为原因不外乎于三点:首先,到周王朝的国都洛阳去看看,这是嬴荡从小的梦想,也是他征服四方的梦想;其次,秦国攻取了宜阳后,秦武王为了彰显秦国的霸气与实力,表明统一天下的愿望;最后,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秦武王年少轻狂,喜欢武力爱玩耍。

我们只知秦武王举鼎的故事,被认为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代表,而往往忽略了秦武王是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君主。举鼎成立秦武王的标识,而他当政四年的作为却被人们忽视。秦武王是一个怎样的秦国君主?

秦武王,名荡,意为荡平中原之意,秦惠文王之子。嬴荡少年时,身体壮硕,长的人高马大,力气自然远大于常人。他经常结交一些拉力士或摔跤手,进行切磋比试。但嬴荡的梦想并不是要当大力士,他心理清楚自己将是秦国后来的国君。

嬴荡的梦想就是荡平天下,有生之日能踏足中原一统天下。公元前310年,嬴荡即秦王位,是为秦武王。秦惠文王希望嬴荡能荡平天下一统中原,实际上嬴荡也没有辜负父王的期待。嬴荡在位期间,平定蜀乱、设立丞相、置设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攻克宜阳。因此,嬴荡并不是只做了举鼎一件事。

公元前307年,赢荡23岁,他的目标瞄准了宜阳,在大将甘茂的“鼓舞”之下,嬴荡采取与魏国联手的策略,打了五个月之久,硬是没把宜阳攻下来。嬴荡觉得这样耗下去不行,而且还要担心赵国的偷袭,于是想退兵,最后还是甘茂,嬴荡在甘茂的刺激下,派大将乌获增援,一举攻克宜阳。

这一仗确实打的不容易,秦军攻克重镇宜阳,可直接威胁中原。秦武王生平第一次踏上了中原的土地,此时正是显示我大秦实力与威严的机会,于是带着一干人等,其中就有任鄙、乌获、孟说等大力士,浩浩荡荡来到周天子所在地洛阳。

周赧王正要派出相关人士来迎接秦武王时,但被秦武王赢荡拒绝了,嬴荡径直走向周王室的太庙。嬴荡要去太庙祭拜周王室先祖吗?当然不是,他惦记的是太庙中大禹铸造的九鼎。九鼎是王权的象征,嬴荡要去见识一下九鼎的容颜。

嬴荡进入太庙后,绕着九鼎转了一圈,最后停在了雍鼎跟前,他转身对孟说讲:“这雍鼎就代表我们秦国,你可否将此鼎举起?”孟说回答说:“臣只能去试试,并无十足把握举起。”孟说是大名鼎鼎的大力士,运了一下气,硬生生把雍鼎提起来半尺多高,然后重重地砸在地上,之后几近瘫状。

赢荡看完后,说:“我来试试!”有人急忙出来阻止,认为危险太大,是有不妥。赢荡既然来了,不举都不行了。他不顾别人的劝阻,用尽全力将雍鼎举起,此时扔下去并无大碍,但嬴荡为了进一步显示自己的力气,结果走了几步,失去重心,雍鼎落下重重的砸在他的腿上,耗到晚上,终因伤重不治。

就这样,23岁的秦武王赢荡被鼎砸死,他的梦想、宏图伟业终因举鼎而结束。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今日死于洛阳,虽死无恨!”赢荡去世之后,周赧王很伤心,送来棺椁,还亲自前来吊唁。嬴荡举的鼎叫“龙文赤鼎”,重量应该在200公斤以上,确实不少常人所能举起的。


野史也是史


秦武王的死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必然性是秦武王自身性格导致的,而偶然性则是他在洛阳被鼎砸死是个意外事故。


公元前331年,秦国一代英主惠文王去世,长子嬴荡即位,是为秦武王。秦武王天生神力,生性好斗,十分喜欢与他人角斗,比谁的力气大,这性格让他在继位后也十分重武好战。

秦武王的重武好战体现在哪呢?比如他十分重视有勇力的人,曾一度招募天下间的勇士为自己所勇,齐国大力士孟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去了秦国,并通过了秦武王的考核,成为了大官。而乌获、任鄙两位本国大力士也是受到了秦武王厚待,身居高位。

秦武王十分有野心,即位不久就要攻打韩国重镇宜阳,以便东出大计,他不顾樗里疾反对,派甘茂伐韩,在刚开始时战事不利于秦,甘茂用了近半年时间也未能攻下宜阳,于是秦武王增兵五万,加乌获前往助阵,甘茂用自己家财赏赐部下,令秦军实力与士气都大增,最终攻克了宜阳。


攻克宜阳后,秦武王野心勃勃,已有了问鼎中原之意,于是命樗里疾先去了周畿王都(洛阳),随后秦武王自己也到了周王畿,在周王畿秦武王看到了象征天下的九鼎,想起了曾经的楚庄王问鼎中原。

他知鼎代表天下,举起来就代表举起了天下,这激起了他内心好斗的欲望,于是他与大力士孟说约定比赛举“龙文赤鼎”,龙文赤鼎即代表秦雍州的那个大鼎。但不幸中途出现了意外,举鼎时不小心鼎脱手了,砸断了自己的胫骨,到了晚上终于撑不住了,最终气绝而亡,年仅二十三岁。武王死后,樗里疾将与武王比赛的孟说给五马分尸,并灭了其全族,但也于事无补。


秦武王在位三年,秦国在他的治理下还是很不错的,既有文治也有武功。若是没有意外,他也会是一位明君,政绩不会在他弟弟秦昭襄王之下。


夏目历史君


秦武王嬴荡,他不作死也就不会死了。

他狠狠地作了一把自己,结果就在周围臣子的恭维和诚惶诚恐中死了。

虽然秦武王23岁就死了,但在在位的三年时间里,他还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主,沿着前几代秦王的路线,对外征伐,开疆拓土,革新朝政,注重各种水利、道路、桥梁、堤坝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有一定作为的。

嬴荡力气特别大,历史记载是“天生神力”,各种和人比力气的事儿他都玩的不亦乐乎,不管是和别人扳手腕,还是举石头,拉强弓,他都不在话下。

他还广募天下壮士,只要是力气大的能被他看上的,都能做官,其中当时有三个著名的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都当了秦王身边的高级将领和官员。

除了朝政事务,只要闲下来,秦王就和这几个大力士钻研各种比力气的事情,玩的很嗨皮。

公元前307年,嬴荡带兵出征韩国,这就路过了周天子栖身的洛邑,秦军占了洛邑边上的宜阳,随后,秦国大军就围住了洛邑。

随后,嬴荡得意洋洋地走进洛邑,在周王的宫殿前耀武扬威,嚷着要周王拿出九鼎来看看。

关于这九鼎,当年天下九州献上无数青铜等金属,最后浇筑成9个大鼎,每一个鼎代表一个州,分别刻上了荆、梁、雍、豫、徐、扬、青、兖、冀字,上面有各州的山川地形人文等图案,这象征着周天子的权力,非常重要。

当年,楚庄王曾经牛逼哄哄地向周王的使臣王孙满询问大鼎的重量,被王孙满嘲笑了一顿,不得不扫兴而走,当然,楚王确实狂傲过了头,这毕竟是代表周王室权威的器物,楚王的询问非常不合礼仪。

当年,如今已是战国末期,如果说300多年前周王还能说得上话,那如今的周王,只能栖身于小小的周国里,论领土面积不足秦国的一个郡县,力量微薄,但好歹还挂着天下共主的名头,嬴荡要举鼎,还是有些过分的。

当然周王对此也无可奈何,嬴荡一定要举,就随他去吧。

嬴荡带着任鄙、乌获、孟说等一般武将文臣就进了洛邑,周天子则带着群臣来迎接。

秦王直接奔向周天子的太庙,去看看那仰慕已久的大鼎。

嬴荡将大鼎一一端详,然后,看到了一个“雍字”大鼎,就对着看守太庙的官员说,这鼎是雍州的,也就是我们秦国的地儿,我得把它带回去。

官员大惊,说万万不可,而且这个鼎有千钧之重,无人能举。

嬴荡就不高兴了,就问随行的三个大力士:你们谁能举起此鼎?

三个大力士面面相觑,最后只有孟贲自告奋勇,结果试了几次,就是举不起来,由于用力过猛,连眼珠子都差点裂开,眼眶流血。

秦王大怒,下面这帮子大力士,简直庸才,他决定亲自举鼎。

他这个决定把一帮子大臣武将都吓坏了,赶紧跪求:大王乃王者之躯,大王安危乃关系国运,万万不可。

秦王更怒了:你们这帮家伙看不起我?老子偏要举起来给你们看。

秦王大吼一声,将鼎举起约一二尺高,但他还不满意,非要走上几步。

结果刚走一步,手上已经没力气了,大鼎轰然倒地,砸到了他的腿脚,导致胫骨断裂,瞬间鲜血横流。

秦王没熬到半夜,就去了。

谥号“武王”,年仅23岁。

而带头举鼎的孟说,被秦国政府追究责任,判了个五马分尸,全族被诛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