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儒学来治国平天下,对于中华民族是福是祸?

小小嬴政


首先,儒家思想只是中华文化历史上众多思想体系中的一种,仁义道德孔孟学说对于个人修为还是有一定作用,并非一无是处;

其次,如若将其一味吹捧、抬高到举国独尊的神明地位,则是极端异化盲目迷信了。诚然儒家思想对国家管理(统治)、和谐维稳有教化作用,但双刃剑的另一面,同样对社会阶层固化、扼制创新思想(僵化)起到极大的反作用。

(以上观点应有无数事例可举,怒不展开)

试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国际歌的歌词内容,是否最集中代表体现了中国人民和全球人类最崇高最神圣最先进的力量、思想?

再问:那歌词里可曾有一丝一毫的儒家思想?!


JRTTZJM


用儒学来治国平天下的结果,还用问吗?我们难道不是一个经典案例吗?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和二百多年的美国文化对比一下,难道还不清楚吗?

三纲五常🆚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看看我们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名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照一下镜子,看看别人,再瞅瞅自己。不要再盲目自大,不要再吹嘘拍马,正视事实。历史洪流,不可阻挡。夜郎自大,徒留笑话。


用几千年,无数代的中国人来证明一个如此简单的道理,难道不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你说是福是祸?


金色五菱超级大面包


中国两千多年历史已经有力证明:儒家思想是用来强化封建独裁专制服务的,是扼杀民主的有力工具。由于它的存在,思想文化领域也仅存一个声音,不能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局面。

儒家是打着孝道来达到其专制之目的的。其孝道有两层意思:

1.父母养儿女,儿女必须敬重并赡养父母。这是万物之通性,人之天性。

2.封建统治者重视的是第二层,父母养儿女,儿女必须无条件服从。不论父母是智是愚、是对是错,必须无条件听从去做。反对就是忤逆不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基于这种孝道,不仅通过书籍、学堂、民瑶等等从思想上,对人从小到大进行灌输洗脑;还有乡规族律道、德规范方面加以维护。一切的目的就是要人们从小就养成绝对服从、不争辩的习惯,好让他们做个不问政治的顺民、忠官。

这样子,政治上皇帝一言九鼎、错了也是对;另一方面政令只利上层不利人民,也不会有人敢议论、反驳,大臣更是基本上没反对的。结果遇上明君则兴,遇上昏君则衰、亡。在思想文化界更是一个声音,非儒则打压,造成了思想界没有有创见的、著名的思想家。即使王阳明也属儒家的派系,王阳明否定孔子的“格诚致物”,提出“知行合一”学说,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封建统治者之所以推崇儒家思想,正是为了加强专制独裁统治、扼杀人民参政议政、禁止不同言论之目的。朱元璋更是将孟子像移出孔庙,不准人们祭拜。就因孟子说过有利民主的话:“民为重,君为轻,社禝次之”,孟子只是说政策要以人民利益为重,还并没有提出象西方国家人民参与政策讨论的那种民主。可见儒家思想的真面目,正是当初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默百家”的初衷,经历代不断完整成了封建专制的一把利刀。它绝不能代表中华文化之正宗,中华文化是《易经》,《易经》的道理是万物共存、皆有利弊、有错则改、无则勉之。

如今的百姓,只被儒家思想书籍上的文字词语所迷惑,而忘了正是儒家思想的专制,才使中华文华发展停滞,更阻碍历史文明、民主的进步,使中华民族从领先世界,不知不觉衰退的历史。


观妙观徼


儒家文化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它的最大优点就是便利封建皇帝对人民的绝对统治。但它的弊端很多很大。首先奴化人民的思想,扼杀人民的创新观念。妄图千古一帝,天不变道亦不变。其次儒家思想治内内行,对外外行。几千年来多次受到外来势力的入侵。总是一败涂地。近代五四运动打倒了孔家店,毛泽东思想引领我们䇄立世界之林。现在有人又提出用儒家文化治国,这是一种倒退的思潮。

当然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儒家思想,因为它之中包念着一些科学的治国理念和人文道德,我们只能批判的继承发扬,不能全盘照搬,否则历史就会倒退!


泰山0316171918


儒家崇尚不平等,说的一针见血。等级分明,下级无条件服从上级,不遵守这样的规则就要被绳之以法,或遭人唾骂鄙视,非常利于统治者管理,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受统治者大力推崇,并强制实行,科举考试必须以儒家经典为主,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以儒家思想为准,每个人想要出人头地都必须好好学习儒家思想。导致儒家以外的哲学思想发展受到限制而停滞,中华民族的思想认识受到严重束缚,得不到改进和创新。在儒家思想下把一切不平等均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反抗意识,每个人都变得麻木呆滞,习惯于在上级面前点头哈腰和下跪,唯唯诺诺,唯命是从,习惯于巴结讨好上级,在儒家思想下腐败是不可能杜绝的,而纵观历史上朝代衰落都是腐败造成。儒家思想不除亡国不远


stone8265132


孔孟之道是标准的奴役人们的思想的舆论工具。让广大人民群众老老实实的接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安安稳稳的接受地主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历史上中国人民多次受到外来的侵略。特别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中国劳苦大众受孔孟之道影响太深。对外国的侵略者逆来顺受。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痛批了孔孟之道,让全中国人民认识到了孔孟之道对中国人民的危害有多大。孔孟之道是儒家思想,是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它侵蚀着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人们的先进思想。它让人们因循守旧,不敢迈出前进一步。因此,孔孟之道只能让文化倒退,让社会复僻。让人民甘当奴隶。孔孟之道可能符合极少数人的利益,广大的人民群众现在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主人翁。决不答应孔孟之道死恢复燃。


趙烽钦


中华文化文明悠长,正是因为又了儒教思想传统文化,才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辉煌历史。儒家讲君君臣父父子子,夫为妻钢,子善父慈,否则有粮无礼仪孝悌,住在深宫皇庭中,也会无供养而饿死,春秋战国五强之一的晋文公,就死于饿死,礼崩乐坏可见一斑。基与此,孔子才制定规划了儒家思想的行为规范,和人臣礼仪,和为贵,与人为善,少有所教,壮有所为,老有所依,才是儒家思想的精典核心价值观所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华民族历史上传承了三千多年的礼仪文化,确毁灭于一九三O年左右的世界性女权运动,千年的贞妇,贞烈碑不见啦,女人的三从四德败亡啦,古代的女人相夫教子,侍候老人里里外外上得庭堂,下的厨房,那个女子不是貌美如花🌸,似小鸟依人,温柔可爱😊,令人心迟神往,没有了传统文化的约束,男人们心🌸啦,女人们翻天了,个个向只母老虎🐯,河东狮吼,敢休丈夫了。所以时到今日有许多俊男靓女们,互不打扰,各找各妈,男人们娶不起妻,买不起房,工资待遇低,心态爆炸,成了丁克一族,宁可与猫狗大战拈合,也不愿作贤妻良母,四十多年的经济飞速发展,和文化入侵,覆灭了儒家思想的精华液力,衡量人不以道德规范为大道,疯男烂女的一改郎才女貌,以德才兼备为准,雕钻克刻的以金银美宅,汽车存款,权视衡量着面前的一个个轻年才俊,在北上广,房价那么高,年轻人怎么娶妻生子,按现价一个上海小伙子要结婚,得存300年现金,才能结婚生子买房有车,有存款,三百年是乌龟王八蛋吧,坏了死了烂了,毁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之初性应善,多学点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四书五经,好好教育批有良心有美德,有爱心的时代新人,儒家文化底蕴不能丢,与时俱进,去其糟粕,采其精华,共创伟大文明和谐的太平盛世家园。


94310417小云


看了很多网友回答的观点。很多人搞不清什么是“儒家”“儒教”“儒学”我看儒家被批评主要地方有三个方面。

儒家=儒学≠儒教

统治者+儒学=儒教

我先讲一个故事吧!

在大自然中有一块玉,洁白无瑕,珠圆玉润。后来被一个人捡走了,这个人用巧夺天工的手法把这块玉雕刻成一个夜壶,流传下去。他的子孙在使用这个夜壶的时候感觉不是那么顺手,就进一步修改。就这样本来一块原始的玉被雕琢了他们需要的一个夜壶。

一、孔孟之道教化人性软弱,使人失去尚武精神。

二、孔孟之道为了迎合统治者愚民而产生的利器。

三、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落后其根源是大行孔孟之道,儒家负主要责任。

其实这样说是非常极端的,甚至说是十分无知幼稚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就以上三个观点逐一分析。

孔孟之道真的教化人软弱吗?


事实是恰恰相反的,孔子宣扬以牙还牙,以直抱怨。网上说的孔子曰:“以德报怨”其实是断章取义,掐头去尾的说法。以德报怨后面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才是完整的一句话。孟子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千万人吾往矣”明明是一种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含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完完全全上教化人尚武又正观的思想。不知道为什么孔孟之道变成了一些人口中的软弱学说。其实我这样说也是比较片面的。容我下面细细道来!

孔孟之道是为了迎合统治者愚民的学说?

这样说就大错特错了,应该说是统治者阉割后的儒教是愚民的学说。儒家所遵循的“仁”和三纲五常,人伦道德,以和为贵恰恰是社会安定的思想。而专制统治者恰恰看中了这一点把原始的儒教一步步阉割完,成为了愚弄民众限制思想的利器。这一点清高宗乾隆皇帝是集大成者!

而在西方思想战场,西方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泰一直尊崇儒学,利用儒学抨击神权君权。儒家里本来就讲到“民重君轻”这一点不知道专制统治者是不知道还是选择性忽视了。所以儒家只不过是被专制统治者先一步利用,又经过“汉罢黜百家”晋广陵绝弦“隋唐科举取士”“宋重文轻武”“朱子存天理灭人欲”“明八股取士,堂杖大夫”“清大兴文字狱”之后一步步,一点点阉割完之后的儒家。成为了儒教。这是不完美不道德的儒教,却是专制者最喜欢的儒教。经过一步步阉割后的孔孟之道成为了统治最喜欢最愿意推崇的孔孟之道!

(纠正图片错误;客观上说开启官方文字狱先河的是宋苏轼的“乌台诗案”)

儒教应该是近代落后的责任吗?

近代落后的根源是必然的。清朝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统治制度的集大成者,清朝君主总结历朝历代的教训,得出了前朝所没有的经验。封建制度在明清时达到顶峰,其中的代表就是万历皇帝和乾隆皇帝。

那么这么先进的制度为什么造成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局面?

其中鸦片战争就是最好的解说列子!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两千年封建统治和人类历史最大的变革“工业革命”的撞击。(就是现在我们还在享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西方造物者缺乏原料产地,更缺乏销售市场。对偌大的东方市场早已垂涎已久,但自给自足的清国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加上清朝的海关贸易被广东十三行所垄断,巨大的经济贸易差是促使了鸦片战争的提前。

林则徐虎门销烟正给了日不落帝国一个理由,他们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让一直白银东流的局面变成了白银西去!这些是历史发展的洪流,是中国两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完全败给了近代工业革命的结果!这一点甩锅给儒家真冤!


宋之前儒家尚且能有更加开明的观点,孟子的:“王道民贵而君轻”统治者尚且可以接受,唐太宗李世民著名的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最直接列子!

但宋之后,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了他心目中的儒家,繁生了统治者之前没看到的“儒家”。就是我们说所的儒教。这种被曲解的孔孟之道,被阉割完后的孔孟之道专制统治者越用越顺手。自此这种儒家学说完完全全沦为专制统治者的愚民利器。

明清时期是中国皇权专制制度的巅峰,明太祖朱元璋采取八股取士,把限制思想的这个圈子进一步缩小,这时候的孔孟之道已经完完全全的是统治者愚民的利器了。清时大兴文字之狱,文人士子无不战战兢兢, 这时候的文人那已经跪在地上的膝盖又被镶嵌上了一颗铁钉,国人的思想完全拜倒在了统治者的皇裙之下!

但汉之后掐头去尾的儒学和宋阉割后的儒学也并不是没有优点。首选它讲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仁政和贵。这一点恰恰保护了历代王朝更迭初期的天下百姓。不然改朝换代后没有主体思想还要一步步探索,受苦受难的终究是黎民百姓(具体参考文革)。就连现在我们所遵守的道德主体观点还是在儒家的影响下进行的。

统治阶级对儒学的态度就是

民贵君轻,不利于统治者,删掉。

虽千万人吾往矣!不利,删掉。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利,曲解。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不利,改为了诗、书、礼、乐、易、春秋。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本意为:不会因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罚,也不会因为庶人社会地位底,就将他们排除于礼仪之外。

对统治者不利被曲解为:庶人没有资格受礼遇,大夫拥有特权不受刑。

新儒学

但是类似于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这些的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全盘接受,更不能以偏概全的一杆子打死,还是那句话取其精髓,弃其糟粕!

国父孙中山和梁启超先生反思古代儒教后慢慢发展成现在的新儒学其实是在恢复原始儒学,让孔孟之道恢复本质,在孔孟之道中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推崇儒学,联合国里也镶嵌着儒家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我们老祖宗留下的精髓不要被我们完全抛弃。我们以史为鉴,举一反三,总结经验,知耻而后勇!希望孔孟之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向世界亮出的一张让中华儿女骄傲的名片。而不是哗众取宠分子口中的“误我中华两千年”的歪门邪道!

如有误笔,烦请斧正!


济州府一户侯


看来你还戴着大学副教授的头衔,不愧为高知,为了维护儒家的正统,不惜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居然大骂否定儒家文化作用性的评论者,其斯文已扫尽。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儒家文化更是如此。值得所有有识之人参与研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否认,儒家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确实起到了历史性的决定性的作用。为维护封建宗法社会的长期延续确实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但从人类社社会发展到今天来看,儒家思想确实又楚锢了人们开拓创新的思想,特别在历朝历代统治者采用唯我所需的文化传承中,为了维护统治者利益,采用实用主义思想,塞进不少私货,以达其统治愚弄老百姓之目的。所以,在传播儒家文化时,确应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方不失其明智之举,否则则大错特错了。


沐川华风



用儒家思想治国,对中华民族来说是福。因为

儒家文化是古今中外最先进的。在各个方面,领先世界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在抛弃儒家思想的六十年前,中国成为炼狱——人整人、人治人、人吃人,泯灭人性。

先说儒家思想的理论。

一、祖先崇拜。

与西方文化崇拜上帝完全不同。中国人崇拜的是自己的祖先。包括中华民族的祖先三皇五帝,尧舜禹汤。以及本宗族的祖先。

二、亲亲之爱。

儒家的道德核心是亲亲之爱:父母有慈、儿女有孝,丈夫有情、妻子有义,兄长有爱、弟妹有敬。此为私德。 此外还有公德:见利思义,君子救急不救贫。与人方便,遵守公序良俗。

三、珍爱身体和生命。反对妇女缠足和隆胸整形手术。

孔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吕氏春秋·孝行》与《礼记·祭义》中,都记载了乐正子春的一则事迹:乐正子春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人问其故。乐正子春曰:“吾闻之曾子,曾子闻之仲尼: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

无论是昔日的缠足。还是今天的隆胸整形手术,都违背圣人之言,违背儒家思想。

四、宪政。

孔子曰:君君、臣臣。首先,以君道的标准约束君主。然后,再以臣道的标准约束臣子。就是以礼法把权力关进牢笼。而人民却拥有广泛的自由——礼不下庶人。今日谓之宪政。

五、法治。

立法为民——奉法以利民。

司法独立——孔子批判君主折狱无论,以意为限。反对君主钳制司法。

疑罪从无——孔子曰:大辟,疑,赦。五刑,疑,赦。孔子提出的疑罪从无,利于被告的无罪推定论。比古罗马领先了五百年。 比西方法治思想的奠基人孟德斯鸠领先了1800年。

不罪无辜——孔子修订的《尚书》有云: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人类法治思想的鼻祖不是孟德斯鸠,也不是古希腊罗马的某位先贤。而是圣人孔子。

六、言论自由。

《左传》中,有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 子产执政后,国人在农闲时,常聚集在乡校谤子产之政。有人建议毁掉乡校。子产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应放开言论。对于人民的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孔子闻后,盛赞子产大仁。

七、民主。

儒家的最终政治理想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鳏寡孤独皆有所养。世界大同。

八、诛杀暴君,造福于民。

法家认为臣民是国君的狗奴才。韩非谓之:从主之法,顺主之为,专心于事主者,为忠臣。 韩非子还提出三纲理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韩非子还提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张——主而诛臣,焉有过!

而儒家则认为,把人民当奴才的暴君,必须诛杀。孔子歌颂汤武革命(革命一词,最早由孔子提出),孟子歌颂汤武诛独夫。

九、宇宙并非上帝创造,而是由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产生。孔子谓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十、中庸。

中庸者,以中为用也。处理事情恰到好处,不走极端。

1、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2、刚柔并济。

3、一阴一阳之谓道。

4、既认识到欲望是万恶之源。又认识到欲望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既不灭欲,又不纵欲。而是提倡适欲、节欲。

5、教育子女,也不能走极端。要疏与堵并用。

6、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7、既珍爱生命。在面对大义时,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十一、其他。

1、鬼神观。敬鬼神而远之。人死为鬼,圣贤死为神。神没有创造人,反而是人创造了神。

2、对于不同文化思想的态度,求同存异。

最后再说儒家思想是如何运用于司法实践的。

儒家提倡立法为民、司法独立、疑罪从无、不罪无辜。在此,只谈儒家的疑罪从无。

孔子向弟子仲弓教授法治思想时,曾引用《尚书》之言:“大辟,疑,赦。五刑,疑,赦。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其依据是“死者不可生,断者不可续”,所以在审案时要“求其所以生之,不得其所以生,乃刑之。”孔子疑罪从无的法治主张,客观上也体现了儒家对最基本人权——生命权的尊重。与法家“刑用于将过”的宁枉勿纵主张针锋相对。

儒家疑罪从无的主张与当今社会有一次剧烈的碰撞。

1994年,聂树斌因自行车颜色与罪犯相同。被判处强奸杀人罪。1995年被枪毙。 1996年,中国修改《刑法》。证据不充分时,法院应当对被告做出无罪的判决。 2005年,真凶王书金承落网。2013年9月27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王书金非聂树斌案真凶。2014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聂树斌案进行复查。2016年,山东高院宣判聂树斌无罪。

与之类似的还有呼格案。 1996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毛纺厂年仅18周岁的职工呼格吉勒图被认定为一起奸杀案凶手。案发仅仅61天后,法院判决呼格吉勒图死刑,并立即执行。2005年,内蒙古系列强奸杀人案凶手赵志红落网。2014年11月20日,呼格吉勒图案进入再审程序。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院宣判呼格吉勒图无罪。

聂树斌和呼格最终被宣判无罪。是儒家的疑罪从无代替法家的宁枉勿纵。是中国法治史上一次巨大的进步。孔子才是人类法治思想的鼻祖。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综上所述,正因为儒家文化如此文明先进。摩尼教创始人摩尼才称,除了两只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和一只眼睛看世界的希腊人外。其他民族都是瞎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