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本來是陝西關中平原的簡稱,為什麼現在中原變成了河南?

好吃吃吃吃吃


中原,提到這個話題就得追溯歷史了。夏桀殘暴,商湯取代,紂王昏庸,陳湯氣數盡。鳳鳴岐山,西周大興。周以前的採取的都是部落制,部落與部落之間都是裙帶關係,合作的關係,誰不服就去征討。聞仲太師一直都是在北海征討。周朝開始實行分封制,推行《周禮》諸侯各國雖有自己的屬地,但是不得僭越,鑄造九鼎。各國都是小鼎,唯獨周室是一個大鼎,象徵著正統。平王東遷,定都洛陽,五霸鬧春秋,成語問鼎中原就是這麼來的。而當時的周朝定都基本都是在今天的河南一帶。周室的封地就是今天河南一帶。所有的諸侯國以周室為尊。對周室的稱呼又叫中國,那時候的中國不同於現在中國的含義。那時本來的意思是中間之國的意思加上當時的河南又古時中原一直是對河南等地的舊稱呼。


沉聆笑笑生


另類君答題:-)

目測題主有誤解。中原一詞最早出現於《詩經》,意思是原野,原野之中。原意中並未指定確切地理方位。

第一次指定“中原”地理方位的是《尚書》。

《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稱中州,又名“中原”。

如果按照古人及其古籍的觀點,中原應當就是指河南。

可為什麼陝西關中平原會被當做中原嘞?這個觀點其實也言之成理,為嘛?因為炎黃二帝。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陝西關中平原是炎黃子孫的起源地區。炎黃二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而關中地區是黃帝和炎帝的起源地。

黃帝與炎帝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有關炎黃二帝出生醫學證明以及血緣關係的唯一史料。

經過史學家考證,炎黃二帝的出生地就位於今天陝西省境內的關中地區一帶,這個屬於出生地,也屬於籍貫,祖先在此誕生髮展繁衍,以此為中心,也算言之成理,然而《國語》的記載語焉不詳,而且作者左丘明本人連出生年月日都成謎,加上左丘明的分量無法與孔子及其門徒pk,所以《國語》記載的炎黃二帝出生繁衍之地理地域意義就逐漸被《詩經》和《尚書》取而代之了。

在另類君看來,軒轅黃帝和神農炎帝都是起源於陝西省關中地區的兩個血緣關係相近的部落首領。後來,兩個部落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包括文字、醫藥、農牧漁業以及占卜,甚至房中術都沒拉下,所以說,以陝西關中平原做中原的說法其實蠻靠譜的,儘管另類君本尊是個河南人。


另類文史


這大概又是某些地域的人來向河南“討公道”的吧?認為河南把他們的“名頭”給搶了去。其實這個很好理解,羨慕嫉妒恨是人的正常心理。到底誰是中原,不能僅靠兩地的人爭來爭去,而要讓兩地之外的人去認同才是。關中平原就是中原嗎?這豈不是斷章取義?照這樣的話,蜀中平原也應叫中原。說關中平原是三秦之地的中原可以,但要說是中國地理上的中原恐怕難為其說了。說句題外話,中嶽在河南,中國之名源於東周京畿之地的雒陽。中國春秋五霸,秦穆公之霸之所以有歷史學家不太認同,只因為他只稱霸西戎,沒進中原地區。戰國七雄之中為何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看不起秦國,因為秦處西方的地理位置決定。就連某地的名稱也是由處於河南的陝原之右而命名的。還又有什麼理由去向河南爭中原的名稱的。


我為癲狂


我在前十天在右,發了關於“中原”的系列談,您看完就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不可一字半句下結論。


齊聲喚賢


我嚴重懷疑陝西人與韓國人是同根同源。



中原丨河洛人家


不佩服誰就佩服陝西人,中原乃關中平原簡稱!!!👍👍👍👍


總有刁民想害朕8876


陝西不止中原 還是江南 又稱天府之國 魚米之鄉 四川因為挨著陝西才得了個天府老二的名號 陝西作為中部西部的老大地位無人能撼動 陝西井噴試的發展速度 放到全球都是獨一無二的 什麼北上廣都已經是過去式 未來中國的希望在陝西 所以中國的都是陝西的




CC257421766


陝西人已經搶過了四川的天府之國,這回又準備搶河南的中原,下一次就是搶浙江的江南!可見陝西人的恬不知恥齷蹉行為!大家來看看這就陝西人的素質德行!




A成義


大概從九十年代還是兩千年開始的吧,記不太清了。

由《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開始,瘋狂篡改歷史,將歷史上的輝煌幾乎全部歸功與河南。篡改程度簡直讓人毀三觀,小學生也會覺得是對他六年教育受到的奇恥大辱!如此情況下區區一箇中原又算什麼。借天道TD先生的駁斥“半部史”的文章一篇,大家觀其荒謬吧。


長安見聞錄


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陸渾戎尋蹤》:“雒邑(洛陽的前身)地廣人稀,大量遊牧民族內遷,民族雜居的現象也很普遍。文獻記載,春秋時期曾有九支戎人部落,分佈於伊洛河流域。”

《後漢書·卷八十七·西羌傳第七十七》:“(河南)伊、洛間有楊拒、泉皋之戎,潁首以西有蠻氏之戎。陸渾戎自瓜州遷於伊川,在河南山北者號曰陰戎。陸渾、伊、洛、陰戎事晉,而蠻氏從楚。”

《南齊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芮芮虜、河南、氐、羌》:“河南,匈奴種也”。

《南齊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芮芮虜、河南、氐、羌》:“芮芮、河南,同出胡種。稱王僣帝,擅強專統。氐、羌孽餘,散出河、隴。來賓往叛,放命承宗。”

《呻吟語》引《燕人麈》:“天會時(靖康之恥)掠致宋國男、婦不下二十萬,……婦女分入大家,不顧名節,猶有生理;分給謀克以下,十人九娼,名節既喪,身命亦亡。鄰居鐵工,以八金買倡婦,實為親王女孫、相國侄婦、進士夫人。”

《金史·卷一百七·列傳第四十五》:“(金國)河北軍戶遷徙河南者幾百萬口”。

河南省政府官網:“河南是全國散居地區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成分,其中回族居全國第三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