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寒 小寒節氣“重養腎”,養生記住5相宜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小寒》元稹(唐)

今日小寒 小寒節氣“重養腎”,養生記住5相宜


戊戌年冬月三十

2019年01月05日23:39,小寒

二十四節氣之二十三

時處二三九

年中最冷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寒,十二月節。

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小寒

小寒分三候

一候:雁北鄉

二候:鵲始巢

三候:雉始雊


今日小寒 小寒節氣“重養腎”,養生記住5相宜


節氣習俗

01探梅

此時臘梅已開,紅梅含苞待放,挑選有梅花的絕佳風景地,細細賞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會為之清爽振奮。

02臘祭

“小寒”是臘月的節氣,由於古人會在十二月份舉行合祀眾神的臘祭,因此把臘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臘月。臘的木義是“接”,取新舊交接之意。臘祭為我國古代祭祀習俗之一,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

03畫圖數九

小寒節氣最初起源於黃河流域,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生。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鉤 描紅書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為繁體字,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 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


04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05補膏方

小寒正處於三九之間,是一年中最適宜進補的日子,除了艾灸和三九敷貼之外,也可以口服膏方進補。

《黃帝內經》中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萬物斂藏,養生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滋補內臟。膏方不僅能夠預防和治療疾病,還具有滋補身體,強壯體質的作用,在冬日裡受到民眾歡迎也就不足為奇了。到了小寒時節,也是膏方進補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製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製一點,吃到春節前後。

節氣養生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這是《黃帝內經》關於冬季三個月調神養生的總則。

01起居有常藏陽氣

早睡晚起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人體的陰氣,使身體內的陰陽維持平衡。冬日適當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今日小寒 小寒節氣“重養腎”,養生記住5相宜



保暖頭足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之一,此時著衣應以保暖為第一要務。尤其是頭頸、背、手腳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每晚堅持用溫熱水泡腳,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既溫腎補陽,又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02合理溫補不盲目

小寒飲食應以溫補為主,尤其要重視“補腎防寒”。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今日小寒 小寒節氣“重養腎”,養生記住5相宜


03調暢情志慎憂思

中醫認為,腎者,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與冬令之氣相應。小寒之時,應調養心腎,以保精養神。小寒時節寒風凜冽,陰雪紛紛,易擾亂人體陽氣,使人萎靡不振。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冬天日照減少,易引發抑鬱症,使人情緒低落,鬱鬱寡歡,少言懶動。此時應調節自己的心態,注意精神的調養,保持樂觀,節喜制怒。


今日小寒 小寒節氣“重養腎”,養生記住5相宜


04運動鍛鍊要適度

小寒節氣應適量運動,可增強免疫力,有效預防感冒,同時使人精力充沛。運動還能減輕因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的緊張、焦慮、抑鬱等狀態。運動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等運動方式,老年人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運動時務必注意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使陽氣外洩。

05中醫理療要熟悉

中醫外治法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可以通過艾灸、按摩穴位、推拿、三九貼敷等方法來調養因寒冷帶來的身體不適。

天寒雪飄,唯願君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