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擔心房價下降,不買又怕將來買不起,2019年該不該買房呢?

我們都愛想念熊


我是去年年底剛買的房子,我的想法是如果是剛需的話,而且經濟實力不錯,那就不要考慮太多,想買就買,反正買完之後,是自己的固定資產,而且還能居住,也算是兩全其美。

但是如果經濟實力不足的話,不建議買房,不是現在不建議,而是什麼時候都不建議,哈哈哈哈。我之前看過《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富爸爸的意見是凡是要把資金往外投資的,都不是好的資產,如果說你是父母給你的一套房子,你不用付出資金就能賺到房租的一套房子,那麼,這就是好的資產,但是如果要每個月還房貸,而且房貸壓力很大的話,就不是很好的一種投資方式。

而且,推薦看一下週期天王周金濤老師針對2019年的一些預測,我覺得可能會對你有幫助:

周金濤老師曾經在2007年因為成功預測了次貸危機,即所謂的康波衰退而聲名鵲起。

他在2016年就已經預測到了2018年的熊市,市場預言逐漸得到印證,還有一些預言有待印證。

其中他最重要的一個預言就是:

40歲以上的人,人生第一次機會在2008年,第二次機會在2019年,最後一次在2030年附近,能夠抓住一次你就能夠成為中產階級;

1985年之後出生、現在30歲以下的人,第一次人生機會在2019年出現。

周老師認為:房地產週期20年輪迴一次,一個人一生當中至少可以碰到兩次房地產週期。

為什麼呢?

人的一生作為群體來講至少會兩次買房:第一次是結婚的時候,平均27歲;第二次是二次置業的時候,改善性需求是42歲左右。一個人的消費高峰,最高峰出現在46歲的時候,46歲之後這個人的消費就往下走,你的消費逐漸由房子這些變成醫療養老。

儘管我到現在還是沒太明白周老師的預言的具體含義,但是我覺得對你買不買房子有一定參考價值,可以度娘一下週金濤老師針對2019年房價預測的文章來看看,相信會對你有所幫助的。


三十歲感言


2015年8月時候我花了65萬(房款+中介費+稅)買下我人生第一套房子。當年過春節的時候,房子漲了10萬。

2017年初,工作調動,想把房子賣了,在靠近工作地點再買房子的想法,隨手掛了110萬,並且說因為工作比較遠不方便看房。掛出後一個星期不到,中介打電話說,有意向客戶。我比較懶散,再加上也不是誠心想賣就說不方便看房,中介說,客戶不看,直接付首付。我一聽,感覺自己賣虧了,就說不如下架吧。

2019年2月打算換房,再次掛出,年後一週,156萬淨得價,並且對方全款支付。

個人經歷,感覺房子肯定可以買,至少不會虧。


嶼笠


創業行動家 琳妹觀點:

看情況。

我同學2016年在杭州郊區買了一套房子,那時候9000+一平一套才八十幾萬,但是這兩年杭州房價飛漲,現在她的房子漲到了2萬一平。而另外一位同學家裡條件一般,現在她打算在杭州定居要買房,她問我買不買,我說有錢首付趕緊貸款買,現在不買以後只會越來越貴。

該不該買房要看不同城市,如果是一線城市如北上廣深杭,我的建議是買趕緊買越早越好。這些城市經濟發達,創業資源、科技能力、教育資源比二三線城市好太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們湧向一線城市,房價不會降只會漲,如果打算在大城市定居,趕緊買房吧。


我們縣城去年房價下降的厲害,大部分樓盤都降了幾千。我阿姨上個月買的房子一萬四一平送陽臺,最初這個樓盤要2萬多一平。這幾年我們縣新建了很多商品房,我路過這些樓盤都會想這些房子賣得出去嗎?很明顯供大於求沒人買,一棟房子只有十幾戶人家。並且房子一套都要200+萬,有錢人那麼多?

阿姨買房因為老房子拆遷,只能買新房住,不然自家房子剛建2年絕對不會買新房。現在的二三線城市新建房需求少,大家都有自己的房子,特別是農村有宅基地的可以自己建新房,我家就是自己的地建成商品房的樣子,沒必要買幾百萬的房子。

二三線城市建議過段時間再買,因為房價還會降。


忠言逆耳利於行。 飛哥團隊所答內容,都是多年創業經歷留下的創傷。

沒啥文采,都是乾貨。你若喜歡,記得分享朋友圈,他日創業路上,興許用的著。瞭解飛哥更多創業問答,請訂閱《創業行動家》頭條問答,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滿意,請多多點贊分享。


創業行動家


我從事了這麼多年的房產工作,親眼見證了房地產市場的一輪又一輪的起伏,但是總體來講,房價是在不斷地增長的,特別是最近兩年,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對於之前很多不關心樓市的人也開始關注房地產市場。

以過去十年甚至二十年為一個週期,有的人稱之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黃金十年,是見證一輪又一輪房價漲幅的十年,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關注過房地產市場的增長的邏輯呢?

對於題主的擔心,我想我這段也是深有體會,由於最近想要買房,所以也想趁著這段時間房地產市場處於穩定期入手一套,因為現在很多的信息渠道都表明,現在市場成交量普遍不高,市場上房源相對充足,而且由於前一兩年房地產市場的不斷頻繁調控,有的地方的房價有下降的趨勢,所以就想著,趁此機會,要不撿個漏,要不買個性價比高的房子,無論新房還是二手,都可以。從去年後半年開始,就一直關注房價下跌的新聞,畢竟,誰都希望能省一點是一點,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研究各種數據,希望大家能夠儘快下跌,由於很多人都有“買漲不買跌”的心裡,所以反而能夠撿漏。

可是在觀察了半年快一年的時間,我發現,在市場成交量由下跌到趨於穩定的這麼半年,房價確實有下跌,但是下跌的幅度有限,慢慢的市場也趨於穩定了,不由得心生感慨,房價漲的時候,漲幅是多麼的洶湧澎湃,風風火火,兩年甚至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可以翻倍,但是下跌的時候,就跟老牛拉車一樣,左盼右盼,下跌幅度是在太小,簡直跟上漲幅度不可同日而語,只能無奈仰天長嘆,感慨之前錯過的那麼多的機會。

在此,對於買房的人,個人建議,雖然現在大家過去信息的渠道很多,但是獲得的信息也真實性也是參差不齊,差異極大,對於很多對房產市場沒有那麼深的研究的人,對於樓市平時不怎麼關注的人群,對於剛需買房的人,對於非炒房的人,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看不清樓市的未來,對於樓市未來預期沒有把握的前提下,害怕後面樓市崩盤的人來說,我們只需思考一下,就像樓主思考的問題,如果樓市以後下降,也不過是短期內心裡不舒服而已,等於短期內自己的資產蒸發了一部分,但是如果未來房價再次進入繁榮週期,自己是否會後悔當初的決定,是否會因為價格的上漲而買不起?

如果降了,也是自己居住的地方,對自己是沒有多大影響,如果漲了,也要思考自己收入是否能跟上房價的漲幅。兩害相權取其輕,自己權衡就好。無論是數據、未來的趨勢還是房地產市場的規律,個人覺得對於房子主要是居住的人群來說,不用思考的那麼多,首要解決的應該是自己的居住問題,買房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或者居住品質,其他的也不用考慮那麼多,簡單就好。

希望以上觀點對大家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關注、評論、點贊、收藏。

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老何侃房產


如果真的想買房,千萬別聽有人給你分析未來房價如何如何,真正能把房價這事兒玩明白的,不會有功夫單獨寫篇文章來回答你的問題。

因為,我們的房價並不是單純受市場影響的房價,有些人知道其中的關係,也能掌握其中的信息,所以可以得到準確的結論。有的人雖然沒關係,但是有知識,有頭腦,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來得出結論,這樣的人一篇專欄的收費夠你一月工資了,他們也沒工夫來回答你的問題。

所以,對於題主來說,就不要想從問答中獲得房價的答案了,咱們還是老老實實的聊聊接地氣的東西,拿真實情況來引入現狀,看看到底該不該現在買。

首先,考慮到題主有“不買又怕將來買不起”的焦慮,那就先幫題主消除這個焦慮。

說來也巧,筆者的朋友正好發生了這個事兒,座標煙臺。去年的時候,也就是2018年,房價暴漲,他也是怕再不買以後就買不起了,然後拿著全部的急需,每個月承擔4000塊的貸款買了一套房子。

房子看著是挺好,他買完之後也確實漲了些,不過壓力也挺大的,畢竟他沒結婚,月薪到手是6000多點,一個人供養房子挺累的。

然後,最悲催的來了,去年冬天的時候公司倒閉了,他沒工作了,過年前找工作有多難大家都明白,就這樣,他就苦熬苦掖的撐過了這個“寒冬”。

結果現在到了開春,開始找工作的時候,今年也不知道怎麼了,工作特別難找,他至少要找到到手5000的工作才能活,畢竟房貸要4000,可是,這一陣5000的工作很少,很多又不適合,他的職位又是高不成低不就,就這樣,歷經了4個多月沒工作的日子,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月薪4800的工作,並且他還要跟公司商量不要保險,只希望熬個半年工資能上來……

看到這裡,題主是不是沒那麼大壓力了呢?

其實道理就是這麼個道理,題主擔憂的是現在的首付還夠,怕未來不夠。可是一定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現在的房貸你能還得起,未來可未必。

所以,我們買房子的時候要理性,尤其是自己住的那種,特別是還要承擔鉅額貸款那種。不要輕易用能不能上車做結論,一定要考慮能不能償還得起,償還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各位必須要明確一點,房子雖然會被抄高,但是房子終究有價值的,不可能高到沒影,至少這個社會前三分之一的人能夠買得起房子,這是至少,實際上當前只對後三分之一收入人群造成了障礙,前三分之二都能買得起,無非是位置、大小的差異。

因為那麼多房子,高到每個人都買不起,那經濟得出多大問題?如果經濟除了這麼大的問題,買房子還有意義嗎?

所以,這樣也就意味著,如果題主的收入水平是本地前三分之一的,那就不用擔心,不管怎麼漲,你都買得起,只要你保證自己的收入,以及所處於的社會位置就行。

如果你的收入存在問題,僅僅是家裡資助的一些首付,那就要注意了,千萬別幹還不起貸款的事兒,也別覺得自己一定未來比現在賺得多,大經濟局勢這事兒,誰能預測?

也就是說,筆者的建議是追求自我價值的同時,在房子這個問題上量力而為

說到底,作為買房子來住的人,不太需要考慮未來房價如何,只需要提升自己就好了。

有人可能覺得,十年前買房和現在買房差距太大了,一定是在沒漲的時候買房比較划算。這話沒錯,可是沒趕上怎麼辦?這種大時代浪潮帶來的紅利,不可能週而復始的,趕上的就趕上了,趕不上的還是要回歸理性,開始考慮自己的問題。

而且話說回來,如果是筆者在思考現在要不要買的問題,會決定先等一等。一方面如今房價沒什麼大變化,看來也到頭了,沒買的狀態大部分是買不起了,或者不願意承受那麼高的房貸,所以,剛性需求也改彈性需求了。雖然有些投機者仍舊很嗨皮,但他們蹦躂的原因其實咱們也都明白。

另一方面是,如今買房付出的代價卻是太大了,如果實現房住不炒,這個代價顯然高了些,那之後會有一些事項使房價迴歸理性才對。或者是提高收入,或者是降低房價,總要有個突破口。否者按照現在的房價,以及普遍收入水平來說,可能很多家庭在孩子一出生就要贊首付了。

所以,反正局勢看起來也就這樣了,何必急於一時呢?


小言詹詹


很高興回答你的這個問題,先和你分享一下我的兩次買房經歷:2014年我買了第一套房子,不到60平是市區的老房子,房齡比我的年紀都大!當時買入是花了50萬,當時手裡沒錢首付15萬。2017年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逐漸產生了換房的想法。賣掉那套房子手裡剩了不到60萬,再加上那幾年的一點積蓄首付一套90平次新房。現在欠銀行100多萬,每個月房貸7000左右。加上近兩年投資不順利,沒賺到什麼錢,現在感覺壓力非常大。

回到你的問題,關於2019年要不要買房,我是這樣認為的。如果你不是剛需或者閒錢沒有好的地方投資,我是不建議再買房的。前兩年房價上漲過快,導致人們生活壓力比較大。從政策和預期上看未來一段時間也很難出現大漲行情。因此我是不建議2019年買房的(剛需除外)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雷同純屬意外!!


0行者悟道0


我本人就是這情況,目前一家四口擠在85平的房子裡,一兒一女上下鋪,好在女兒上大學了,只有寒暑假在家。但是也住的太不方便了,所以考慮換房,目前座標安徽舒城,碧桂園的房子裝修的一萬一平,沒裝修的8300一平,一個小縣城房子賣到這樣的價格確實不能接受,可是還是狠心付了首付,換就索性換大點.小房搞怕了,143平首付43萬,按揭30年,月供4600壓力不小,3年後交房,等住進去,把目前住的房子立馬賣掉還大房子的按揭,這樣做也不知道對不對,我們不考慮升值,掉價的事,也是剛需,但是兒子不大,這以後不知道孩子在哪發展,將來再買房,還是要現在的這種辦法,一輩子都在換房,目前我住的房子賣掉的話,一點錢也不賺,要是當時在合肥買,就賺一半了!

還是要跟據自己的情況,感覺沒有壓力,能買早點就買早點,能貸時間長點儘量貸長點,留著錢十年錢一套房,十年後還是一套房,怎麼也趕不上房價,房價漲上來很難跌的!個人觀點。



若蝶盛平


我是一名房地產一線市場工作員,針對目前房價只能說不能一概而論,城市發展迅速的房價自然會上升,城市發展止步不前的房市也出現過跌過銀行最高貸款部分,在這裡給購房者幾點一下建議:

1.房子已經供大於求,全國人均房子佔比已經達到1:1.5,也就是說一個家庭已經平均擁有了1.5套房子甚至很多,這就構成了,房價增長速度不再會超過通貨膨脹了,不用急著買房,只需要買到適合自己的房子即可。除非國家大量印鈔票流入市場,否則泡沫會磨滅。

2.很多投資者手裡囤積了大量的房源,資金壓力泡沫他們會有支撐不住的時候,二手房的價格會低於新房的價格例子大有存在。

3.超前消費的模式不僅僅是房地產,市場上幾乎任何商鋪都可以實現超前消費,許多人都已經是負債人群,很多都已經形成了將負債變成資產,然而消費能力有限,透資額度有限,當一個的資產不再被別人來消費,變會加重資產擁有者,負債指數增加,形成惡性循環。

購房者應該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別被牽著鼻子走,才能減少自己對抗泡沫破滅的危機,國家現在大力發展製造業,大力發展核心技術,房子只是用來住,商鋪只是用來交易商鋪,並沒有國家核心技術多大的提升。

都說2019年房價還會上漲,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很多城市已經出現了老城和新區用空城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的局面,望投資者在房地產行業少做文章,利潤基本沒有或者很低。

一個擁有50萬人口的四線城市裡面萬達租金高達400,還有一個12萬方的國貿廣場,人煙稀少,消費略高,許多商家都是跟萬達沒有合作過的,都想離開,因為收入與支出完全不成正比。

文屬作者真實感想

歡迎大家討論評論

多多支持飛虹有夢



飛虹說


按這個問題,紀實一下前10年,估計能彙編一部購房觀望界的10年血淚史。

先往簡單的說,比如2019年,買了房之後真的降價了!和2019年你沒有買房,但是房價漲了!兩個結果對比一下,你更能承擔的起哪個結果?

如果是我,肯定先買到手再說。因為,我能買得起,即使降價了,我肯定也能承擔的起,這隻能歸結為經濟問題,是我怎麼面對和怎麼安慰自己的事。相反,如果沒買而房價漲了,那我就不敢說能不能承擔的起了,因為你面臨的是,還能不能買得起的問題?

不知道有多少人經歷了,上下午之間,多出五位數、六位數的房款,而無奈落淚。

再者,我確實覺得“漲上去這個事”比“降下來”要簡單容易的多。

所以,別人問我“限價”怎麼看?我理解就是有人幫你按著房價別亂穿,等著你……你不趕快追上,你還想幹嘛?

再說一個觀點,你能買的時候就買了,別猶豫,別觀望,更別聽閨蜜親戚亂彈琴。在這個層面上,你一定要相信置業顧問,即使不相信這裡的顧問,也請你多換幾個售樓部,相信那裡的顧問。具體信哪個,這純屬個人需求和認知的問題,另議。

2019年,恭喜你成為某某尊貴的業主!我堅信,至少若干年後,你會感激曾經騙你買房的人。



賣房子的楊顧問


有這麼這一句話:不論什麼時候,只要你買房子是為了自住,只要你能買得起房子,付得起首付,供得起月供,那麼買就可以了。

這句話明顯是一個坑。付的起首付沒有問題,可是有些人用的是首付貸;供得起月供也臨時沒有問題,可是人有可能失業。如果一旦出現風險,最終可能導致首付和房子兩失。

我們既擔心房價下降,又擔心房子漲價未來買不起,這事明顯是矛盾的。

房價也是一個市場調節的過程,有升也有降,當然過去30年,下降的情況幾乎沒有,但是已經連續開了30次的升,保不齊就會開一兩把下降的。這是單純的概率。

但實際上房價的穩定是國家需要的,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意思是房價不能上漲了,但是沒有提要求房子下降,所以,房子很有可能會一直橫盤。當然有些明顯炒作過頭的地區也會出現大幅下降後反彈,如燕郊的房價腰斬之後,現在又漲了2000,但是還遠遠沒有回到當年的最高點。

如果房價一年沒有變,我們晚一年買房,至少首付能賺5%的利息,也不用承擔5%以上的房貸貸款利息。



現在全國不少一線城市的租售比達到100:1,從長期來看,租房子還是比較划算的。可問題在於,我們的經濟在不停的發展,大家的收入在不停的增長。房租是跟大家收入有密切關係的。即使房價保持不變,租售比也會隨著大家工資收入提升而不斷降低,如果未來10年20年房子不漲價,保不齊我們的租售比就能回到20:1的合理空間。

而且目前我們的住房持有成本非常低,除了丁點的物業費水電費之外沒有其他成本,甚至出租都可以不用繳稅。誰要開發票,誰自己承擔稅費。


所以,我們應當密切關注國家的有關政策,一旦影響房產持有成本的房地產稅等項目出現,那麼說明房價真的要下跌了。

目前房貸的利率已經連續兩個月下降,但是仍然維持在5.6%以上高位,仍然說明房價沒有要漲的趨勢。

實際上,當房價要漲,一般都是國家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吸引買房。比如大幅度的降低貸款利率,各種買房優惠政策等等。2014年前後的政策是連續4次降準、4次降息,各地還出臺了很多現金購房補貼政策,銀行貸款利率能夠拿到8折7折。當時,國家話的人都發財了。

但是現在的情況跟過去完全是兩碼事,建議還是持幣觀望的好。最近,股市表現不錯,說明國家有意於講股市培養成真正有投資價值的股市了。這樣人們投資房產的意願就會進一步降低的。

反正,怎麼看房地產都在過緊日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