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最近微博上颳起了一陣diss海歸的歪風,

緣起於普利斯頓大學一位博士神奇的研究報告。

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這份報告稱,同等條件下,

80%的HR都會選擇中國大學畢業的學生,

理由是美國大學畢業的學生往往有更好的選擇,

不穩定、容易跳槽。

先不論這個報告的調研方式科不科學,

這條新聞上了熱搜之後,

評論區開始了一場diss海歸的無腦嗶嗶,

泛出各種酸味兒。

接著,還有一條微博來蹭熱點的。

借用馬爸爸的話來酸海歸:

海歸要淡水養殖,土鱉要到海里放一放……

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圖片來源微博)

怎麼招?都2019了,還有歧視海歸的現象?


為什麼對留學生這麼大惡意?

我們先來看看這份報告到底說了啥。

1神奇的研究報告


這位名叫Mingyu Chen的博士向中國電腦科技以及商業公司的初級崗位投出了超過27000份填有美國大學學歷虛構的簡歷。

根據簡歷的回覆情況,他得出這樣結論:

在中國的求職市場上,美國大學畢業的申請者平均比本土學校畢業的申請者收到回覆的可能性低18%,即使是名校,這個回覆率還是要低7%。

根據Mingyu Chen博士的研究,“海歸”遇冷並不是因為招聘者不信任美國畢業學生的質量,也不是因為部分“海歸”簡歷缺乏在美國的工作經驗。因此他根據猜想,進行了第二個實驗。

Mingyu Chen對中國的260位招聘經理做了問卷調查:

同一份簡歷,只是畢業大學不同,結果80%的招聘經理都會選擇中國大學畢業的求職者面試。

當被問及為何會選擇中國大學的畢業生時:

  • 35%的招聘經理認為美國大學的求職者有更好的選擇,因此更容易跳槽離職,很難穩定下來。
  • 35%的招聘經理認為中國大學的畢業生更加適合公司的職位。
  • 7%的人認為中國大學的教育質量更好。

所以這個報告就以這樣的形式上了熱搜:


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圖片來源微博)

……

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2您這樣做報告,良心不會痛嗎?


▼回敬博士報告diss的第一問

首先博士在實驗中投遞的崗位都是初級崗位。對於招聘官來說,不僅僅需要考量申請者的技能是否跟崗位要求匹配,還需要考量自己公司的定位能不能滿足求職者的需求。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但也是很多公司的實情——“本公司業務比較普通,只願意花這點錢找個技能普通點的員工,海歸我怕你超出本公司要求太多,就不給海歸回復讓他白跑一趟了。”

如果是這種情況造成“海歸”簡歷回覆率低,那我想說,我是海歸我驕傲~


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回敬博士報告diss的第二問

博士繼而做了第二個實驗,對中國260位招聘經理做了問卷調查……嗯哼,博士您的樣本容量是不是有點小~

▼回敬博士報告diss的第三問

博士在調查問卷結束後,繼續追問這260位招聘經理為何選擇中國大學的畢業生。讓小編斗膽探索一下這些招聘經理內心的真實想法:

“35%的招聘經理認為美國大學的求職者有更好的選擇,因此更容易跳槽離職,很難穩定下來。

經理們內心OS:呃,博士您不是開玩笑吧,這麼簡單的活……要不讓海歸們試試我們公司更高階一些崗位?

“35%的招聘經理認為中國大學的畢業生更加適合公司的職位。”

emm,這句話小編不知道怎麼翻譯。這35%的招聘經理怎麼想的就隨他們吧……

“7%的人認為中國大學的教育質量更好。”

好的,這種一概而論的話小編是說不出口的……

總之,這樣做報告黑海歸,博士您是不是有失水準喔。


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3賊酸賊酸的評論區


嗯,這塊內容小編覺得部分網友烏糟糟的評論就沒必要po出來了,無非就是說部分海歸眼高手低、能力不行、僅僅是家裡有錢的。讓我們看看大家是怎麼回懟檸檬精的吧~

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圖片來自微博)

4借馬雲的話酸海歸?


講真馬爸爸就是逢場做個戲、抖個機靈,阿里巴巴可是招了很多海歸哦,甚至招募了大量科學家回國。

比如2017年,螞蟻金服吸引了一批重量級的科學家,比如普渡大學計算機系&統計系終身副教授漆遠、卡內基梅隆博士盛子夏、曾任Google主任工程師的俞本權、硅谷華人圈最年輕的頂級工程師何昌華等。在螞蟻金服內部,海歸人才甚至建立了專門的社交群組,名字就叫“西天取經,大聖歸來”。


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大佬的話,聽聽就好了#


如何堵住檸檬精的嘴

海歸求職為何總招黑?總被說“眼高手低、能力不行、僅僅是家裡有錢”?

實際上無論是本土大學畢業的學生,還是海外大學畢業的學生,都可能出現對自身能力定位不準、期望薪資比較高的情況。誰不是人生第一次求職!就不能犯個錯?只不過“海歸”的身份讓這一部分群體更受關注,大眾對“海歸”的期待也會更高。

當然,如果能提前避免入坑則最好,早點步入正軌,順便堵住檸檬精的嘴~我們來講一講留學生第一次求職的那些坑。

1畢業了才開始找工作

這一點無論是在美國求職還是在國內求職都不建議,“實習+轉正就業”是這兩國幾乎所有大公司主要採取的招聘應屆生的方式。哪怕是小型企業,它們也希望學生能夠在公司嘗試呆一段時間,看看雙方是否都滿意。

▼畢業前的暑假實習是已成為美國社會文化

大三的暑期去實習已經是美國大學生從學校邁向工作崗位的一個慣有流程。高盛、大摩小摩、美銀、花旗等九大投行無一不是用這種方式吸收新鮮血液。

根據高盛CEO大衛所羅門的表述,每年70%-80%暑期實習生會拿到 Return Offer,在大四學期結束的時候成為一名新的投行人。

▼無工作經驗的應屆生永遠是弱勢群體

在求職市場上,應屆生的不可代替性太弱,從去年秋招後爆出眾多知名企業裁掉大批應屆生、解除三方協議的新聞就可見一般:

  • 京東今年年初爆出的大規模校招違約,只賠償5000塊。
  • 網易取消部分部門,裁掉大批應屆生。
  • 知乎解除三方
  • 大批應屆生遭到邁瑞醫療強制解約。


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在職場上,都憑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說話。因此早點下手積攢工作經驗會比出了校門再參加工作更有優勢。

▼求職必看時間線

  • 國內的習慣是差不多大四一整年來實習,大學畢業後轉正。
  • 美國的習慣是大三暑假來實習,大四回去唸書,大學畢業後回來轉正。


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圖片來源I.I自制)

2企業愛讀書很棒的學生?

說白了,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在企業的角度去衡量我們自己。企業需要一個有產出,能完成工作、帶來利益的人,所以會“讀書很棒”是不夠的,能出色完成老闆交代的任務才是重要的。

不過進入大公司還是要讀書好的——GPA、學校的名氣是入門門檻!

▼券商的目標學校

頂級券商基本集中於清北復交,而且是研究生。上海財經、中國人大、中國科大、中央財經等高校也有一些面試機會,其他學校基本不在知名券商的考慮之列。

一般券商的話,西南財大、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金融會計的老牌名校也在招聘之列。

▼國內四大海歸目標學校

從這個排名看,四大都偏愛賓大的學生。


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國內MBB海歸目標學校

LinkedIn 中國也曾對 MBB (中國)做過員工教育背景分析。海歸畢業的院校分佈如下:

  • 17%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
  • 16%哈佛大學商學院
  • 14%歐洲工商管理學員
  • 12%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



看這些人酸海歸,我大牙都快酸掉了……



在國內求職networking的作用不太大,但是同學們也可以考慮先在國外積攢實習經驗,回國時憑工作經驗求職,這樣一定更受的招聘官的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