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海歸”引領新時代“海歸潮”,三類“海歸”人才國內最吃香

“老海歸”引領新時代“海歸潮”,三類“海歸”人才國內最吃香

從2015年以來,30-40歲的成熟人才回國比例有極為明顯的攀升。這一群體多在海外工作多年、有著豐富的經驗,他們回國後多擔任企業的高級職位,挑起業務的大梁。這是領英發布《中國海歸人才吸引力報告》顯示的結果。

近幾年,海外政治環境對華裔的職業發展不容樂觀。特朗普總統上臺後簽署的有關移民的禁令已體現出其保守的政治傾向。去年,美國收緊H-1B簽證(短期工作簽證),增加了外籍人員在美工作的難度。英國的PSW(畢業生兩年工作簽證)也已被取消。再加上英國脫歐、海外安全等問題,這些因素都形成對海外華人的“推力”,與國內的“拉力”相互作用,引爆了新時代的“海歸潮”。

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底

• 我國出國留學人數累計達458.66萬人;

• 引進教授層次人才數量是1978年至2008年引進總量

的近20倍;

• 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265.11萬人,其中2016年回國

43.25萬人;

• 出國留學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的留學人員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長到2016年的82.23%;

• “千人計劃”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6000多人。

“老海歸”引領新時代“海歸潮”,三類“海歸”人才國內最吃香

領英報告則顯示,2011-2017年,人才歸國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儘管20-29歲的年輕人依舊是海歸人才的主力軍,但這部分人群佔海歸人才總體的比率已經從2013年的79.7%下降到2017年的52.2%。與此同時,30-40歲海歸的佔比從2013年的16.5%,激增至2017年的30.6%。

在這一輪“海歸潮”中,成功者有之,有些海歸人才得到更大的發展平臺、更多的創新創業資源,他們感嘆:後悔回國太遲。失意者也有之,有些海歸人才自嘲為“海待”、“海剩”。

當前,中國企業最普遍的招聘需求集中在三個方面:首先是頂尖資深技術類人才,特別是機器學習、無人駕駛、數據科學家和軟件開發類人才;第二類是高層次管理型人才,具備國際視野和創新思維,擁有豐富的團隊管理經驗;第三類則是專業領域科學家或高學歷專業化人才,如能源、風能、礦業、建築等領域。

優秀人才的迴歸,致使“海歸”在職級、薪酬等方面獲得顯著提升。領英數據顯示,對於有工作經驗的“海歸”而言,這一群體回國後職級相比海外華人出現明顯的提升,經理及以上級別的佔比從28%提高到了42%,也高於領英中國會員總體的經理及以上級別的34%的佔比。此外,有近80%的海歸人才在回國後薪酬增長,且其中增長在20%以上的人數佔比超過了一半。

在城市吸引力方面,近年來雖然海歸分佈的主要城市排名沒有變化,但上海和北京所佔百分比呈明顯下降趨勢,以杭州和成都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對海歸的吸引力在逐年上升。可以看出,我國城市發展正在逐漸趨於平衡,就業機會、生活水平的差異越來越小,新一線城市的吸引力正在穩步上升。

“老海歸”引領新時代“海歸潮”,三類“海歸”人才國內最吃香

領英數據顯示,在2017海歸人才就業前十大行業排名中,金融業和高科技分別佔據了前兩位。目前,高科技和製造業佔比接近,但“走出去”已經成為大量中國高新企業的重要發展戰略,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成為中國企業爭奪海外人才的焦點。趨勢表明,海歸人才的未來流向上,高科技將進一步鞏固並拉大與製造業的差距。

海歸人才在選擇就職公司時,對大中型民營企業的興趣正迅速增長,創業型企業產生的影響力也日益擴大。在考慮回國工作時,90%的受訪者表示對跨國企業感興趣,不難理解這類企業雄厚的資源優勢具備天然的吸引力。而緊隨其後的是,高達72%的受訪者對大中型民營企業感興趣,這些企業的創業動力、冒險精神以及極富生命力的發展前景對於具備國際視野的海歸人才具有難以阻擋的誘惑力。此外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大批創業型企業對海外人才的影響力也正逐步增強,有半數受訪者表示願意前去工作。而青睞國有企業的受訪者僅佔33.8%。

根據領英調研,40%的海外華人求職者表示“缺少對工作環境的瞭解”會對其在中國求職造成困擾,這一點在中文水平欠缺以及沒有中國生活經歷的群體中表現的尤為突出。而領英2018年對海歸人才的一項調研顯示,針對國內職場環境所具有的的優勢,排名前三的因素分別為:“有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和上升通道”、“行業發展蓬勃,機會大”、“國際政策支持,前景好”。但同時,“辦公室政治複雜”、“同事素質層次不齊”、“軟硬件環境欠佳和福利不完善”等分別成為海歸職場體驗下降的主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