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東京灣“密蘇里”號上籤訂投降協議後,同盟國進駐日本本土,解除舊日本帝國陸海軍武裝,將舊日本帝國海軍殘存艦艇進行分類處理:其中潛艇和特攻艦艇直接拆解,剩餘堪用艦船則解除武裝後改裝為特設輸送艦負責將分佈在各戰區的日本降軍和僑民送回日本本土,特別輸送任務結束後,1946年9月駐日盟軍總部決定將日本海軍驅逐艦以下級別的艦艇中選擇艦況較好的部分艦隻均分為四份,分四批賠償給中、美、英、蘇四國,作為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對四大戰勝國造成損失的先期補償,史稱“賠償艦”。

第一批賠償艦於1947年6月28日上午在東京盟軍總部抽籤完畢。中國海軍代表馬德建抽得其中第二組,總共8艘。1947年7月6日這批軍艦被押送到上海高昌廟江南造船所碼頭被中國海軍接收。

“接1”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原為甲型“陽炎”級驅逐艦“雪風”號,1940年1月20日在日本大阪鐵工所櫻島造船廠開工,9月26日下水,1941年4月30日竣工,曾參加過著名的中途島海戰、南太平洋海戰、聖克魯斯海戰、第三次所羅門海戰、班加拉島海戰、馬里亞納海戰、萊特灣海戰、沖繩特攻戰等戰役,因全艦操艦純熟,作戰得力外加運氣庇護,每次都能全身而退,在日本海軍被視作倖運的祥瑞艦。日本投降後該艦被解除武裝後先是作為特別輸送艦運送東南亞的日本降軍返回本土,隨後被定為首批賠償艦被中華民國抽中,1947年7月1日該艦離開佐世保,7月3日抵達上海,於7月6日在高昌廟碼頭被中國接收,暫定名為“接1”號,因當時中國海軍缺乏足夠的官兵操作該艦,該艦被集中在吳淞口外停泊,長期拋錨擱置。

1948年5月1日,該艦被命名為“丹陽”,艦名取自江蘇省丹陽縣。暫編在海防第二艦隊第四隊,1949年該艦被拖曳到澎湖馬公,8月該艦遭遇颱風擱淺,1950年8月25日該艦由拖船大青成功拖離海灘,送入基隆造船廠修理,1952年10月16日該艦修復成軍,編入第一艦隊第十一戰隊,定舷號為12,成為當時國民黨海軍頭號主力艦。該艦重新服役後長期在臺海峽活動,參加封鎖大陸沿海的作戰。分別在1953年10月4日參與抓捕中波輪船公司油輪“布拉卡”號,1954年6月22日抓捕蘇聯油輪“陶普斯”號,1955年該艦換裝美製艦炮後編入驅逐艦隊,1958年編入巡邏艦隊,1965年12月16日該艦退役,1966年11月16日除籍,後停泊在左營軍港當做海軍官校的練習道具艦。1971年該艦被高雄造船廠拆毀,部分遺物被送回日本。

排 水 量:2000噸(標準)

主 尺 度:118.5米×10.8米×3.8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艦本式透平蒸汽機,3座艦本式重油專燒鍋爐,雙軸推進,52000馬力

航 速:27.5節

續 航 力:3460海里/14節

武 備(以下皆為重新武裝後的狀態):日製89式127毫米雙聯裝高平兩用炮1座,98式100毫米雙聯裝高平兩用炮2座,96式25毫米雙聯裝機關炮8座,美製博福斯40毫米MK-3型機關炮2門。

“接2”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原為舊日本帝國海軍“改丁”型驅逐艦“初梅”號,屬於二戰末期日本緊急建造用於船隊護航的戰時應急軍艦。1944年12月8日該艦在日本舞鶴海軍工廠開工,1945年4月25日下水,6月18日竣工。竣工後不到兩個月日本即宣佈無條件投降。1947年7月6日作為第一批賠償艦中一員在上海被交付給中華民國海軍,臨時定名“接2”號,因艦齡較新艦況較好,1948年3月1日該艦即重新武裝成軍,4月16日編入海防第二艦隊第四隊第八分隊,5月1日被命名為“信陽”號,艦名取自河南省信陽縣,駐防江陰附近的長江江面。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該艦於4月20日晚曾阻擊渡江的解放軍船隻,江陰要塞起義後,拒絕投降的該艦於4月21日夜和“逸仙”、“炮50”兩艦一起從江陰往上海突圍,過程中“炮50”沉沒,該艦和“逸仙”成功突圍。1950年2月1日該艦編入海防第一艦隊,參加萬山海戰並受輕傷,6月1日得舷號15,1952年7月1日轉屬海軍第二艦隊,1954年8月在臺左營海軍造船廠進行美械化改造,此後長期駐防馬祖,1954年9月7日該艦曾對廈門解放軍炮兵陣地進行炮擊,以報復9月3日解放軍炮兵對金門的大規模炮擊,1955年該艦列為護航艦,改舷號82,1961年該艦報廢除役。

排 水 量:1289噸(標準)

主 尺 度:98米×9.35米×3.37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艦本式齒輪透平蒸汽機,2座ロ號艦本式重油專燒水管鍋爐,雙軸推進,19000馬力

航 速:27.8節

續 航 力:3500海里/18節

武 備:日製十年式120毫米高平兩用炮2門,96式25毫米雙聯裝機關炮7座,美製博福斯40毫米MK-3型機關炮2門。

“接3”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原為日本海軍“丁型”驅逐艦“楓”號,1944年3月4日在日本橫須賀海軍造船廠開工,7月25日下水,10月30日竣工,屬於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後期的應急建造艦艇計劃的一部分。該艦幸運的躲過了美國海軍的空襲和來自水面艦艇以及潛艇的攻擊倖存到日本宣佈投降的那一天,戰後該艦短暫的作為特別輸送艦執行運送海外日本降軍和僑民返回本島的任務。1947年7月6日該艦在上海吳淞口正式移交給中國海軍,定名為“接3”,隨後一直停泊在吳淞口,只留少數人員看管。1948年5月1日該艦獲得“衡陽”艦名,取自湖南省衡陽市,列編海防第二艦隊第四隊第九分隊。但仍處於無武裝的保管艦狀態,長江防線被解放軍突破後該艦於1949年5月被從吳淞口拖曳臺淡水,10月1日被編入訓練艦隊,因艦況太差無法修復,1953年5月報廢拆解,1954年11月11日正式除籍。拆解後留下的可用部件被用作信陽號驅逐艦的備件使用。

排 水 量:1289噸(標準)

主 尺 度:98米×9.35米×3.37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艦本式齒輪透平蒸汽機,2座ロ號艦本式重油專燒水管鍋爐,雙軸推進,19000馬力

航 速:27.8節

續 航 力:3500海里/18節

武 備:無

“接4”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屬“日振”級海防艦第六艘“四阪”號,1944年12月15日竣工於日本日立櫻島造船所,1947年7月6日作為首批賠償艦在上海被中國海軍接收,定臨時艦名“接4”號,因該艦艦況較好,1948年3月1日被重新武裝成軍,列編海防第二艦隊,5月1日改名為“惠安”,取自福建省惠安縣,1948年末,該艦隨海防第二艦隊主力調入長江江蘇鎮江到南京江段設防,駐防期間,艦長吳建安被中共地下黨秘密策反,於1949年4月23日指揮該艦隨海防第二艦隊部分艦艇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義,加入解放軍。其後吳建安艦長彈壓了艦上部分官兵反對起義的行為,4月28日,該艦被國民黨空軍飛機炸沉在燕子磯一代江面,1950年該艦被打撈出水,其後記錄不詳,有說法說該艦隨後被修復,成為第二代“瑞金”號護衛艦。

排水量:1020噸

主尺度:78.77米×9.1米×3.05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22號艦本式10型十缸柴油機,雙軸推進,4200馬力

航 速:19.7節(最大)

武 備:日製十年式120毫米高平兩用炮2門,美製40毫米博福斯MK-3型機關炮2門,日製96式雙聯裝25毫米機關炮4座。

“接5”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原為“丁”型海防艦“第14號”,1944年3月27在橫須賀海軍工廠竣工。倖存到戰後先被改裝為“特別輸送艦”,解除輸送艦任務後於1947年7月6日正式引渡給中國,被命名為“接5”號,國民政府要求海軍將該艦上繳給行政院,後被分配到內政部作水警船,1948年6月26日移交給浙江省外海水上警察局,因該局無力維護該艦,又自願將該艦返還海軍,1948年12月該艦被移交給上海第一軍區司令部,被閒置於吳淞口,由於疏於管理,到1949年上海棄守的時候該艦的艦況已經非常差,艦體半坐沉在水中,因此沒有被帶去臺,於1949年6月被人民海軍接收,經過簡單的浮場作業後送入江南造船所進行維修,於1949年底被修復,加入華東軍區海軍第二艦大隊,並改名為“武昌”,艦名取自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不久之後轉屬華東軍區海軍第六艦隊。參加過解放一江山島火力支援作戰。1970年後退役作為靶艦被擊沉。

排 水 量:740噸(標準)

主 尺 度:69.5米×8.6米×3.05米(長、寬、吃水)

動 力:1座艦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機,2座零號乙15改型ホ號重油專燒水管鍋爐,單軸推進,2500馬力

航 速:17.5節

續 航 力:4500海里/14節

武 備:蘇制Б-34型100毫米艦炮2門,蘇制70-K型37毫米機關炮3門,蘇制72-K型25毫米機關炮3門,蘇制БМБ-2深水炸彈發射炮4座,深彈投放軌1條。

“接6”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原為“丁”型海防艦“第194號”,1945年3月31在三菱重工長崎船廠竣工。倖存到戰後先被改裝為“特別輸送艦”,解除輸送艦任務後於1947年7月6日正式引渡給中國,被命名為“接6”號。相較於其她賠償艦,該艦很快的就配齊了艦員編制得以重新服役。1948年1月該艦被編入海防第二艦隊,5月1日定名“威海”,艦名取自山東省威海衛,編制列在江防艦隊第十隊第二十二分隊,駐泊鎮江。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後,該艦於1949年4月22日夜奉命向長江口突圍,4月23日凌晨因大霧在江陰附近擱淺後被解放軍俘虜,編入華東軍區海軍第二艦大隊,1950年4月23日更名“濟南”,艦名取自山東省濟南市,編入華東海軍第六艦隊,曾參加解放一江山島火力支援作戰。1974年退役並作為靶艦被擊沉。

排 水 量:740噸(標準)

主 尺 度:69.5米×8.6米×3.05米(長、寬、吃水)

動 力:1座艦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機,2座零號乙15改型ホ號重油專燒水管鍋爐,單軸推進,2500馬力

航 速:17.5節

續 航 力:4500海里/14節

武 備:日製十年式120毫米高平兩用炮2門,96式25毫米雙聯裝機關炮3座,美製MK-3型博福斯40毫米機關炮4門。

“接7”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屬“丙型”海防艦“第67”號,1944年11月12在舞鶴海軍工廠竣工。1945年8月14日也就是日本天皇宣佈投降的前一天在小串港外觸雷受損並以這個狀態迎來終戰,戰後被改裝為“特別輸送艦”,解除輸送艦任務後於1947年7月6日正式引渡給中國,被命名為“接7”號。和“接5”號艦同樣幸運的該艦因為保管軍官及時徵集了足夠的艦員編制得以成功“激活”,在海軍江南造船所加裝了武器後正式加入民國海軍,得新艦名“營口”,艦名取自位於遼寧省遼河入海口的沿海城市營口市(該城是中國東北近代史上第一個對外開埠的口岸,也是著名的“大龍郵票”的誕生地和發行地之一)。編制列在海防第二艦隊名下。

1949年4月23日海防第二艦隊部分艦艇在司令林遵將軍的率領下於南京江面起義,當時停泊在江陰江面的“營口”艦拒絕起義,在艦長邱仲明的指揮下跟隨“永嘉”艦艦長陳慶堃向上海方向突圍,於4月24日凌晨抵達上海。上海撤守前夕該艦奉命撤往浙江鎮海,臨行前將海關遺棄在上海的緝私艦“和星”號(原美製AM型掃雷艦)一併拖走。

1949年6月1日,該艦編制被調整為海防第一艦隊第五分隊,先後參加大陸沿海封鎖作戰和海南島防守作戰,11月6日該艦改屬第三艦隊,海南島撤守後該艦長期在廣東、福建和浙江沿海活動,1950年6月1日定舷號73,改名“瑞安”,艦名取自浙江省瑞安縣,1952年7月1日改屬第四艦隊四十二戰隊,1954年9月7日該艦參與了對廈門解放軍炮兵陣地的炮擊以報復9月3日解放軍對金門的大規模炮擊,1955年1月1日該艦改屬巡邏艦隊,8月31日該艦退役並從臺地區海軍的名錄中除籍。

排 水 量:745噸(標準)

主 尺 度:67.5米×8.4米×2.9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23號乙型柴油機,雙軸推進,1900馬力

航 速:16.5節

續 航 力:6500海里/14節

武 備:日製十年式120毫米高平兩用炮2門,96式25毫米雙聯裝機關炮6座。

“接8”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屬“丙型”海防艦“第215”號,1944年12月30在新瀉鐵工所新瀉船廠竣工。倖存到戰後先被改裝為“特別輸送艦”,解除輸送艦任務後於1947年7月6日正式引渡給中國,被命名為“接八”號。是第一批日本賠償艦中的最後一艘,因為艦況不佳,海軍遵從國民政府指示將該艦上繳給行政院,由行政院調撥給教育部作為商船學校的實習船,1948年6月24日該艦被移交位於葫蘆島的國立遼海商船專科學校,11月1日該艦正式從海軍除籍。1949年該艦隨學校撤往臺,後續情況不詳,有稱被臺地區海軍接收後重新武裝,服役到1960年拆解,是否實錘有待證實。

排 水 量:745噸(標準)

主 尺 度:67.5米×8.4米×2.9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23號乙型柴油機,雙軸推進,1900馬力

航 速:16.5節

續 航 力:6500海里/14節

武 備:無

第二批賠償艦於1947年7月17日在東京盟軍總部抽籤完畢,總共8艘。1947年7月30日在上海龍華黃浦江江面被中國海軍接收。

“接9”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原為日本海軍“丁型改”驅逐艦“蔦”號,與“接2”同型,1944年7月31日在日本橫須賀海軍造船廠開工,11月2日下水,1945年2月8日竣工,因竣工較晚,除了幾次港口防衛空襲的作戰外,沒有參加任何水面戰鬥,日本投降後該艦也短暫的作為特別輸送艦,隨後被集中到佐世保港等待處置,1947年7月26日兩艦從佐世保出發來華,7月30日在上海黃浦江龍華江面由中國海軍接收,被定名“接9”。隨後被安排往吳淞口停泊,只留少數人員看管。1948年5月1日改名“華陽”,艦名取自廣西省華陽縣,列編海防第二艦隊第四隊第八分隊。仍舊處於無武裝的保管艦狀態。1949年4月解放軍全面突破長江防線,早已喪失自身航行能力的該艦於5月被拖離上海,拖航至臺澎湖馬公港,10月1日編入訓練艦隊,同時充當東北國立長白師範學院240名逃臺學生的臨時宿舍。後被確定放棄修復,1953年5月該艦報廢拆解,1954年11月11日除籍,拆解後留下的可用部件被用作“信陽”號驅逐艦的備件使用。

排 水 量:1289噸(標準)

主 尺 度:98米×9.35米×3.37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艦本式齒輪透平蒸汽機,2座ロ號艦本式重油專燒水管鍋爐,雙軸推進,19000馬力

航 速:27.8節

續 航 力:3500海里/18節

武 備:無

“接10”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原為日本海軍“丁型”驅逐艦“杉”號,與“接3”同型,1944年2月25日在日本藤永田造船所開工,7月3日下水,8月25日竣工,日本投降後在短暫的作為特別輸送艦後被集中到佐世保港等待處置。1947年7月26日該艦從佐世保出發來華,7月30日在上海黃浦江龍華江面由中國海軍接收。被定名“接10”,隨後被安排往吳淞口停泊,只留少數人員看管。1948年5月1日改名“惠陽”,艦名取自廣東省惠陽縣,列編海防第二艦隊第四隊第九分隊,仍舊處於無武裝的保管艦狀態。1949年4月解放軍全面突破長江防線,早已喪失自身航行能力的該艦於5月被拖離上海,在被拖往基隆的途中意外的在淡水海岸擱淺,後於1951年放棄搶救,就地報廢拆解。

排 水 量:1289噸(標準)

主 尺 度:98米×9.35米×3.37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艦本式齒輪透平蒸汽機,2座ロ號艦本式重油專燒水管鍋爐,雙軸推進,19000馬力

航 速:27.8節

續 航 力:3500海里/18節

武 備:無

“接11”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屬“擇捉”級海防艦第七艘“對馬”號,1943年7月28日竣工於日本鋼管鶴見造船所,戰後成為日本賠償中國的第二批賠償艦,於1947年7月31日在上海被中國海軍接收,臨時定名“接11”號,隨後被安排到吳淞口外停泊封存,1948年5月1日該艦改名“臨安”,艦名取自浙江省臨安縣,列編海防第二艦隊第五隊十分隊。解放軍突破長江防線後,1949年5月1日該艦從上海被拖往臺基隆,該艦的編制先改在海防第一艦隊第五分隊,10月1日後改到了訓練艦隊。1950年1月美國宣佈停止對臺的軍事援助,該艦遂被急需現成軍艦的臺當局重視,被送入基隆海軍造船廠維修並武裝,1951年7月1日成軍,編入第三艦隊,定為炮艦,舷號77。此後該艦長期在福建、浙江沿海活動,與解放軍軍艦多次交火,1954年該艦進行了美械化改裝。1957年11月1日該艦退役。

排水量:1020噸

主尺度:77.7米×9.1米×3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22號艦本式10型十缸柴油機,雙軸推進,4200馬力

航 速:19.7節(最大)

武 備:日製十年式120毫米高平兩用炮1門,三年式76毫米高射炮1門,96式雙聯裝25毫米機關炮7座。

“接12”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原為“丁”型海防艦“第118”號,1944年12月27在川崎泉州船廠竣工。倖存到戰後先被改裝為“特別輸送艦”,解除輸送艦任務後於1947年7月31日正式引渡給中國,被命名為“接12”號。國民政府要求海軍將該艦上繳給行政院,於1948年6月26日移交給吳淞國立海事職業學校,11月1日從海軍除籍,但因艦況太差而長時間被擱置在吳淞口,國民黨敗逃時由於艦況不佳被判定無修復價值因而被丟棄在原地,上海棄守後被人民海軍接收,送入江南造船廠,於1949年底被修復,加入華東軍區海軍第二艦大隊,並改名為“長沙”,艦名取自湖南省長沙市。不久之後轉屬華東軍區海軍第六艦隊。參加過東磯列島海戰。1975年退役並在6月作為靶艦被潛艇擊沉。

排 水 量:740噸(標準)

主 尺 度:69.5米×8.6米×3.05米(長、寬、吃水)

動 力:1座艦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機,2座零號乙15改型ホ號重油專燒水管鍋爐,單軸推進,2500馬力

航 速:17.5節

續 航 力:4500海里/14節

武 備:蘇制Б-34型100毫米艦炮2門,蘇制70-K型37毫米機關炮3門,蘇制72-K型25毫米機關炮3門,蘇制БМБ-2深水炸彈發射炮4座,深彈投放軌1條。

“接13”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屬“丁型”海防艦“第192”號,1945年2月28在三菱重工長崎船廠竣工。倖存到戰後先被改裝為“特別輸送艦”,解除輸送艦任務後於1947年7月31日正式引渡給中國,被命名為“接13”號。1948年5月1日該艦獲得了新艦名“同安”(艦名取自福建省同安縣)後就被閒置在吳淞口無所事事,1949年5月上海棄守前夕因尚有修復價值而被拖去臺基隆,10月1日被編入訓練艦隊準備修復,但由於該艦艦況太差,配件缺乏,經費不敷,1950年該艦放棄修理,再度被降格為封存保管艦,1951年3月1日該艦報廢並送去拆船廠解體,僅留下尚可使用的零件用於充當其餘的日式賠償艦艇的維修備件。

排 水 量:740噸(標準)

主 尺 度:69.5米×8.6米×3.05米(長、寬、吃水)

動 力:1座艦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機,2座零號乙15改型ホ號重油專燒水管鍋爐,單軸推進,2500馬力

航 速:17.5節

續 航 力:4500海里/14節

武 備:無

“接14”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原為“丁”型海防艦“第198號”,1945年3月31在三菱重工長崎船廠竣工。倖存到戰後先被改裝為“特別輸送艦”,解除輸送艦任務後於1947年7月31日正式引渡給中國,被命名為“接14”號。國民政府要求海軍將該艦上繳給行政院,後被分配到內政部作水警船,1948年6月26日移交給浙江省外海水上警察局,因該局無力維護該艦,又自願將該艦返還海軍,1948年12月該艦被移交給上海第一軍區司令部,被閒置於吳淞口,解放軍進駐上海後獲得該艦,送入海軍江南造船所維修武裝後編入華東軍區海軍第二艦大隊,1950年4月23日命名為“西安”,艦名取自陝西省西安市,列編華東海軍第六艦隊。1975年前後退役。

排 水 量:740噸(標準)

主 尺 度:69.5米×8.6米×3.05米(長、寬、吃水)

動 力:1座艦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機,2座零號乙15改型ホ號重油專燒水管鍋爐,單軸推進,2500馬力

航 速:17.5節

續 航 力:4500海里/14節

武 備:蘇制Б-34型100毫米艦炮2門,蘇制70-K型37毫米機關炮3門,日製96式雙聯裝25毫米機關炮3座,蘇制БМБ-2深水炸彈發射炮4座,深彈投放軌1條。

“接15”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屬丙型海防艦“第85”號,1945年5月31在日本鋼管鶴見船廠竣工。倖存到戰後先被改裝為“特別輸送艦”,解除輸送艦任務後於1947年7月31日正式引渡給中國,被命名為“接15”號。重新武裝修復後該艦於1948年5月1日獲得了新艦名“吉安”,艦名取自江西省吉安縣(明朝正德十四年,心學大家王守仁以吉安為根據地開始著手平定寧王朱宸濠發動的叛亂),列編海防第二艦隊。1949年4月23日,海防第二艦隊部分艦艇在司令林遵將軍的率領下於南京江面起義,“吉安”艦全艦在艦長宋繼宏的率領下參加了起義,但僅僅在易幟五天後,國民黨空軍的報復性轟炸到來,該艦於4月28日被炸沉於燕子磯江面,幸運的是艦員因為上岸政治學習而倖免於難,後該艦雖然被打撈出水,但因受傷過重失去了修復價值而未再加以修復,僅將尚且完好的武備拆卸保養後用於武裝華東軍區海軍其餘軍艦,殘存的艦體則被拆解。

排 水 量:745噸(標準)

主 尺 度:67.5米×8.4米×2.9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23號乙型柴油機,雙軸推進,1900馬力

航 速:16.5節

續 航 力:6500海里/14節

武 備:日製十年式120毫米高平兩用炮2門,96式雙聯裝25毫米機關炮4座,美製博福斯40毫米MK-3型機關炮2門。

“接16”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屬“丙型”海防艦“第205”號,1944年10月30日在新瀉鐵工所新瀉船廠竣工。倖存到戰後先被改裝為“特別輸送艦”,解除輸送艦任務後於1947年7月31日正式引渡給中國,為第二批日本賠償艦中的最後一艘,被命名為“接16”號,1948年5月被更名為“新安”,艦名取自浙江省新安縣,7月又被改名為“長安”,取自陝西省長安縣,因為艦況較差,該艦子被接收後始終被閒置再上海吳淞口,處在保管艦狀態,沒有被“激活”。1949年5月上海棄守前夕該艦被判定還有修復價值,所以被拖帶去了臺基隆,列入訓練艦隊。1954年9月26日該艦由於颱風失去了固定最終坐礁,損毀嚴重,被判斷徹底失去了修復價值;同時由於大量的美援軍艦的到來,一條破舊的日式海防艦對臺地區海軍而言已然失去了存在的意義,1950年2月16日該艦除役,3月1日取消編制,不久被拆毀。

排 水 量:745噸(標準)

主 尺 度:67.5米×8.4米×2.9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23號乙型柴油機,雙軸推進,1900馬力

航 速:16.5節

續 航 力:6500海里/14節

武 備:無

第三批賠償艦於1947年8月13日在東京盟軍總部抽籤完畢,中國海軍代表抽中第三組,總共8艘。1947年8月30日在山東青島被中國海軍接收。

“接17”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原為舊日本海軍“丙型”防空驅逐艦“宵月”號,屬“秋月”級,1945年1月31日完工於日本三菱長崎造船所。日本投降時該艦停泊於吳港,後改為特別輸送艦將東南亞的日本降軍運回日本本土,後被列為賠償艦,1947年8月13日該艦被中國代表抽中作為第三批賠償艦移交給中國海軍,為本批賠償艦中噸位規模最大的一艘,1947年8月30日在青島被中國海軍接收,定臨時艦名“接17”,當天的第三批賠償艦接收儀式也在該艦上舉行。儀式後該艦因為體量過大,以及英美贈艦的陸續到來,民國海軍人員不敷分配,只能停泊在青島處於封存停泊狀態。1948年該艦定名“汾陽”,艦名取自山西省汾陽縣,列編海防第二艦隊第四隊。1949年2月因華北國軍全面潰敗,青島岌岌可危,處在保管艦狀態的該艦被拖航到臺基隆,10月列編訓練艦隊,原“靈甫”艦長鄭天傑(現證明此人為中共地下黨成員)被任命為該艦艦長。原本擬像“丹陽”那樣將該艦修復(修復方案類似於“丹陽”號),但因該艦體量大,修復難度大,最終被放棄修復,1953年9月該艦除役,改為左營海軍軍官學校的訓練艦,1954年7月31日報廢出售,1955年3月16日除籍。該艦拆毀時據說回收了不少上好材料,拆船廠工人曾破口大罵“海軍暴殄天物”。

排 水 量:2701/3470噸(標準/公試)

主 尺 度:132米×11.6米×4.15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艦本式齒輪透平蒸汽機,3座ロ號艦本式重油專燒水管鍋爐,雙軸推進,52000馬力

航 速:33節

續 航 力:8000海里/18節

武 備:無

“接18”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屬“擇捉”級海防艦第四艘“隱歧”號,1943年3月28日在日本浦賀船渠竣工,戰後作為第三批賠償艦於1947年8月30日在青島被中國接收,臨時定名“接18”,此時行政院要求海軍將部分賠償艦上繳給政府,該艦一度列在上繳名單中,但海軍不願將該艦上繳,以北方海域需要破冰船為由將並不適用於破冰的該艦留用在海軍,命名為“長白”,艦名取自吉林省長白山,1948年5月1日,該艦被維修武裝後成軍,列為護航驅逐艦,更名“固安”,艦名取自河北省固安縣,列編海防第一艦隊第三分隊。1949年5月解放軍進逼上海,該艦隨海防第一艦隊各艦炮轟解放軍陣地以求阻止解放軍進攻步伐,在上海撤守後該艦退往舟山定海。當年7月該艦在浙江嵊泗列島海域遭到風暴,擱淺在泗礁島東北角,因損傷嚴重而棄艦,9月16日除籍,艦體被解放軍獲得。一說就地拆解回爐,一說堵漏後被送往江南造船所修復後編入華東海軍服役,更名“長白”,此後又改名“瑞金”。

排水量:1020噸

主尺度:77.7米×9.1米×3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22號艦本式10型十缸柴油機,雙軸推進,4200馬力

航 速:19.7節(最大)

武 備:日製十年式120毫米高平兩用炮2門,96式雙聯裝25毫米機關炮6座。

“接19”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屬“御藏”級海防艦第六艘“屋代”號,1944年5月10日在日本日立櫻島造船所竣工,戰後作為第三批賠償艦於1947年8月30日在青島被中國接收,臨時定名“接19”。此時行政院要求海軍將部分賠償艦上繳給政府,該艦一度列在上繳名單中,但海軍不願將該艦上繳,以北方海域需要破冰船為由將並不適用於破冰的該艦留用在海軍,命名為“雪峰”,艦名取自湖南省雪峰山,不過由於艦況較差,實際上一直停泊在青島,解放軍進逼青島時該艦於1948年10月1日被拖到臺左營,列編海防第二艦隊第五隊十分隊,1949年10月1日改屬訓練艦隊。1950年1月美國宣佈停止對臺的軍事援助,該艦遂被急需現成軍艦的臺當局重視,被送入左營海軍造船廠維修並武裝,1951年3月1日成軍,編入第一艦隊,定為護航驅逐艦,更名“正安”,艦名取自貴州省正安縣,舷號76。1952年7月1日該艦改列第四艦隊四十二戰隊,1954年進行美械化改造,1958年該艦退役,10月1日除籍。

排水量:1020噸

主尺度:78.77米×9.1米×3.05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22號艦本式10型十缸柴油機,雙軸推進,4200馬力

航 速:19.7節(最大)

武 備:日製十年式120毫米高平兩用炮1門,三年式76毫米高射炮1門,96式雙聯裝25毫米機關炮6座。

“接20”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屬“丁型”海防艦“第40”號,1944年12月22在藤永田船廠竣工。倖存到戰後先被改裝為掃雷艦用以掃除密佈在日本沿海的水雷,解除掃雷艦任務後,1947年8月30日在青島正式被引渡給中國,被命名為“接20”號。由於無法徵集足夠的艦員,該艦一直被閒置在青島,處在保管艦的狀態,1948年3月才重新武裝完成並在5月1日改名“成安”,艦名取自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成軍後的該艦暫時編入海軍第二艦隊在渤海和黃海配合國軍作戰。隨著國軍在平津戰場的潰退,該艦先後參加煙臺威海撤運、塘沽撤運和青島撤運。1949年12月17日改屬海防第三艦隊的該艦參加了湛江撤運已經海南島防禦作戰,在此期間該艦被解放軍炮兵擊傷舵葉,12月24日由武功艦拖往澎湖馬公維修,1950年4月22日該艦參加海南島撤運行動,6月1日編制改屬第二艦隊第八分隊,定舷號72。1951年9月8日該艦在附近沿海目嶼島附近海域擊沉解放軍武裝輪船“賽江”號。1953年7月16日該艦參加了支援臺軍突襲福建東山島的作戰行動,但行動以失敗告終。1954年該艦在臺海軍第二造船廠強化武裝,用40毫米機關炮替換了部分20毫米機關炮,1955年1月1日該艦改屬巡邏艦隊,1958年10月1日該艦退役。

排 水 量:740噸(標準)

主 尺 度:69.5米×8.6米×3.05米(長、寬、吃水)

動 力:1座艦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機,2座零號乙15改型ホ號重油專燒水管鍋爐,單軸推進,2500馬力

航 速:17.5節

續 航 力:4500海里/14節

武 備:日製十年式120毫米高平兩用炮2門,美製厄立肯20毫米機關炮11門。

“接21”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屬“丁型”海防艦,1945年1月31在三菱重工長崎船廠竣工。倖存到戰後先被改裝為掃雷艦用以掃除密佈在日本沿海的水雷,解除掃雷艦任務後,1947年8月30日在青島正式被引渡給中國,被命名為“接21”號。該艦閒置在青島處在保管艦狀態直到1948年10月1日重新武裝成軍,期間5月1日該艦得到了新的艦名“泰安”,取自山東省泰安縣。

該艦隨後的經歷和“成安”號高度類似,1950年6月1日該艦改屬第二艦隊第八分隊舷號為71,6月22日該艦在廣東外伶仃洋抓捕大陸民生公司商船“太湖”號,1952年該艦參加突襲南日島作戰(此次作戰取得成功,俘虜了800多人),1955年1月1日該艦轉屬巡邏艦隊,1958年10月1日該艦退役。

排 水 量:740噸(標準)

主 尺 度:69.5米×8.6米×3.05米(長、寬、吃水)

動 力:1座艦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機,2座零號乙15改型ホ號重油專燒水管鍋爐,單軸推進,2500馬力

航 速:17.5節

續 航 力:4500海里/14節

武 備:日製十年式120毫米高平兩用炮2門,96式25毫米三聯裝機關炮2座,美製博福斯40毫米MK-3型機關炮4門。

“接22”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艦原為丙型海防艦“第81號”,1944年12月15在舞鶴海軍工廠竣工。倖存到戰後先被改裝為“特別輸送艦”,1947年8月30日在青島正式被引渡給中國,被命名為“接22”號。1948年5月1日被命名為“黃安”,艦名取自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列編海防第一艦隊,此後該艦一直在青島維修和武裝,1949年2月21日,該艦官兵鞠慶珍、劉厚增等65人趁艦長離艦的機會發動起義,奪取該艦控制權並於3月13日抵達解放區連雲港。成為第一艘起義加入解放軍的國民黨海軍軍艦,3月15日該艦被國民黨空軍飛機炸沉在連雲港(一說炸傷),後被解放軍組織打撈修復成功,編入華東海軍第六艦隊,改名“瀋陽”,艦名取自遼寧省瀋陽市。曾參加解放一江山島火力支援作戰。1972年退役,1980年拆解。

排 水 量:745噸(標準)

主 尺 度:67.5米×8.4米×2.9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23號乙型柴油機,雙軸推進,1900馬力

航 速:16.5節

續 航 力:6500海里/14節

武 備:蘇制Б-34型100毫米艦炮2門,蘇制70-K型37毫米機關炮3門,蘇制72-K型25毫米機關炮3門,蘇制БМБ-2深水炸彈發射炮4座,深彈投放軌1條。

“接23”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屬“丙型”海防艦“第107”號,在建造過程中迎來了日本的投降,1946年5月30在日本鋼管鶴見船廠作為“特別運輸艦”竣工。完成特別輸送艦任務後於1947年8月30日在青島正式被引渡給中國,被命名為“接23”號。1948年5月1日改名“潮安”,艦名取自廣東省潮安縣。1949年2月,由於長期停泊而失去行動能力的“潮安”艦從青島被拖帶到臺基隆。五十年代初期臺地區海軍缺乏軍艦,且該艦艦況相對較好,所以被幸運的選中整修重新服役,12月1日該艦加入海防第三艦隊,職能定位也是巡邏艦,首次作戰行動是參加海南島防衛,海南島被解放軍攻佔後該艦於1950年6月1日調入第一艦隊第四分隊,定舷號74。1954年解放軍炮擊金門後該艦參加了對廈門解放軍炮兵陣地的報復性炮擊。9月25日該艦在前往馬公途中遭遇風暴擱淺,損毀嚴重被放棄,12月16日該艦被除籍。

排 水 量:745噸(標準)

主 尺 度:67.5米×8.4米×2.9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23號乙型柴油機,雙軸推進,1900馬力

航 速:16.5節

續 航 力:6500海里/14節

武 備:美製MK-22型76毫米高平兩用炮2門,博福斯40毫米MK-3型機關炮2門,厄立肯20毫米機關炮4門。

“接24”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原為日本“第1”號型“第16”號,1944年8月12日在日本三菱重工橫濱造船所開工,10月10日下水,12月31日竣工。1947年8月30日在青島由中國海軍接收,定名“接24”,1948年5月1日命名為“武夷”,艦名取自福建武夷山。10月列編在海軍司令部直屬供應艦,1949年5月1日該艦從青島拖航到臺馬公維修,10月1日列入訓練艦隊,因修復難度太大於1952年2月15日放棄維修,3月1日列為保管艦,1950年11月10日該艦在馬公遭遇颱風,擱淺在四角嶼,艦底破損嚴重,1951年2月1日報廢。

排 水 量:1500/1965噸(標準/滿載)

主 尺 度:96米×10.2米×3.2米(長、寬、吃水)

動 力:1座艦本式齒輪透平蒸汽機,2座ロ號艦本式重油專燒水管鍋爐,單軸推進,9500馬力

航 速:22節

續 航 力:3700海里/18節

武 備:無

第四批賠償艦於1947年9月在東京盟軍總部抽籤完畢,總共10艘。1947年10月4日在山東青島被中國海軍接收。

“接25”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原為“峰風”級驅逐艦“波風”號,1921年11月7日在日本舞鶴海軍工廠開工,1922年6月24日下水,11月11日竣工,編入第1驅逐隊。在北方擔任警戒任務。多年來在大湊擔任北方戒備隊,從事保護漁業任務。1941年12月參加太平洋戰爭,該艦三年間主要在千島,北海道,本州南岸方面從事船隊護航任務,主要在北方活動,1942年6月參加阿留申群島進攻作戰,1943年7月參加基斯卡島撤退行動。1944年9月8日護航小遵至北千島之間的運輸船隻時被美國潛艇“海豹”號的魚雷重創,艦體後部斷裂,無法航行,後被“神風”號拖拽回航至小樽,之後返回舞鶴修理。趁這次修理,該艦對後甲板及艦尾設備進行改裝,改裝為“迴天”搭載艦,相應的減少一座主鍋爐,縮小了第一煙囪,翌年2月完工後,在瀨戶內海西部從事訓練。

1945年8月在吳港迎來戰敗。1945年9月15日除籍,被當作運輸歸國人員的復原船使用。1947年1月指定為特別保管艦,後作為第四批戰爭賠償艦被賠償給中國,是本批賠償艦中噸位最大的一艘,10月4日該艦在青島轉交給中國海軍,第四批賠償艦的交接儀式就在該艦上舉行,被臨時命名為“接25”。1948年5月1日該艦被改名為“瀋陽”號,艦名取自遼寧省瀋陽市。當年國民政府要求海軍將部分賠償艦上繳,供其他政府涉水部門使用。海軍鑑於該艦艦齡較老,艦況較差而將該艦列入上繳名單,由行政院分配給交通部。交通部原計劃將該艦調撥給青島電信總局改造為海底電纜敷設船使用,但最終未能如願,8月18日該艦被移交給輪船招商局青島分局,11月1日該艦正式從海軍除籍。12月31日因招商局無力維修該艦,該艦又被退回海軍,繼續棄置在青島。1949年初因國民黨軍在華北的潰敗,該艦從青島被託航至臺左營,10月1日當大陸在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的同時該艦被編入訓練艦隊,因艦況太差被歸作封存保管艦。1950年10月1日該艦被放棄修理作為左營海軍學校的港泊訓練艦,1953年8月16日報廢除籍。

排 水 量:1215噸(標準)

主 尺 度:102.6米×8.9米×2.9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三菱帕森斯式透平蒸汽機,3座ロ號艦本式重油專燒水管鍋爐,雙軸推進,25000馬力

航 速:29.5節

武 備:無

“接26”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原為“第2”號型二等輸送艦“第172”號,1944年11月24日在日本川南浦崎造船所開工,1945年1月27日下水,3月10日竣工。1947年10月4日在青島被中國海軍接收,定名“接26”,1948年5月1日被改名為“廬山”,艦名取自廬山,同年10月1日定為海軍總司令部直屬供應艦,但仍處在保管艦狀態,1949年6月1日該艦從青島被拖航至臺左營,同年10月1日改隸艦艇訓練司令部,該艦在1953年被修復,編入運輸艦隊,舷號308。1955年遭遇風暴擱淺,因受損過重而在當年報廢拆解。

排水量:950噸(標準)

主尺度:80.5米×9.1米×2.94米(長、寬、吃水)

動 力:1艦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機,2座艦本式ホ號重油專燒水管鍋爐,單軸推進,2500馬力

航 速:16節(最大)

武 備:無

“接27”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原為日本海軍“杵崎”級給糧艦“白埼”號,1942年8月31日在日本日立櫻島工廠竣工,1947年10月4日在青島被移交給中國海軍,定名“接27”,由於艦況較佳,被選中重新武裝,1948年5月1日更名為“武陵”,取自湖南省武陵山,12月1日正式成軍,編為海軍總司令部直轄勤務艦,駐防南京。1949年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後,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海防第二艦隊部分艦艇起義,該艦則在4月23日和其他不願起義的艦艇一起突圍出長江。12月5日該艦改屬海防第一艦隊,參加封鎖長江口行動。1950年1月30日該艦在長江口抓獲一艘大陸商船並押回定海,2月1日該艦調入第二艦隊,6月1日改入第三艦隊十二分隊,定舷號311,1952年9月1日該艦編入後勤艦隊六十三分隊,擔任離島的運輸補給工作。1965年改舷號511,1970年5月1日退役。

排水量:951噸(公試)

主尺度:62.29米×9.4米×3.1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艦本式23號甲8型柴油機,雙軸推進,1600馬力

航 速:15節(最大)

續航力:3500海里/12節

武 備:美製MK-22型76毫米高平兩用炮1門,博福斯40毫米MK-3型機關炮1門。

“接28”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原為日本海軍“平島”級敷設艦“濟州”號,1942年4月25日在日本日立櫻島造船所竣工,1947年10月4日該艦作為第四批賠償艦之一在青島被中國海軍接收,定名“接28”,1948年5月1日改名“永靖”,艦名取自湖南省永靖縣。經過武裝和修理後,該艦於1948年10月1日正式成軍,列編在海防第二艦隊第六隊十三分隊。由於當時華北戰事吃緊,該艦被暫時交由位於青島的海軍第二軍司令部調用,先後參加了多次護送運兵行動。1949年5月,該艦在參加了防守上海作戰,曾在上海月浦以西的八字橋等地炮轟解放軍陣地,上海解放後該艦撤到浙江舟山定海,編制改為海防第一艦隊五分隊。1949年11月該艦赴左營大修,更換美製武備,1950年6月1日改屬第三艦隊十二分隊,先定舷號75,後改為70。1960年5月1日該艦除役。

排水量:720/750噸(標準/公試)

主尺度:74.7米×7.85米×2.6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艦本式柴油機,雙軸推進,3600馬力

航 速:15節(最大)

續航力:2000海里/14節

武 備:美製MK-22型76毫米高平兩用炮1門,博福斯40毫米MK-3型機關炮1門,日製96式25毫米機關炮5門。

“接29”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原為日本海軍“戶島”型敷設艇“黑島”號,1915年5月25日在日本舞鶴海軍工廠竣工,1947年10月4日作為第四批賠償艦被移交給中國,定名為“接29”,隨後被海軍上繳給行政院,被行政院調撥給內政部山東省警務處水上警察隊當做水警船,1948年5月8日山東水警隊派人查看該艦,發現艦況極差,拒絕接收,隨後該艦被退回海軍。1949年2月22日該艦在代理艦長劉建勝和部分艦員的操控下隨“黃安”艦起義參加解放軍,但由於航速過慢,半途被截回青島,參加起義的人員全部被槍決。5月該艦被拖航到舟山定海,由海軍定海工廠勘測後認為無修復價值,拆卸掉全部堪用部件後艦體於1950年5月1日廢棄,5月16日在國民黨軍放棄舟山時自沉。

排 水 量:405噸(標準)

主 尺 度:45.7米×7.6米×2.3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立式三漲蒸汽機,2座ロ號艦本式鍋爐,雙軸推進,600馬力

航 速:12節

武 備:無

“接30”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原為日本海軍“第28”號型驅潛艇“第49”號,1944年1月31日在日本函館船渠竣工,1947年10月4日在青島被中國海軍接收,定名“接30”,根據行政院要求,該艦被海軍上繳,被調撥給財政部下屬的膠海關當緝私艇使用,1948年5月13日,膠海關派人登艦勘察,認為修理困難,不願接收,遂被退回海軍,列編在第二巡防艇隊。1949年5月12日該艦被拖往浙江定海,列編在溫臺巡防處,由海軍定海工廠維修和武裝,使用了部分“接29”號的部件,9月1日修復,作為驅潛艇,更名“驅潛11”號,1950年7月1日更名“海宏”,定舷號401,1951年1月16日改名“雅龍”,定為炮艦,改舷號86,隸屬第二艦隊二十二戰隊。此後該艦長期在東南沿海活動,與解放軍軍艦多有交火。1954年4月該艦在基隆維修,加裝美製雷達,改名“渠江”,艦名取自長江支流渠江,改舷號106,5月16日、17日該艦在浙江三門灣一代海域與解放軍軍艦激烈交火(發生於解放軍解放東磯列島戰鬥期間)。1955年1月1日該艦編制調整為巡防艦隊二十一戰隊,2月6日護衛大陳島國民黨軍撤退行動,10月1日該艦退役,1956年出售給光華鐵工廠拆解。

排水量:420噸(標準)

主尺度:51米×6.1米×2.63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艦本式23號8型柴油機,雙軸推進,1700馬力

航 速:16節(最大)

續航力:2000海里/14節

武 備:日製三年式76毫米高平兩用炮1門,96式25毫米三聯裝機關炮1座,93式13毫米機槍2挺。

“接31”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艦屬於“第4”號型驅潛艇“第9”號,1938年5月10日在日本三菱重工橫濱船渠開工,10月15日下水,1939年5月9日竣工。1947年10月4日在青島被中國海軍接收,定名“接31”,根據行政院要求,該艦被海軍上繳,被調撥給財政部下屬的膠海關當緝私艇使用,1948年5月13日,膠海關派人登艦勘察,認為修理困難,不願接收,改交山東省保安司令部,12月31日又被退回海軍。1949年1月1日該艦編入第一炮艇隊,不久撤到舟山群島,作為驅潛艇,更名“驅潛12”號,拖往臺左營維修,1950年4月22日派駐金門,4月27日抓捕大陸商船“和樂”號,5月1日抓捕“成興”號,6月1日抓捕“捷喜”號,獲得“金門之鰲”稱號,7月1日更名為“海達”,舷號402,1951年8月1日該艦改為炮艦,更名“富陵”,改舷號87,隸屬第二艦隊二十二戰隊。此後該艦長期在東南沿海活動,與解放軍軍艦多有交火。1954年4月1日該艦改名“岷江”,艦名取自長江支流岷江,改舷號107,1955年1月1日該艦編制調整為巡防艦隊二十一戰隊,2月6日護衛大陳島國民黨軍撤退行動,3月16日退役。

排水量:291噸(標準)

主尺度:56.2米×5.6米×2.1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艦本式22號6型柴油機,雙軸推進,2600馬力

航 速:20節(最大)

續航力:2000海里/14節

武 備:美製博福斯40毫米MK-3型機關炮2門,日製96式25毫米機關炮3門。

“接32”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艇屬於“第1”號掃海特務艇“第14”號,1943年4月24日在日本大阪鐵工所彥島工廠竣工,1947年10月4日在青島被中國海軍接收,定名為“接32”。1948年1月1日成軍,編入第一炮艇隊,1948年5月1日更名“掃雷201”,交由長山島巡防處使用。1949年2月17日凌晨該艇水兵李雲修等人利用艇長離艇開會的機會發動起義成功,駕艇前往煙臺解放區參加解放軍。該艇隨後配合解放軍參加解放長山島的戰鬥,改名“秋風”號,1949年9月膠東軍區海軍教導大隊奉調加入華東軍區海軍時,該艇南下加入華東海軍,參加了長江口掃雷作業以及解放舟山群島戰鬥,後改為華東海軍教練艇,1976年報廢。

排水量:230噸(滿載)

主尺度:33米×5.916米×2.95米(長、寬、吃水)

動 力:1赤坂式柴油機,單軸推進,300馬力

航 速:9.5節(最大)

續航力:1500海里/9.5節

武 備:美製博福斯40毫米MK-3型機關炮1門,日製93式13毫米機槍2挺。

“接33”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艇屬於“第1”號掃海特務艇“第19”號,1943年6月30日在日本佐野安船渠竣工,1947年10月4日在青島被中國海軍接收,定名為“接33”。1948年1月1日成軍,編入第一炮艇隊,1948年5月1日更名“掃雷202”,交由長山島巡防處使用。1949年南撤福建,9月19日參加防守廈門戰鬥,10月1日參加金門防衛作戰,1950年7月1日更名“江毅”,定舷號401,1952年7月1日改舷號541,隸屬第三巡防艇隊,駐紮基隆。1962年3月1日退役,移交給臺“國防部情報局”,1968年1月1日除籍。

排水量:230噸(滿載)

主尺度:33米×5.916米×2.95米(長、寬、吃水)

動 力:1赤坂式柴油機,單軸推進,300馬力

航 速:9.5節(最大)

續航力:1500海里/9.5節

武 備:美製博福斯40毫米MK-3型機關炮1門,日製93式13毫米機槍2挺。

“接34”號賠償艦

雪甲午恥——二戰後日本賠償中國海軍的“賠償艦”小傳

該艇屬於“第1”號掃海特務艇“第22”號,1943年10月20日在日本名村造船所竣工,1947年10月4日在青島被中國海軍接收,定名為“接34”。1948年1月1日成軍,編入第一炮艇隊,1948年5月1日更名“掃雷203”,交由長山島巡防處使用。1948年12月8日參加劉公島撤運行動,1949年8月12日參加長山島撤運行動,9月4日參加福建平潭島撤運行動,9月19日參加防守廈門戰鬥,10月1日參加金門防衛作戰,1950年3月23日該艇在金門海域抓捕大陸商船“大中山”號,7月1日更名“江勇”,定舷號402,1952年7月1日改舷號542,隸屬第三巡防艇隊,駐紮基隆。1962年3月1日退役,移交給臺“國防部情報局”,1968年1月1日除籍。

排水量:230噸(滿載)

主尺度:33米×5.916米×2.95米(長、寬、吃水)

動 力:1赤坂式柴油機,單軸推進,300馬力

航 速:9.5節(最大)

續航力:1500海里/9.5節

武 備:美製博福斯40毫米MK-3型機關炮1門,日製93式13毫米機槍2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